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建施工工程越来越普遍,同时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面临着新的挑战与遇。本文主要是对我国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并以实际工程为例探讨了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现浇;梁板模板;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技术要求
现浇梁板模板技术是将不带框的胶合板同钢框胶合板、组合钢模板结合拼制起来而形成的一种施工技术。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对梁板模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之前,一定要使木制的模板保持湿润的状态。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之后,一定要及时对混凝土和模板之间接触的地方进行清理,不能有任何的墙砖、墙体等杂质,然后在接触面上涂上一层隔离剂。
2、安装模板必须要按照设计图进行安装,设计图本身应当保证科学、合理,要对建筑物自身的情况进行充分衡量和计算,保证模板的韧性和强度能够满足其他模板、浇筑的混凝土乃至整个施工过程所需要的韧性和强度。这是因为设计图都是在假定同一类型的模板、元件在性能、尺寸和形状上都是相同的状态下设计出来的,这就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模板的选择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保证同一类型的模板、元件在性能、尺寸和形状上都是相同或相近的状态,这样才能确保模板安装和整个房屋建设的安全。
3、重视模板预埋件施工,模板与预埋件之间的连接一定要牢固,保证二者之间没有缝隙的存在,预埋件不会活动。一些用于拉伸的或者制动的元件也一定要保证其安装精确,不仅要安装在正确的位置,而且也要保证其不会活动。
4、模板垂直度控制。对模板垂直度严格控制,在模板安装就位前,必须对每一块模板线进行复测,无误后,方可模板安装。模板拼装配合,工长及质检员逐一检查模板垂直度,确保垂直度不超过3mm,平整度不超过2mm;模板就位前,检查顶模棍位置、间距是否满足要求。顶板模板标高控制每层顶板抄测标高控制点,测量抄出混凝土墙上的500线,根据层高4500mm及板厚,沿墙周边弹出顶板模板的底标高线。
5、模板的变形控制。墙模支设前,竖向梯子筋上,焊接顶模棍(墙厚每边减少1mm)。浇筑混凝土时,做分层尺竿,并配好照明,分层浇筑,层高控制在500以内,严防振捣不实或过振,使模板变形。门窗洞口处对称下混凝土;模板支立后,拉水平、竖向通线,保证混凝土浇筑时易观察模板变形,跑位;澆筑前认真检查螺栓、顶撑及斜撑是否松动;模板支立完毕后,禁止模板与脚手架拉结。
6、模板的拆除时间应当选择拆除模板不会导致棱角的损害之时,而且应当采用相反于安装模板的顺序的拆除顺序,但是拆除底模的时间比较特殊,应当根据相关的规范规定选择合适的拆除时间。
二、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教学楼工程占地面积为1225㎡,建筑面积为4223㎡。为框架结构,主体四层。梁的最大截面为300*900,梁最大跨为13米。柱最大截面为400*400,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最大厚度为120。梁模板使用复合木模板,梁底板使用50厚木板,支撑为Ø48*3.5钢管,900的梁要使用Ø12的对拉螺栓。柱的模板使用复合木模板,柱箍采用Ø48*3.5钢管间距为500㎜,板并按计算的材料组织进场。
(二)梁模板选用设计
梁模板由梁底模加侧模板组成,底模为木模,侧模为复合木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搭设成整体排架式。梁模板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梁模板宜采用侧包底的支模法,便于拆除侧模以利周转,保留底模及支撑有待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一般梁底模板准备数量应多于梁侧模板数量。
梁模板底模采用木模板侧模采用复合木模板,梁底模厚度不小于50MM,侧模板由钢管做横竖支撑。梁跨度在4M及大于4M时应起拱,起拱高度且为全跨长度1/1000-3/1000。梁较高时,可先安装梁的一面侧板,等钢筋绑扎好再安装另一面侧板。900MM高的梁,除梁侧板外面支撑外,还应采用Ø12对拉螺栓在梁高中间夹固。为保证钢管立柱的整体稳定性,在安装立柱的同时,加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本工程首层设计层高为4.2米,立柱高度每1.8米加设一道水平支撑,中间相应增加剪刀撑,以免浇筑砼时发生偏斜,确保支撑的整体稳定性。
(三)梁板模板支架立杆
模板支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2)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3)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4)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mm;
当设在支架立杆根部的可调底座伸出长度超过300mm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固定。
