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特殊的“90后”“富二代”

来源 :课堂内外(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二代”的标签我记不得是哪个媒体最先给我贴上的了,我为此纠结了不少时间,后来想想,算了,你们爱怎么贴就怎么贴吧,反正连我无法选择的出生日期,都已经被贴上了“90后”的标签,天天在网上挨骂。
  但是我自己是怎样的人,我自己清楚,哪怕我是一个“90后”的“富二代”,我也是一个特殊的“‘90后’富二代”。我所做的事,本来就与“90后”和“富二代”无关。
  
  “编才”只道是寻常
  
  有时候我觉得我的高三比较传奇,在别人埋头做着一叠叠试卷的时候,我在忙着出书和到四川灾区捐赠。我对成绩一向地不紧不慢,哪怕高考前停课复习最后冲刺的那几天,我还在优哉游哉地构思自己的小说,当然我是带着负罪感的,感觉自己不努力读书辜负了家人和老师的期望,又觉得这种负罪感纯属多余,因为我在追求比他们的期望更高的梦想。
  小时候就对古典诗词深感兴趣,能随口吟诵,却从未察觉这也是一种天赋。上了小学,每逢作文课,当别人愁眉苦脸不知如何下笔时,我已经在奋笔疾书。到了初中,我已经不满足于应试作文这种局限写作,开始写小说散文和诗歌。初中时写的书,若论创作技巧和思想内涵,现在看来都是极不成熟的,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那份天真和纯粹,时间在后来的日子里已逐渐将它们消磨殆尽。
  我向来偏科,有人把后面那个“科”字改成了“才”字,说我是个“偏才”。我觉得“偏才”和“专家”差不多,和“骗财”更加接近,不肯承认。事实上我也不只是文学上有特长,其他方面也有很多爱好而且付出努力。
  一般都说文科生通常理科不行,我中考时是市里的化学状元,不过我的总分没过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后来给了择校费,才勉为其难让我“重点”了。所以这可以证明我是一个极为普通的高中生,只是想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找到自己的梦想,不太理会应试教育那套,自己做自己的事。
  我从高一开始就没怎么认真听课,不过这不代表我不看课本,有时候我觉得课本还编得挺有意思的。要是课本上的内容我很感兴趣,我会选着听听课,做做题。因为我认为学习课本的知识,目的是运用于生活,而不是运用于考试。错的是教育方式。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冲突,我还是需要应付考试,也因为只需应付考试,所以我的高中过得很舒适、充实,空余时间写点东西,课余时间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高二经历的心灵洗礼
  
  “少年作家”这个名号带给我的好处,就是老师不会太逼着你去争取成绩,因为他们也觉得我这种人不应该被应试教育所茶毒。老师经常批准我到外面去参加一些采访、文学讲座、参观学习之类的活动,换了别的同学,可能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
  我在学校创办了一个社团,叫“樱络”小小说社,意为络绎不绝的樱花。我担任首届社长,且连任一届。小小说社里聚集了一班热爱小说的孩子们,他们写的小说我帮忙审批,在我升上高三面临退休之前,我们的第一本刊物《樱络刊》终于制作出来了,装帧精美,内容一改普通校刊只登载优秀作文的习惯,我们登载的都是小说,很受热捧。
  看来我这个社长还是做得不错的,当然社团发展之中的重重困难,只是忽略不说而已。
  高二下学期的时候,我写完了《震撼》,并把书稿投到了作家出版社,高三时我接到了退稿信,称我的作品不适合他们出版社的风格。我只好另寻出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中山大学一位老教授,在聊天时无意中提到这份书稿,他借去看后,推荐给了中山大学出版社并最终出版。这让我喜出望外,因为我的愿望可以实现了!
  我写《震撼》的目的,就是想以自己一个中学生的绵薄之力,给四川地震灾区提供些许帮助。《震撼》一书想表现的是在大灾难前人性的张扬和生命的光辉。出版后我亲赴灾区,把两万元稿费和五千本书,送到了四川省红十字协会和汉旺镇中心小学。
  在那里,我在废墟之中行走,看着断壁残垣,看着不知谁放在路旁的花束,看着那个叙述自己故事的女孩子坚强的脸庞,我的眼泪几乎就要掉下来。那一路,给我的是心灵上的震撼和洗礼。
  回到学校,看着那些埋头苦干的同学,我心里有点释然。一个人,能为了一个目标付出所有精力去奋斗也是好的,最起码奋斗过。人生就是这么缔造出来的,不是么?努力学习本来就不是错的,错的只是现在的教育方式。自此我学会了求同存异,不再不断地抱怨现在的生活,而是发现其中的真善美,这样,我的生活也就变得美丽起来。
  后来我又出版了《散入指间的时光》,并且顺利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我开始满怀斗志与自信。
  
