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三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在一年将尽的时候,天气发生了出乎意料的逆转。头顶上,如铁一样板结的阴霾开始松动,灿烂的阳光从云块的裂缝中洒落下来。从云块裂开的缝隙里,可以看见淡蓝的天空,像花瓣一样娇嫩,柔软。我,县文联的老吴,以及附近村子里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一同登上了坐落在幕阜山北麓的天岳关。
还记得这天早晨的情景。因为临近年关,在外地打工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曾经空寂的村子仿佛偌大的鸟巢,一下子又贮满了叽叽喳喳的声音。老吴是县文联副主席,打听到我回家的确切日期,一大早就从镇上赶来。时间尚早,我们在墙根下晒太阳。因为几天前就立了春,气温开始回升,在低处的山坡上,依稀可以看见草的影子。
无疑,这是自然界中生命力极强的东西,冬天前脚刚走,它们就迫不及待地钻出来了。一如那些灰尘。刚好有一辆车子从不远处的马路上驶过,在车子驶过的地方,等待已久的灰尘迅即飞腾起来。信手拈来似的,老吴将山坡上的草比喻为灰尘。即使他不说,我也知道他自有他的道理。
母亲则在我们旁边的一块阴影里忙碌不停,那是高耸的屋脊投下的一大块阴影,仿佛压在母亲身上的一块无比巨大的石头,母亲没有半点不堪重负的样子,相反,她似乎比平时更加动作利索。就要过年了,除弟弟尚在遥远的广东,我们兄妹几人从外地陆续回来了。一家人即将团聚在一起,母亲心中自然有着说不出的喜悦与轻松。母亲对我们的谈话没有丝毫兴趣,但听说我们要去天岳关游玩,母亲停下来,岔断我们的话题,叮嘱我们多穿几件衣服。关隘上面有雪呢。母亲提醒我们。
我几乎是跳跃着从屋檐下面走出来。没有了屋檐的遮拦,眼前豁然开朗,视线直抵山巅。终于,我们看见了薄薄的一层雪。我们仿佛孩子似的惊讶万分。因为气候转暖的缘故,雪很少来到我们的生活里,或者说,雪正一点一点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撤离。在我生活的那座南方小城里,已经有好几年没有下雪了。母亲告诉我,这是这个冬天唯一的一场雪,全融化了,只剩下山巅上的这一点点了。
一经母亲提醒,雪就在我们的谈话中突然出现了,像一位不速之客。在我看来,它纯粹就是古代的一位侠士,腰悬刀剑,不苟言笑,和我们这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我们明显感到一股寒意,来自刀剑掩藏已久的锋刃。我们的身体于是不易觉察地颤栗起来,不仅如此,连阳光也似乎黯淡了。
我们沿着简朴的乡村公路向幕阜山的山巅走去。此时,天岳关尚在我们的视线不能抵及的地方。一路上,我转而觉得,那山巅上薄薄的一层积雪仿佛一袭披风,系在天岳关的脖子上,随风飘扬,给天岳关平添了几分英雄气概。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终于站在天岳关上。天岳关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威严,与我们在各种影视剧或图片中见到的关隘相去甚远。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它的沧桑和我内心的那种失落。天岳关修建于南朝,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可是时间似乎并没有给它带来那种值得炫耀的厚重感,更多的是难掩的沧桑。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可是硝烟散尽,战争的伤痛也似乎沉到泥土的深处。在这里,我聆听到更多的是生活不停留的杂沓的脚步声。
在下午转瞬即逝的阳光中,一个人由北而来,他背着一个沉甸甸的袋子,从关隘穿过,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前方簇拥的山峰后面。接着,一个人由南而来,他的身体同样不堪肩上的重负……在接二连三的人们的脸上,说不清是喜悦还是忧伤,只有被时间驱赶的急迫袒露无遗。他们匆忙从天岳关穿过,也许因为要赶着回家过年,所以无暇顾及这座关隘,包括它的历史,它的伤痛。同样,对天岳关的积雪,他们毫不关心。他们径直朝前走去,一地的积雪在他们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此时,只有我们三人怜惜这一地积雪。在一场大雪纷飞之后,一个银妆的世界却很快消失了,唯独这一地的积雪还保持着坚守的姿势。由雪我们自然联想到文学。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