梁模板支撑架搭设的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夯实→基础承载力实验、材料配备→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底座→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水平横杆→水平纵杆→循环立杆至水平纵杆操作直到相应设计高度→在梁位置设置梁支撑水平杆或立杆→铺设模板。
(四)梁模板的安装
1、测量放线
结构梁、板安装前,应在框架柱上弹出轴线、梁的位置线以及楼层顶板的水平控制线。
2、结构梁、板支柱安装
根据楼层标高,楼层顶板厚度及模板设计要求从房间的一边开始、依次逐排安装结构粱.板模板支撑架,靠近跨边的第一排楼板支柱到跨边的距离不宜超过300mm。支柞间距根据模板设计确定(楼板支柱间距为900mm×l 200mm,梁支柱间距600 mm ×1000 mm)。水平拉杆应根据支柱高度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在楼地面设置一道扫地杆,往上在垃柱的纵,横方向每隔1.2m左右设置一道水平杆,并应经常检查,确保支撑牢固。
3、梁摸板安装
先调整梁支柱标高,安装粱底板模板,并拉线找平,然后,根据梁的位置按照“边模包底模”的原则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及斜撑等,并拉线校核两侧模板的平直度。当梁高超过750mm时,梁侧模板加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梁底模: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净跨大于或等于4m时,应按净跨度的1‰~3‰起拱;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4、楼面模板安装
拉通线调节楼板支柱标高。按照模板排列图架设龙骨并找平,然后从房间四周铺设模板,在中间收口,对粱,扳交接部位铺板时,应使楼板摸板压在梁侧模板上。
5、安装模板的其他要求
梁板模板施工应该遵循梁侧摸包底模、平台板底模压梁侧模的原则,所以接缝处统一用双面胶,多层板接缝处粘贴双面胶一道以防漏浆。梁模采用多层板,用钢管扣件间距700进行加固,施工中尽量采用整块模板以减少板缝。所有梁上口加水平杆一道,梁底板铺设时拉通线控制顺直度。对于跨度大于4m的梁,底模应该起拱跨长的千分之二。平台板模板采用高强酚醛膜镜面竹胶板,规格2240×1220×15。配以50×100方木间距400进行布置作为纵向小搁栏。平板铺设时拉通线控制其标高及平整度。高度800以上的梁,为了保证模板刚度,统一在中部间距1m加一道对拉片,并用钩头螺栓与两侧钢管加固。梁柱接头为施工难点,施工时安排专人用多层板加工柱头模板。柱头与下部砼接槎处加双面胶用对拉螺杆及钢管进行加固。梁柱接口处在多层板上开洞,后面背方木进行加固。模板安装结束后,应对模板安装质量进行认真检查(如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接缝是否严密等)。
参考文献
[1]朱昊.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J].价值工程,2014年14期.
[2]马曙光.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初探[J].科技资讯, 2012年33期.
关键词:现浇;梁板模板;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一、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技术要求
现浇梁板模板技术是将不带框的胶合板同钢框胶合板、组合钢模板结合拼制起来而形成的一种施工技术。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对梁板模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之前,一定要使木制的模板保持湿润的状态。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之后,一定要及时对混凝土和模板之间接触的地方进行清理,不能有任何的墙砖、墙体等杂质,然后在接触面上涂上一层隔离剂。
2、安装模板必须要按照设计图进行安装,设计图本身应当保证科学、合理,要对建筑物自身的情况进行充分衡量和计算,保证模板的韧性和强度能够满足其他模板、浇筑的混凝土乃至整个施工过程所需要的韧性和强度。这是因为设计图都是在假定同一类型的模板、元件在性能、尺寸和形状上都是相同的状态下设计出来的,这就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模板的选择一定要最大程度的保证同一类型的模板、元件在性能、尺寸和形状上都是相同或相近的状态,这样才能确保模板安装和整个房屋建设的安全。
3、重视模板预埋件施工,模板与预埋件之间的连接一定要牢固,保证二者之间没有缝隙的存在,预埋件不会活动。一些用于拉伸的或者制动的元件也一定要保证其安装精确,不仅要安装在正确的位置,而且也要保证其不会活动。
4、模板垂直度控制。对模板垂直度严格控制,在模板安装就位前,必须对每一块模板线进行复测,无误后,方可模板安装。模板拼装配合,工长及质检员逐一检查模板垂直度,确保垂直度不超过3mm,平整度不超过2mm;模板就位前,检查顶模棍位置、间距是否满足要求。顶板模板标高控制每层顶板抄测标高控制点,测量抄出混凝土墙上的500线,根据层高4500mm及板厚,沿墙周边弹出顶板模板的底标高线。
5、模板的变形控制。墙模支设前,竖向梯子筋上,焊接顶模棍(墙厚每边减少1mm)。浇筑混凝土时,做分层尺竿,并配好照明,分层浇筑,层高控制在500以内,严防振捣不实或过振,使模板变形。门窗洞口处对称下混凝土;模板支立后,拉水平、竖向通线,保证混凝土浇筑时易观察模板变形,跑位;澆筑前认真检查螺栓、顶撑及斜撑是否松动;模板支立完毕后,禁止模板与脚手架拉结。
6、模板的拆除时间应当选择拆除模板不会导致棱角的损害之时,而且应当采用相反于安装模板的顺序的拆除顺序,但是拆除底模的时间比较特殊,应当根据相关的规范规定选择合适的拆除时间。
