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教学工作是立校之本,并且教务管理为高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高校的教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本文对高校教务管理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了成绩,找出发展的问题与不足,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技术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1.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成績
国内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独立单机业务系统为主的教务管理软件阶段,时间大致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第二阶段是以基于数据库和局域网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阶段,时间大致为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务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在我国高校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并经历了单机运行阶段、局域网的文件服务器阶段、局域网C/S阶段以及目前基于校园网的B/S阶段。由于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其在局域网上应用具有的易于维护、易于扩展等优点,现在B/S和C/S混合模式在校园网环境下是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最常用的模式。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完成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并且有多数高校已经研发出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教务管理工作的网络化。这些系统的应用、运行使得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2.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原因分析
(1)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不甚合理;(2)教务管理的硬件配套措施陈旧(3)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功能欠缺(4)教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有:(1)高校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2)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观念淡薄;(3)教务信息化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4)高校自身缺乏校本教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
二、教务系统信息化对策与措施
1.树立信息化教务管理的观念,切实转变高校教务管理职能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管理思想、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现代化的过程。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务管理的巨大推动作用,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取舍,积极借鉴其他高校教务管理的有益经验,探索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切实转变高校教务管理职能。强化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应用,必须转变教务管理职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务管理体制,教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应努力建立起以院系为主的教务管理体制,扩大院系教务管理的自主权,加强信息反馈功能,提高对日常教务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通过教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教务管理职能部门从原来的全方位、全程式的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和服务上来,致力于教学管理计算机化、网络化。
2.加大教务信息化管理的经费投入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软硬件共同发展的过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部分高校因为经费紧张,减少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仅教务管理的配套设施还停留在勉强维持的状态,制约了固定设施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为此,高校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从而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均衡发展,为信息化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进一步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素质
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不论软件、技术和设备如何先进,最终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高校应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对各级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掌握高校教务管理的相关知识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只有教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信息技术才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提升管理层次和水平。
4.合理规划与设计教务管理系统
高校必须把规划和设计教务管理系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首先,学校教务管理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本校教务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一个整体合理的规划,并全程参与程序的研制,对功能模块的构建起指导与监督的作用;其次,要允许教务管理一线人员参与考察,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此外,学校还应配备一名从事教务管理工作并且熟悉计算机的专业人员参与系统的研制,日后还可以成为改系统的管理员。这样研制出来的系统无论在机构上,还是功能上,都会更加合理和科学,并为系统的不断完善储备了技术上的人才和时间经验。
5.确保教务管理基础信息的准确性
在教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提高基础信息准确性十分重要,因此,工作准确性是确保教学顺畅运行的前提,是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也是对自身负责的体现。提高工作准确性必须从所提供的基础数据准确性抓起。为此,需要加强对学生院系计划进程和开课院系任务落实的准确性的检查;强化对各院系成绩管理的指导和监控,对学生反映成绩不到位的投诉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同时也设法把学籍异动处理工作做得更加细致。这些要点每学期都紧抓不放,力求有新的提高。
总之,为了实现教务管理信息的高效传输、加工、保存的处理,高校教务管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工具为教务工作服务。为此,使用教务信息管理软件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手段,是实现教学管理高效化、数量化、准确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因此,树立信息化教务管理的观念,切实转变高校教务管理职能;加大教务信息化管理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合理规划与设计教务管理系统;确保教务管理基础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灿.地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及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7)
[2] 谢万杰.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 3).
[3] 赖翠芳.浅谈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J].科教文汇,2008,(12).
作者简介:郭志峰,男,(1979-),吉林工商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务管理于计算机科学研究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关键词】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技术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1.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成績
国内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独立单机业务系统为主的教务管理软件阶段,时间大致为20世纪90年代初期;第二阶段是以基于数据库和局域网的网络教务管理系统阶段,时间大致为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随着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务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在我国高校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并经历了单机运行阶段、局域网的文件服务器阶段、局域网C/S阶段以及目前基于校园网的B/S阶段。由于网络技术发展以及其在局域网上应用具有的易于维护、易于扩展等优点,现在B/S和C/S混合模式在校园网环境下是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最常用的模式。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完成了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并且有多数高校已经研发出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教务管理工作的网络化。这些系统的应用、运行使得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2. 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原因分析
(1)教务管理系统设计不甚合理;(2)教务管理的硬件配套措施陈旧(3)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服务功能欠缺(4)教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有:(1)高校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2)高校教务信息化管理观念淡薄;(3)教务信息化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4)高校自身缺乏校本教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
二、教务系统信息化对策与措施
1.树立信息化教务管理的观念,切实转变高校教务管理职能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管理思想、管理观念和管理手段现代化的过程。推进信息化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务管理的巨大推动作用,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取舍,积极借鉴其他高校教务管理的有益经验,探索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才是我们真正所需要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切实转变高校教务管理职能。强化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教学管理的应用,必须转变教务管理职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务管理体制,教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应努力建立起以院系为主的教务管理体制,扩大院系教务管理的自主权,加强信息反馈功能,提高对日常教务活动的信息监控和反应能力,通过教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教务管理职能部门从原来的全方位、全程式的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和服务上来,致力于教学管理计算机化、网络化。
2.加大教务信息化管理的经费投入
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软硬件共同发展的过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部分高校因为经费紧张,减少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仅教务管理的配套设施还停留在勉强维持的状态,制约了固定设施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教务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为此,高校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投入,从而促进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均衡发展,为信息化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进一步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素质
在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不论软件、技术和设备如何先进,最终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高校应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对各级教务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掌握高校教务管理的相关知识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只有教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了,信息技术才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提升管理层次和水平。
4.合理规划与设计教务管理系统
高校必须把规划和设计教务管理系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首先,学校教务管理相关部门必须根据本校教务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对系统进行一个整体合理的规划,并全程参与程序的研制,对功能模块的构建起指导与监督的作用;其次,要允许教务管理一线人员参与考察,及时提出修改意见;此外,学校还应配备一名从事教务管理工作并且熟悉计算机的专业人员参与系统的研制,日后还可以成为改系统的管理员。这样研制出来的系统无论在机构上,还是功能上,都会更加合理和科学,并为系统的不断完善储备了技术上的人才和时间经验。
5.确保教务管理基础信息的准确性
在教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提高基础信息准确性十分重要,因此,工作准确性是确保教学顺畅运行的前提,是对学生、对教师、对学校也是对自身负责的体现。提高工作准确性必须从所提供的基础数据准确性抓起。为此,需要加强对学生院系计划进程和开课院系任务落实的准确性的检查;强化对各院系成绩管理的指导和监控,对学生反映成绩不到位的投诉高度重视并予以解决;同时也设法把学籍异动处理工作做得更加细致。这些要点每学期都紧抓不放,力求有新的提高。
总之,为了实现教务管理信息的高效传输、加工、保存的处理,高校教务管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管理工具为教务工作服务。为此,使用教务信息管理软件是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手段,是实现教学管理高效化、数量化、准确化、科学化的必要条件。因此,树立信息化教务管理的观念,切实转变高校教务管理职能;加大教务信息化管理的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素质;合理规划与设计教务管理系统;确保教务管理基础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灿.地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历程及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7)
[2] 谢万杰.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 3).
[3] 赖翠芳.浅谈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J].科教文汇,2008,(12).
作者简介:郭志峰,男,(1979-),吉林工商学院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务管理于计算机科学研究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