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大提出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纲要》对于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时代发展,带来的是人才的竞争。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教育改革的力度,这使科学教育的改革出现了一些共同的趋势:从精英科学教育变成大众科学教育,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
但目前我国全民科学素养的现状还是令人担忧的,和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有着强烈的对比。由中国科协主持的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我国公众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口比例达到1.98%,比2001年的1.4%增长了约0.6个百分点,比1996年的0.2%提高了约1.8个百分点,出现了逐步增长的趋势。但这次迟迟没有公布结果的原因,据有关人士透露,是2005年调查的数据与2003年相比不增反降。在国家下大力气推动公民科学素养建设之际,调查结果若果真如此,确实令人深思。
二
《纲要》对于我国当前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也有重要意义。国家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从根本上为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指明了大方向。中小学的理科都在其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目标,这个目标既是中小学理科的共同纲领,也是各科的最高目标。现在国家又在更高的层面上对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提出了要求。可以这样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中小学的科学教育纳入国家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主战场,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纲要》为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的新平台。
江苏省是我国教育比较发达的省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也同样处于相应的发展水平。为了推进《纲要》在我省的更好实施,省厅正在制订进一步的实施细则,将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为这个行动纲要提供保障。目前,我省的中小学理科各科都在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实施全面的科学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取得初步成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江苏省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目前全省各地的课程开设情况基本正常,中小学理科的师资情况在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虽没有权威部门的评估调查,但可以预计,我省的未成年人科学素养整体水平还不容乐观。在新课程标准制订前,有关组织对全国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结果中表明,我国小学生科学素养总体水平并不理想。由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小学生的科学精神相当薄弱,各地区合格率均远低于半数。小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比较欠缺,除东部地区情况略好以外,其余地区的不合格率均较高。在对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也不尽如人意。这个调查距今已经有几年了,有些情况会有些改变,但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因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一个艰难的提高过程。
三
要达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中对于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要求,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保证中小学各科课程的实施,根据国家的基本要求保证科学教育的底线。特别是小学科学课的开设,要保证课时,不得挤占或挪用。一些地方的小学高年级会因为学生升学的原因挤占或挪用课时,这个现象应当杜绝。在学科教学中,要坚持课程改革不动摇,用课程标准思想指导中小学各科的教学,实施全面的科学教育,而不是只重知识的科学教育。全面的科学素养要靠全面的科学教育实施,课程标准就是围绕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来阐述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在中学理科中这个问题值得关注。长期以来,科学教学都是以应试和升学教育为目标的,这种情况现在应当彻底改变,不要完全被高考中考左右了我们科学教育的方向,迷失了理科教育的目标。
目前中小学开展科学素质培养行动还存在着一些具体困难,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对待。首先是社会协作行动的问题。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是需要方方面面协同努力的事情,单靠教育内部的努力是无法达到这个目标的。以往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的科技教育、科普教育抱着很大热情,但如何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齐心协力,协调有序,形成合力,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然《纲要》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能。科学教育资源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认识问题。一方面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利用不足。特别是实施一费制以后,对很多学校向学科基本建设的投入产生一定影响。面广量大的农村地区在这个方面困难要更大些,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资源问题上更重要的是树立新的资源观,要认识到处处有资源,时时有资源。要用全面科学教育的观念去发现、开发、利用身边的资源,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只要按课程的核心思想去做,有时并不需要很高的物质条件。
影响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科学素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科学师资教育是比较薄弱的。我们的科学老师没有经过适应现在学科要求的教育学培训。大多数老师都是在新课程实施以后开始学科教学,特别是小学科学教师。同时,学科教师的不稳定也给教师培训带来很多问题。中学的理科教学虽没有师资不稳定的情况,但在多年高考、中考竞争激烈疲于应付应试教育的情况下,中学理科教学也只是一种不全面的科学教育,而没有围绕着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目标。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小学教师大多数没有比较完整的理科教育背景,作为全面培养人科学素养主要力量的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是很有问题的,有调查能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全社会各界齐心合力,共同推动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今天,大力加强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们的科学教师也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上下大力气,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上全面发展。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人会怀疑,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也是不容置疑的,问题是怎么把认识变为行动。1958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大大刺激了心高气傲的美国人,而美国人是从科学教育入手实施振兴计划的。今天,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立足点。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小学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主战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
