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日渐提升。因而高校教育工作应该积极改革,从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成长为适应社会日后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材料与工艺》是课程设计专业基础的理论课程,注重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与实践内容进行紧密联系并创新,致力于强化学生求实精神、创新意识、设计美感,对学生设计思维培养有着直接影响。为了更好实现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应该更好地开展《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创新,从课程各个层面上进行优化,促进大学设计教育工作的创新改革。本文针对《材料与工艺》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及当前《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材料与工艺》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校 《材料与工艺》课程 创新教学
从当前高校教育发展趋势来看,高校课程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时代在变化,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相应发生了变化,为了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顺应现代教育发展需求,有力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了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教育大环境之下,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必须要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改革。
《材料与工艺》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高校改革
设计专业是高校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积极开展《材料与工艺》课程创新教学,可以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带来强大的影响。在现代高校教育不断发展的当下,想要展现出教育工作效率,就应该结合当前教育领域发展趋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推陈出新[1]。在高校领域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下,想要真正提升高校的综合质量,就应该从学科教学的层次方面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模式,让教学内容更加便于学生理解,真正践行人才培养工作要求,全面提升高校教育综合质量,切实为高校教育发展带来契机。利用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体现、推动高校整个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发展。
2.有利于培养现代化人才
《材料与工艺》课程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应用型学科,对学生能力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材料与工艺》课程创新改革日渐紧迫的当下,《材料与工艺》课程知识与社会生产、产品设计的联系日渐紧密[2]。积极地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信息化、实践化、体验式等诸多教学模式融入到《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工作当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可以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活动当中,全面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此外,在教学活动当中引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诸多教学模式,还能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当前《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
纵观当前《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现状,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依旧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传统“填鸭式”教学手段很难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灌输式地将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只会让学生对《材料与工艺》课程产生厌倦[3]。因为《材料与工艺》课程知识内容当中涵盖了诸多产品设计材料介绍,很多材料及产品设计工艺都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的,因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传统教学模式很难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与进步。
2.实践教学内容缺失
《材料与工艺》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但是客观来说,《材料与工艺》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多,在开展教育工作当中,应该集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教学内容。因为初步学习设计的学生对很多设计材料、设计工艺都不了解,因而很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参与、学习实践当中深入了解不同工艺与材料的设计技巧、产品表现效果[4]。但是综观当前《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理论层次的讲解,而实践教学的内容相对欠缺。通常教师在开展《材料与工艺》课程知识教学时也只是将材料介绍、材料使用效果、材料设计技巧等内容向学生进行简单介绍和讲解,无法全面地让学生真切地从实践当中深入学习到知识。此外,当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因为在学校当中学习的多是理论知识,并未掌握产品材料、产品工艺等相关的实践内容,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极大的阻碍。
3.考核方式不合理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但从当前《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考核工作来说,更多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方面的考核,无法起到督促学生学习、指引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导师教学考核效果大打折扣[5]。《材料与工艺》课程考核一般都是利用“期末考试+日常成绩”的方式进行的,期末闭卷考核所占的分值比例相对较大,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导致学生为了在期末取得好成绩,大量背诵理论知识,甚至运用题海战术的方式来进行期末冲刺。这不仅不能够全面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材料与工艺》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1.创新课程教学手段
《材料与工艺》课程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就需要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内容、学生的学习喜好,将具备创新性、先进性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工作当中[6]。对高校学生来说,现阶段的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探索。那么教师便应该将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材料与工艺》课程当中。积极开展信息化技术教学,将“情景教学、任务式教学、信息化教学、自主探究教学、实践教学、微课教学”等诸多创新的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工作当中。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沉闷的教学氛围,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性、主体地位、独立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诸多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融入到课堂[7]。例如在学习“有色金属材料成分性能与用途”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微课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课件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时间的把握。微课时间应该掌握在15分钟之内,常见的有色金属材料介绍课件为5分钟;有色金属成分性能介绍,因为涉及了较为复杂的化学教学知识内容,所以介绍时间为10分钟。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一個生动、有趣、具备互动学习性的《材料与工艺》教学课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出具有趣味性、开放性的互联网在线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丰富教学实践活动
