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虽然我国的设计教育飞速发展,数以万计的大小设计公司遍布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各地设计组织和展览层出不穷,但与此蓬勃景象相反,中国设计业却仍然步履蹒跚。近年换标之风盛行,各企业竞相效仿,本文从罗蒙换新标志这一事件为切入点,从五个层面来探析我国平面设计缺失的因果。
关键词:换标 设计教育 跟风抄袭 设计缺失
在一些发达国家,许多著名品牌的背后都有设计师在支撑,甚至一些品牌是因为拥有某位设计师而知名。如日本的服装品牌无印良品、三宅一生和优衣库,就是因为田中一光、原研哉、三宅一生和佐藤可士和等设计师而大放异彩。众所周知,许多世界名牌的生产基地都在中国,但中国产品普遍缺少设计却是不争的事实。看看国内市场上意大利、法国、日本和北欧的日用品之所以质优价高,其实设计师起到关键作用。与上诉国家设计业相比较,我国设计产业还尚未形成。
目前,更换标志风气盛行,成为一种潮流,很多企业所换标志从造型、审美、传播功能等诸多方面并没有达到或超过老的标志,有的甚至不能满足现代的需要(如载体、审美、文化内涵等);而换标后的企业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就连国内男装巨头罗蒙也不列外,其新标志的外型与“UPS”标志一模一样。两个企业风牛马不相及,而标志造形与色彩如出一辙;罗蒙品牌在营销、策划、管理等方面都是十分成熟和完善的,是什么原因使其选择了与自身不符的形象作为营销的基石呢?这里就其换标这个话题来谈谈我国当前平面设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设计教育体制和产权意识的缺失
高等专业设计艺术教育不但担负着为企事业部门、学校、科研单位培养能从事设计、开发、教学研究工作的人才,还承担着国家和地方进行该学科研究工作及提供各种的社会服务。目前各高校盲目的扩招对生源的素质影响巨大,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加之受应试教育毒害,缺乏完整的美育教育的那批人已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审美会造成整个社会的审美疲软。设计产业的发展最离不开的就是一个具备良好审美素质的社会环境,和一个真正的素质教育体制。社会公众设计审美素质的欠缺,会成为接下来一个阶段制约我国平面设计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想改变当前设计教育的混乱现象,高等专业设计艺术教育须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学校如何表现出对于当代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敏感性,与社会上一些处于设计前沿的行会、组织加强联系与互动,强化学校的教育思路和凝聚力,使设计院校成为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部门。
其次,设计院校要与社会上的组织与行会拉开距离,保持自己的学术独立性与教学的系统性,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才能给设计院校带来纯正的理论学习方向与对设计艺术正确公正的批判性。
最后,在新媒体,新文化飞速发展的新环境中,院校比院校外的设计界更具有优势。由于新媒体的技术依赖性,设计院校及设计研究所等一些学术研究机构所拥有的软硬件条件,一般是那些个体的设计行会与组织所不能比拟的,事实上世界各地设计院校都是当地设计艺术发展与研发的重要基地。
在产权意识上造成的缺失表现在:首先,问题还是出在教育体制上,纵观国内诸多院校在产权意识教育方面尚未起步;因此,造成我国绝大部分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很少去维护自己的产权,也不尊重别人的产权,在设计界尤为显著。
其次,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关注的多数是知识产权的申请、审查和授权等程序以及处罚侵犯知识产权的原则,不注重知识产权整体的管理,也缺乏对设计师及相关人员进行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当前,有些措施和方法不当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只重视产品设计开发本身、注重技术鉴定、论文和评奖,企业只重视产品的短期直接销售状况,不重视市场,设计师更不用面对市场,一件产品设计取得奖励后,对系列产品的延伸,对品牌的整体形象、长远规划、系统的品牌资源共享不作思考,不能形成连续作战策略,造成企业中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流失。
最后,对于设计师和相关企业来说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就是争市场,如何保证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及形成良好的产权意识需要政府提供制度保证。
