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支柱产业竞争力水平是一个区域经济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试图通过对云南省2004年和2007年五大支柱产业相关数据的分析,比较近三年来,云南五大支柱产业竞争力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五大支柱产业;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
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云南省的五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2/3以上,研究它们的竞争力水平以及近几年来的变化,对于云南省未来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确定
目前,学术界结合社会需要,对各种层面上的竞争力展开分析,如国家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有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也有度量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国内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在国际上,荷兰格林根大学的ICOP方法,是公认的一种较全面、合理的产业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工业。该评价体系从价格水平、生产率水平、质量水平和品牌竞争力等方面来选择指标。联合国产业发展组织(2002),通过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人均制成品出口、制造业增加值内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制成品出口内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等四个指标来评价各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国内,金碚(1996)从竞争潜力、竞争实力以及竞争力的实现来选择间接因素指标、直接因素指标以及实现指标来衡量工业竞争力。龚奇峰、彭炜、于英川(2001)对荷兰格林根大学的ICOP法进行适应性改进(选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而不是用购买力评价指数来计算工业产品的UVR指数),来评价工业竞争力。魏厚凯和吴利学(2002)从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和工业创新力这五个方面来选择指标,构建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武义青和高钟庭(2002)将竞争力定义为竞争优势和生产规模的一个函数,即竞争力=F(竞争优势,生产规模),竞争力用市场占有率和生产要素占有率来描述、竞争优势用竞争优势系数来描述。金碚(2006)为了分析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变化,从国内产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方面来选择指标。
(二)本文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确定
根据国内外的工业指标选择,可以看出,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产业竞争力状况及其变化,可以选择不一样的指标,大体思路并无太大差异,主要涉及两大类指标:一类是反映当前产业竞争实力的指标;另一类是反映产业竞争潜力的指标。本文将结合数据的可获性和云南省支柱产业的特征,从产业竞争实力和产业竞争潜力两方面设立指标(具体见表1)。
二、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竞争力测算与说明
云南省的五大支柱产业分别是烟草加工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业、矿产业以及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本部分将利用全国和云南省数据,测算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情况。
(一)相关数据的选择和指标测算
根据指标体系所需要的数据,通过2001、2005、2008年的国家统计年鉴和云南省统计年鉴搜集相关数据。数据收集时,由于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包含了一部分第一产业和一部分第二产业的内容,为了指标的同一和数据的获取,只选取第二产业中的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现代医药业、橡胶制品业;矿产业我们选择了第二产业中的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根据2007年的数据以及指标计算方法,可以得到相应指标值(见表2)。
(二)数据分析——因子分析
1.运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和表2中的指标数据(将数据标准化),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方程根大于1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大于等于85%的原则,提取因子。其中,对于旅游盈利指数的缺失,我们对缺失值用均值来替代。根据选取原则,提取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4.224%,即所提取的2个主成分能解释原6个变量84.224%的信息,进一步可以得到2007年的因子得分模型,即:
F1=0.255X1+0.255X2-0.78X3+0.218X4+0.255X5-0.096X6F1=-0.05X1-0.054X2-0.584X3+0.283X4-0.054X5+0.650X6
由此,可以得到2007年的综合评价函数模型:。通过计算,可以获得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值(如表3所示)。其中,若F值大于零,则该产业竞争力水平在全国该产业竞争力的平均水平之上;若F值小于零,则表示该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样,应用相同的方法,可以得到2004年各产业综合得分及排名表(见表4)。
2.2004年与2007年五大支柱产业竞争力比较。从五大支柱产业竞争力排名来看,烟草制造业、旅游业在五大支柱产业中一直存在相对较强的竞争力。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有了相对进步,生物能源开发创新产业与矿产业的发展很不稳定。具体来说,烟草加工业的竞争力一直稳居榜首,竞争力在五大产业中最强;三年里,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的竞争优势逐步增强,从第四名上升为第二名;矿产业的竞争力水平由2004年位于五大产业平均竞争力水平之上,变为五大产业平均竞争力水平之下。
3.影响产业竞争力变化的因素分析。根据数据所反映的竞争力变化、企业所采取的经济行为、以及企业面临的政策与经济环境,可以得到五大支柱产业竞争力变化的原因:
烟草加工业竞争力维持的不错,一个原因主要是云南省拥有大面积的烤烟种植区域,这一点其他省份难以与之竞争,另一个原因是近几年云南省也针对各种香烟品牌进行资源整合,构筑红云、红河和红塔三大烟草集团。烟草加工业也面临竞争潜力较低的问题,云南卷烟品牌虽然得到一定程度地调整和压缩,品牌批量少、集中度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烟草制品并没有国际品牌,即使有市场存在,云南烟草产业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大规模进入。
旅游业赢利能力得到提升,得益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得益于云南旅游资源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云南具有奇特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灿烂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二是得益于旅游业内的不断整合,提出各种新的旅游商品。
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在五大产业中的相对进步,一方面是由于我省加快了电源建设步伐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顺利进展,另一方面是由于开扩了农村电力市场和推进了“西电东送”与“云电外送”工程。还要看到该产业所有指标都在1之下,较全国水平处于劣势。其原因有三:首先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导致汛枯矛盾突出,枯期平均缺电率为28%;其次开发新的水电站时,存在妥善安置移民问题,导致工程进展缓慢;最后西电东送电价偏低,降低了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激励。
