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倩:我们这次征集了五十多个与赏石有关的问题,你一个也没回答。
平川:这次不聊石头,扯回淡吧!石頭有什么好聊的呢,《道德经》那么博大精深也不过五千言;石头有什么好聊的呢,该说的早就说过了。
台湾李敖在回忆录里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就因为在一个小岛上与之俱小,你们征集过来的问题也让我有与之俱小之叹,没有回答的价值没有回答的欲望,面对你们的问题如入无物之阵。
小倩:可是我们征集到第三回的时候,你说有一半问题是可以回答的……
平川:没错,我是这样说过,那是出于礼貌和鼓励,事不过三,实在不忍心再否了。再说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绝望的时候,无可无不可,怎么都可以。可是过了几天,我回头再看,实在说服不了自己去回答,这违背我的原则。所以这次,我选择扯回淡吧。
小倩:你的原则是?
平川:在石头方面我很较真,你看我朋友圈,四个年头了吧,我几乎从没转发过一篇与赏石有关的文章。这里说的赏石是狭义的,仅指灵璧石、太湖石一类的观赏石,不包括石雕,也不包括印章石,我为什么从不转发呢?有些石友私信发我让我帮忙转发,我也不转,我认为没营养没价值就不转,公众号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章,于我而言,毫无意义。都是你抄我,我抄你敷衍成篇,抄古人的时候还时常张冠李戴,里面配图假石头工艺石一堆,稀硫酸加钻棒,想想都恶心。而断代呢?非清即明。有些商家图后还要备注,自藏勿询,SB才询呢。
时常因为标题点开一篇与赏石有关的文章,浏览一遍常常会想,如果一个新手,刚入行的时候受这类文章影响去挑石头,结果会怎样?误人子弟,误入歧途啊。举一反三,不知其他行业,是不是也是这类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文章横行在互联网上。
小倩:你对赏石圈绝望了吗?
平川:不抱希望何来绝望?前两篇说过圈子,我是一个不混赏石圈的人。
小倩:可是你已经不愿意说石头了。
平川:该说的,早就说过了,要想聊的更多,需要遇到对的人。
小倩:遇到过吗?
平川:遇到过,少,三五个吧!基本上都不是赏石圈的,从另一个角度给我启发。
小倩:哪些启发?
平川:主要是造型方面,线条、空间、色彩、明暗这些。
小倩:仅仅只是形?你以前老说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平川:形是神的基础,形神兼备才是好的。如果造型没有神采,那这种形是没意义的,但赏石难就难在这里,你认为没有意义,别人认为有意义。石乃心画,好坏并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一切仅凭感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儿长多了一点点,有点过了;这儿少长了一点,缺了一口气,多长少长一点,味道就不对了。虽然没有标准,但貌似又非常严格,这种感觉只能遇到对的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倩:神采之上还有吗?
平川:我以为还有,是道德。在我眼里,每块石头都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样,我们最终喜欢的石头跟喜欢的人是一类的。你喜欢一个物,到一定份上,那个物都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有情感,有情感就有道德,最终好像有点宗教情怀了。我的理解,茶道香道的起源,都是一个人对物极度痴迷,上升到精神层面的结果,不知这是不是也可以叫“物化”。与物融到一起了,愿意侍候物像侍候人一样,而且是身心俱怡,乐此不疲。
小倩:玩到这个份上,一定很寂寞吧?
平川:我从来不用寂寞这个词,寂寞给人感觉好像可怜兮兮的。我用孤独,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孤独的妙处,不知道享受孤独,那还玩什么石头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山就是你的影子,就是你的写照,放翁说的石不能言最可人,这是与心灵的对话。
平川:这次不聊石头,扯回淡吧!石頭有什么好聊的呢,《道德经》那么博大精深也不过五千言;石头有什么好聊的呢,该说的早就说过了。
台湾李敖在回忆录里总结,自己一生的成就因为在一个小岛上与之俱小,你们征集过来的问题也让我有与之俱小之叹,没有回答的价值没有回答的欲望,面对你们的问题如入无物之阵。
小倩:可是我们征集到第三回的时候,你说有一半问题是可以回答的……
平川:没错,我是这样说过,那是出于礼貌和鼓励,事不过三,实在不忍心再否了。再说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绝望的时候,无可无不可,怎么都可以。可是过了几天,我回头再看,实在说服不了自己去回答,这违背我的原则。所以这次,我选择扯回淡吧。
小倩:你的原则是?
平川:在石头方面我很较真,你看我朋友圈,四个年头了吧,我几乎从没转发过一篇与赏石有关的文章。这里说的赏石是狭义的,仅指灵璧石、太湖石一类的观赏石,不包括石雕,也不包括印章石,我为什么从不转发呢?有些石友私信发我让我帮忙转发,我也不转,我认为没营养没价值就不转,公众号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章,于我而言,毫无意义。都是你抄我,我抄你敷衍成篇,抄古人的时候还时常张冠李戴,里面配图假石头工艺石一堆,稀硫酸加钻棒,想想都恶心。而断代呢?非清即明。有些商家图后还要备注,自藏勿询,SB才询呢。
时常因为标题点开一篇与赏石有关的文章,浏览一遍常常会想,如果一个新手,刚入行的时候受这类文章影响去挑石头,结果会怎样?误人子弟,误入歧途啊。举一反三,不知其他行业,是不是也是这类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文章横行在互联网上。
小倩:你对赏石圈绝望了吗?
平川:不抱希望何来绝望?前两篇说过圈子,我是一个不混赏石圈的人。
小倩:可是你已经不愿意说石头了。
平川:该说的,早就说过了,要想聊的更多,需要遇到对的人。
小倩:遇到过吗?
平川:遇到过,少,三五个吧!基本上都不是赏石圈的,从另一个角度给我启发。
小倩:哪些启发?
平川:主要是造型方面,线条、空间、色彩、明暗这些。
小倩:仅仅只是形?你以前老说神采为上,形质次之……
平川:形是神的基础,形神兼备才是好的。如果造型没有神采,那这种形是没意义的,但赏石难就难在这里,你认为没有意义,别人认为有意义。石乃心画,好坏并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一切仅凭感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儿长多了一点点,有点过了;这儿少长了一点,缺了一口气,多长少长一点,味道就不对了。虽然没有标准,但貌似又非常严格,这种感觉只能遇到对的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倩:神采之上还有吗?
平川:我以为还有,是道德。在我眼里,每块石头都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样,我们最终喜欢的石头跟喜欢的人是一类的。你喜欢一个物,到一定份上,那个物都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就有情感,有情感就有道德,最终好像有点宗教情怀了。我的理解,茶道香道的起源,都是一个人对物极度痴迷,上升到精神层面的结果,不知这是不是也可以叫“物化”。与物融到一起了,愿意侍候物像侍候人一样,而且是身心俱怡,乐此不疲。
小倩:玩到这个份上,一定很寂寞吧?
平川:我从来不用寂寞这个词,寂寞给人感觉好像可怜兮兮的。我用孤独,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孤独的妙处,不知道享受孤独,那还玩什么石头呢?“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山就是你的影子,就是你的写照,放翁说的石不能言最可人,这是与心灵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