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货币政策转向还不够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hash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复苏的庆功宴还没有结束,货币政策转向的警钟就开始敲响。1月18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时隔2日,有关加息的传言又让市场大跌。被资金推动的股市对于“货币紧缩”这个词草木皆兵,这显然表明人们对于经济复苏还是信心不足。
  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中国经济增长实现保八的目标立下头功,但也带来了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的困扰。
  首当其冲的是房地产领域,大量廉价的资本,怂恿着房地产商不断刷新土地价格的纪录,房价随之创出历史新高,不论是租售价格比还是房价收入比,都反映出房价泡沫在迅速形成。此外,大宗商品价格强烈反弹、金价创出历史新高、食品价格开始上涨,都使通胀的预期越来越强,甚至有机构认为2010年CPI最高有可能攀升至6%的水平。
  过度的信贷投放,也在积累金融体系风险。在2009年保增长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借4万亿投资的东风,打着“应对金融危机”的旗号,利用地方融资平台大举借债,运动式投资上项目,虽然短期实现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但投资效率良莠不齐,甚至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一旦地方财政减收,不良贷款的风险概率将大幅提升。
  此外,大量的新增贷款集中在大企业、大项目上,银行对“一奶同胞”的大型国企青睐有加,而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却始终无法解决贷款难的问题。贷款方向的过度集中,很有可能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引发系统性风险,并最终危及金融系统的稳定。
  在这种局面下,货币政策转向是必然选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时,提出“处理好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同时还提出今年一季度要“优化信贷结构,把握好信贷投放节奏,还要防范金融风险”。银监会也多次强调,应对信贷高速增长情况下隐藏的信贷资产质量风险保持高度警惕,要求商业银行以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大额风险集中度、流动性、杠杆率等审慎监管指标为底线。
  同时,投资占GDP比重创出历史新高,使得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迫在眉睫。据国家统计局1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33.5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达到22.48万亿元,占GDP总量67%;进出口总值22073亿美元,贸易顺差同比减少34.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亿元,同比增长15.5%。可以说,中国经济去年取得的总成绩在全球是一枝独秀,但“偏科”问题越发明显。一直以来,经济结构失衡、投资占GDP比重过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但抵御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扩大投资”措施,却让“结构”问题更加突出。
  “调结构”表面是产业问题,但深层次是经济发展模式和利益激励机制问题。中国经济一直过度依赖投资和净出口,内需不足。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疲软和贸易摩擦使出口增长模式受到挫折,“投资拉动”这味猛药也已发挥到了极致,再用下去无异于饮鸩止渴,其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的“毒性”难以估量。而启动内需的口号年年喊,却从未见到实质性的突破。
  为什么产业结构的调整如此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体中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难以平衡,当政府以每年经济增长速度作为政绩追求时,出口和投资等立竿见影的手段就成为优选,加上资本和权力间灰色的利益纠葛,“赚一把就走人”成为普遍心态,广东省韶关市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赚3个2000万”的目标,就是这种心态的一个典型。在此心态影响下,社会责任、科技创新、环境和资源保护、利益分配均衡等问题,注定要遭到遗弃。
  值得反思的是,尽管经济高速增长,但社会矛盾并未有效释放,反到不断积累。有一种流行论调是“用增量来解决问题”,把解决社会矛盾凸显的希望寄于社会财富总量的增加。
  可现实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举世瞩目,但社会矛盾的发展速度却与之同比增长,过去两年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频发,不同利益群体的积怨导致“火星四溅、一点就着”的局面。日前《瞭望》杂志撰文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凸显问题,认为“不公平感”是诱发社会事件的主要原因,具体包括分配不公感、机会不公感、起点不公感、参与不公感和话语权不公感。需要进一步认识到,究竟是谁和谁之间存在不公平?产生这种不公平的根源又是什么?如果经济增长的成果不能让多数人获益,这种“不公平感”还会继续扩大,经济增长的“善恶”也值得反思。
  是追求“善”的市场经济,牺牲一些发展速度,还是保持增长速度,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也许是当前摆在决策者面前的难题。中国经济面临的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似乎存在矛盾,过去一年的实践让人看到,有效地解决短期问题,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更多地干预经济,利用调控手段重拳出击化解危机。而缩小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解决民生问题、公平问题,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让社会更健康和谐的发展,这些长期问题需要政府更多地放权让利并完善法制,激发和保护来自民间的活力和创造力,减少直接对经济活动的参与和作为。
