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l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分析整个高职高专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对高职高专学生创先能力培养模式的建议:完善学校的考核机制,鼓励师生创新;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合理设置课程;完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流程;加大对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高职高专 创新能力 培养 模式
  [作者简介]张广磊(1975- ),男,河南郑州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河南 郑州 45005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社科联、经团联调研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KL-2012-66)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75-02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
  (一)TRIZ理论对于发明创造的层次划分
  TRIZ理论于1946年由前苏联发明家协会主席阿奇舒勒先生在总结了全世界250多万份技术发明专利后,对整个创新活动进行系统的总结后提出的。TRIZ理论将发明创造分成五个等级。第一级是最小型的发明,这种等级的发明只是对产品的构件进行少量变更,对整个产品不产生结构上的变化。约有32%的发明属于第一级的发明。第二级是小型发明,只是对产品的模型部件进行改变,产品的性能得到提升。约有45%的发明专利属于第二级发明。第三级是属于中级发明,要有产品以外的一些知识,对产品的整个结构有所变化。约有19%的发明属于此类。第四级是大型发明,是综合学科领域后对现有的领域有启发性的改变。约有4%的发明属于此类。第五级发明是特大发明,是一个崭新领域的开拓,对其他知识和领域有基础性的创新,约有0.3%的发明属于此类。
  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对于学生的培养定位在于一线的技能性操作。针对这个目标,我们在整个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定位于第一级至第三级的层面,因此我们要针对这个目标来设计我们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素
  1.知识。创新是对现有知识的重新认识和重新组合,因此掌握知识是创新的第一步。在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要注重对于知识的教育。首先是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其次要进行课程知识的综合化,让学生掌握不同领域的一些知识,为知识的多元化打下基础;最后要加大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能够厚积相关的知识,为将来的创新打下基础。
  2.思维。思维就是对现有知识的综合加工的过程,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和核心。思维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与创新活动关系最为紧密的就是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就是在现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从不同方面和现实角度出发去进行多方向的推演,进行全新的思考。发散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度和独创性正是创新性思维的重要内容,这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培养。
  3.实践。创新是建立在对实践的认识基础上,同时创新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升级式改造。书本上的知识的学习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进行再认识,才能让我们对现实和知识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实践也是创新活动的成果的检验标准。高职学生对于新生事物有好奇心,我们如果能对此进行有效地激发和培育,就能提升他们的能力。如果这些学生的好奇心不能有效得以发挥,就会挫伤其创新的积极性。
  二、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模仿本科院校,缺乏针对性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升级后,参考相关专业的本科专业制定了教学计划,相应的课程在安排时也按照相应的本科专业进行了设计。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在校学习实践上只有两年半的时间,因此很多课程很难全部安排下。故很多学校在传统思维的惯性要求下,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将课程尽可能地安排,导致很多高职高专学生的课程安排相当紧密,学生学习压力大。进入高职高专学习的学生在整体上学习能力偏弱,面对这么多课程的安排,往往表现出厌学的思想。还有很多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选择上,没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进行安排,而是强调了基础知识的掌握,课程的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就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
  (二)部分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偏少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企业的一线生产和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相关专业的学生的时候,要结合相关的企业实践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部分院校由于教学场地、教学时间和教师能力限制,并没有开展相关的实践的教学活动。很多高职高专学生,其专业课程没有相关的实践性操作的机会,在整个专业的实习过程中也没有到企业见习和锻炼的机会,导致学生培养出来后没有相关专业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欠缺,制约了学生对于相关专业知识的吸收,使得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必要实践动手能力,制约了将来的进一步发展。
  (三)教师缺乏相应知识和能力
  要想学生具有相应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相关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性的思维和创新性的教学能力。但在我国高职高专的教师主要由原有的中专教师和近几年新进的教师构成。老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比较扎实,但对新知识的学习不足,特别是对学生的创新上帮助有限。在我国现有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下,新进教师大部分都是从高校刚毕业的研究生来担任,这些教师对于相关专业的现实情况了解不足,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当教师在创新知识和能力上有所欠缺的时候,就对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产生了影响。
  (四)学校管理体制没有相应的导向性
  现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教师的奖励上,主要集中在教科研奖励上,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投放于教科研的项目申报、论文的编写,对于学生的教学则投入不足。高职高专对于教师的职称评定上,还是依照本科院校的办法进行,教师职称评定的标准主要还是看论文和项目的多少,这必然会导致教师将重心放在评职称上。指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工作,费事费力,而且很难用一个客观标准来进行衡量,因此很多教师在衡量自己的得失后,在这方面的工作上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在学生的考核上,很多院校的很多课程考试还是停留在一张卷子的基础上,导致很多学生也不愿意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上花更多的精力。因此学校的整个办学思路和管理体制是指导师生工作方向的指挥棒,需要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上面。   三、高职高专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完善学校的考核机制,鼓励师生创新
