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建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一个长期备受关注的课题,多元文化背景则对这一课题设置了新的环境、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积极研究和构建与多元文化背景相适应的学习机制、保障机制和动力机制,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搭建发挥作用平台,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有效促进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更好发挥。北京语言大学具有世界多元文化交融、汇集、碰撞的特殊校情,对此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学习机制: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新形势下多元文化背景在高校影响深远,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环境、对象、方式、要求因之发生变化,如果思想跟不上时代,观念跟不上形势,做法跟不上变化,党就有可能失去这一较高知识群体的年轻人。因而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调查了解、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改革教育培训理念、内容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培养,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薄、党性意识不强;党支部建设模式落后,思想学习脱离大学生实际,队伍建设乏力,组织发展缓慢;党支部功能弱化,活动形式单一,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缺乏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学生党支部与团学组织配合不够,沟通协调机制不畅,支部活动缺乏阵地和依托,对非党员大学生辐射和影响力较弱。尤其在大学生党员教育连续性方面,普遍存在“重入党前的发展、轻入党后的教育”的现象,部分学生党员甚至出现“入党前埋头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这就导致有些党员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理论水平低下、自身素质不硬、思想麻痹、行动散漫,个别学生党员甚至发生违纪现象等严重问题,在广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党员先进性形象的保持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就教育培训内容而言,在提高理想信念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要着重开展文化知识学习教育,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党员应该成为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的楷模。专业学习是大学生的中心任务,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业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体现其先进性的核心内容。一名党员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他的政治觉悟和先进性就是空谈,将无以在学生中以党员自称,更难以在学生中以先锋自立。大学生党员只有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开拓视野和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才能在带动其他学生强化学习观念、转变学习风气、提高学习效果上起到激励和带动作用。
在教育培训理念上,要彰显多元文化积极影响,加强主流价值引领力度,具体要突出如下方面:
平等对话,引领文化。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应主动担当起文化引领的作用,做好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以“中西文化合璧、传统现代互补、文化底蕴深厚、国际视野宽广”为理想追求,坚持中外文化的平等对话,坚持在大学这一知识共同体内,不同学科、不同语种、不同观点之间的辩论和交流,真正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和谐氛围。既要学习世界优秀文化,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又要承担文化传播的使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
有理有节,正确示范。“有理”即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处处事事以国家利益为重,心系祖国,胸怀天下。大学生党员要主动关心国家大事,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理论水平,提高综合素质,以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呈现给所有人,以实际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学生争相模仿的榜样。“有节”即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社会变革逐渐深化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在感受外来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也逐渐接受了一些外来文化中的不良习气。作为大学生党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在学习生活和对外交往中,主动以正确的思想态度对待外国友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广大学生的学习榜样和道德模范,为构建和谐、诚信、友爱的和谐校园作出贡献。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不能单一强调中华文化,还应做到包容和开放,达到“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北京语言大学的多元文化背景是世界多元文化背景的一个浓缩,学校以汉语国际推广为宗旨和使命,始终教育学生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推广汉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成为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友好使者;传播中国现代文化,积极与其他文化形态展开对话。具体而言,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要学习外语和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传播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明的媒介工具;要永葆包容之心,对外来文化持开放态度。
保障机制:搭建作用发挥平台
重视大学生党员群体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创造适宜的条件,搭建适宜的平台,构建相对完备的保障机制。
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平台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立足现实。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整体层面的现实,如日益增强的校内外互动,日益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由此带来的多元文化背景;二是学生个体层面的现实,如思想自由、个性鲜明、更加务实等。第二,贴近实际。大学生党员知识结构、思想修养仍需进一步完善,应根据其能力、兴趣及优势所在,搭建适宜的平台,使大学生党员人尽其才,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以人为本。作为学生的一分子,大学生党员仍然面临学习知识、增强素质的任务,要注意到他们的这一迫切需要,使他们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过程中,也能使自己的文化知识得到充实,知识结构得到完善,素质能力得到提高。第四,强化指导。考虑到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所面临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方面的局限,学校各级党组织、辅导员应强化指导,提供帮助,确保相关平台的有效性。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平台的构建,应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入手:
