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新闻网是新媒体时代高校重要的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阵地,它因快捷、海量、多媒体、交互性强等特点,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高校宣传工作者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切实建设好这块阵地,不断增强高校新闻网的引导力、战斗力、吸引力、辐射力和保障力。
关键词: 新媒体 发展趋势 高校新闻网建设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对以报刊、广电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发起了强烈冲击。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他们更加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信息。可以说,在新形势下,大力推进网络媒体建设,将是今后新闻宣传工作重要的发展方向。高等学校是知识青年最集中的地方,他们更乐于和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如何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更好地推进高校新闻网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新媒体时代高校重要的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阵地,值得每一位高校宣传工作者深入思考。我认为,要切实推进高校新闻网建设,就必须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着力增强高校新闻网的五种能力。
一、高举旗帜、把握方向,进一步增强引导力
作为高校党委的“喉舌”之一,高校新闻网是高校舆论重要阵地。在加强新闻网建设中,必须充分体现“党管媒体”原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因此,高校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立党委对新闻网的绝对控制权。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旗帜鲜明地宣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学校党委的重大决策,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大力宣传国家及学校教育教学、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导舆论,激发师生构建和谐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增强战斗力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重要职能。作为高校党委主管的权威媒体之一,高校新闻网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时刻关注学校各项中心工作,进一步增强战斗力。
1.有效占领校内宣传阵地
要切实发挥网络媒体快速、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对学校的重要决策、重要活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新成果,各个岗位涌现的典型人物等进行积极宣传与报道。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学校的新发展和新面貌,体现学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树立学校良好校内形象,增强师生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真正起到凝聚师生、振奋人心的作用。
2.不断开辟校外舆论战场
高校新闻网打破了高校校报、广播等传统媒体单向度的信息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而直接影响和惠及校外受众,成为他们便捷、直观、全面、立体地了解一个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动态,以及改革、建设、发展最新成就的重要窗口。同时,高校新闻网也是高校展示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重要平台,是一个高校办学积淀与深厚内涵的自然流露,代表着高校的网络形象。因此,高校新闻网要重视校外舆论战场的开辟,切实提高新闻网建设水平,提升学校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提高质量、彰显特色,进一步增强吸引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新闻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供师生选择的媒体让人眼花缭乱,每天产生或发布的各类信息也多如牛毛。高校新闻网如何能够有效地吸引师生关注,有效地将我们的宣传意图“渗透”到师生头脑中?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我们不能强迫师生必须去点击和阅读校园新闻网;更不能像个别社会媒体一样,以猎奇的心态和低品位去吸引师生,只能在贴近师生、提高质量和彰显特色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吸引力。
1.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长期实践的总结,也是我党的传家宝。“近水楼台先得月”,高校新闻网必须立足校本实际,挖掘和发挥高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贯彻落实好“三贴近”原则。要立足于学校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个最大实际,真实反映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新发展、新成果;要深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校园主流,解决具体矛盾;要有效把握师生思想脉搏,多关注师生身边的事例,多反映师生切身的感受,多出师生喜闻乐见的精品。比如通过采写优秀大学生的典型事迹,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传播;通过采写成功的就业、创业经历,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等。
2.有效提高网络稿件质量
要提高高校新闻网的吸引力,就必须加大网络新闻采写力度,不断提高稿件质量。要特别注意标题的写作,以新闻标题吸引师生的眼球,提高新闻网的整体点击率。正如东方网采编中心总监高国营指出的:“当上百个新闻标题集中到一个页面上时,好标题就成为吸引眼球的关键,如果标题没有吸引力,其它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吸引不到网友的点击。”同时,要加强深度报道的采写,体现思想性、可读性和前瞻性。
3.切实彰显高校办学特色
特色化是高校的生存之道,对高校新闻网而言也是如此。只有办出各自特色,才能增强高校新闻网的个性和活力。高校新闻网要办出特色,必须集高品位、教育性、学术性、权威性于一体,要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校园文化积淀等体现在新闻网的内容和布局中。
四、承担使命、传播文化,进一步增强辐射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综观当今时代风云变幻,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这是我们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一位美国教育家作过一项研究:1520年前建立,至今仍以同样的方式、使用同样的名字、做着同样事情而存在的85个社会组织中,有70个是大学。对此,中国高教学会中国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特聘教授眭依凡曾多次指出:“大学的恒久性就在于大学一直在以创造文化、传播文化满足着人们永恒的需要,并以文化影响和改造社会为己任。教育是最充分、最有效的培养人的力量,而大学内在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就是它文化的影响。”