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怀着力挽狂澜的美好愿望,在诗歌界颇具影响的《诗歌报》举办了一次诗歌展览——据前言介绍,早几年也有一次类似的展览,空前成功,可惜那时我年纪尚小,未能赶上。所幸的是,这一次总算让我碰着了。像大多数文学青年一样,我的梦想也是从诗歌伊始,仿佛诗歌是一扇离人生最近的门,而且虚掩着,只需轻轻一推,我们就登堂入室,从此步入文学的殿堂(其实是一条幽深的,无止境的隧道)。我订阅了那一年的刊物,一册在手,尽览天下风云,各种流派的诗歌高举着各自的旗帜,粉墨登场,好不热闹。但是,和鼎盛的以朦胧派诗歌为代表的诗歌黄金时代相比,这种繁华却有着说不尽的苍凉。尽管有那么多人对诗歌依然怀抱理想,但是大家又不得不痛心地面对这样的事实:在中国文学的巅峰上曾短暂逗留的现代诗歌,正不可逆转地走着下坡路。
置身于天岳关上,我之所以想起那次诗歌展览,其实,是因为有一首诗给我的记忆太深刻。诗歌描写了一只孤寂的豹子,它陷身在乞力马扎罗的皑皑积雪中。这首诗紧紧攫住了我的视线。当时,我想,一只豹子和积雪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呢?它们隐喻的最终所向是什么?现在想想,也许它于无意中表达了诗歌的宿命吧。
当时,还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我不理解诗歌的作者为什么要频频提及乞力马扎罗——这座坐落在赤道的世界级山峰。直到去年我才知道,海明威有一篇非常著名的小说,题目就叫《乞力马扎罗的雪》,小说的开头不仅勾勒了乞力马扎罗的雪景,而且交代了这只颇具深长意味的豹子。
乞力马扎罗,是圣殿的意思。一只在圣殿里出没的豹子,和一大片覆盖着圣殿的积雪,仿佛也具备了某种不可言说的神性,自然就不同凡响,自然值得人们仰望与敬畏。
然而,天岳关的这些积雪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或者说就陷身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弥漫着我们用来生火做饭的柴草的那种辛辣味道,它没有丝毫神性可言,常常因为生活的需要而被我们肆无忌惮地踩在脚下,被我们遗忘。
这些都是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的想法,不免偏颇。前几天在网上看过一篇报道,言称乞力马扎罗的雪正在迅速减少,并且预计十五年后将全部消失。我不敢妄自猜测这则消息的真假,我只是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天岳关的雪和乞力马扎罗的雪正面临着相同的命运。我似乎看见它们都摆出一种坚守的姿势,和灰尘一样蔓延的草,相抗衡。
下午四点,我们三人沿着来路往回走。老吴突然问我:你知道这雪为什么迟迟不融化吗?老吴的话让我想起一句关于天气的民间谚语,这种迟迟不化的现象叫“雪等伴”。无疑,这是一种让人心痛的等待。那一刻,我迫切希望一场雪铺天盖地而来。
回到家中已经是夜幕降临。母亲忙着给远在广东的弟弟打电话,不知这是母亲一天之中第几次给弟弟打电话了。因为交通拥挤,买不到火车票的缘故,几经努力的弟弟终于放弃了回家的打算。母亲期望全家团圆的等待落空,很是失落和忧心忡忡。因为忙着宽慰母亲,这天晚上,我竟然忘记了那件一路上不停念叨的事情——到外面看看天空是否有下雪的迹象。
发稿/赵菱 [email protected]
还记得这天早晨的情景。因为临近年关,在外地打工的人陆陆续续回来了,曾经空寂的村子仿佛偌大的鸟巢,一下子又贮满了叽叽喳喳的声音。老吴是县文联副主席,打听到我回家的确切日期,一大早就从镇上赶来。时间尚早,我们在墙根下晒太阳。因为几天前就立了春,气温开始回升,在低处的山坡上,依稀可以看见草的影子。
无疑,这是自然界中生命力极强的东西,冬天前脚刚走,它们就迫不及待地钻出来了。一如那些灰尘。刚好有一辆车子从不远处的马路上驶过,在车子驶过的地方,等待已久的灰尘迅即飞腾起来。信手拈来似的,老吴将山坡上的草比喻为灰尘。即使他不说,我也知道他自有他的道理。
母亲则在我们旁边的一块阴影里忙碌不停,那是高耸的屋脊投下的一大块阴影,仿佛压在母亲身上的一块无比巨大的石头,母亲没有半点不堪重负的样子,相反,她似乎比平时更加动作利索。就要过年了,除弟弟尚在遥远的广东,我们兄妹几人从外地陆续回来了。一家人即将团聚在一起,母亲心中自然有着说不出的喜悦与轻松。母亲对我们的谈话没有丝毫兴趣,但听说我们要去天岳关游玩,母亲停下来,岔断我们的话题,叮嘱我们多穿几件衣服。关隘上面有雪呢。母亲提醒我们。
我几乎是跳跃着从屋檐下面走出来。没有了屋檐的遮拦,眼前豁然开朗,视线直抵山巅。终于,我们看见了薄薄的一层雪。我们仿佛孩子似的惊讶万分。因为气候转暖的缘故,雪很少来到我们的生活里,或者说,雪正一点一点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撤离。在我生活的那座南方小城里,已经有好几年没有下雪了。母亲告诉我,这是这个冬天唯一的一场雪,全融化了,只剩下山巅上的这一点点了。
一经母亲提醒,雪就在我们的谈话中突然出现了,像一位不速之客。在我看来,它纯粹就是古代的一位侠士,腰悬刀剑,不苟言笑,和我们这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我们明显感到一股寒意,来自刀剑掩藏已久的锋刃。我们的身体于是不易觉察地颤栗起来,不仅如此,连阳光也似乎黯淡了。
