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村党支部书记高华

来源 :新长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ebi3807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树县梨树镇高家村,有梨树的“寿光”之美誉。这里瓜菜飘香,这里富庶文明。高华是高家村的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高家村成为省、市、县基层党建工作示范村,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4万元。
  谋发展,带领群众共致富。高家村是梨树镇西部一个较小的村,根据实际发展需要,高华确立了以“棚膜经济为支柱产业,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当初,为解决建大棚资金短缺问题,高华多次去银行,找相关部门寻求帮助,共协调贷款200余万元,筹措资金150余万元,使全村150户农户建起了蔬菜大棚。为解决种植技术问题,高华邀请专家与农户进行面对面指导,请省农科院、县园艺特产局专家开展技术培训。他还组织成立了“高家村华兴蔬菜专业合作社”,打造高家村蔬菜绿色品牌。合作社吸收302户农民加入,还有周边村镇300多户农民自愿加入,共同从事大棚蔬菜、瓜果种植。合作社统一组织菜农进行选种、选肥、生产、销售、培训,让农民真真切切得到实惠。如今,高家村共建起瓜菜大棚1032栋,温室328栋,全村GDP近7000万元,全村302户家庭中,多干活、多挣钱、比着干是常态,发展棚膜经济让这里的村民提早跨进了小康社会的门槛。其中,近百户村民年净收入在10万元以上,最高可达30多万元。为解决棚膜经济密集型产业用工问题,高华筹集资金40多万元,建成人力资源市场,不仅解决了520家种植户的用工问题,还为近千人提供了就业机会。高华曾粗略地算过,外来打工人员一年从高家村就挣走1200万元。
  绘远景,建设美丽乡村。高华提出了发展村部经济的理念,不到2个月的时间,便建起了一座3层综合办公楼,一、二楼对外出租,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0万元。现在,百货超市、农資超市、移动银行都已进入高家村,村民不用出村就可以和城里人一样购物和办理存储业务。三楼建设成梨树瓜菜展览馆,运用全息三维投影等电子设备、电子屏、电子展板将梨树“黑土地”保护、棚膜经济、瓜菜种植等涉农产业的发展情况一一展示。2017年8月,由四平市委、市政府主办,梨树县委、县政府承办的中国·梨树首届绿色瓜菜采摘节在高家村成功举办。为改善村容村貌,高华多方争取资金500余万元,对高家村进行统一规划、整体打造,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的目标,村屯道路实现水泥路屯屯通、户户通,甚至通到了田间地头。
  “城里有楼、农村有宅、田里有棚、库里有车、卡里有钱”已悄然成为高家村农民的幸福写照。
其他文献
2017年8月,鲁明卓从公主岭市纪委被选派到双城堡镇黄花村担任第一书记。几年来,通过抓党建促脱贫、办实事促和谐,鲁明卓用真情打动了村民,用行动赢得了称赞。现在的黄花村土路升级为砂石路、水泥路,安全饮水项目引进到村,危旧房改造得以实施,村容村貌极大改善,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2019年黄花村实现脱贫摘帽。  抓精准脱贫,推动村民逐步致富。“村民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这是鲁明卓担任黄花村第一书记后时常
期刊
2017年9月,四平市交通局马全被派驻到英额堡村任第一书记。几年来,马全从交通领域的一名战士转变成山村里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扎笤帚、卖草编,催生内力割“穷根儿”。英额堡村共有890户3200名村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112人。林九江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早年欠下外债,靠着4亩半山坡地,年逾古稀的林九江和老伴儿艰难度日。在走访过程中,马全在老人家中看到挂了满墙的刷帚和笤帚,他思索着如何帮林九
期刊
一排排农家小院整齐有序,平整的水泥道路四通八达。这就是地处东辽河下游的双辽市柳条乡王合村留给人们的印象。而把这个昔日贫困村变成市级文明村的领路人,就是村党总支书记韩维森。  服务民生,发挥资源优势造福众乡亲。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韩维森积极组织带领村民群众大胆进行种植业结构调整,以此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王合村是水稻主产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95%。韩维森从市场需求入手,引导优化种植业
期刊
军旅18载,援藏又3年。这句话概括了王小铁这位省委政法委法治建设处处长近年来的经历。2016年12月,刚刚结束援藏工作的王小铁来到东辽县金州乡双福村任第一书记。  勇挑重担,胸怀群众办实事。越是急难险重的时刻,越能检验干部的担当。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王小铁第一时间赶回村里,勇挑重担,带领驻村工作队就地转为防控工作队,全力协助双福村党支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他主动与省农业科学院联系,在双福村开
期刊
“我还有好多事情要干呢。”这是磐石市烟筒山镇民主村党支部书记徐万河嘴边常说的一句话。大家都说他这精神头儿像个小伙子,丝毫看不出他已经50多岁。就是凭借这个劲头,他带领民主村实现了贫困户脱贫和集体增收的双赢局面。  小葡萄、大产业,一心朴实只为村里增收。2016年,民主村新建了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收入10万元左右。但徐万河并不满足,他总是琢磨着干点“大事”。经过调研,徐万河看中了葡萄种植项目。他在村
期刊
迟长发在东辽县辽河源镇公平村出生,20年前,他带着梦想回到村里。从2000年3月开始,迟长发任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他把梦想的蓝图定格在公平村,同时也扛起了责任。  从“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服装厂里悟出“致富经”。迟长发经过不断的积累、学习,在对本村资源优势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厂,自己“造血”。公平朝鲜族村富友服装加工厂的建立,是这些年让迟长发投入心力
期刊
宋长春自2015年6月担任双辽市永加乡忠信村党总支书记以来,他把全部感情都倾注在这片土地上。从此,这片土地变得肥沃,百姓变得富裕、幸福。  心系村民,脚踏实地做事。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观光农业,这是宋长春为实现让忠信村村民安居乐业的梦想而确定的工作思路。他利用村里的机动地,让有能力的农民进行承包,重点突出结构调整,打造国家标准化杂粮生产基地。种植有机小麦15公顷、优质谷子10公顷、食葵20公顷
期刊
“铺了路、打了井、通了公交车,整治了环境,建起了特色种植产业园区……实事件件桩桩都办到了群众心坎上。”说起辽源市西安区灯塔镇碾山村驻村第一书记王金波为村里办的好事,村民们满是感慨,这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在王金波的倾心帮扶下,在全村人的奋力耕耘下,变得满含生机。驻村3年来,王金波为村里引进5个扶贫产业项目,投入建設资金900余万元,助力69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得到了碾山村村民群众的广泛赞许。同时,在
期刊
4年前的海青村,贫困户一家挨着一家,是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今天的海青村,产业强,环境美,村民兜里有了钱,党员干部有了样。追溯这些变化的根源,绕不过去的是村里的主心骨、领头雁——村党支部书记杨立斌。  2016年脱贫攻坚伊始,杨立斌担任蛟河市拉法街道海青村党支部书记。他发现,想扭转村里的贫穷面貌,必须要改变村容村貌。杨立斌做通了全村300多户父老乡亲的工作,投资70万元,占地1464平方米、建筑面
期刊
2016年3月,冯文被选派到东丰县拉拉河镇四道村担任第一书记,他团结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谋发展,抓项目,推动脱贫攻坚见实效。冯文一直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为了帮村里选准产业扶贫项目,增强贫困村的造血能力,馮文带领驻村工作队先后到林业、农业、畜牧等部门进行技术咨询,考察周边乡镇食用菌种植、秸秆等项目,争取成熟企业的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