优良学风平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功利、浮躁等社会不良风气不断冲击校园,学生的学习风气也受到一定影响。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优秀的群体,理应在学习方面发挥标杆、榜样作用,以端正的态度、良好的学风引导其他学生。这既可以对学生党员起到督促推动作用,也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勤奋、严谨的学习风气,最终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的目的。
校园文化平台。要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加强以弘扬优秀文化为平台的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之在文化活动中接受先进文化熏陶。比如,把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结合多元文化背景,鼓励学生党员策划、组织、参与多种形式的中外学生交流活动,加深中外学生对对方文化以及国家发展状况的了解。 社会实践平台。应努力建立覆盖乡村、企业、社区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社会的实践基地,积极为大学生拓宽接触社会的渠道。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自觉地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生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党员而言,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不仅可以拓宽视野,增强感性认识,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服务社会,提升党性修养,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志愿服务平台。以志愿服务为平台,可以强化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参与走进社会、服务社会等活动,大学生党员在接受锻炼、增长才干、丰富经历、体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志愿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思想素质相对较高,对人和事的评价也比较客观公正,这为党组织在考察党员过程中提供了公正准确的信息,进而提高党外监督力度。同时也激励着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网络宣传平台。鼓励学生党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平台,宣传党的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发表观点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党员可以依托支部,通过制作支部网页,建立网上交流阵地,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促使他们了解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加强理论学习,拓宽理论学习途径。实践表明,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开展融趣味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理论学习,有利于把实践教育和理论宣传相结合,让学生党员真正成为大学生中的一面闪光的旗帜。
动力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大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描述,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以期达到矫正和激励大学生党员,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文化素质的目的。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党员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甄别功能。这是考核评价机制最常用、最基础的功能。甄别功能是指通过考核评价认定,判断评价对象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等实际价值的功效和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对评价对象作出区分辨别的功能。第二,导向功能。现代管理理论认为,评价的终极目的是对未来发展的指导,而不是现实表现优劣的区分。通过对大学生党员的质量评价,可以使之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达到不断进步的目的。第三,激励功能。大学生党员之间存在着先进程度不同之分,即使同一名党员,也有各方面强弱之分。通过评价,可使学生党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通过比、学、赶、帮、超来实现共同进步。第四,榜样功能。对普通大学生来说,他们认识党组织、认同党组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周围的大学生党员的一言一行来实现的。因此,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通过评价,归纳出党员的先进性所在,也是在广大学生面前树立起了一个先锋模范群体,使得要求进步的学生在努力过程中有一个可信、可亲、可学的榜样,而且这个榜样又是在不断进步的、能与自己形成互动的。在具体实施考核评价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党员考核评价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要讲究整体的原则性、统一性,又要讲究局部的灵活性、特殊性。在评价过程中,在对照党员基本要求方面,要体现政策的刚性;但因人、因事、因时的不同,也要体现教育的灵活性。因此,要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党员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的效用。
坚持考核主体多元化。为了使得大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即党内评议,包括上级党组织评议、党员互评、积极分子对其联系人进行评议;党外评议,如群众评议等。在评价过程中,考核主体对考核对象应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保证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
坚持考核内容多样化。为全面综合地考察大学生党员的日常表现,考核评价体系应涵盖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合理完备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组织活动、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获奖违纪情况七个方面。
加强考评的可操作性。必须结合对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对考核目标进行分解和量化。要遵循切合实际的原则和便于操作的原则,注意集中广大学生党员的意见和要求,还要根据考核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确立的考核目标为大家所认同,才能对考核对象产生激励作用。
参照考核结果进行教育反馈。考核结果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是考核有无成效的重要标志。因此,一定要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对象,以达到对大学生党员的激励和教育作用。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党员,要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排名靠后或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党员,要对其进行相应处罚教育。
