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你猜猜”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li2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宝宝,大人常喜欢逗一逗。可有时候,原本的玩笑却“逗”出了别扭和矛盾。
  
  丁丁爸爸制造“误解”
  
  爸爸出差刚回到家,两岁半的儿子丁丁向他要礼物。“你猜猜。”丁丁爸爸决定逗逗他。丁丁不明白,重复了一遍:“你猜猜?”“对,你猜猜!”爸爸点头肯定,其实是想逗逗丁丁。可丁丁似懂非懂地走开了,感觉有些疲惫的爸爸也没有再逗他,就当事情过去了。
  晚饭前,爸爸把买的玩具拿给丁丁,可丁丁似乎还在找什么。睡觉前,丁丁磨蹭着不肯上床,等到爸爸过来时,他终于问了:“爸爸,‘你猜猜’呢?”“什么‘你猜猜’?”爸爸很奇怪,粗心的他早就忘了先前的玩笑话。可丁丁坚持:“我要‘你猜猜’。”爸爸更疑惑了:“你让我猜什么?”丁丁快要发脾气了:“就要‘你猜猜’,我就要。”爸爸突然醒悟:“‘你猜猜’啊,哦,爸爸是让你猜,可没有什么礼物叫‘你猜猜’。”丁丁不依不饶,躺在地上打滚,爸爸气得一巴掌打在了丁丁的屁股上,丁丁大哭起来,家里乱成一团。
  丁丁爸爸很无奈:“孩子无理取闹,太过分了,打他也是没办法。妻子非说我粗暴,不懂得教育孩子。可我只是想逗逗他,我也不知道孩子怎么就哭了?”
  
  小丫妈妈化解“误解”
  
  妈妈去外地培训回来后,3岁的女儿小丫问:“妈妈,给我带什么礼物了?”
  “你猜猜。”看着女儿可爱的小脸,妈妈决定给她卖个关子。
  “你猜猜?”小丫用稚嫩的声音反问了一下。
  “对,你猜猜!”妈妈肯定了她的反问。小丫没有如妈妈所料的去猜想,但是也没有继续发问。等到妈妈打开行李箱,把给小丫带的芭比娃娃、《白雪公主》等礼物一一取出递给她时,小丫依旧是一副等待的样子,并用期待的语气问妈妈:“‘你猜猜’呢?”
  “啊?!”妈妈在心里惊叹了一声。小丫把“你猜猜”当成了礼物的名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妈妈立即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怎么办呢?情急之下,妈妈拿起一包小丫以前没有见过、也没有吃过的菠萝蜜干递到她手里,并用温和的语气说:“吃吧,宝贝,这就是‘你猜猜’,看看你喜欢不喜欢吃。”
  还好,小丫不认识食品袋上的“菠萝蜜干”这几个字,还好,小丫没有吃过菠萝蜜干,她满心欢喜地吃着“你猜猜”,并告诉妈妈说她很喜欢吃“你猜猜”……
  
  “你猜猜”引发的误解
  
  其实,理解上面语境中“你猜猜”的涵义,是超出两岁左右宝宝的认知发展范围的。当丁丁或小丫要礼物时,满脑子想到的都是具体的东西,比如小汽车、变形金刚、芭比娃娃等。而大人突然给了宝宝一个“你猜猜”的回答,宝宝觉得“你猜猜”就是大人买来的某样东西,而且因为没有听过、见过,反而多了一份神秘感和好奇心。误解就从这里已经开始产生。
  误解会带来矛盾,矛盾会被激化。丁丁爸爸因为不理解宝宝的思维发展特点,用成人的思维模式与儿童对话,结果自然不成功。而小丫妈妈听了女儿的话后,马上明白了问题出在彼此的语言理解能力不在一个水平上。这时候,较真就行不通了。妈妈知道小丫是在期待一个可触摸、可感知或者可以吃、可以玩的礼物,而这个礼物的名称就叫做“你猜猜”。于是,妈妈就把女儿没有见过的、具体的、可以吃的“菠萝蜜干”作为“你猜猜”的替代品,满足了女儿的所有期待,化解了这场误会,避免了像丁丁家那样的矛盾爆发。
  因为并不是每一位家长都是学学前教育专业的,都会了解每个宝宝的真实想法,因而本文中家长和宝宝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误解是常常会发生的。有了误解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执迷不悟”,自以为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衡量宝宝、要求宝宝,并对宝宝做出粗暴的、不适宜的举动。
  