责任编辑:叶萍
一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时代发展,带来的是人才的竞争。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教育改革的力度,这使科学教育的改革出现了一些共同的趋势:从精英科学教育变成大众科学教育,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
但目前我国全民科学素养的现状还是令人担忧的,和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有着强烈的对比。由中国科协主持的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我国公众具有科学素养的人口比例达到1.98%,比2001年的1.4%增长了约0.6个百分点,比1996年的0.2%提高了约1.8个百分点,出现了逐步增长的趋势。但这次迟迟没有公布结果的原因,据有关人士透露,是2005年调查的数据与2003年相比不增反降。在国家下大力气推动公民科学素养建设之际,调查结果若果真如此,确实令人深思。
二
《纲要》对于我国当前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也有重要意义。国家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从根本上为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指明了大方向。中小学的理科都在其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个目标,这个目标既是中小学理科的共同纲领,也是各科的最高目标。现在国家又在更高的层面上对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提出了要求。可以这样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中小学的科学教育纳入国家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中。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是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的主战场,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纲要》为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提供了机遇和发展的新平台。
江苏省是我国教育比较发达的省份,基础教育整体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也同样处于相应的发展水平。为了推进《纲要》在我省的更好实施,省厅正在制订进一步的实施细则,将有一系列的具体措施为这个行动纲要提供保障。目前,我省的中小学理科各科都在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实施全面的科学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取得初步成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江苏省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目前全省各地的课程开设情况基本正常,中小学理科的师资情况在不断改善,教育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虽没有权威部门的评估调查,但可以预计,我省的未成年人科学素养整体水平还不容乐观。在新课程标准制订前,有关组织对全国小学生科学素养的调查结果中表明,我国小学生科学素养总体水平并不理想。由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小学生的科学精神相当薄弱,各地区合格率均远低于半数。小学生对于科学方法的掌握比较欠缺,除东部地区情况略好以外,其余地区的不合格率均较高。在对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方面的调查结果也不尽如人意。这个调查距今已经有几年了,有些情况会有些改变,但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因为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一个艰难的提高过程。
三
要达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中对于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要求,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管理,保证中小学各科课程的实施,根据国家的基本要求保证科学教育的底线。特别是小学科学课的开设,要保证课时,不得挤占或挪用。一些地方的小学高年级会因为学生升学的原因挤占或挪用课时,这个现象应当杜绝。在学科教学中,要坚持课程改革不动摇,用课程标准思想指导中小学各科的教学,实施全面的科学教育,而不是只重知识的科学教育。全面的科学素养要靠全面的科学教育实施,课程标准就是围绕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目标来阐述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的。在中学理科中这个问题值得关注。长期以来,科学教学都是以应试和升学教育为目标的,这种情况现在应当彻底改变,不要完全被高考中考左右了我们科学教育的方向,迷失了理科教育的目标。
目前中小学开展科学素质培养行动还存在着一些具体困难,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对待。首先是社会协作行动的问题。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养是需要方方面面协同努力的事情,单靠教育内部的努力是无法达到这个目标的。以往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的科技教育、科普教育抱着很大热情,但如何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齐心协力,协调有序,形成合力,是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当然《纲要》也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能。科学教育资源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这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认识问题。一方面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利用不足。特别是实施一费制以后,对很多学校向学科基本建设的投入产生一定影响。面广量大的农村地区在这个方面困难要更大些,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资源问题上更重要的是树立新的资源观,要认识到处处有资源,时时有资源。要用全面科学教育的观念去发现、开发、利用身边的资源,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只要按课程的核心思想去做,有时并不需要很高的物质条件。
影响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的科学素养。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科学师资教育是比较薄弱的。我们的科学老师没有经过适应现在学科要求的教育学培训。大多数老师都是在新课程实施以后开始学科教学,特别是小学科学教师。同时,学科教师的不稳定也给教师培训带来很多问题。中学的理科教学虽没有师资不稳定的情况,但在多年高考、中考竞争激烈疲于应付应试教育的情况下,中学理科教学也只是一种不全面的科学教育,而没有围绕着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目标。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小学教师大多数没有比较完整的理科教育背景,作为全面培养人科学素养主要力量的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是很有问题的,有调查能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全社会各界齐心合力,共同推动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的今天,大力加强教师的科学素养是关键中的关键。我们的科学教师也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提高自身科学素养上下大力气,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上全面发展。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这个时代已经没有人会怀疑,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也是不容置疑的,问题是怎么把认识变为行动。1958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大大刺激了心高气傲的美国人,而美国人是从科学教育入手实施振兴计划的。今天,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立足点。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小学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主战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
责任编辑: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