2、跟风抄袭现象严重,原创设计缺失
近几年来,我国建设的那些具有标志性意义建筑的标识设计,千篇一律都是采用其建筑物外观形象作为设计主体元素。如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等;这些场馆与建筑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象征意义,而在设计创意上则完全雷同,若说是偶然撞车恐怕没有任何的说服力。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设计更是离谱,完全效仿2008北京奥运会“福娃”的创意思路,创作出了五只不同象征义的“羊群”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业间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贪图一时之快,不愿付出太多的财力和精力去为自己的企业、产品进行量身定位,往往只提出自己的主观认识,更有甚者点名要求去模仿,不给设计师任何的设计空间和自由度。加之我国平面设计明显趋于饱合,一些设计团体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不得已去迎合需求者,看风跟风地去“设计”,这样的结果完全不对市场路数,经济效益也得不到回报,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度日益下降,形成了客户与设计者相互提防和不信任的恶性循环现象。
3、设计师的责任心和设计素质的缺失
设计师是个体,但他是依附着社会存在着,设计师虽然不会正面的面对公众,但作品会,它会折射出设计师的灵魂。当我们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要学会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客户。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文化背景,我们的创意要尊重对方文化,但也决不能一味的迎合而丧失自己。“霸道”汽车的设计稿和“立邦漆”的“滑龙”事件,虽然厂家和设计公司、刊登媒体都在向公众道歉澄清,但这种负面影响恐怕还是深远的。从这件事本质来看,作为创意的设计师不能缺乏作为一名中国设计师应有的责任感,你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不能在利益的驱使下恣意妄为。因此,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都将有意无意的承担着一些文化艺术传播的责任。 说到设计素质就是要求设计师作出的设计应当能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设计者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和外来文化,要深入而正确地去了解,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切不能墨守成规,崇洋媚外;设计者要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及对事物全面、整体把握的素质。综上基本要求,目前对于绝大部分设计师来说是不具备的,在这种情况下所发生的笑柄就不足为奇了。
4、设计企业和行会组织不完善的缺失
在目前中国各城市都拥有很多设计行会组织,但具有全国性且有较大权威性的专业设计协会还不多,虽然各地都有各自的设计师协会组织,但基本都是非官方的,形式松散缺乏定位和执行力,其中有些设计组织与协会缺乏鉴别会员水平高低的方法与手段,广收“门徒”,以人数多少来衡量组织实力。还有部分协会组织在入会时要缴纳入会费,之后很少给会员提供交流活动的平台和机会。虽然部分协会组织也举行一些竞赛与展演活动,但还不够完善,组织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漏洞,不实行回避政策,评委都是固定的那几个人,以至于很多的获奖作品形式雷同,获奖者基本都是其组织理事会或身边圈内的成员,活动很难得到大众的支持和信任。综上现象证明了目前平面设计届的混乱与迷茫,协会组织的形式大于内容,未能真正起到推动并引领行业良性发展的应有作用,很多都是名存实亡,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表现尤甚。
由于目前中国设计行会组织的不完善性,导致我们行业本身很难形成真正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在面临重大的设计需求时候,境内设计机构把握不住机遇,设计师的价值得不到完整体现。随着新的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一种必然趋势,设计行业也同样不会例外。希望国内所有的设计行会组织和企业能以更加专注的姿态、更加专业的服务,来赢得更多客户信赖,终形成一个组织严密、制度完善、目标明确新格局新模式。当下有些设计公司已经在运营模式上在做不断尝试和改变,除了股份制外如联盟制、合伙人制等在其他行业相对成熟的模式也逐渐引入平面及品牌设计顾问公司,于是逐渐诞生了一些规模相对庞大的设计机构。这也为设计协会组织逐步走向完善提供新的动力。