《材料与工艺》课程当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实践活动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设计兴趣,并且强化学生的探索、实践积极性,为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8]。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注重理论传输的教学形式,将具备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实践融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切实强化学生多层面的能力。在日常教学当中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定期开展“小组实践、合作实践、实践比拼、作品展示”等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展现出自身的风采。例如在开展以“坐”为主题的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学过的材料,发挥出他们自己的创意制作以“坐”为主题的作品,引导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奇思妙想,自主搜寻材料、自主选择设计题材、自主开展实践设计,全面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完善教学考核机制
在实际开展教学考核的过程中,应该践行多元化的考核形式,贯彻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保障考核的全面性与公平性。将考核工作分为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创新报告、小论文、期末考试等诸多评价内容,将考核工作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当中,全面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针对平时作业来说,应该致力于考核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设计出具备实践性的作业内容。为了避免抄袭,可以通过“自主创意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展现出他们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意灵感。例如小论文主要考核学生的学术科研精神,通过课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分析,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结 语
《材料与工艺》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重大,其不仅可以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展《材料与工艺》课程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前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及时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创新课程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实践活动,完善教学考核机制,切实强化《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创新效率,提升设计专业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提升高校整体综合实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红:《“任务引领,五步递进”教学模式在〈導游知识与应用〉课程建设中实践与应用研究》,《校园英语》2017年第43期,第92页。
[2]李波、张从阳、王文浩、叶喜葱、吴海华:《基于慕课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以〈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15期,第180-181页。
[3]高丽敏、王蕾、赵志凤、吴君晟、高微:《基于建构主义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探讨》,《科学技术创新》2017年第9期,第81页。
[4]尹艳芳:《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神州》2017年第3期,第89页。
[5]赵晓云:《SPOC模式下〈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探究》,《科技视界》2019年第11期,第109-110页。
[6]马道顺、巢晗:《〈材料与工艺〉课程融入产品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好家长》2019年第20期,第254页。
[7]熊小庆、闫爽、赵虹娟:《多元化教学模式下〈材料与文明〉课程教学创新探究》,《考试周刊》2019年第36期,第25页。
[8]黄妍、林秋瞿、高嵬:《关于传统工艺及材料调研在设计课程中链状训练研究的教学思考——以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学个案研究为例》,《艺术教育》2018年第1期,第153-154页。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西安
[关键词]高校 《材料与工艺》课程 创新教学
从当前高校教育发展趋势来看,高校课程教学工作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时代在变化,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相应发生了变化,为了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展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顺应现代教育发展需求,有力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与进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指出了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教育大环境之下,设计专业教学工作必须要结合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改革。
《材料与工艺》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高校改革
设计专业是高校十分重要的专业课程,积极开展《材料与工艺》课程创新教学,可以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带来强大的影响。在现代高校教育不断发展的当下,想要展现出教育工作效率,就应该结合当前教育领域发展趋势,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推陈出新[1]。在高校领域竞争日渐激烈的当下,想要真正提升高校的综合质量,就应该从学科教学的层次方面不断优化创新教学模式,让教学内容更加便于学生理解,真正践行人才培养工作要求,全面提升高校教育综合质量,切实为高校教育发展带来契机。利用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体现、推动高校整个教学体系的创新改革发展。
2.有利于培养现代化人才
《材料与工艺》课程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应用型学科,对学生能力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在《材料与工艺》课程创新改革日渐紧迫的当下,《材料与工艺》课程知识与社会生产、产品设计的联系日渐紧密[2]。积极地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信息化、实践化、体验式等诸多教学模式融入到《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工作当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可以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活动当中,全面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此外,在教学活动当中引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诸多教学模式,还能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成为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当前《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单一
纵观当前《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现状,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依旧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传统“填鸭式”教学手段很难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灌输式地将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只会让学生对《材料与工艺》课程产生厌倦[3]。因为《材料与工艺》课程知识内容当中涵盖了诸多产品设计材料介绍,很多材料及产品设计工艺都是学生之前没有接触的,因而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传统教学模式很难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与进步。
2.实践教学内容缺失