  1、家长可以进一步跟宝宝沟通,通过宝宝的语言表述来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再反思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在哪个环节引起了宝宝的误解,然后运用成人的智慧,做出一个弥补的措施,来消除与宝宝之间的误解,让一场因误解而可能爆发的“战争”悄悄地化解掉。
  2、家长应把握好“逗”宝宝的度。宝宝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很在意成人跟他讲的话,因而家长不经意“逗”宝宝的话,他也会认真对待,并会要求结果。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在把握好“逗”宝宝的度的同时,也要记住不要轻易承诺给宝宝买东西,带他去哪里玩之类的话。除非办得到,否则不要说,因为宝宝会记在心里,等着家长来兑现的。如果许诺了又不能兑现,势必又会造成宝宝和家长之间不必要的矛盾。
  3、家长可以通过查阅资料、阅读育儿刊物、与有经验的朋友沟通、向专家请教等方式来了解宝宝的发展特点。这样家长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宝宝,用宝宝能够理解的方式跟他沟通。
  4、平时在宝宝面前尽量少用“你猜猜”“误会”等抽象词汇,如果一定要用,可以在具体的情境和实际对话中,这样幼儿才能容易理解。在此过程中,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
  (作者系学前教育学博士)
  图片由妮宝妈提供
  编辑 朱璐[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游戏场所是孩子们流连忘返的地方。最近发生在游乐场、幼儿园的多起意外游戏事故,让广大家长感到不安。如何避免儿童在游戏中发生意外呢?我们向读者介绍几种常见儿童游戏的安全玩法:   1、荡秋千:一些家庭或者小区用一块木板,两条绳索,就搭建起一个可以荡秋千的简易器材。这种器材危险性显而易见,如果幅度过大,孩子坐在板上被晃得太高,就很可能摔落地面,造成严重后果。   安全玩法:首先,
期刊
1、对孩子期望过高,管教过严。  2、不尊重孩子,为孩子做所有决定与选择。  3、不相信孩子,不给孩子学会“自律”的机会。  4、不表扬孩子,以免孩子骄傲。  5、喜欢横向比较,说得最多的就是“你看某某如何如何”。  6、爱往孩子身上撒气,奚落孩子。  7、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8、轻易许诺,但言而无信。  9、总是限制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10、重视技能培养,忽略了品格培养。  (摘编
期刊
儿子最近频频尿床。望着每天抱出去晒的被子,我不禁皱眉。怎么办呢?一筹莫展之际,我幸运地读到了《给您一只金手指——父母教子百问百答》一书,其中“亲子关系篇”中“心的沟通”一文,让我颇受启发。困郁许久的心,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接着,我四处收集、了解小儿尿床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当天晚上,我让儿子和我睡。看到儿子心事重重的样子,为了让他有个好情绪,我一口气讲了三个故事,儿子听得津津有味。故事
期刊
热敷:将毛巾叠成方块,浸在60~70度的热水中,稍稍拧干后敷在硬块部位,每5分钟更换1次,持续20~30分钟。   外敷土豆片:将新鲜的土豆切成片,大小比硬块略大些。把土豆片覆盖在硬块上,用两条胶布固定好,24小时后取下即可。  编辑 吴忞忞 [email protected]
期刊
国外有学者对300名婴儿进行了长达5年的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在五彩缤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观察、思维、记忆的发挥能力都高于普通色彩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反之,如果婴幼儿经常生活在黑色、灰色等令人不快的暗淡色彩环境中,则会影响大脑神经细胞的发育,显得呆板,反应迟钝和智力低下。   另一位心理学家花了3年时间,研究色彩对婴幼儿智力的影响。他让孩子们在漆成不同颜色的环境中玩耍、游戏和学习。结果发现
期刊
杨金芳,南京梅园街道社区的一位残疾人,因小儿麻痹症而双腿瘫痪,又被多种病痛缠身,但她性格坚强,以孱弱的身躯与命运抗争,不仅自己坚强地生活,还辛苦养育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她的人生经历表明了一个道理:不向命运低头,就可以实现人生梦想!    杨金芳的人生经历可谓不幸,1958年出生的她患有先天性的小儿麻痹症,双腿瘫痪。成长的路上充满艰辛与坎坷,杨金芳始终坦然面对。后来她进入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并与来自农村
期刊
我很喜欢音乐,所以当我的小孙女婷婷只有一两个月大时,我这个当奶奶的每逢哄她睡觉,总是轻声哼着音乐,在我的音乐声中,婷婷很快就能甜甜地入睡。其实,我并不是有意施教,而是因为既过了自己的音乐瘾,又能哄婷婷睡觉,一举两得,算得上是欢哉乐哉。想不到的是,我这无心的自娱自乐,居然浇灌出一朵乐趣的小花——婷婷从半岁起,只要听到电视上播放音乐,就会随着节拍扭动起来,谁见了都大呼可爱!我这个奶奶当然更是喜上眉梢,
期刊
胡延北,北京十一学校初一学生。曾任中关村二小金帆交响乐团的小提琴首席,两次随学校金帆交响乐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比赛演出,并获得团体金奖。    团队生活使儿子打下良好的性格基础    刚怀上宝宝时,表姐对我说,一定要让孩子早点接触同龄孩子,早点融入集体,如果能加入一个团结向上、需要共同去完成一些任务的团体,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协作能力等都非常有好处。  表姐是搞幼儿教育的,对
期刊
“妈妈,我告诉你,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很有趣的课。”我下班回家刚一推开门,儿子就急不可待地冲到门口,拉着我的手,滔滔不绝地说开了。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科学课,老师用多媒体给我们看的,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外面,还有太空,有太阳、有月球,还有很多星座,就是我们晚上看到的星星。地球、月球、还有很多星星都会沿着自己的轨道一圈一圈地自转,另外,他们还都围绕着太阳公转,太阳是老大。”小家伙一边说,一边还用手
期刊
绘本作为幼儿的“人生第一书”,被公认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是什么?绘本就是图画书,它具有图文互补、相衬的特点,是以手绘图画来讲故事的儿童读物。绘本字少而画面丰富,有的甚至没有文字,以画传达故事情节,很符合儿童早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  当今,越来越多的经典绘本走进家庭,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面对呈现在面前的绘本,有很多家长反映不知该怎样指导孩子阅读,怎样才能让孩子在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