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率地震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

来源 :海洋地质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kfxn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分辨率地球物理勘探是海洋地质调查的重要方法。当前,在珠江口盆地,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海工队利用高分辨率多道数字地震、单道浅层模拟地震、3.5kHz浅层剖面、旁侧声纳海底扫描、海底测深等综合手段,已完成了35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调查。其中浅层单道摸拟地震,共完成测线约15000公里。一方面,对盆地内的浅层工程地质条件,取得了宝贵的实际资料;另一方面,为本区第四纪地质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信息。
其他文献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最近研制成可潜入深海的"海豚-3K"无人探测器及其辅助装置。这种小型无人深海探测器长3米、高2米,由海面上工作母船通过光导纤维电缆遥控,可在3300米深海潜航约2小时。世界第一艘游览潜水艇"亚特兰蒂斯"号,不久前在加勒比海的大开曼岛开始运营航行。这艘潜艇长16米,可乘载2位船员和28名旅客。该艇可在水中潜行一个半小时,而舱内储备的氧气可供全部人员使用72小时。12只大功率的探照
期刊
在汽车主动安全性能的研究背景下,对目标检测算法Faster R-CNN(Faster Regio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进行改进,并将其应用于交通标志的检测。为此,提出一种多尺度卷积核的ResNeXt模型来设计检测算法的基础网络,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维特征融合的策略来满足交通标志小目标检测的需求。针对Faster R-CNN中的区域建议网络(RPN),通过拟合
期刊
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块匹配在视觉导航和目标识别等任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红外和可见光传感器有不同的成像原理,红外和可见光图像块匹配更加具有挑战。深度学习在可见光领域图像的块匹配上取得了很好的性能,但是它们很少涉及到红外和可见光的图像块。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红外和可见光的图像块匹配网络。此网络由特征提取和特征匹配两部分组成。在特征提取过程中,使用对比和三重损失函数能够最大化不同类的图像块的
期刊
针对胶囊图神经网络训练中得到的只有整体结构信息,并且随着层数的增加,节点的结构特征信息会丢失的问题,本文提出融合全局和局部特征的胶囊图神经网络。首先,改进了Node2vec,将节点的属性信息引入随机游走过程中,从而在生成网络表示时综合考虑了网络结构和节点的属性;然后,将改进的Node2vec引入胶囊图神经网络,设计了一个融合全局和局部特征的胶囊图神经网络。通过实验发现,本文模型在训练时的收敛速度更
期刊
由于田间昆虫环境的复杂性、昆虫类别间样本数量的不均衡性,现有田间昆虫自动识别和分类方法存在误识率高、效率低等缺点。本文基于轻量化深度学习模型提出了新的田间昆虫自动识别和分类算法。首先,对田间昆虫图像进行预处理,将其输入到轻量化算法中进行特征提取,通过多尺度特征融合输出不同尺寸的预测网络。然后,引入联合交并比进行田间昆虫自动识别和分类。最后,与其他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的田间昆虫
期刊
1988年5月3—6日在广州南岗召开了地矿部太平洋地质调查HY 4—861航次报告评审会。评委会有来自地矿部和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地科院有关研究所、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研究所以及地质出版社等单位的20位专家组成。部石油地质海洋地质局总工程师张瑞翔任评委会主任,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总工程师金庆焕任副主任,地矿部副总工程师许宝文和李廷栋任技术顾问,
期刊
5月9日,地矿部"海洋四号"调查船再度开赴太平洋,进行为期半年的HY4—881航次地质科学考察。本航次调查和现场测试项目都增加了新内容,除继续实施861和871两个航次调查中的16项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外,新增加了温盐深测量、深海照相装置、现场古生物鉴定和现场水文观测等。
期刊
1987年12月18日调查船驶离毛里求斯的路易斯港,1988年2月21日抵达澳大利亚的弗里曼特尔港。来自10个国家的30名科学家对始终影响南大洋*演化及其气候条件的主要因素已调查完毕归来。科学家们已对南大洋越来越感兴趣,其原因是南大洋始终对控制全球性气候和影响全球性海平面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
期刊
由地矿部南海地质调查指挥部正在执行的南海珠江口盆地海洋工程与地质调查计划是我国重要的UNDP计划的辅助计划之一。该计划将持续三年半完成(1986.1—1989.6)。此期间将进行比例尺1/20万的海洋灾害地质调查。此外,还将在珠江口盆地的中心部位,具有潜在油气资源的地区进行区域性的工程地质补充评价。该项调查将依据1/20万的国际分幅进行。
期刊
由日本科技厅和海洋科技中心投资,三菱重工神户造船厂建造的"深海6500"深潜艇将于1989年11月竣工,总投资125亿日元。这艘世界最大水深的潜水艇,长9.5米、宽2.7米、高3.2米、重250吨,在直径2米的球壳内,可乘坐操作员3名、研究员1名。艇上装备了声响导航装置、超声波观测声纳、电视摄像机等新型机械装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