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给予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后大鼠肠道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42/p44 MAPK)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外源性bFGF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夹闭造成肠道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FGF抗体预处理组及bFGF治疗组.各组分别于缺血45分钟及再灌注后2、6、24和48小时活杀动物,取血及小肠组织标本,检测血浆中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及组织中磷酸化p42/p44 MAPK的活性. 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活p42/p44 MAPK信号转导途径,磷酸化p42/p44 MAPK在小肠的绒毛及隐窝部的上皮细胞及绒毛的基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bFGF抗体预处理组相比,bFGF治疗组磷酸化p42/p44 MAPK的表达被快速激活,于再灌注后2小时即达高峰,而其它 2组在6小时达峰值.血浆DAO变化及HE染色显示,再灌注后6小时肠屏障功能损伤最严重,而bFGF治疗组损伤在伤后48小时较其它2组有所减轻.结论:IR损伤可激活p42/p44 MAPK信号转导途径,而外源性bFGF可使p42/p44 MAPK 表达的峰值提前,提示bFGF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信号转导途径p42/p44 MAPK的早期激活有关.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矛盾的日益突出和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过度捕捞造成近岸海域生物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最终导致传统经济渔业种类资源衰退、
<正>一、拳源初探龙虎太极拳,由太先师"蜀中第一快手"彭元植老先生传出,据家师江少明说,彭老得此拳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是在上世纪30年代,彭老在重庆任国民党军队武术
1剂型药物是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并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物质。
鸡群免疫注射是养鸡生产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鸡群健康无病,正常稳定生产,在免疫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注射到位、足量注入、方法正确、所用疫苗齐全。在此笔者提
一、高校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  高校的武术教材一直沿用20世纪50年代所编的初级套路,如初级长拳三路,初级刀、初级剑、初级棍、简化太极拳等。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以来,体育教育专业的教材虽然有一些变化,但是,都是在原有初级套路的基础上的简化。套路结构单一,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武术产生于争斗与军事战争,在学生的意识里武术就
随着渔业资源的逐步衰退,渔民为了追求捕捞效率的提高,使用的渔具不断更新,给渔业管理带来新的研究课题。在渤海近海海域,部分渔民就使用着一种利用水流的力量将鱼冲入鱼网的包围
斑鳜(Sireiperca Schezeri Steindachner)隶属于鲈形目、熊科、鳜鱼属,辽东地区俗称花季子、鳌花,是一种名贵的淡水食用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