二、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应用
(一)工程概况
某教学楼工程占地面积为1225㎡,建筑面积为4223㎡。为框架结构,主体四层。梁的最大截面为300*900,梁最大跨为13米。柱最大截面为400*400,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最大厚度为120。梁模板使用复合木模板,梁底板使用50厚木板,支撑为Ø48*3.5钢管,900的梁要使用Ø12的对拉螺栓。柱的模板使用复合木模板,柱箍采用Ø48*3.5钢管间距为500㎜,板并按计算的材料组织进场。
(二)梁模板选用设计
梁模板由梁底模加侧模板组成,底模为木模,侧模为复合木模板,支撑体系采用钢管搭设成整体排架式。梁模板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梁模板宜采用侧包底的支模法,便于拆除侧模以利周转,保留底模及支撑有待混凝土强度的增长,一般梁底模板准备数量应多于梁侧模板数量。
梁模板底模采用木模板侧模采用复合木模板,梁底模厚度不小于50MM,侧模板由钢管做横竖支撑。梁跨度在4M及大于4M时应起拱,起拱高度且为全跨长度1/1000-3/1000。梁较高时,可先安装梁的一面侧板,等钢筋绑扎好再安装另一面侧板。900MM高的梁,除梁侧板外面支撑外,还应采用Ø12对拉螺栓在梁高中间夹固。为保证钢管立柱的整体稳定性,在安装立柱的同时,加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本工程首层设计层高为4.2米,立柱高度每1.8米加设一道水平支撑,中间相应增加剪刀撑,以免浇筑砼时发生偏斜,确保支撑的整体稳定性。
(三)梁板模板支架立杆
模板支架立杆的构造应符合以下规定:(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2)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亦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3)底层步距不应大于2m。(4)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支架立杆应竖直设置,2m高度的垂直允许偏差为15mm;
当设在支架立杆根部的可调底座伸出长度超过300mm时,应采取可靠措施固定。
梁模板支撑架搭设的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夯实→基础承载力实验、材料配备→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底座→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水平横杆→水平纵杆→循环立杆至水平纵杆操作直到相应设计高度→在梁位置设置梁支撑水平杆或立杆→铺设模板。
(四)梁模板的安装
1、测量放线
结构梁、板安装前,应在框架柱上弹出轴线、梁的位置线以及楼层顶板的水平控制线。
2、结构梁、板支柱安装
根据楼层标高,楼层顶板厚度及模板设计要求从房间的一边开始、依次逐排安装结构粱.板模板支撑架,靠近跨边的第一排楼板支柱到跨边的距离不宜超过300mm。支柞间距根据模板设计确定(楼板支柱间距为900mm×l 200mm,梁支柱间距600 mm ×1000 mm)。水平拉杆应根据支柱高度进行确定,一般情况下,在楼地面设置一道扫地杆,往上在垃柱的纵,横方向每隔1.2m左右设置一道水平杆,并应经常检查,确保支撑牢固。
3、梁摸板安装
先调整梁支柱标高,安装粱底板模板,并拉线找平,然后,根据梁的位置按照“边模包底模”的原则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及斜撑等,并拉线校核两侧模板的平直度。当梁高超过750mm时,梁侧模板加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梁底模: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柱的标高,然后安装梁底模板,并拉线找平。当梁净跨大于或等于4m时,应按净跨度的1‰~3‰起拱;主、次梁交接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
4、楼面模板安装
拉通线调节楼板支柱标高。按照模板排列图架设龙骨并找平,然后从房间四周铺设模板,在中间收口,对粱,扳交接部位铺板时,应使楼板摸板压在梁侧模板上。
5、安装模板的其他要求
梁板模板施工应该遵循梁侧摸包底模、平台板底模压梁侧模的原则,所以接缝处统一用双面胶,多层板接缝处粘贴双面胶一道以防漏浆。梁模采用多层板,用钢管扣件间距700进行加固,施工中尽量采用整块模板以减少板缝。所有梁上口加水平杆一道,梁底板铺设时拉通线控制顺直度。对于跨度大于4m的梁,底模应该起拱跨长的千分之二。平台板模板采用高强酚醛膜镜面竹胶板,规格2240×1220×15。配以50×100方木间距400进行布置作为纵向小搁栏。平板铺设时拉通线控制其标高及平整度。高度800以上的梁,为了保证模板刚度,统一在中部间距1m加一道对拉片,并用钩头螺栓与两侧钢管加固。梁柱接头为施工难点,施工时安排专人用多层板加工柱头模板。柱头与下部砼接槎处加双面胶用对拉螺杆及钢管进行加固。梁柱接口处在多层板上开洞,后面背方木进行加固。模板安装结束后,应对模板安装质量进行认真检查(如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接缝是否严密等)。
参考文献
[1]朱昊.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J].价值工程,2014年14期.
[2]马曙光.房建施工中现浇梁板模板的施工初探[J].科技资讯, 2012年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