  何事秋风悲画扇
  
  值得一提的是,我高中三年居然没有谈过恋爱,其实小学和初中也没谈过。我只在情窦初开的时候单恋过一个女生,然后花了6年的时间去忘记这个女生。直到我淡忘了,习惯了,才发现别的同学都已成双成对,我还是单身一人。
  后来我想,到底是因为“自古圣贤皆寂寞”这句话误导了我,还是我并不懂得恋爱这码事呢?我是挺受女生欢迎的,所以我觉得不会是我长得不够帅的缘故,应该是我不懂得主动争取才导致了现在的形单影只。又或者说,我有点相信缘分,相信命中注定的另一半在等我,现在还没有发现。
  早恋其实也没有说的那么不得了,错的是过早性行为。如果连青春期都没有对异性产生过喜欢的感觉,那才是一个严重问题。棒打鸳鸯的事情见得多了,其实不打,到了毕业,他们自己也会明白并不合适,之前的选择不过是正常而莫名的青春情愫所致,分手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毕业就是一场盛大的分手典礼,高中阶段没有“早恋”的我,还是有那么点儿后悔。
  迷惘,这是进入高三时的唯一感觉。
  原本优哉游哉的生活节奏被完全打乱,直接进入一种快马加鞭的节奏,哪怕是走路都似乎有人在后面催促着你:“走快点,你不想活我要活!”这样的感觉让我乱了阵脚,不得不开始面对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试卷。但是越做越发现这事儿没法做,原本我对考试就很反感,现在居然天天都考试。考试是很费时间的,考试时又不能做其他事情,我做完试卷(不会做的就空着或乱猜),只有那么一张草稿纸给我抒发一下情感,真是痛苦。
  以前我写完一篇文章,会非常有成就感,哪怕因为写这篇文章熬到深夜,异常疲惫,也是非常充实的。天天考试,疲累是疲累了,却好像什么都没做一样空虚。这种天天没干实事的感觉让我特别难受,虽然眼前就是一大堆不可能完成的作业,原本平静的内心被这种高速节奏打乱,我变得浮躁,连静下来写写东西都做不到了,欲哭无泪。
  既不能考个好成绩,又不能写我的文章,天天混日子似地,真想撞墙死掉算了。
  
  蒙受最大的一次精神打击
  
  因为教育改革,现在的重点大学有一种方式叫“自主招生”,据说就是吸纳像我这种人才的,呵呵,蒋方舟就是很好的例子!于是我决定参加“自主招生”。我花了好多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自我介绍的资料册子,也找到了许多前辈给我写推荐信。
  当我信心百倍地把这份资料寄出去的时候,我觉得全 国都难找到做得这么好的资料了。
  然后,数日后的一个晚修,我接到一个电话,说我所报考的B类资格(就是免考,通过面试录取)没有通过,让我转去A类(要通过笔试,再面试)。笔试实际上就是语数英政史地生物化综合在一起的考卷,我要是能考过就不报这个类别了。我当场呆了,电话那头问了我好几次转不转,我说让我考虑下,后来干脆挂断了电话。我去找老师,说要回家,做点工作。老师同意了。
  我回家跟父亲说了情况,他沉吟片刻,摇摇头叹了口气,然后开始打电话。他叹的那口气,那么意味深长。后来我还是没有得到通过的资格,后来的后来,才知道早已内定了人选,也许我的自荐资料连看都没看,就扔到一边去了。
  这事对我打击很大,是至今为止我在精神层面受到的最大一次打击,我甚至迷失了自我,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幸运的是,最后我还是从阴影之中走出来了,并且学会了修心养性,思想上也成熟了很多,真应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句话。
  直到现在,我都还在庆贺自己终于脱离了这种腐败的应试教育!只是每次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心里还是感觉有些苦涩的滋味。
  