  当然,要走出当下的困境,仅靠经济手段和政治智慧是不够的,必须涉及更深层次的政治体制改革,而这一切还需要合适的契机,也许我们只能等待。
其他文献
“再融资”对于银行来说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而现在,走在扩张前列的招商银行又一次被“再融资”推向了风口浪尖。  历时半年,招行再融资终于尘埃落定,银行业2010年A股配股融资第一单总算得以放行。此外,招行在H股市场上的融资计划也正等待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的最终审核批复。  据招商银行2月1日公告,该行配股融资不超过220亿元的申请已正式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而在配股融资完成后,据测算,招行的
期刊
购房者如能精打细算,制订合理的贷款方案,选择合适的房贷品种,就能节省不少贷款开支。    制定合理的贷款计划    在办理个人贷款业务之前,房贷者首先要制订一个省钱的贷款方案,即是选择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还是组合贷款。  住房公积金贷款不仅利率最低而且还款自由,因此房贷者在制订贷款方案时应首先用足公积金贷款的额度,然后再选择商业贷款。  以15年房贷为例,目前公积金贷款的利率是3.87%,
期刊
从公务员到赴美留学,直至闯入风险投资界,李万寿喜欢过一种具有挑战性的生活,喜欢勇往直前,而对于所投资的企业,又不乏具有相同秉性:创新。  《投资者报》:你如何看待创业板的推出?  李万寿:首先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推出,一定会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是全球第二,以后一定会接近美国的规模。  其次,会推动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国家产业的升级换代
期刊
“退休是很棒的事情,”花甲之年的西班牙老登山家Carlos Soria曾这样说过,那是因为Soria在65岁退休之后至今登上了8座8000米级山峰,其中包括世界最高峰珠峰及最险恶的第二极峰乔戈里峰,对于他来说,这是退休之后最大的成就。  相比较而言,2006年5月15日,双腿截肢的马克?英格利斯成功登顶“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并打破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位登顶珠峰的“无腿英雄”。他曾因在攀登新西兰库克
期刊
“不同的阶段,创投和企业的关系不一样,初创期是天使加导师,成长期是情人加丈夫,成熟期则是股东加朋友的关系。”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创新投资”)总裁李万寿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中,很幽默地向记者形容这么多年以来,他与其所投资的企业形成的这种微妙关系。  1月20日,第四批8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至此,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已有50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创业板书写了资本市场上的一个个新的传奇,在造
期刊
“终日昔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李涉的这首《登山》无疑诠释出一种“悠哉游哉”的意境。事实上,中国古代帝王都有祭岳的习俗,登山也通常被作为表现个人龙马精神、豪迈气概的一种行为而四处传颂,其中主要原因恐怕在于登山风险让许多人望尘莫及。  近几年,诸如万科董事长王石、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等商人已经走出财富迷局,从登山的风险中看清商业走向,并多次以登山者的形象与媒体和公
期刊
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1月31日在瑞士达沃斯落下了帷幕。在经历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后,大家认为目前全球经济逐渐开始呈现复苏迹象。当然各个地区的复苏情况有所不同,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复苏目前看起来较为强劲,而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复苏则比较稳重。  不得不承认经济危机的发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不信任,各国对于何时推出经济刺激措施持着不尽相同的审慎态度。关于金融体系改革,与会者普遍认识到
期刊
“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1894-1976)划时代的著作是《证券分析》。这套书首次出版于1934年,1940年由其修订,现在已经出了第6版,其主要内容与第2版一致,只是每个部分增加了有关投资业顶尖专家的导读。  70多年过去了,格雷厄姆倡导的方法是否还有应用的价值,这本书的寿命给出了明确回答。《证券分析》第6版分为上、下两册,上册主要讲述的是固定收益类证券,特别是债券的投资分析,下册是当代
期刊
从表面上看,2010年1月中旬,一切归于常态。金融型ETF2009年卷土重来,并在2009年底保持稳定。金融股的粉丝们也因此获得了稳定、健康的收益。  比如说,先锋金融指数基金(Vanguard Financials)和道富SPDR金融指数基金(SPDR Financial)都是金融型ETF中布局较广、成本较低的基金,它们在2009年4月开始崛起并不足为奇。    警惕银行业风险    受监管越严
期刊
凡是有市场的地方总是伴随着投机分子,而凡是投机分子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恶名,在国人最关心的“买房”问题上,炒房者几乎被一致公认为是罪魁祸首。  要讨论投机者到底是好是坏,科学的办法是:首先认识什么才是投机者。在中国汉代士大夫的眼中,所有商贾都在干投机分子的事情,因为他们只是把商品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获利就远高于农民数倍。士大夫们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忽略了一个事实:商品的价值只体现在消费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