作为高校主要的舆论信息平台和对外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窗口,高校新闻网必须高举文化大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一步增强辐射力,切实把新闻网建设成为学校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阵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民族文化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具体而言,一是要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介绍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历程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二是要加强新闻网栏目建设,开辟专门版面,大力宣传党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重要理论,以及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三是要把学校大学文化建设作为报道重点,及时准确地反映学校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让师生受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文化熏陶。
五、完善机制、打造队伍,进一步增强保障力
要切实推进高校新闻网建设,还必须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增强保障力。
1.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高校要从构建长效机制的高度,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新闻网建设、运作、管理及队伍建设机制。要建立严格的采、编、审、播等相关制度,细化落实到各个环节;要建立健全队伍选拔制度、业务培训制度、科学的考核评价及奖惩制度、职务晋升制度等,使之从理论素养到工作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做大做强专职队伍
网络的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当前各高校由于认识不够、资金短缺、编制紧张等条件限制,新闻网建设往往依靠校报的采编策划队伍,既缺乏网络技术上的优势,又使网络新闻常常跟报纸稿件雷同,没有独到之处。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大投入,努力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教育、会宣传、有技术”的专职新闻网工作队伍。“讲政治”即要求高校新闻网工作者要自觉把党性原则放在第一位;“懂教育”即高校新闻网工作者也要能够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会宣传”即必须具备较强的网络新闻采、编、写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有技术”即必须熟练掌握新闻网的相关软件开发与具体操作管理技术,能有效应对突发的网络事故。
3.充实完善兼职队伍
除专职队伍之外,还需要建立一支兼职的、师生结合的、覆盖面广的基本队伍,构建好“大宣传”队伍格局。一要健全各二级单位的教工通讯员或宣传委员队伍,切实依托他们做好二级单位宣传信息的过滤、沟通、反馈工作。二要整合学生记者、广播播音员、网络信息监管员等学生队伍,组建、打造高校新媒体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熟悉网络、喜爱网络、善用网络的特点和优势,在专职老师的指导下深入院系、深入师生、深入生活,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好高校新闻网宣传工作。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校师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要使高校新闻网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真正成为高校育人的新平台、舆论的新阵地、宣传的新窗口、服务的新工具,还需要广大高校宣传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一步加强探索。
参考文献:
[1]朱伟峰.新媒体环境下的报业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10-20.
[2]杨萍,王永杰.大学新闻网:特点、问题与发展思路[J].新闻爱好者,2008,(5).
[3]申小蓉,李怀杰.论高校新闻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
[4]赵辉,冯定昌.试析高校新闻网的功能和建设策略[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刘春霞.舆论导向与高校新闻网站建设[J].新闻爱好者,2008,(5).
[6]孙晓庆.高校新闻网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的创新》(2011jyte113)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新媒体 发展趋势 高校新闻网建设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对以报刊、广电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发起了强烈冲击。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他们更加习惯于从互联网上获取新闻信息。可以说,在新形势下,大力推进网络媒体建设,将是今后新闻宣传工作重要的发展方向。高等学校是知识青年最集中的地方,他们更乐于和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如何把握新媒体发展趋势,更好地推进高校新闻网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新媒体时代高校重要的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阵地,值得每一位高校宣传工作者深入思考。我认为,要切实推进高校新闻网建设,就必须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着力增强高校新闻网的五种能力。
一、高举旗帜、把握方向,进一步增强引导力
作为高校党委的“喉舌”之一,高校新闻网是高校舆论重要阵地。在加强新闻网建设中,必须充分体现“党管媒体”原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明确指出:“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因此,高校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立党委对新闻网的绝对控制权。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旗帜鲜明地宣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宣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及学校党委的重大决策,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大力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特征,体现社会进步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大力宣传国家及学校教育教学、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动向,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导舆论,激发师生构建和谐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增强战斗力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重要职能。作为高校党委主管的权威媒体之一,高校新闻网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时刻关注学校各项中心工作,进一步增强战斗力。
1.有效占领校内宣传阵地
要切实发挥网络媒体快速、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对学校的重要决策、重要活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新成果,各个岗位涌现的典型人物等进行积极宣传与报道。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学校的新发展和新面貌,体现学校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树立学校良好校内形象,增强师生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真正起到凝聚师生、振奋人心的作用。
2.不断开辟校外舆论战场