云南省素有“生物王国”的美称,这是与目前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出现的竞争状况来说是不相符的。一方面生物产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缓慢,制约了该产业的加速发展,同时融资难也加大了企业扩大投资、扩大产能、产品研发的困难性,另一方面由于该产业横跨第一、第二产业,所以没有专门的部分可以计划和引领、推进其发展。
云南省矿产业,在短时期内,企业透支开采矿产资源可以获得高利润,长期来说这是不可取。我省矿产业的市场占有率、盈利指数、规模指数显示存在进步,一方面由于加快了行业和资源整合步伐,使得优势资源得以集中,增强了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我省从加拿大、美国和香港地区引入外来资金投资于矿产业,加速了建设和发展。
三、五大支柱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措施与对策
要进一步提升五大支柱产业竞争力,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入手,从政府角度,主要是解决好产业进一步发展所需公共品的提供方面,从企业角度,则是考虑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问题。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需要充分考虑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聚集功能和扩散功能,构建全省便捷的交通网络系统。这需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力度;二是加快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建立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运行机制;四是加快发展配套现代物流业。
从企业角度来看:首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使企业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并成为真正技术创新的主体,提升五大支柱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加快其发展步伐。其次以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要注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精深加工,积极延伸产业链,妥善处理好支柱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大力培育以五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群,带动与支柱产业在在经济、技术上具有密切关联关系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产业发展的平台,促进云南的特色、优势等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化,形成支柱产业与其它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最后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升支柱产业竞争力。云南支柱产业要继续实行品牌战略,以更宏大的视角和气魄,培植建设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支柱产业品牌,创建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产品,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金碚.《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10)
[3]魏后凯,吴利学.《中国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02(11)
[4]武义青,高钟庭.《中国区域工业化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龚奇峰,彭炜,于英川.《工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1(9)
[6]林秀梅.《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7(9)
[7]云南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重大课题研究.五大支柱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R].云南省政府
【关键词】 五大支柱产业;产业竞争力;因子分析
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云南省的五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省总产值的2/3以上,研究它们的竞争力水平以及近几年来的变化,对于云南省未来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确定
目前,学术界结合社会需要,对各种层面上的竞争力展开分析,如国家竞争力、城市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等,有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也有度量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一)国内外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
在国际上,荷兰格林根大学的ICOP方法,是公认的一种较全面、合理的产业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工业。该评价体系从价格水平、生产率水平、质量水平和品牌竞争力等方面来选择指标。联合国产业发展组织(2002),通过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人均制成品出口、制造业增加值内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制成品出口内中高技术产品的比重等四个指标来评价各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在国内,金碚(1996)从竞争潜力、竞争实力以及竞争力的实现来选择间接因素指标、直接因素指标以及实现指标来衡量工业竞争力。龚奇峰、彭炜、于英川(2001)对荷兰格林根大学的ICOP法进行适应性改进(选取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而不是用购买力评价指数来计算工业产品的UVR指数),来评价工业竞争力。魏厚凯和吴利学(2002)从市场影响力、工业增长力、资源配置力、结构转换力和工业创新力这五个方面来选择指标,构建工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武义青和高钟庭(2002)将竞争力定义为竞争优势和生产规模的一个函数,即竞争力=F(竞争优势,生产规模),竞争力用市场占有率和生产要素占有率来描述、竞争优势用竞争优势系数来描述。金碚(2006)为了分析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变化,从国内产业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个方面来选择指标。
(二)本文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确定
根据国内外的工业指标选择,可以看出,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产业竞争力状况及其变化,可以选择不一样的指标,大体思路并无太大差异,主要涉及两大类指标:一类是反映当前产业竞争实力的指标;另一类是反映产业竞争潜力的指标。本文将结合数据的可获性和云南省支柱产业的特征,从产业竞争实力和产业竞争潜力两方面设立指标(具体见表1)。
二、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竞争力测算与说明
云南省的五大支柱产业分别是烟草加工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业、矿产业以及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本部分将利用全国和云南省数据,测算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情况。
(一)相关数据的选择和指标测算
根据指标体系所需要的数据,通过2001、2005、2008年的国家统计年鉴和云南省统计年鉴搜集相关数据。数据收集时,由于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包含了一部分第一产业和一部分第二产业的内容,为了指标的同一和数据的获取,只选取第二产业中的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以天然药物为主的现代医药业、橡胶制品业;矿产业我们选择了第二产业中的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根据2007年的数据以及指标计算方法,可以得到相应指标值(见表2)。