  学校要转变发展思路,要从学生和教师的长远发展利益出发,采取措施提升师生的创新能力的动力。让教师愿意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那些关注提升自我创新能力培养的师生获得更多的褒奖和利益。在对教师的考核上,要向教师的一线教学工作倾斜,要在教师课程讲授上加大力度。要对相关的适应高职高专的课程加大编写力度,要注重对相关专业课程的课件进行开发,这样才能让教师真正以教学为本。要做到促进高职教师在教科研上的精力投入和教学上投入的均衡。对于学生的考核不要仅仅停留在课程成绩上的考核,要加大实践环节的考核,要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和考核。在学生的奖学金发放和就业推荐上,要引入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关注,让有创新能力的同学能够得到适当的倾斜,让整个学院的氛围转移到对创新能力的关注上。
  (二)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合理设置课程
  高职高专的相关专业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合理,要针对该专业的实际需要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首先在课程的安排上,本着够用和实用的标准进行安排。高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有限,如果像本科院校一样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则很难将相关课程安排进较短的学习时间内。相关的课程在安排时,要注意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要让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为其将来的创新打下知识基础即可。其次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注意加大课程的实践操作环节。高职高专学生的能力优势就在于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安排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相关工作的适应能力,为将来对相关实践工作进行综合创新打下基础。最后课程的安排上要注意相关课程的综合,不能将每门课程的知识范围划分过于详细。对于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环节在于,对现有知识和实践的总结性创新,因此我们在安排课程的时候,要注意对知识的综合贯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这就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基础。
  (三)完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流程
  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它首先要对相关方面的知识有个认识,然后再对相关方面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再进行主观的思维综合和推演,然后才能有所突破。学习、实践、思考,然后再学习、再实践、再思考,就形成了一个创新的良性循环。整个学习过程也要结合这个创新活动的程序进行相应的改造。学生在学校的整个学习过程也要分为这几个过程,首先是学生进校的第一年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为专业的实践的过程打下知识基础。这个学习过程不要仅仅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包括课程中的实践学习。在第二年安排一段时间进行脱产的专业实践学习,把学生送到学校的合作实习单位,进行3~6个月的社会实践锻炼,这样能让学生将第一年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转化,同时也了解了自己所欠缺的知识。最后是第二年和第三年的再学习,有过实践锻炼的同学,会更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会更加了解现实的需要,这样就形成里一个学习、实践、思考的创新过程,为学生将来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
  (四)加大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具体执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最主要的来源。因此教师本身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这个问题值得各个高校关注。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现在很多高职高专的教师本身就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于社会实践能力是比较欠缺的,因此学校要在财力和职称方面支持教师的企业实践活动。其次要鼓励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方式和方法的创新,这样才会激发教师的创新性思维和具体实践,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会提升学习效率,也会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创新的含义。最后要鼓励教师带动学生进行创新活动,进行项目式教学和实践,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动力,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其创新能力。各个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使得教师有相应的资金保障,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清香,平先秉.高职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0(5).
  [2]颜惠庚,李弘,李耀中.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1(11).
  [3]韩振华,温静.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4]齐再前,孙晓鲲,黄先开.强化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2011(5).
其他文献
高校院系资料室是重要的教学科研基地,为学院的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高校院系资料室发展明显滞后,我们应加快改革与
从金融环境角度对江西省中小企业的融资进行了研究,把政府政策,金融法规,金融机构,其他金融中介与中小企业融资结合起来,力求发现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BIM难以在全过程管理中得到应用。本文分析探讨了常见的原因,而后在IFC模型服务器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优化,构建了可嵌入其它常用管理系统使用的BIM引擎,并在实践中与装配式
简单介绍了世界发达国家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基本思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了我国低收入家庭居住保障的主要做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的制度与模式创新的基本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组契约的联结,作为缔结企业契约的两个重要的要素所有者——股东和经营者的产权安排问题人们争论不休。通过对股东和经营者的缔约动机、股东和经营
本文回顾了实证会计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的发展历史,论述了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的基本概念,从几个方面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了差异性比较,最后提出了将两者结合,互相取长补
本文研究了微波强化下的壳聚糖固相酸降解反应,分析了降解过程中微波辐射功率和盐酸用量等参数对降解产物分子量变化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降解产物的结构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切
兵团的使命和组织结构特征,造就了兵团农业的集约化双层经营模式,这与我国农村现行的家庭承包制有着明显的区别。文章以兵团现行农地制度安排为切入点,探讨团场集约化经营组织内
新农村建设试点专项资金的使用关系到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文章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