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根谭里有这样一句话: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翻译成白话文则是说,任用人才不能够刻薄冷酷,如果你刻薄冷酷,那些想为你效力卖命的人就会离开你。 更深一层理解,说明为人处事不仅要宽以待人,更要知人善任,打破僵化思维,与时俱进,慧眼识人。
用人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困扰着领导者们,对此能否予以全面准确的把握,往往是判断其领导艺术高下的标准之一,也是事业成败乃至关系到当事者身家性命的一项主要依据。
“鸡鸣狗盗之徒”一词,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务正业、在小偷小摸上打主意的人,充斥着不屑与轻蔑。但在历史上,引出“鸡鸣狗盗”这成语无名的小卒,却演出了一幕令人忘怀的历史剧。
战国四君子的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昭王扣留,他的一名门客装狗钻入秦宫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的爱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遭到追捕。又有一名门客学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尝君得以逃回齐国。假设孟尝君没有这两位擅长鸡鸣狗盗的门客,那么,他的性命与前程或许就凶多吉少了。
孟尝君之所以能逃脱厄运,并在其后取得了相当的政绩,跟他的容人度量与不苛刻的用人方法密不可分。对于天下投奔他的人,不管是有什么能耐,一概收留,免费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种种方便,因此号称“食客三千”。正因孟尝君对这些食客不挑不捡、不嫌不疑,相信天生他材必有用,况且对他们待遇优厚、礼遇有加。因此,鸡鸣狗盗之徒也得以侧身孟尝君的门客之列,有事之时,门客也都各施所能,尽心尽力地报效主人。与此对比,同时代更出名的楚国大臣屈原,强调天下唯我独醒、唯我品德高洁、唯我九死不悔,虽然有兰芳之傲岸,最后也落得众叛亲离,只能汨罗投江,无奈千古。孟尝君认可当时的现实,将三教九流、善恶贤愚都招揽于自己门下,当他们的特殊作用也有得以发挥之时,结果就或多或少地有利于他与他的事业。在用人术上,这种做法是无疑是成功的,在历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这正是“用人不宜刻”的具体表现。
在用人问题上,正如龚自珍所言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才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依然悬而未决的则是衡量人才的标准。眼下有“薪酬是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之说,在相当范围内引发了对人才定义与标准的相关讨论。 以薪酬作为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优点在于标准够简洁,而且可以量化。但其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仅以薪酬论人才,不作具体的区分,一杆子打倒一船人,在不少地域与行业,就会出现专业精英非人才的笑谈。而且薪酬是动态变数,往往更多地与经济环境、地域与行业是否发展平衡等因素密切相联,以此作为标杆,就会出现今年是人才明年非人才后年又人才、彼地非人才此地是人才的反复。
楚汉战争时期,韩信在项羽手下只能拿类似于连长的工资,而到了刘邦军中,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却能一鸣惊人地吃上了三军总司令的皇粮,谁又能断言韩信本来就不是人才?
以薪酬定人才论的提出,很大程度是针对以往流行的学历学位定人才论的。其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强调知识的重要,是无可非议的。必须注意的是,一个人的学历学位只表明他接受了相应的专业与知识教育,同样不是人才的惟一标准。对此,可以作一个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的简单思考:历史上,第一个博士自然是有博士学位的,但第一个博士生导师却肯定是没有博士学位的。总不能说这第一个博士是人才,而他的导师却不是人才。
人才的标准是具体的,也是动态的。薪酬、学历学位、才华学识、专业技能、经验积累及实干业绩等,是可以共融在人才标准圈内的。既然我们提倡不拘一格降人才,加上时代、领域与要求的不同,人才的标准同样也就是多维多样化的。
只有具备了战略眼光,调整好自己的心性,不仅为人宽宏不刻薄,还能纵观全局有远见,如此方能够知人善任,取得想要的成果和业绩。
用人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困扰着领导者们,对此能否予以全面准确的把握,往往是判断其领导艺术高下的标准之一,也是事业成败乃至关系到当事者身家性命的一项主要依据。
“鸡鸣狗盗之徒”一词,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不务正业、在小偷小摸上打主意的人,充斥着不屑与轻蔑。但在历史上,引出“鸡鸣狗盗”这成语无名的小卒,却演出了一幕令人忘怀的历史剧。
战国四君子的孟尝君出使秦国被秦昭王扣留,他的一名门客装狗钻入秦宫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的爱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遭到追捕。又有一名门客学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尝君得以逃回齐国。假设孟尝君没有这两位擅长鸡鸣狗盗的门客,那么,他的性命与前程或许就凶多吉少了。
孟尝君之所以能逃脱厄运,并在其后取得了相当的政绩,跟他的容人度量与不苛刻的用人方法密不可分。对于天下投奔他的人,不管是有什么能耐,一概收留,免费为他们提供衣食住行种种方便,因此号称“食客三千”。正因孟尝君对这些食客不挑不捡、不嫌不疑,相信天生他材必有用,况且对他们待遇优厚、礼遇有加。因此,鸡鸣狗盗之徒也得以侧身孟尝君的门客之列,有事之时,门客也都各施所能,尽心尽力地报效主人。与此对比,同时代更出名的楚国大臣屈原,强调天下唯我独醒、唯我品德高洁、唯我九死不悔,虽然有兰芳之傲岸,最后也落得众叛亲离,只能汨罗投江,无奈千古。孟尝君认可当时的现实,将三教九流、善恶贤愚都招揽于自己门下,当他们的特殊作用也有得以发挥之时,结果就或多或少地有利于他与他的事业。在用人术上,这种做法是无疑是成功的,在历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这正是“用人不宜刻”的具体表现。
在用人问题上,正如龚自珍所言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社会发展到今天,人才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依然悬而未决的则是衡量人才的标准。眼下有“薪酬是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之说,在相当范围内引发了对人才定义与标准的相关讨论。 以薪酬作为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优点在于标准够简洁,而且可以量化。但其片面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仅以薪酬论人才,不作具体的区分,一杆子打倒一船人,在不少地域与行业,就会出现专业精英非人才的笑谈。而且薪酬是动态变数,往往更多地与经济环境、地域与行业是否发展平衡等因素密切相联,以此作为标杆,就会出现今年是人才明年非人才后年又人才、彼地非人才此地是人才的反复。
楚汉战争时期,韩信在项羽手下只能拿类似于连长的工资,而到了刘邦军中,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却能一鸣惊人地吃上了三军总司令的皇粮,谁又能断言韩信本来就不是人才?
以薪酬定人才论的提出,很大程度是针对以往流行的学历学位定人才论的。其实,在知识经济时代,强调知识的重要,是无可非议的。必须注意的是,一个人的学历学位只表明他接受了相应的专业与知识教育,同样不是人才的惟一标准。对此,可以作一个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问题的简单思考:历史上,第一个博士自然是有博士学位的,但第一个博士生导师却肯定是没有博士学位的。总不能说这第一个博士是人才,而他的导师却不是人才。
人才的标准是具体的,也是动态的。薪酬、学历学位、才华学识、专业技能、经验积累及实干业绩等,是可以共融在人才标准圈内的。既然我们提倡不拘一格降人才,加上时代、领域与要求的不同,人才的标准同样也就是多维多样化的。
只有具备了战略眼光,调整好自己的心性,不仅为人宽宏不刻薄,还能纵观全局有远见,如此方能够知人善任,取得想要的成果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