我们沿着简朴的乡村公路向幕阜山的山巅走去。此时,天岳关尚在我们的视线不能抵及的地方。一路上,我转而觉得,那山巅上薄薄的一层积雪仿佛一袭披风,系在天岳关的脖子上,随风飘扬,给天岳关平添了几分英雄气概。
下午两点左右,我们终于站在天岳关上。天岳关并没有想象中的那种威严,与我们在各种影视剧或图片中见到的关隘相去甚远。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形容它的沧桑和我内心的那种失落。天岳关修建于南朝,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可是时间似乎并没有给它带来那种值得炫耀的厚重感,更多的是难掩的沧桑。在这里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可是硝烟散尽,战争的伤痛也似乎沉到泥土的深处。在这里,我聆听到更多的是生活不停留的杂沓的脚步声。
在下午转瞬即逝的阳光中,一个人由北而来,他背着一个沉甸甸的袋子,从关隘穿过,他的身影很快消失在前方簇拥的山峰后面。接着,一个人由南而来,他的身体同样不堪肩上的重负……在接二连三的人们的脸上,说不清是喜悦还是忧伤,只有被时间驱赶的急迫袒露无遗。他们匆忙从天岳关穿过,也许因为要赶着回家过年,所以无暇顾及这座关隘,包括它的历史,它的伤痛。同样,对天岳关的积雪,他们毫不关心。他们径直朝前走去,一地的积雪在他们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此时,只有我们三人怜惜这一地积雪。在一场大雪纷飞之后,一个银妆的世界却很快消失了,唯独这一地的积雪还保持着坚守的姿势。由雪我们自然联想到文学。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
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怀着力挽狂澜的美好愿望,在诗歌界颇具影响的《诗歌报》举办了一次诗歌展览——据前言介绍,早几年也有一次类似的展览,空前成功,可惜那时我年纪尚小,未能赶上。所幸的是,这一次总算让我碰着了。像大多数文学青年一样,我的梦想也是从诗歌伊始,仿佛诗歌是一扇离人生最近的门,而且虚掩着,只需轻轻一推,我们就登堂入室,从此步入文学的殿堂(其实是一条幽深的,无止境的隧道)。我订阅了那一年的刊物,一册在手,尽览天下风云,各种流派的诗歌高举着各自的旗帜,粉墨登场,好不热闹。但是,和鼎盛的以朦胧派诗歌为代表的诗歌黄金时代相比,这种繁华却有着说不尽的苍凉。尽管有那么多人对诗歌依然怀抱理想,但是大家又不得不痛心地面对这样的事实:在中国文学的巅峰上曾短暂逗留的现代诗歌,正不可逆转地走着下坡路。
置身于天岳关上,我之所以想起那次诗歌展览,其实,是因为有一首诗给我的记忆太深刻。诗歌描写了一只孤寂的豹子,它陷身在乞力马扎罗的皑皑积雪中。这首诗紧紧攫住了我的视线。当时,我想,一只豹子和积雪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呢?它们隐喻的最终所向是什么?现在想想,也许它于无意中表达了诗歌的宿命吧。
当时,还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我不理解诗歌的作者为什么要频频提及乞力马扎罗——这座坐落在赤道的世界级山峰。直到去年我才知道,海明威有一篇非常著名的小说,题目就叫《乞力马扎罗的雪》,小说的开头不仅勾勒了乞力马扎罗的雪景,而且交代了这只颇具深长意味的豹子。
乞力马扎罗,是圣殿的意思。一只在圣殿里出没的豹子,和一大片覆盖着圣殿的积雪,仿佛也具备了某种不可言说的神性,自然就不同凡响,自然值得人们仰望与敬畏。
然而,天岳关的这些积雪就没有这样幸运了,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或者说就陷身在我们的生活中,甚至弥漫着我们用来生火做饭的柴草的那种辛辣味道,它没有丝毫神性可言,常常因为生活的需要而被我们肆无忌惮地踩在脚下,被我们遗忘。
这些都是二○○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的想法,不免偏颇。前几天在网上看过一篇报道,言称乞力马扎罗的雪正在迅速减少,并且预计十五年后将全部消失。我不敢妄自猜测这则消息的真假,我只是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天岳关的雪和乞力马扎罗的雪正面临着相同的命运。我似乎看见它们都摆出一种坚守的姿势,和灰尘一样蔓延的草,相抗衡。
下午四点,我们三人沿着来路往回走。老吴突然问我:你知道这雪为什么迟迟不融化吗?老吴的话让我想起一句关于天气的民间谚语,这种迟迟不化的现象叫“雪等伴”。无疑,这是一种让人心痛的等待。那一刻,我迫切希望一场雪铺天盖地而来。
回到家中已经是夜幕降临。母亲忙着给远在广东的弟弟打电话,不知这是母亲一天之中第几次给弟弟打电话了。因为交通拥挤,买不到火车票的缘故,几经努力的弟弟终于放弃了回家的打算。母亲期望全家团圆的等待落空,很是失落和忧心忡忡。因为忙着宽慰母亲,这天晚上,我竟然忘记了那件一路上不停念叨的事情——到外面看看天空是否有下雪的迹象。
发稿/赵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