《材料与工艺》课程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但是客观来说,《材料与工艺》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多,在开展教育工作当中,应该集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科学的教学内容。因为初步学习设计的学生对很多设计材料、设计工艺都不了解,因而很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参与、学习实践当中深入了解不同工艺与材料的设计技巧、产品表现效果[4]。但是综观当前《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知识理论层次的讲解,而实践教学的内容相对欠缺。通常教师在开展《材料与工艺》课程知识教学时也只是将材料介绍、材料使用效果、材料设计技巧等内容向学生进行简单介绍和讲解,无法全面地让学生真切地从实践当中深入学习到知识。此外,当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因为在学校当中学习的多是理论知识,并未掌握产品材料、产品工艺等相关的实践内容,这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极大的阻碍。
3.考核方式不合理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但从当前《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考核工作来说,更多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方面的考核,无法起到督促学生学习、指引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导师教学考核效果大打折扣[5]。《材料与工艺》课程考核一般都是利用“期末考试+日常成绩”的方式进行的,期末闭卷考核所占的分值比例相对较大,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导致学生为了在期末取得好成绩,大量背诵理论知识,甚至运用题海战术的方式来进行期末冲刺。这不仅不能够全面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还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材料与工艺》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1.创新课程教学手段
《材料与工艺》课程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课程,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掌握教学内容,就需要结合教学工作的实际内容、学生的学习喜好,将具备创新性、先进性的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工作当中[6]。对高校学生来说,现阶段的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喜欢探索。那么教师便应该将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材料与工艺》课程当中。积极开展信息化技术教学,将“情景教学、任务式教学、信息化教学、自主探究教学、实践教学、微课教学”等诸多创新的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工作当中。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沉闷的教学氛围,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性、主体地位、独立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诸多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融入到课堂[7]。例如在学习“有色金属材料成分性能与用途”时,教师便可以利用“微课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课件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在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时间的把握。微课时间应该掌握在15分钟之内,常见的有色金属材料介绍课件为5分钟;有色金属成分性能介绍,因为涉及了较为复杂的化学教学知识内容,所以介绍时间为10分钟。切实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一個生动、有趣、具备互动学习性的《材料与工艺》教学课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出具有趣味性、开放性的互联网在线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丰富教学实践活动
《材料与工艺》课程当中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实践活动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设计兴趣,并且强化学生的探索、实践积极性,为学生全面掌握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8]。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原则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应该摒弃传统注重理论传输的教学形式,将具备多样性、趣味性的教学实践融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切实强化学生多层面的能力。在日常教学当中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强化自身的专业能力。定期开展“小组实践、合作实践、实践比拼、作品展示”等活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展现出自身的风采。例如在开展以“坐”为主题的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学过的材料,发挥出他们自己的创意制作以“坐”为主题的作品,引导学生发挥出自己的奇思妙想,自主搜寻材料、自主选择设计题材、自主开展实践设计,全面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完善教学考核机制
在实际开展教学考核的过程中,应该践行多元化的考核形式,贯彻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保障考核的全面性与公平性。将考核工作分为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创新报告、小论文、期末考试等诸多评价内容,将考核工作渗透到教学工作的各个层面当中,全面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理论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针对平时作业来说,应该致力于考核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设计出具备实践性的作业内容。为了避免抄袭,可以通过“自主创意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展现出他们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意灵感。例如小论文主要考核学生的学术科研精神,通过课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针对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分析,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结 语
《材料与工艺》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的意义重大,其不仅可以促进高校教育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开展《材料与工艺》课程创新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前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工作,及时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创新课程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丰富教学实践活动,完善教学考核机制,切实强化《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创新效率,提升设计专业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提升高校整体综合实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红:《“任务引领,五步递进”教学模式在〈導游知识与应用〉课程建设中实践与应用研究》,《校园英语》2017年第43期,第92页。
[2]李波、张从阳、王文浩、叶喜葱、吴海华:《基于慕课背景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以〈机械工程材料〉课程为例》,《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15期,第180-181页。
[3]高丽敏、王蕾、赵志凤、吴君晟、高微:《基于建构主义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探讨》,《科学技术创新》2017年第9期,第81页。
[4]尹艳芳:《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神州》2017年第3期,第89页。
[5]赵晓云:《SPOC模式下〈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课程混合式教学方法探究》,《科技视界》2019年第11期,第109-110页。
[6]马道顺、巢晗:《〈材料与工艺〉课程融入产品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好家长》2019年第20期,第254页。
[7]熊小庆、闫爽、赵虹娟:《多元化教学模式下〈材料与文明〉课程教学创新探究》,《考试周刊》2019年第36期,第25页。
[8]黄妍、林秋瞿、高嵬:《关于传统工艺及材料调研在设计课程中链状训练研究的教学思考——以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学个案研究为例》,《艺术教育》2018年第1期,第153-154页。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