5、政府的关注、认同及支持设计的社会体系的缺失
平面设计行业作为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形象推广长期以来没得到大众和政府相关部门应有的关注与支持。近年来,设计已被多个国家列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韩国更提出了“设计兴国”的目标。而同处于亚洲的中国显然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北京奥运会作为全民大事件,本土设计师并没有像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期间的设计师那样幸运。在2003年北京奥运会标志在天坛公园的发布仪式上,大部分人关注的只是发布仪式表演和那些明星们,而发布仪式至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设计师的名字,作为设计者能在这样重要的作品发布仪式缺席,绝对不可思议。同样07年公布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也重蹈历史的覆辙。2009年的世界设计大会虽形成一定得影响力,但还是少数人的游戏,缺乏大众的参与,更缺乏宣传的力度和支持的平台,普通的设计师与嗷嗷待哺的学子只能与其擦肩,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ICOGRADA是什么组织。2009年由深圳市平面设计师协会(GDC)主办的“平面设计在中国”09展,展览突破平面设计局限,增设了许多类别,从不同国家请来了各领域资深设计师作为评委,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影响面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可就是在展览举办前却传来政府给与支持的经费远远不够实际的需要,很多设计师不惜自掏腰包。当GDC主席毕学锋先生在展颁奖现场致辞时感慨万千,几度哽咽。从以上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在这些大的活动中没能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足够关注和支持,也没能在民众中塑造公信力、影响力及提升民众审美素养,而这种公信度的提升,或许比作品本身是否完美及一些空洞的口号、形式化、表面化的面子工程更具有说服力。
总之,虽然相关部门已经把设计作为一个产业来做,但并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若想推动我国设计业快速健康发展,综上所诉的问题需得到彻底的改观。其实,这并不是那一个人的问题,应作为一个社会公共问题来对待。教育体制改革是解决之道,教育是一个政治文化的子系统,可能会有一些文化价值观方面的转变,但仅仅通过教育自身手段还是行不同的。需要通过全社会的政治体制改革、文化观念的变化,所以政府的支持与关注才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换标 设计教育 跟风抄袭 设计缺失
在一些发达国家,许多著名品牌的背后都有设计师在支撑,甚至一些品牌是因为拥有某位设计师而知名。如日本的服装品牌无印良品、三宅一生和优衣库,就是因为田中一光、原研哉、三宅一生和佐藤可士和等设计师而大放异彩。众所周知,许多世界名牌的生产基地都在中国,但中国产品普遍缺少设计却是不争的事实。看看国内市场上意大利、法国、日本和北欧的日用品之所以质优价高,其实设计师起到关键作用。与上诉国家设计业相比较,我国设计产业还尚未形成。
目前,更换标志风气盛行,成为一种潮流,很多企业所换标志从造型、审美、传播功能等诸多方面并没有达到或超过老的标志,有的甚至不能满足现代的需要(如载体、审美、文化内涵等);而换标后的企业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就连国内男装巨头罗蒙也不列外,其新标志的外型与“UPS”标志一模一样。两个企业风牛马不相及,而标志造形与色彩如出一辙;罗蒙品牌在营销、策划、管理等方面都是十分成熟和完善的,是什么原因使其选择了与自身不符的形象作为营销的基石呢?这里就其换标这个话题来谈谈我国当前平面设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设计教育体制和产权意识的缺失
高等专业设计艺术教育不但担负着为企事业部门、学校、科研单位培养能从事设计、开发、教学研究工作的人才,还承担着国家和地方进行该学科研究工作及提供各种的社会服务。目前各高校盲目的扩招对生源的素质影响巨大,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加之受应试教育毒害,缺乏完整的美育教育的那批人已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审美会造成整个社会的审美疲软。设计产业的发展最离不开的就是一个具备良好审美素质的社会环境,和一个真正的素质教育体制。社会公众设计审美素质的欠缺,会成为接下来一个阶段制约我国平面设计发展的最大绊脚石。想改变当前设计教育的混乱现象,高等专业设计艺术教育须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学校如何表现出对于当代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敏感性,与社会上一些处于设计前沿的行会、组织加强联系与互动,强化学校的教育思路和凝聚力,使设计院校成为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部门。