  渴望自由而朴素的生活
  
  参加“自主招生”失败之后的那段日子,我表面上冷静自若,内心里却汹涌澎湃。我把情绪宣泄到微博上,那段日子里发的微博就过千。然后我在微博上认识了她,我的女神。她是个初三的学生,同是毕业班的学生自然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她让我着迷的是她的所作所为。
  她如同一阵风,把旅行视作自己的生命,四处游走。她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旅游经费都是自己打工赚来的。她对父亲一向是先斩后奏的方式,留言说自己出去了,回来再补检讨书。因为她自己一个人在学校附近的屋子里生活,她父亲也管不了她,时间长了,也习惯了吧。
  我真的羡慕她可以独来独往,不必受到应试教育的局限,也不必受到家庭的约束。做一个有梦想的人,过着最朴素的生活!
  我有一个梦想,背上背囊,行走四方,可是我的梦想被禁锢在彷徨的高三生活的现实里。我买来旅行图册,一遍又一遍地完善自己的出行计划。如果我自己偷偷出逃,跑去云南逍遥自在地过几天,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也许住着青年旅社,晚上睡不着,到屋外看漫天的星辰;也许在丽江的酒吧里邂逅一位会唱歌的姑娘;也许在玉龙雪山上与遍地的薰衣草拍照;也许父亲会暴跳如雷,连打带骂;也许学校会记过处分;也许我将得不偿失……
  追求梦想是因为这个过程将会是幸福的,可是我现在已经身处幸福,我要抛弃现在的幸福去追求未卜的前程吗?这真是个艰难的抉择。记得我在《课堂内外》曾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借我一次离家出走》。我真的希望家人能借我一次离家出走,让我满足自己渴望自由的愿望,哪怕最终我走得并不是很远,而且必定要回去。
  我们渴望更加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渴望走出困着我们的象牙塔。我们需要自由!我们的内心在强烈呼唤!
  像我的女神,她就是因为自己能够独立生活,连旅行费用都自己亲手赚的,这能力,这金钱都是属于她的,所以她根本不必受到别人的限制,她能够实现自己的自由。
  
  离开是为了最后归来
  
  我就是这么一个寻常的高中生,成绩不好,相貌平平,参与一些社团活动,没有早恋经历,尊敬老师,听家长的话……但有时候细细品尝,又会发现其中一些不同寻常之处来。在现实和梦想之间,就让年少的冲动随风而去吧,我们在路上,渐行渐长。
  2011年,我独自前往加拿大求学。为了自己的成长,自己的独立生活,我必须离开故土,离开家人,离开我所习惯的那种生活,重新开始。我庆幸参加“自主招生”的失败,让我不必留在中国的大学里,继续接受应试教育。
  我将一直沿着自己的路前行,抬头便看到了希望。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热爱梦想,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这些,都与我是不是“富二代”无关。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必须重视与其他基础学科的结合,特别是在实施案例上多与其他学科结合,让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养成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基础学科问题的习惯,最终使学生在
俄罗斯少年Marat Dupri是一位狂热的摄影爱好者。18个月前,他买了一套佳能相机,为了拍摄出与众不贩相片,这位19岁的少年和朋友们一起爬上了莫斯科最高的山顶去采风,还常常变着法
本文针对中职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现状,提出了速写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根据中职生特点,积极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速写的兴趣,从而开展更有效的教学工作.
本文在对以往运动心理干预模式研究成果、心理干预理论和技术发展现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结合跆拳道项目特点、管理体制,构建了高水平跳水运动员备战重大比赛心理干预的理论模式
和“父母作战”,似乎是无论哪个国家的孩子,都要面对的一道“家庭作业”。如果你刚好有一位“母老虎”式的彪悍妈妈,你会生活在怎样一种状态之中?  2011年1月,随着一本名叫《虎妈战歌》(中文版译名为《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的书同步在美洲、亚洲和欧洲出版,一位美国华裔“虎妈”和她的教育方法,引起巨大反响。  48岁的蔡美儿(Amy Lynn Ohua)1962年(虎年)出生,菲律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标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
9月之后,世界各地的少年儿童都重返校园开始新学期的学习。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学生们也终于在9月17日得以返校,但目前新的课本和教学大纲都还在印制中,学生们暂时只能在教室里
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悠悠前行,若干陌生的面孔在眼前晃来晃去,不断有乘客下车,又不断有乘客上车,暗夜里,灯火闪耀的下一个站点便是西安。  天刚蒙蒙亮,月牙依稀,还没有来得及告别火车上灯光的温暖,便见得那著名的城墙扑面而来的绵延,霓虹灯的光晕随着垛口一起一伏,城楼上“西安车站”4个大字提醒我这是火车站。  走过很多的地方,见过无数的车站,只有这一次,最是让我难忘,经历了千年的岁月,多少皇宫大院土崩瓦解,
本人借鉴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即学习者是通过观察榜样在一定的情境中的行为及其后果进行学习。提出关于家庭教育和幼儿教师教育活动的一些建议,指导幼儿学习,让幼儿更好的成长。
考虑到浮托安装的特殊性,为安全实现T型驳运送超大型组块,应用Moses等通用浮式计算软件,对T型驳在超大型组块拖航过程中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提出拖航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