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截至4月30日,沪深两市2403家上市公司的2011年年报全部披露完毕。汉王科技2011年营业收入5.33亿元,同比下跌56.90%;净利润4.97亿元,下跌了665.06%。目前汉王科技的股价在13元左右徘徊,而在并不遥远的2010年,它的股价高至175元。还曾有业内人士估计它的股价会突破千元,如今看来,这早已成了一个笑谈。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汉王科技在两年时间里股价“跳水”,并不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例子。尽管汉王董事长刘迎建也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和行业积累,但汉王科技始终不能突破固有的模式之困,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VS客户
也许汉王科技当下的处境与创始人的背景密切相关。刘迎建属于纯技术出身,毕业于解放军通讯工程学院的他,1985年曾以“联机手写汉字识别在线装置”而荣获国家级发明专利。1998年,他成功创建了汉王科技公司,要知道,从部队到大学直至中科院,刘迎建钻研的都是汉字识别技术,这也决定了他后来办企业依然走的是“技工贸”模式。“先有技术,再找市场应用”的思维模式始终影响着刘迎建和他的汉王科技,其公司章程第十二条经营宗旨便是“在核心技术领域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强化公司在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加快公司经营战略的实施步伐,将公司发展成为国际著名智能人机交互技术的提供商与服务商”。
2010年,汉王科技在发布其平板电脑TouchPad时,仍然强调“拥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尽管当天刘迎建信誓旦旦地在发布会上敲碎了一个冰苹果,以向全世界宣布其对抗苹果的决心和信心,但遗憾的是,刘迎建此举并未能挽住汉王科技股价的颓势之势。
可以说,强调技术领先的逻辑让汉王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客户的需求。虽然短缺经济时代因为竞争对手少,此种思维还有市场,但在今天则可能导致企业的失败。与此相对的是,以“顾客体验至上”为宗旨的苹果公司,则把技术作为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因为苹果公司坚信,最终是客户决定企业的成败,他们用手里的钱投票行使着自己的权利。
点评:经营企业应该让自己更了解客户最真实的需求,并让技术变成市场接受的应用。在这方面,以“快时尚”著称的ZARA就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在它遍布世界的直营店里,每个店长都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把客户的想法随时反馈给总部进行设计和生产。大约两周后,客户想法即可变为成品。但遗憾的是,此过程在中国却需要90-120天的时间。ZARA为实现快速发展,投入过亿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改造。在某种程度上,技术在给客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帮企业赢得了市场。
封闭VS开放
有两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汉王科技,即平台的开放和内容的开放。苹果公司算是平台开放方面一个成功的例子。它向软件开发个人或大型公司发售自己开发出的应用软件商店(application store)。用户无论是买到iphone还是iPad买到手只是个半成品平台,更多东西要去应用App Store下载。如此,应用开发者就成了苹果公司的一部分,他们在向用户提供应用的同时,也与苹果公司共同盈利,这便形成了一种共生模式。据了解,App Store上的应用数量超过50万个,没有任何公司可以独立开发如此多样的应用。这背后也形成了良性循环,用户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应用,开发者和苹果公司则通过此此种模式赚到了钱。
除了平台之外,内容开放也是个问题。在电纸书方面,汉王科技的竞争对手亚马逊则依靠网上书店完全开放内容源,作者可以在平台上写作,而网站通过让内容与读者对接产生收益。由此,有先发技术优势的电子产品制造商索尼推出电纸书Reader,最终却被全球最大网上书店亚马逊的Kindle甩在身后。在这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内容开放成了亚马逊的“常青之源”。2011年5月19日,亚马逊宣布该网站Kindle电子书的销售额超过了所有纸质书。
而靠电纸书鹊起的汉王科技在内容方面则缺乏应有的开放态度。当其意识到电子阅读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内容源”的把握上,而非技术先进之后,汉王科技没有找有实力的内容提供商合作,无奈之下,“汉王书城”自行搜罗所需要的内容资源。同时,它始终把内容作为硬件的附属品进行销售,因此也无从建立亚马逊连接作者与读者桥梁的商业模式。
点评:从封闭转向开放是市场趋势所在。目前汉王科技的大趋势是:提供平台,与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形成有效互动的良性产业链。与iphone和ipad的开放相对,苹果公司曾经辉煌的个人电脑业务(PC),由于使用封闭的操作系统,最终导致其市场份额一跌再跌,逐渐被边缘化。