高校新闻网打破了高校校报、广播等传统媒体单向度的信息传播方式,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而直接影响和惠及校外受众,成为他们便捷、直观、全面、立体地了解一个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动态,以及改革、建设、发展最新成就的重要窗口。同时,高校新闻网也是高校展示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重要平台,是一个高校办学积淀与深厚内涵的自然流露,代表着高校的网络形象。因此,高校新闻网要重视校外舆论战场的开辟,切实提高新闻网建设水平,提升学校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提高质量、彰显特色,进一步增强吸引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新闻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供师生选择的媒体让人眼花缭乱,每天产生或发布的各类信息也多如牛毛。高校新闻网如何能够有效地吸引师生关注,有效地将我们的宣传意图“渗透”到师生头脑中?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我们不能强迫师生必须去点击和阅读校园新闻网;更不能像个别社会媒体一样,以猎奇的心态和低品位去吸引师生,只能在贴近师生、提高质量和彰显特色上下功夫,进一步增强吸引力。
1.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长期实践的总结,也是我党的传家宝。“近水楼台先得月”,高校新闻网必须立足校本实际,挖掘和发挥高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贯彻落实好“三贴近”原则。要立足于学校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这个最大实际,真实反映学校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新发展、新成果;要深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校园主流,解决具体矛盾;要有效把握师生思想脉搏,多关注师生身边的事例,多反映师生切身的感受,多出师生喜闻乐见的精品。比如通过采写优秀大学生的典型事迹,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传播;通过采写成功的就业、创业经历,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等等。
2.有效提高网络稿件质量
要提高高校新闻网的吸引力,就必须加大网络新闻采写力度,不断提高稿件质量。要特别注意标题的写作,以新闻标题吸引师生的眼球,提高新闻网的整体点击率。正如东方网采编中心总监高国营指出的:“当上百个新闻标题集中到一个页面上时,好标题就成为吸引眼球的关键,如果标题没有吸引力,其它工作做得再好,也有可能吸引不到网友的点击。”同时,要加强深度报道的采写,体现思想性、可读性和前瞻性。
3.切实彰显高校办学特色
特色化是高校的生存之道,对高校新闻网而言也是如此。只有办出各自特色,才能增强高校新闻网的个性和活力。高校新闻网要办出特色,必须集高品位、教育性、学术性、权威性于一体,要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校园文化积淀等体现在新闻网的内容和布局中。
四、承担使命、传播文化,进一步增强辐射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综观当今时代风云变幻,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这是我们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目标。
文化是大学的灵魂。一位美国教育家作过一项研究:1520年前建立,至今仍以同样的方式、使用同样的名字、做着同样事情而存在的85个社会组织中,有70个是大学。对此,中国高教学会中国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特聘教授眭依凡曾多次指出:“大学的恒久性就在于大学一直在以创造文化、传播文化满足着人们永恒的需要,并以文化影响和改造社会为己任。教育是最充分、最有效的培养人的力量,而大学内在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就是它文化的影响。”
作为高校主要的舆论信息平台和对外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窗口,高校新闻网必须高举文化大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一步增强辐射力,切实把新闻网建设成为学校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阵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推动中华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民族文化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具体而言,一是要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介绍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历程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二是要加强新闻网栏目建设,开辟专门版面,大力宣传党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重要理论,以及国家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三是要把学校大学文化建设作为报道重点,及时准确地反映学校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环境文化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让师生受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文化熏陶。
五、完善机制、打造队伍,进一步增强保障力
要切实推进高校新闻网建设,还必须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进一步增强保障力。
1.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高校要从构建长效机制的高度,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新闻网建设、运作、管理及队伍建设机制。要建立严格的采、编、审、播等相关制度,细化落实到各个环节;要建立健全队伍选拔制度、业务培训制度、科学的考核评价及奖惩制度、职务晋升制度等,使之从理论素养到工作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做大做强专职队伍
网络的维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当前各高校由于认识不够、资金短缺、编制紧张等条件限制,新闻网建设往往依靠校报的采编策划队伍,既缺乏网络技术上的优势,又使网络新闻常常跟报纸稿件雷同,没有独到之处。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大投入,努力建设一支“讲政治、懂教育、会宣传、有技术”的专职新闻网工作队伍。“讲政治”即要求高校新闻网工作者要自觉把党性原则放在第一位;“懂教育”即高校新闻网工作者也要能够准确把握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会宣传”即必须具备较强的网络新闻采、编、写能力和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有技术”即必须熟练掌握新闻网的相关软件开发与具体操作管理技术,能有效应对突发的网络事故。
3.充实完善兼职队伍
除专职队伍之外,还需要建立一支兼职的、师生结合的、覆盖面广的基本队伍,构建好“大宣传”队伍格局。一要健全各二级单位的教工通讯员或宣传委员队伍,切实依托他们做好二级单位宣传信息的过滤、沟通、反馈工作。二要整合学生记者、广播播音员、网络信息监管员等学生队伍,组建、打造高校新媒体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熟悉网络、喜爱网络、善用网络的特点和优势,在专职老师的指导下深入院系、深入师生、深入生活,全方位、全过程开展好高校新闻网宣传工作。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校师生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要使高校新闻网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真正成为高校育人的新平台、舆论的新阵地、宣传的新窗口、服务的新工具,还需要广大高校宣传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一步加强探索。
参考文献:
[1]朱伟峰.新媒体环境下的报业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10-20.
[2]杨萍,王永杰.大学新闻网:特点、问题与发展思路[J].新闻爱好者,2008,(5).
[3]申小蓉,李怀杰.论高校新闻网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中国高教研究,2007,(10).
[4]赵辉,冯定昌.试析高校新闻网的功能和建设策略[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5]刘春霞.舆论导向与高校新闻网站建设[J].新闻爱好者,2008,(5).
[6]孙晓庆.高校新闻网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的创新》(2011jyte11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