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不但要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还要思考怎样帮助学生形成这些策略. 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不可能脱离解决问题的过程,必须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是基于解决问题、为了解决问题的. 解决问题,首先是作为学生感受、体会、反思解决问题策略的手段,其次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新的问题.
【关键词】 多样性;体会;感悟;回归生活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从四年级开始,以单元的形式增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内容,这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的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为了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必须先解决: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执教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经验,也有许多迷茫,偏颇之处,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讨论.
一、教授具体的解题方法不等同于传授策略
苏教版第十一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例1一课,课本以和倍问题作为例题,让学生体会使用替换的策略能便于解决有两个未知量的题目. 有部分教师把课堂设计成和差,和倍问题的练习课,把教授如何解决该类问题作为课堂重点,使课堂失去生命力.
其实十一册第一单元已教授了列方程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如果把该节课定位在训练解题技巧上,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学生的思维仍停留于如何解题,没有提升到利用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统一为一个未知量是一种策略的高度. 不能形成更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时,教师可先呈现问题,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获得一定的经验;再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回顾性陈述交流,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化隐为显”.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独立的而是连贯的
在教学“新”的解决问题策略时,不能排斥学生应用以往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 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不是小猴子掰玉米,喜新弃旧,而是在不断整合、应用不同策略的过程中,丰富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在新的问题中主动、综合、灵活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本节案例1一个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验如何替换. 如果每道题都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不仅费时,而且受课堂条件限制,许多操作将不能进行.
在教授本课时,我采取了结合画图,倒推等策略帮助学生体会如何替换. 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等策略,在课堂上只要适当点拨,能把题目的情景以线段图、实物图、数量关系式等方式呈现,学生通过多种的呈现方式,能对题目有更全面的理解,对替换过程的认识就更深入.
画图的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示意图更容易理解其思路,促进生生互评,使课堂更具生命力.
案例2是综合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难度高了. 教学这一节内容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结合使用画图、列表、枚举,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综合而灵活的. 通过以下步骤展开教学,让学生逐步感悟“假设”的解题策略.
1. 从“画图”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假设”的解题策略
出示:鸡兔同笼,8头20脚,鸡兔几何? (1)假设8只全是鸡,则画图为:○○○○○○○○. 要求用圆圈表示“头数”,然后请学生在圆下添脚. 此时“脚数”为16,学生很直观地就发现少了4只脚,这4只脚该怎么添呢?学生很自然地就把图上后两只鸡再加了2只脚变成了兔. 4只脚共加了两次,所以就有2只兔,那鸡当然就是6只了.(2)假设8只全是兔,学生很直观地就发现多了12只脚,那怎么办呢?当然是划掉12只脚了,这12只脚该怎么划呢?学生很自然地就把图上后面的兔划去2只脚变成了鸡,那就有6只鸡,兔当然就是2只了.
2. 借助“图表”,“一一”列举,让学生加深理解“假设”的解题策略
由于学生在五年级时就学过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我就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列举,结果学生中就出现了好多种形式的列举方法,有从两头列举的,有随意列举的,也有从中间列举的. 此时,我便让学生自己对比各自的列举方法,最终找出大家都认为最佳的列举方法,并全班推广,同时我更重点强调了当列举出现误差时进行“调整”的策略.
3. 根据数量关系,用方程解题
此种方法学生好懂,但解题过程很多学生不会,所以未作重点.
4. 公式法
即:脚数 ÷ 2 - 头数 = 兔,头数 - 兔 = 鸡. 此公式因只能解决2脚和4脚的“鸡兔”同笼类问题,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故只一句带过.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应回归生活
有部分学生认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高深莫测的,是难以理解的,这和教师长期误解该课的教学重点有很大联系. 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到这些策略解决问题,如果教师教学时适当从身边的例子引入,以生动的故事引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还以替换策略教学为例,开始从曹冲称象的例子引入,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策略源于生活,而且不难理解和操作. 最后还以老师在麦当劳买套餐的例子让学生利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李老师和朋友买了一份套餐:2只鸡翅 + 1杯可乐 = 16元;已知可乐的价格比鸡翅多1元,李老师吃了一只鸡翅该付多少钱?
从学生熟悉的麦当劳套餐引发数学思考,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对策略的学习更有归属感.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注重差异,考虑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创造性地优化教学过程,真正为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策略的平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策略、感悟策略,鼓励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中升华.