创新VS保守
汉王科技的成长来自于其不断谋求创新。意识到仅仅依靠手写识别技术拓展市场空间有限后,汉王科技又加紧研发指纹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据说其曾同时上马43个项目,其中包括手写笔、文本王、名片通,甚至还开展了网络电话项目“家家易”电话。
在创新路上的不断探索终于让汉王科技有了回报。2008年,在亚马逊和素尼的启示下,刘迎建将产品研发的重心开始转移到电纸书上。随着电纸书产品的上市,汉王科技的收入从2亿元变成了2010年的12亿元。相关资料显示,电纸书的产品销量在汉王科技2010年度营收占比超过了75%。
局外人不难看出,找到“救命稻草”电纸书之后的汉王科技仿佛停下了在创新路上继续探索的脚步。为了全力拓展电纸书业务,仅2010年上半年,汉王科技研发中心就增加了近千人。同时,它还把原本同时开展的一些业务或叫停、或收缩,公司资源集中引向电纸书业务。
硬件的激励竞争,使电纸书的毛利率从汉王科技上市之后就逐渐走出了高利时代,很快从接近40%下降到不足10%。据IDC发布的“2011年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汉王科技2011年市场份额达到了59%,与其2010年度的市场份额80%相比,缩水显著。销售收入也由2010年的9.3亿元下滑至2011年的2.33亿元,这成了汉王科技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
汉王科技作为国内首家推出电子阅读器的公司,靠创新坐到了行业老大的位置,可之后却表现为应对变化反应迟钝,随之又被后起之秀迅速超越。业内人士认为,建立保护创新的机制也许是种解决方法。硬盘生产商昆腾公司就是个好榜样。1984年,昆腾公司几名员工敏锐地感觉到3.5英寸超薄硬盘市场正在出现,于是决定创立一家新公司以实现他们的理念。但昆腾公司的高管并没有轻易地放走他们,而是决定成立一家分公司——“Plu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并给予这家分公司资金上的支持,在持有这家分公司80%股份的同时,不干预其运营。Plus公司随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1987年,当8英寸和5.25英寸硬盘的销售额已基本消失时,昆腾公司又收购了Plus公司剩余的20%股份。到1994年,新昆腾公司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销量最大的硬盘驱动器生产商。
相信同样是技术出身的汉王科技对上面的故事并不陌生,但是它仍然缺乏像当年昆腾公司对内部创新的有效保护机制。这导致了当电纸书江河日下之时,汉王科技仍拿不出“给力”的新产品。由此看来,汉王科技并没有实现公司章程中一直强调的“持续的创新”。
点评:在1985年出版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德鲁克提出“创业是企业家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汉王科技的行动恰恰从正反两面证明了这个观点,虽然汉王科技在电子阅读器方面的创新让其盈利,但却由于其没有保持创新的势头而最终让其走了下坡路。大师真正的意思应该是“持续不断的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汉王科技在两年时间里股价“跳水”,并不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例子。尽管汉王董事长刘迎建也有着深厚的技术背景和行业积累,但汉王科技始终不能突破固有的模式之困,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技术VS客户
也许汉王科技当下的处境与创始人的背景密切相关。刘迎建属于纯技术出身,毕业于解放军通讯工程学院的他,1985年曾以“联机手写汉字识别在线装置”而荣获国家级发明专利。1998年,他成功创建了汉王科技公司,要知道,从部队到大学直至中科院,刘迎建钻研的都是汉字识别技术,这也决定了他后来办企业依然走的是“技工贸”模式。“先有技术,再找市场应用”的思维模式始终影响着刘迎建和他的汉王科技,其公司章程第十二条经营宗旨便是“在核心技术领域保持持续的创新能力,强化公司在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加快公司经营战略的实施步伐,将公司发展成为国际著名智能人机交互技术的提供商与服务商”。
2010年,汉王科技在发布其平板电脑TouchPad时,仍然强调“拥有多项国际领先技术”。尽管当天刘迎建信誓旦旦地在发布会上敲碎了一个冰苹果,以向全世界宣布其对抗苹果的决心和信心,但遗憾的是,刘迎建此举并未能挽住汉王科技股价的颓势之势。
可以说,强调技术领先的逻辑让汉王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客户的需求。虽然短缺经济时代因为竞争对手少,此种思维还有市场,但在今天则可能导致企业的失败。与此相对的是,以“顾客体验至上”为宗旨的苹果公司,则把技术作为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标本身。因为苹果公司坚信,最终是客户决定企业的成败,他们用手里的钱投票行使着自己的权利。
点评:经营企业应该让自己更了解客户最真实的需求,并让技术变成市场接受的应用。在这方面,以“快时尚”著称的ZARA就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学习,在它遍布世界的直营店里,每个店长都可以通过终端设备把客户的想法随时反馈给总部进行设计和生产。大约两周后,客户想法即可变为成品。但遗憾的是,此过程在中国却需要90-120天的时间。ZARA为实现快速发展,投入过亿资金进行技术研发和改造。在某种程度上,技术在给客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帮企业赢得了市场。
