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特点

来源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肿瘤位于上矢状窦、枕窦旁10例,大脑半球凸面9例,小脑半球(小脑幕)3例,镰幕交界区2例,鞍区1例,左侧脑室1例。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受损、肢体乏力、癫痫发作、听力下降。26例患者行头颅CT,25例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1例表现为左侧额顶血肿;23例行头颅MRI检查,其中20例表现为均匀强化;10例病灶位于横窦或矢状窦的患者行头颅MRV检查,上矢状窦及横窦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术后病理均为血管外皮细胞瘤:免疫组化显示Vim均为阳性,EMA均为阴性。2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全切者20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常规50Gy剂量的放射治疗;随访2~4年,平均33.2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位置相关,肿瘤多起源于硬膜。病灶在CT表现为等或高密度灶,强化MRI显示均匀强化,可见血管流空信号。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放疗有助于延缓肿瘤复发。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与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3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文拉法辛或丁螺环酮治疗6周,于疗前和疗后第6
目的探讨急性应激事件后及时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接触到杀人现场的32名学生进行访谈式干预和进行SCL-90、SAS、SDS测试比较。结果经过干预,研究群体在应激事件发生后心理健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APS)治疗时的血小板(PLT)水平。方法随机工作日选取精神病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PLT增高标本32例,分别在NIHON KOHDEN MEK-6318和SysmexXT-1
孤独症是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患病率为1/150,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其病因与遗传因素有关。近20年来遗传学研究不断发展,陆续发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治疗颈内动脉次全闭塞(ICA-NO)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2016年本中心完成的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患者133例,其中ICA-NO患者31例(NO组),非ICANO患者102
近年,与精神障碍有关的社会危害案件频发,在对案件震撼之余,也常对案件的定性处理发生争议。美国韩裔赵承熙校园枪击案后,国内有医生详细报道评析,我也写了回馈之文,文章涉及对美国
继电保护装置是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三道防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
患者,男性,53岁,青海籍,汉族,因间断精神异常,记忆力、智能进行性下降2年余就诊我院。患者于2006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应迟钝,言语含糊不清,答非所问,家人未予重视。3天后病情急剧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