其次,设计院校要与社会上的组织与行会拉开距离,保持自己的学术独立性与教学的系统性,只有在这种基础上才能给设计院校带来纯正的理论学习方向与对设计艺术正确公正的批判性。
最后,在新媒体,新文化飞速发展的新环境中,院校比院校外的设计界更具有优势。由于新媒体的技术依赖性,设计院校及设计研究所等一些学术研究机构所拥有的软硬件条件,一般是那些个体的设计行会与组织所不能比拟的,事实上世界各地设计院校都是当地设计艺术发展与研发的重要基地。
在产权意识上造成的缺失表现在:首先,问题还是出在教育体制上,纵观国内诸多院校在产权意识教育方面尚未起步;因此,造成我国绝大部分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很少去维护自己的产权,也不尊重别人的产权,在设计界尤为显著。
其次,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和法规关注的多数是知识产权的申请、审查和授权等程序以及处罚侵犯知识产权的原则,不注重知识产权整体的管理,也缺乏对设计师及相关人员进行知识产权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当前,有些措施和方法不当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只重视产品设计开发本身、注重技术鉴定、论文和评奖,企业只重视产品的短期直接销售状况,不重视市场,设计师更不用面对市场,一件产品设计取得奖励后,对系列产品的延伸,对品牌的整体形象、长远规划、系统的品牌资源共享不作思考,不能形成连续作战策略,造成企业中知识产权的无形资产流失。
最后,对于设计师和相关企业来说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就是争市场,如何保证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及形成良好的产权意识需要政府提供制度保证。
2、跟风抄袭现象严重,原创设计缺失
近几年来,我国建设的那些具有标志性意义建筑的标识设计,千篇一律都是采用其建筑物外观形象作为设计主体元素。如国家大剧院、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等;这些场馆与建筑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象征意义,而在设计创意上则完全雷同,若说是偶然撞车恐怕没有任何的说服力。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设计更是离谱,完全效仿2008北京奥运会“福娃”的创意思路,创作出了五只不同象征义的“羊群”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业间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贪图一时之快,不愿付出太多的财力和精力去为自己的企业、产品进行量身定位,往往只提出自己的主观认识,更有甚者点名要求去模仿,不给设计师任何的设计空间和自由度。加之我国平面设计明显趋于饱合,一些设计团体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而不得已去迎合需求者,看风跟风地去“设计”,这样的结果完全不对市场路数,经济效益也得不到回报,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度日益下降,形成了客户与设计者相互提防和不信任的恶性循环现象。
3、设计师的责任心和设计素质的缺失
设计师是个体,但他是依附着社会存在着,设计师虽然不会正面的面对公众,但作品会,它会折射出设计师的灵魂。当我们在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要学会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客户。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文化背景,我们的创意要尊重对方文化,但也决不能一味的迎合而丧失自己。“霸道”汽车的设计稿和“立邦漆”的“滑龙”事件,虽然厂家和设计公司、刊登媒体都在向公众道歉澄清,但这种负面影响恐怕还是深远的。从这件事本质来看,作为创意的设计师不能缺乏作为一名中国设计师应有的责任感,你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不能在利益的驱使下恣意妄为。因此,作为社会中的一员,都将有意无意的承担着一些文化艺术传播的责任。 说到设计素质就是要求设计师作出的设计应当能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推动;设计者对于本民族的文化和外来文化,要深入而正确地去了解,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切不能墨守成规,崇洋媚外;设计者要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及对事物全面、整体把握的素质。综上基本要求,目前对于绝大部分设计师来说是不具备的,在这种情况下所发生的笑柄就不足为奇了。