封闭VS开放
有两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汉王科技,即平台的开放和内容的开放。苹果公司算是平台开放方面一个成功的例子。它向软件开发个人或大型公司发售自己开发出的应用软件商店(application store)。用户无论是买到iphone还是iPad买到手只是个半成品平台,更多东西要去应用App Store下载。如此,应用开发者就成了苹果公司的一部分,他们在向用户提供应用的同时,也与苹果公司共同盈利,这便形成了一种共生模式。据了解,App Store上的应用数量超过50万个,没有任何公司可以独立开发如此多样的应用。这背后也形成了良性循环,用户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应用,开发者和苹果公司则通过此此种模式赚到了钱。
除了平台之外,内容开放也是个问题。在电纸书方面,汉王科技的竞争对手亚马逊则依靠网上书店完全开放内容源,作者可以在平台上写作,而网站通过让内容与读者对接产生收益。由此,有先发技术优势的电子产品制造商索尼推出电纸书Reader,最终却被全球最大网上书店亚马逊的Kindle甩在身后。在这里,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内容开放成了亚马逊的“常青之源”。2011年5月19日,亚马逊宣布该网站Kindle电子书的销售额超过了所有纸质书。
而靠电纸书鹊起的汉王科技在内容方面则缺乏应有的开放态度。当其意识到电子阅读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内容源”的把握上,而非技术先进之后,汉王科技没有找有实力的内容提供商合作,无奈之下,“汉王书城”自行搜罗所需要的内容资源。同时,它始终把内容作为硬件的附属品进行销售,因此也无从建立亚马逊连接作者与读者桥梁的商业模式。
点评:从封闭转向开放是市场趋势所在。目前汉王科技的大趋势是:提供平台,与第三方应用开发商形成有效互动的良性产业链。与iphone和ipad的开放相对,苹果公司曾经辉煌的个人电脑业务(PC),由于使用封闭的操作系统,最终导致其市场份额一跌再跌,逐渐被边缘化。
创新VS保守
汉王科技的成长来自于其不断谋求创新。意识到仅仅依靠手写识别技术拓展市场空间有限后,汉王科技又加紧研发指纹识别、语音识别等技术,据说其曾同时上马43个项目,其中包括手写笔、文本王、名片通,甚至还开展了网络电话项目“家家易”电话。
在创新路上的不断探索终于让汉王科技有了回报。2008年,在亚马逊和素尼的启示下,刘迎建将产品研发的重心开始转移到电纸书上。随着电纸书产品的上市,汉王科技的收入从2亿元变成了2010年的12亿元。相关资料显示,电纸书的产品销量在汉王科技2010年度营收占比超过了75%。
局外人不难看出,找到“救命稻草”电纸书之后的汉王科技仿佛停下了在创新路上继续探索的脚步。为了全力拓展电纸书业务,仅2010年上半年,汉王科技研发中心就增加了近千人。同时,它还把原本同时开展的一些业务或叫停、或收缩,公司资源集中引向电纸书业务。
硬件的激励竞争,使电纸书的毛利率从汉王科技上市之后就逐渐走出了高利时代,很快从接近40%下降到不足10%。据IDC发布的“2011年中国电子阅读器市场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汉王科技2011年市场份额达到了59%,与其2010年度的市场份额80%相比,缩水显著。销售收入也由2010年的9.3亿元下滑至2011年的2.33亿元,这成了汉王科技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
汉王科技作为国内首家推出电子阅读器的公司,靠创新坐到了行业老大的位置,可之后却表现为应对变化反应迟钝,随之又被后起之秀迅速超越。业内人士认为,建立保护创新的机制也许是种解决方法。硬盘生产商昆腾公司就是个好榜样。1984年,昆腾公司几名员工敏锐地感觉到3.5英寸超薄硬盘市场正在出现,于是决定创立一家新公司以实现他们的理念。但昆腾公司的高管并没有轻易地放走他们,而是决定成立一家分公司——“Plus Development Corporation”,并给予这家分公司资金上的支持,在持有这家分公司80%股份的同时,不干预其运营。Plus公司随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到1987年,当8英寸和5.25英寸硬盘的销售额已基本消失时,昆腾公司又收购了Plus公司剩余的20%股份。到1994年,新昆腾公司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销量最大的硬盘驱动器生产商。
相信同样是技术出身的汉王科技对上面的故事并不陌生,但是它仍然缺乏像当年昆腾公司对内部创新的有效保护机制。这导致了当电纸书江河日下之时,汉王科技仍拿不出“给力”的新产品。由此看来,汉王科技并没有实现公司章程中一直强调的“持续的创新”。
点评:在1985年出版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德鲁克提出“创业是企业家工作的重要部分,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汉王科技的行动恰恰从正反两面证明了这个观点,虽然汉王科技在电子阅读器方面的创新让其盈利,但却由于其没有保持创新的势头而最终让其走了下坡路。大师真正的意思应该是“持续不断的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