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学术教育模式的弊端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对我国大学教育模式的探讨更加深入。本文主要介绍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教学模式,让人们对这种教育模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希望人们通过本文的介绍,减少改革过程中的阻力。本文主要从传统学术教育模式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职业人才的角度出发,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同时探究以就业为导
向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为大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就业导向;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0-0064-02
目前素质教育的推进,众多院校普遍扩招,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而且随着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也指日可待。但是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传统的学术教育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较好地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满足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但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模式同样面临着较大的难题,最重要的就是“功利性”太强,不利于我国未来学术事业的发展。接下来具体探究学术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来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学术教育模式面临的挑战
现代学术教育模式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实现较好地就业。现代学术教育模式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侧重于学生的研究能力。而对于学生的职业教育涉及较少,甚至完全没有涉及。这种教育模式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说这种教育模式需要顾及的方面太多,最后反而顾此失彼。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团体。这个巨大的团体全部实行学术教育,很少涉及职业教育,这样就会造成大多数人难以在大学毕业后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同时也难以较好地就业。那么这种教育模式很难在素质教育推广深入的背景下继续深入推进,这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术教育模式不能较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企业在招收人才时,希望这些人才能够迅速的参与工作,那么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就比较高。而这些人才获得较好地职业教育最好的途径就是大学教育。所以职业教育是学术教育模式中最为缺乏的部分,学术教育难以符合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中国的学术教育没有与生产力较好地结合,学术研究难以转化为生产力。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学術教育过于独立,没有与社会的生产发展相结合。虽然学术教育的资源是来自于社会实践的发展,但是学术教育模式背景下,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非常少,那么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就较弱。然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原因在接下来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的可行性中进行论述。
在学术背景弊端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发展就显得更加必要与迫切。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
2.1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着明确的目标,侧重点在于学生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较好地就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也会涉及到学术教育模式中的学习内容。这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较好的研究问题的能力。而且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在完成学校的教育之后就能够较好地就业,而且在就业岗位能够迅速进入角色,为社会生产做出贡献。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提高有着较大基数的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同样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育,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初衷。所以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较好地实现就业,同时这种教育模式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素质教育。
2.2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
目前的学术教育模式过于独立,其研究成果没有较好的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但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这种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育的过程中会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这样在进行学术教育的同时,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学校的现代研究理论成果。在接受到这种研究成果之后,学生在学校后续的职业教育中,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动手的能力。那么学生可以将学术成果应用到职业教育中去,实现学术成果较好地与职业教育的结合,能够较好地将学术理论转化为生产力。而且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直接将学术理论与职业训练的成果带到所在的工作单位。这意味着学生能够实现较好就业的,而且能够迅速为企业单位带来较大的贡献,实现其较好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教育模式在注重学术教育的同时,能够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职业教育。而且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能够准确培养学生未来的发展目标。在微观方面能够实现学生较好地发展,在宏观方面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意见
3.1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教育体验
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更好的职业教育环境可以由企业提供。学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实现校企结合,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学术知识以及职业素养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得到更好的锻炼,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培养其职业素养。而且在校期间就有过企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其职业能力,在毕业后实现较好地就业,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3.2 改革教学内容,把就业岗位要求作为重要标准
在教授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将现代职业文化纳入学生的学习范围。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同时,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专业的教育应该以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为前提来教育学生。例如金融专业的学生应该将银行、证券公司等的实际工作内容的一部分纳入学习范围。在学习金融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得到较好的提高。这种既兼顾文化教育又包括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知道未来的就业前景。同时能够较好地实现学生工作学习相互促进。
在实际中,学校应该根据学校自己的情况,让各专业与岗位相结合,实现学生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同步提高。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任何教育模式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同傳统的学术教育一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过于功利化。在教育中虽然能够较好地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文化知识的提升,但是这种教育的目标过于狭隘。职业教育限于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而且这种教育模式很难以实现学生在各种职业的素养方面的培养。而且中国的高考制度,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没有很大的自主性,这就意味着学生的专业可能与兴趣或者特长等不相符合。那么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这种有着狭隘目标的教育模式可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这样的教育模式,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难以寻找自己感兴趣但专业不对口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限制。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不利于我国学术研究的发展。大学教育由学术教育转变为以就业为导向之后,对职业教育可能会加强,但是这就意味着在学术教育方面就会受到限制。那么这种教育模式对职业教育会有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能够阻碍我国学术的发展,不利于我国教育的长期的发展。
五、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可以忽视。而且在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在改革中也会遇到新的问题。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要注重学校的自身的情况,不能全部照搬其他学校改革措施。同时学校最后能够建立较好的转专业制度,弥补我国高考制度的弊端,让学生所学专业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提高职业素养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浩.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许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模式研究[J].市场论坛,2012,(12):54-56.
[3] 李学锋,黄清源.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4-9.
[4] 史晓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才智,2013,(17):310.
