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t1988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我校组织年度考核听课,我随听课组听了六年级平行班的三堂语文课。偏巧,有两位教师讲的都是《一夜的工作》。两厢对比,二位教师的教法截然不同,两位老师在把握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上大有差距。现一一列出,兴许给同行或多一点启示。
  第一位教师的教学流程是:
  第一课时:揭示课题,简介周总理——检查预习,教认生字词——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指导分段,概括段意——讲解第一段——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讲解第二段,理解“生活俭朴”的句子——讲解第三段,理解“工作劳苦”的句子——讲解第四段——总结全文,概括中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完成课后“思考、练习” )
  若是在前些年,我认为这位教师的教学肯定被大家评价为: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步骤完整,过程清晰,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并能以教材为中心,能围绕教材设计教学流程,把要教的内容全部贯彻了下去,可以说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但是,第二位教师的教学流程却与第一位教师的流程截然不同:
  
  一、引导自读,领会教材
  
  1、启发谈话,引导自读
  (出示图片),请大家看这幅图,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今天我们学一篇新课文《一夜的工作》,这是何其芳同志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作者看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深受感动,写下了这篇文章,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介绍周总理一夜的工作的,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自读自悟,体会感情
  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看看文中描述的哪些事使你深受感动,想一想,为什么受感动,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给学生充分读书,思考及小组讨论交流的时间,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需求得到满足。在小组交流时,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教师也参与其间或指导,或点拨,或激励。对于“工作劳苦,生活俭朴”这两方面的感人事迹,教师采用了学生体会到哪就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到哪的方法。通过“阅读理解——感情朗读”体会作者对周总理的真情实感。
  3、分析对比,升华感情
  我们平常说“多劳多得”,工作辛苦,生活也应当好些。可周总理工作十分劳苦,生活却十分简朴。这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为什么呢?再认真读课文,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体现这一鲜明对比的。可从以下对比中体会:
  (1)周总理住的是中南海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然而室内陈设却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2)周总理工作那么繁重,而休息的时间却非常少,晚上工作了一夜,是是上午睡一觉,下午还要参加活动。
  (3)周总理自己不停地工作,却让“我”先到值班室去睡,到时候才叫“我”。这些对比更加突出了周总理崇高的思想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超越教材,探究“每夜”
  
  1、名言过渡,引导探究
  雷峰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周总理这样辛苦工作只是何其芳看到的一个晚上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学生迅速从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到答案——“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串联教材,自主探究。
  这是周总理普通的一夜,却又是周总理无数个繁忙、劳累之夜的真实写照。在过去的五年多时间里,我们已经接触过很多歌颂周总理的文章,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系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文章,整体感知周总理崇高形象。此时学生对周总理的真情已与作者的真情产生了共鸣,再以个别诵读,音乐伴读多种形式反复练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在情感上进一步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便会油然面生。
  两堂课比较不难看出,第一位教师显然是教教材,没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二位教师是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活用了教材,不但使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而且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是一堂双边活动合理,学生兴趣浓厚的好课。同时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认可。
  (作者联通:025358内蒙古赤峰市克旗同兴镇总校)
其他文献
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一、在教学目标上, 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目标的确立,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策略。“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口语交际是新课程中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方法。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喜欢看色彩鲜明的图画,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富于想象,对现实与幻想还没能明确区分,只要情境与他们的
期刊
新课改要求老师教学必须改变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教学方法,要指导学生勤动脑、细观察、多动手、靠自学来获取大量知识。改过去“知识单向传递”的“教堂”为现在的“知识双向传递”的“学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铭记叶老先生“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主张,注重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中我们大胆探索,总结出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五环课堂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一指导思想中提到的公民的创新精神,开放的视野,阅读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现代技术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方面的能力,都必须依靠人们在不断学习和实践
期刊
新课程实施几年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不断地发生冲撞。  许多老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一种将传统教学方法简单否定抛弃的倾向。实际上这些简单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的做法是不对的。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应是“扬弃”,在创新中灵活运用。现就思想品德课中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
期刊
体育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增强体质,使身心得到发展,更在于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组织要素,使教学成为与学生个性不断成熟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内在于他们自身需要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的理念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三化
期刊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一套语文教材,就几乎包含了美的各个领域,表现了美的各种形态。如:气势非凡的《钱塘江大潮》,奇异壮美的《五彩池》,甲天下的《桂林山水》,这一篇篇课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卢沟桥的狮子》,表现出的是“艺术美”。那激动人心的抢险场面,馄饨店的小姑娘纯真的微笑,体现出了催人奋进的“社会美”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讲课艺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所表现的美,恰当
期刊
何为“快速高效的阅读”呢?“快速高效的阅读”指的就是快速度、高成效的阅读。它是以现代阅读学、心理学、脑科学、语言学等科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开发人的左右脑智力为核心,以全面发掘和调动人的身心资源为主体,积极而富有创造性地快速吸收和处理有用信息的一种全新的阅读方法,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全新的阅读品质。全国中语会副会长张定远教授对快速高效的阅读作了这样的评价:“快速高效的阅读,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阅读领
期刊
在识字教学中,学生有许多字难以理解,记不住或容易出错。这时候,如果老师能运用恰当方法,就会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在识字教学中,“拨”与“拔”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一对易错字。我是这样来教学的:“拨”与“拔”是一对亲兄弟,你看它们长得像不像?你们能看得出谁是哥哥吗?学生们先一愣,然后豁然开朗,争先恐后地说:“拨!”老师问:“为什么?”学生们回答:“因为‘拨’比‘拔’多一短竖。”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