(二)数据分析——因子分析
1.运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和表2中的指标数据(将数据标准化),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方程根大于1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大于等于85%的原则,提取因子。其中,对于旅游盈利指数的缺失,我们对缺失值用均值来替代。根据选取原则,提取两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4.224%,即所提取的2个主成分能解释原6个变量84.224%的信息,进一步可以得到2007年的因子得分模型,即:
F1=0.255X1+0.255X2-0.78X3+0.218X4+0.255X5-0.096X6F1=-0.05X1-0.054X2-0.584X3+0.283X4-0.054X5+0.650X6
由此,可以得到2007年的综合评价函数模型:。通过计算,可以获得云南省五大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水平值(如表3所示)。其中,若F值大于零,则该产业竞争力水平在全国该产业竞争力的平均水平之上;若F值小于零,则表示该产业竞争力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样,应用相同的方法,可以得到2004年各产业综合得分及排名表(见表4)。
2.2004年与2007年五大支柱产业竞争力比较。从五大支柱产业竞争力排名来看,烟草制造业、旅游业在五大支柱产业中一直存在相对较强的竞争力。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有了相对进步,生物能源开发创新产业与矿产业的发展很不稳定。具体来说,烟草加工业的竞争力一直稳居榜首,竞争力在五大产业中最强;三年里,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的竞争优势逐步增强,从第四名上升为第二名;矿产业的竞争力水平由2004年位于五大产业平均竞争力水平之上,变为五大产业平均竞争力水平之下。
3.影响产业竞争力变化的因素分析。根据数据所反映的竞争力变化、企业所采取的经济行为、以及企业面临的政策与经济环境,可以得到五大支柱产业竞争力变化的原因:
烟草加工业竞争力维持的不错,一个原因主要是云南省拥有大面积的烤烟种植区域,这一点其他省份难以与之竞争,另一个原因是近几年云南省也针对各种香烟品牌进行资源整合,构筑红云、红河和红塔三大烟草集团。烟草加工业也面临竞争潜力较低的问题,云南卷烟品牌虽然得到一定程度地调整和压缩,品牌批量少、集中度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烟草制品并没有国际品牌,即使有市场存在,云南烟草产业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大规模进入。
旅游业赢利能力得到提升,得益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得益于云南旅游资源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云南具有奇特的自然景观、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灿烂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二是得益于旅游业内的不断整合,提出各种新的旅游商品。
以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在五大产业中的相对进步,一方面是由于我省加快了电源建设步伐和电力体制改革的顺利进展,另一方面是由于开扩了农村电力市场和推进了“西电东送”与“云电外送”工程。还要看到该产业所有指标都在1之下,较全国水平处于劣势。其原因有三:首先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是导致汛枯矛盾突出,枯期平均缺电率为28%;其次开发新的水电站时,存在妥善安置移民问题,导致工程进展缓慢;最后西电东送电价偏低,降低了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激励。
云南省素有“生物王国”的美称,这是与目前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出现的竞争状况来说是不相符的。一方面生物产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缓慢,制约了该产业的加速发展,同时融资难也加大了企业扩大投资、扩大产能、产品研发的困难性,另一方面由于该产业横跨第一、第二产业,所以没有专门的部分可以计划和引领、推进其发展。
云南省矿产业,在短时期内,企业透支开采矿产资源可以获得高利润,长期来说这是不可取。我省矿产业的市场占有率、盈利指数、规模指数显示存在进步,一方面由于加快了行业和资源整合步伐,使得优势资源得以集中,增强了竞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我省从加拿大、美国和香港地区引入外来资金投资于矿产业,加速了建设和发展。
三、五大支柱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措施与对策
要进一步提升五大支柱产业竞争力,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入手,从政府角度,主要是解决好产业进一步发展所需公共品的提供方面,从企业角度,则是考虑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问题。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需要充分考虑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增强交通基础设施的聚集功能和扩散功能,构建全省便捷的交通网络系统。这需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力度;二是加快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建立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运行机制;四是加快发展配套现代物流业。
从企业角度来看:首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使企业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发展核心技术,并成为真正技术创新的主体,提升五大支柱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加快其发展步伐。其次以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和集中度。要注重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精深加工,积极延伸产业链,妥善处理好支柱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大力培育以五大支柱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群,带动与支柱产业在在经济、技术上具有密切关联关系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产业发展的平台,促进云南的特色、优势等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化,形成支柱产业与其它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最后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升支柱产业竞争力。云南支柱产业要继续实行品牌战略,以更宏大的视角和气魄,培植建设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支柱产业品牌,创建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的产品,扩大产品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金碚.《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2]金碚.《加入WTO以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10)
[3]魏后凯,吴利学.《中国地区工业竞争力评价》[J].中国工业经济.2002(11)
[4]武义青,高钟庭.《中国区域工业化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龚奇峰,彭炜,于英川.《工业竞争力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中国软科学.2001(9)
[6]林秀梅.《我国地区工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7(9)
[7]云南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重大课题研究.五大支柱产业现状与发展研究[R].云南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