【关键词】 多样性;体会;感悟;回归生活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从四年级开始,以单元的形式增设《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内容,这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的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为了将“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必须先解决: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执教过程中有许多成功经验,也有许多迷茫,偏颇之处,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讨论.
一、教授具体的解题方法不等同于传授策略
苏教版第十一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例1一课,课本以和倍问题作为例题,让学生体会使用替换的策略能便于解决有两个未知量的题目. 有部分教师把课堂设计成和差,和倍问题的练习课,把教授如何解决该类问题作为课堂重点,使课堂失去生命力.
其实十一册第一单元已教授了列方程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如果把该节课定位在训练解题技巧上,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 学生的思维仍停留于如何解题,没有提升到利用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统一为一个未知量是一种策略的高度. 不能形成更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时,教师可先呈现问题,让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解决问题,获得一定的经验;再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回顾性陈述交流,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化隐为显”.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独立的而是连贯的
在教学“新”的解决问题策略时,不能排斥学生应用以往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 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不是小猴子掰玉米,喜新弃旧,而是在不断整合、应用不同策略的过程中,丰富自己解决问题的经验,并在新的问题中主动、综合、灵活应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本节案例1一个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验如何替换. 如果每道题都需要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不仅费时,而且受课堂条件限制,许多操作将不能进行.
在教授本课时,我采取了结合画图,倒推等策略帮助学生体会如何替换. 学生已经掌握了画图等策略,在课堂上只要适当点拨,能把题目的情景以线段图、实物图、数量关系式等方式呈现,学生通过多种的呈现方式,能对题目有更全面的理解,对替换过程的认识就更深入.
画图的方式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示意图更容易理解其思路,促进生生互评,使课堂更具生命力.
案例2是综合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学生思考的空间大了,难度高了. 教学这一节内容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结合使用画图、列表、枚举,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综合而灵活的. 通过以下步骤展开教学,让学生逐步感悟“假设”的解题策略.
1. 从“画图”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假设”的解题策略
出示:鸡兔同笼,8头20脚,鸡兔几何? (1)假设8只全是鸡,则画图为:○○○○○○○○. 要求用圆圈表示“头数”,然后请学生在圆下添脚. 此时“脚数”为16,学生很直观地就发现少了4只脚,这4只脚该怎么添呢?学生很自然地就把图上后两只鸡再加了2只脚变成了兔. 4只脚共加了两次,所以就有2只兔,那鸡当然就是6只了.(2)假设8只全是兔,学生很直观地就发现多了12只脚,那怎么办呢?当然是划掉12只脚了,这12只脚该怎么划呢?学生很自然地就把图上后面的兔划去2只脚变成了鸡,那就有6只鸡,兔当然就是2只了.
2. 借助“图表”,“一一”列举,让学生加深理解“假设”的解题策略
由于学生在五年级时就学过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我就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列举,结果学生中就出现了好多种形式的列举方法,有从两头列举的,有随意列举的,也有从中间列举的. 此时,我便让学生自己对比各自的列举方法,最终找出大家都认为最佳的列举方法,并全班推广,同时我更重点强调了当列举出现误差时进行“调整”的策略.
3. 根据数量关系,用方程解题
此种方法学生好懂,但解题过程很多学生不会,所以未作重点.
4. 公式法
即:脚数 ÷ 2 - 头数 = 兔,头数 - 兔 = 鸡. 此公式因只能解决2脚和4脚的“鸡兔”同笼类问题,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故只一句带过.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应回归生活
有部分学生认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高深莫测的,是难以理解的,这和教师长期误解该课的教学重点有很大联系. 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常用到这些策略解决问题,如果教师教学时适当从身边的例子引入,以生动的故事引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还以替换策略教学为例,开始从曹冲称象的例子引入,学生在故事中体会到策略源于生活,而且不难理解和操作. 最后还以老师在麦当劳买套餐的例子让学生利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李老师和朋友买了一份套餐:2只鸡翅 + 1杯可乐 = 16元;已知可乐的价格比鸡翅多1元,李老师吃了一只鸡翅该付多少钱?
从学生熟悉的麦当劳套餐引发数学思考,学生的积极性更高,对策略的学习更有归属感.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注重差异,考虑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创造性地优化教学过程,真正为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策略的平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体会策略、感悟策略,鼓励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有效策略,让学生的学习策略在学习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