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来源 :科技与经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utyy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六界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培养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教育在新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和谐;大学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7-0668 (2008)0110018-01
  
  一、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内涵
   中国是最早提倡和谐的国家。早在西周末年周幽王时,周太史史伯就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哲学命题和思想理论。《论语·子路》中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学而》中有孔子又说:"礼之用,和为贵",可见,儒家把"和"作为了人们立身行事处世的价值目标、评判标准和理想境界,"和"的思想事实上被置于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传统儒家认为"和"是一个生成的过程,是宇宙万物产生、发展、运行的根本法则和规律,是不同事物与元素的交汇融合,是一个不同事物或元素相克相生的过程。简言之,"和"是一个统一了矛盾,并且实现着融合的互动的过程。
   大学校园文化是从属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最早提出"学校文化"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他在1932年的《教育社会学》一书中使用了"学校文化"一词。他认为学校文化就是"学校中形成的特别的文化"。那么什么是大学校园文化呢?大学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随着大学的产生,大学校园文化便应孕而生了,并伴随着历史、社会进程的脚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和谐校园文化是指在校园文化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校园文化,要求我们对校园文化进行整体性的思考,通过和谐校园文化构建,提高大学教育的绩效,培养适应未来和谐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之所以能成为大学生是和他们优良的智力水平,意志水平和心理品质是分不开的,他们有强烈的上进心,对外界事物有高度的敏感性,有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有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责任心,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民族心理等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大学生,所以在和谐校园文化构建主题是通过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培养能够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文化的现实意义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是创造文化,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推进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要依附于人类既成的知识智慧和文化载体,单纯、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没有现实基础的。
   建设大学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实现教育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和谐。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中,每个人都可以充当教育者,每个人也都是被教育者;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言语、行为、信念、追求等影响他人和环境,同时每个人也时时刻刻被他人和环境所影响、改变。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让青年学生徜徉其中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历来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构建大学和谐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合,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实效性,,有利于营造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建设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策略
   需要研究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特征与构建和谐大学文化途径。借鉴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通过研究校园文化如下主要特征:精神性、集合性、社会性、历史性、时代性、可塑性,提出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途径。通过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培养出能够传承文化和创新文化的高素质人才。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谐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之间关系。校园文化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通过后人不断实践中进行传承、充实、完善、发展。由于大学精神,是指高等院校的办学理念、治学传统和价值取向。大学精神是对校园文化的高度凝炼和提纯,是校园文化的精髓。高等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者是人(教师),被培养者也是人(学生)。
   要挖潜和培育富有时代感的大学精神。根据我国大学追求的培养目标:培养通专结合、具备创新能力,既有人文精神又有科学素养、富有个性的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的"通用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的要求,挖潜富有时代感的大学精神,即自觉的学术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敏锐的时代精神、理性的批判精神等,提出培育富有时代感的大学精神的基本实施步骤。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国际社会日益重视传统医学和天然植物药的开发利用,给中医药业发扬光大以及如何发展问题带来了难得契机与新挑战。我国中医药业有着数千年辉煌业绩和深厚文化底蕴,浙台两地中医药业交流合作源远流长。以探寻浙台两地中医药产业合作模式与为目标,在简要分析、总结当前两地中医药业合作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基础上,着重以浙江省为例,对两岸中医药分阶段合作模式和发展路径进行研究设计,提出各个阶段的合作模式与发展重点,
期刊
摘要:选取我国东部地区四省两市(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和山东六省(直辖市))作为样本研究金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分别选取各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与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比作为金融规模指标和金融效率指标构建面板模型进行分析,预期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都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但是得出结论: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规模指标显著正相关,与金融效率指标显著负相关。金
期刊
摘要:以宁波市为例,综合空间计量方法与社会网络理论,探讨基于游客认知特性的城市旅游网络结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①宁波市旅游网络结构发育成熟但趋于固化模式,旅游发展后劲不足。②宁波旅游网络异质性增强,网络结构分层明显,部分旅游资源处于游客认知盲区,旅游流态在区域空间中差异显著。③部分旅游节点网络地位互动频繁,核心边缘化突出,旅游聚散能力和自身网络地位不协调且呈现不均衡的“长尾现象”。④在旅游网络结构
期刊
在实际管理活动中,很多监管活动既不单独属于单独的监管者负责,也不是只存在唯一的监管环节,而是涉及多个环节及不同的参与主体。
期刊
1 文献回顾与评述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但又离不开银行信贷的发展。
期刊
摘要:面对东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局势,首先回顾了两岸开发与利用东海渔业资源的历史与现状,得出东海渔业资源开发与养护存在的问题,进而探究海峡两岸东海渔业资源联合开发与养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两岸应建立海洋渔业资源合作管理机制,健全渔业资源携手养护模式。  关键词:海峡两岸;渔业资源;合作;开发;养护;东海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海洋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对海
期刊
摘要:企业有效的战略创业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然而关于二者之间内部的确切关系目前的理论研究尚不多见。首先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战略创业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模型,随后针对性选择了果汁行业龙头企业汇源进行了案例分析。深入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是企业进行战略创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强大推动力;资源的战略性管理、国际化发展、市场导向感知能力、社会网络关系能力和组织学习吸收能力是有效手段;战略创业通过形成持续的
期刊
摘要:降雨指数期权是为了消除降雨气象风险给降雨敏感行业带来的收入不确定性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风险管理工具,其实质是将金融衍生工具理念应用于降雨气象风险管理。降雨指数期权合约的设计及出现能有效提高农业降雨气象风险的管理水平,从而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在对国内外降雨指数类衍生品进行分析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降雨指数期权合约的设计及其在规避农业降雨气象风险方面的可行性。
期刊
1.科技发展决策支持平台运行机制的理论基础  1.1科学学理论  所谓科学学是研究科学和科学活動的发展规律及其社会影响的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贝尔纳(J.D.Bernal)以来,科学学便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即以科学技术活動产生的2种关系——人与自然的和人与社会的关系2个层面上进行研究,作为科学学研究的基本范畴。科学学研究不但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内在机制,而且还包括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科技、
期刊
【摘 要】:高层建筑安装工程预留、预埋阶段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及时、完整、有序地抓好质量管理,是创建优良工程的基础。为保证公司重点工程――某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体现公司计划落实、目标细化、措施得当、反馈有效和控制有力的管理指导思想,根据公司质量目标要求,为防止安装工程出现质量通病,对预留、预埋阶段的质量管理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集中精力抓好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