4、设计企业和行会组织不完善的缺失
在目前中国各城市都拥有很多设计行会组织,但具有全国性且有较大权威性的专业设计协会还不多,虽然各地都有各自的设计师协会组织,但基本都是非官方的,形式松散缺乏定位和执行力,其中有些设计组织与协会缺乏鉴别会员水平高低的方法与手段,广收“门徒”,以人数多少来衡量组织实力。还有部分协会组织在入会时要缴纳入会费,之后很少给会员提供交流活动的平台和机会。虽然部分协会组织也举行一些竞赛与展演活动,但还不够完善,组织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漏洞,不实行回避政策,评委都是固定的那几个人,以至于很多的获奖作品形式雷同,获奖者基本都是其组织理事会或身边圈内的成员,活动很难得到大众的支持和信任。综上现象证明了目前平面设计届的混乱与迷茫,协会组织的形式大于内容,未能真正起到推动并引领行业良性发展的应有作用,很多都是名存实亡,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城市表现尤甚。
由于目前中国设计行会组织的不完善性,导致我们行业本身很难形成真正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在面临重大的设计需求时候,境内设计机构把握不住机遇,设计师的价值得不到完整体现。随着新的商业模式的不断涌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是一种必然趋势,设计行业也同样不会例外。希望国内所有的设计行会组织和企业能以更加专注的姿态、更加专业的服务,来赢得更多客户信赖,终形成一个组织严密、制度完善、目标明确新格局新模式。当下有些设计公司已经在运营模式上在做不断尝试和改变,除了股份制外如联盟制、合伙人制等在其他行业相对成熟的模式也逐渐引入平面及品牌设计顾问公司,于是逐渐诞生了一些规模相对庞大的设计机构。这也为设计协会组织逐步走向完善提供新的动力。
5、政府的关注、认同及支持设计的社会体系的缺失
平面设计行业作为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形象推广长期以来没得到大众和政府相关部门应有的关注与支持。近年来,设计已被多个国家列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韩国更提出了“设计兴国”的目标。而同处于亚洲的中国显然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北京奥运会作为全民大事件,本土设计师并没有像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期间的设计师那样幸运。在2003年北京奥运会标志在天坛公园的发布仪式上,大部分人关注的只是发布仪式表演和那些明星们,而发布仪式至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设计师的名字,作为设计者能在这样重要的作品发布仪式缺席,绝对不可思议。同样07年公布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也重蹈历史的覆辙。2009年的世界设计大会虽形成一定得影响力,但还是少数人的游戏,缺乏大众的参与,更缺乏宣传的力度和支持的平台,普通的设计师与嗷嗷待哺的学子只能与其擦肩,更有甚者根本不知道ICOGRADA是什么组织。2009年由深圳市平面设计师协会(GDC)主办的“平面设计在中国”09展,展览突破平面设计局限,增设了许多类别,从不同国家请来了各领域资深设计师作为评委,可以说是有史以来影响面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可就是在展览举办前却传来政府给与支持的经费远远不够实际的需要,很多设计师不惜自掏腰包。当GDC主席毕学锋先生在展颁奖现场致辞时感慨万千,几度哽咽。从以上的事件中可以看出,在这些大的活动中没能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足够关注和支持,也没能在民众中塑造公信力、影响力及提升民众审美素养,而这种公信度的提升,或许比作品本身是否完美及一些空洞的口号、形式化、表面化的面子工程更具有说服力。
总之,虽然相关部门已经把设计作为一个产业来做,但并没有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若想推动我国设计业快速健康发展,综上所诉的问题需得到彻底的改观。其实,这并不是那一个人的问题,应作为一个社会公共问题来对待。教育体制改革是解决之道,教育是一个政治文化的子系统,可能会有一些文化价值观方面的转变,但仅仅通过教育自身手段还是行不同的。需要通过全社会的政治体制改革、文化观念的变化,所以政府的支持与关注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