向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为大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就业导向;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大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2627(2017)10-0064-02
目前素质教育的推进,众多院校普遍扩招,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而且随着教育的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也指日可待。但是随着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传统的学术教育模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较好地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满足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但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就业模式同样面临着较大的难题,最重要的就是“功利性”太强,不利于我国未来学术事业的发展。接下来具体探究学术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来研究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背景:学术教育模式面临的挑战
现代学术教育模式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就是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实现较好地就业。现代学术教育模式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侧重于学生的研究能力。而对于学生的职业教育涉及较少,甚至完全没有涉及。这种教育模式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说这种教育模式需要顾及的方面太多,最后反而顾此失彼。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团体。这个巨大的团体全部实行学术教育,很少涉及职业教育,这样就会造成大多数人难以在大学毕业后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同时也难以较好地就业。那么这种教育模式很难在素质教育推广深入的背景下继续深入推进,这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术教育模式不能较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企业在招收人才时,希望这些人才能够迅速的参与工作,那么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就比较高。而这些人才获得较好地职业教育最好的途径就是大学教育。所以职业教育是学术教育模式中最为缺乏的部分,学术教育难以符合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
目前中国的学术教育没有与生产力较好地结合,学术研究难以转化为生产力。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学術教育过于独立,没有与社会的生产发展相结合。虽然学术教育的资源是来自于社会实践的发展,但是学术教育模式背景下,学术研究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非常少,那么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就较弱。然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具体原因在接下来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的可行性中进行论述。
在学术背景弊端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发展就显得更加必要与迫切。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可行性
2.1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就业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着明确的目标,侧重点在于学生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较好地就业。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也会涉及到学术教育模式中的学习内容。这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能够培养学生较好的研究问题的能力。而且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生在完成学校的教育之后就能够较好地就业,而且在就业岗位能够迅速进入角色,为社会生产做出贡献。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提高有着较大基数的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且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同样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育,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初衷。所以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较好地实现就业,同时这种教育模式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实现素质教育。
2.2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
目前的学术教育模式过于独立,其研究成果没有较好的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但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这种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教育的过程中会注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这样在进行学术教育的同时,学生能够较好地接受学校的现代研究理论成果。在接受到这种研究成果之后,学生在学校后续的职业教育中,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动手的能力。那么学生可以将学术成果应用到职业教育中去,实现学术成果较好地与职业教育的结合,能够较好地将学术理论转化为生产力。而且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直接将学术理论与职业训练的成果带到所在的工作单位。这意味着学生能够实现较好就业的,而且能够迅速为企业单位带来较大的贡献,实现其较好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社会的发展。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教育模式在注重学术教育的同时,能够较好地实现学生的职业教育。而且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能够准确培养学生未来的发展目标。在微观方面能够实现学生较好地发展,在宏观方面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意见
3.1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教育体验
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但是更好的职业教育环境可以由企业提供。学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实现校企结合,让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学术知识以及职业素养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得到更好的锻炼,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培养其职业素养。而且在校期间就有过企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其职业能力,在毕业后实现较好地就业,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3.2 改革教学内容,把就业岗位要求作为重要标准
在教授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将现代职业文化纳入学生的学习范围。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的同时,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专业的教育应该以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为前提来教育学生。例如金融专业的学生应该将银行、证券公司等的实际工作内容的一部分纳入学习范围。在学习金融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得到较好的提高。这种既兼顾文化教育又包括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知道未来的就业前景。同时能够较好地实现学生工作学习相互促进。
在实际中,学校应该根据学校自己的情况,让各专业与岗位相结合,实现学生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同步提高。
四、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任何教育模式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同傳统的学术教育一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过于功利化。在教育中虽然能够较好地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文化知识的提升,但是这种教育的目标过于狭隘。职业教育限于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而且这种教育模式很难以实现学生在各种职业的素养方面的培养。而且中国的高考制度,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没有很大的自主性,这就意味着学生的专业可能与兴趣或者特长等不相符合。那么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这种有着狭隘目标的教育模式可能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提高。这样的教育模式,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难以寻找自己感兴趣但专业不对口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限制。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不利于我国学术研究的发展。大学教育由学术教育转变为以就业为导向之后,对职业教育可能会加强,但是这就意味着在学术教育方面就会受到限制。那么这种教育模式对职业教育会有促进作用的同时也能够阻碍我国学术的发展,不利于我国教育的长期的发展。
五、结束语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学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也不可以忽视。而且在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在改革中也会遇到新的问题。大学教育模式的改革要注重学校的自身的情况,不能全部照搬其他学校改革措施。同时学校最后能够建立较好的转专业制度,弥补我国高考制度的弊端,让学生所学专业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提高职业素养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浩.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许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模式研究[J].市场论坛,2012,(12):54-56.
[3] 李学锋,黄清源.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和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3):4-9.
[4] 史晓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河南师范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才智,2013,(1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