总之,在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制构建中,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把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等内容有机结合,把考核评估、监督制约奖惩等环节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一个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统一的长效机制;要加强组织机制建设,进一步优化基层学生党组织结构,科学合理地设置支部,按照要求把支部建在班上,实现班级党支部(或党小组)、团支部和班委的“三合一”,使得班级党团工作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增强班级党员与积极分子之间的联系;要加强实践机制建设,结合学校整体工作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在大学生党员政治思想培养、专业学习实习、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建立有效的合作互动机制,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育人氛围。
学习机制:创新教育培训模式
新形势下多元文化背景在高校影响深远,大学生党建工作的环境、对象、方式、要求因之发生变化,如果思想跟不上时代,观念跟不上形势,做法跟不上变化,党就有可能失去这一较高知识群体的年轻人。因而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在充分调查了解、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改革教育培训理念、内容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重入党前教育,轻入党后培养,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薄、党性意识不强;党支部建设模式落后,思想学习脱离大学生实际,队伍建设乏力,组织发展缓慢;党支部功能弱化,活动形式单一,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缺乏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学生党支部与团学组织配合不够,沟通协调机制不畅,支部活动缺乏阵地和依托,对非党员大学生辐射和影响力较弱。尤其在大学生党员教育连续性方面,普遍存在“重入党前的发展、轻入党后的教育”的现象,部分学生党员甚至出现“入党前埋头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这就导致有些党员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理论水平低下、自身素质不硬、思想麻痹、行动散漫,个别学生党员甚至发生违纪现象等严重问题,在广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党员先进性形象的保持和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就教育培训内容而言,在提高理想信念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上,要着重开展文化知识学习教育,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党员应该成为学习态度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的楷模。专业学习是大学生的中心任务,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业上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体现其先进性的核心内容。一名党员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他的政治觉悟和先进性就是空谈,将无以在学生中以党员自称,更难以在学生中以先锋自立。大学生党员只有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开拓视野和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才能在带动其他学生强化学习观念、转变学习风气、提高学习效果上起到激励和带动作用。
在教育培训理念上,要彰显多元文化积极影响,加强主流价值引领力度,具体要突出如下方面:
平等对话,引领文化。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应主动担当起文化引领的作用,做好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以“中西文化合璧、传统现代互补、文化底蕴深厚、国际视野宽广”为理想追求,坚持中外文化的平等对话,坚持在大学这一知识共同体内,不同学科、不同语种、不同观点之间的辩论和交流,真正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与“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和谐氛围。既要学习世界优秀文化,把世界介绍给中国,又要承担文化传播的使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
有理有节,正确示范。“有理”即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处处事事以国家利益为重,心系祖国,胸怀天下。大学生党员要主动关心国家大事,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加强党性修养,提升理论水平,提高综合素质,以积极向上的正面形象呈现给所有人,以实际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学生争相模仿的榜样。“有节”即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社会变革逐渐深化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在感受外来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也逐渐接受了一些外来文化中的不良习气。作为大学生党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在学习生活和对外交往中,主动以正确的思想态度对待外国友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广大学生的学习榜样和道德模范,为构建和谐、诚信、友爱的和谐校园作出贡献。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不能单一强调中华文化,还应做到包容和开放,达到“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北京语言大学的多元文化背景是世界多元文化背景的一个浓缩,学校以汉语国际推广为宗旨和使命,始终教育学生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推广汉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成为西学东渐、东学西传的友好使者;传播中国现代文化,积极与其他文化形态展开对话。具体而言,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要学习外语和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传播中华文化、吸收外来文明的媒介工具;要永葆包容之心,对外来文化持开放态度。
保障机制:搭建作用发挥平台
重视大学生党员群体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创造适宜的条件,搭建适宜的平台,构建相对完备的保障机制。
大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平台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立足现实。这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整体层面的现实,如日益增强的校内外互动,日益密切的中外文化交流,以及由此带来的多元文化背景;二是学生个体层面的现实,如思想自由、个性鲜明、更加务实等。第二,贴近实际。大学生党员知识结构、思想修养仍需进一步完善,应根据其能力、兴趣及优势所在,搭建适宜的平台,使大学生党员人尽其才,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以人为本。作为学生的一分子,大学生党员仍然面临学习知识、增强素质的任务,要注意到他们的这一迫切需要,使他们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过程中,也能使自己的文化知识得到充实,知识结构得到完善,素质能力得到提高。第四,强化指导。考虑到大学生党员作为学生所面临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方面的局限,学校各级党组织、辅导员应强化指导,提供帮助,确保相关平台的有效性。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平台的构建,应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从以下方面入手:
优良学风平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功利、浮躁等社会不良风气不断冲击校园,学生的学习风气也受到一定影响。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中优秀的群体,理应在学习方面发挥标杆、榜样作用,以端正的态度、良好的学风引导其他学生。这既可以对学生党员起到督促推动作用,也可以对其他学生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勤奋、严谨的学习风气,最终达到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的目的。
校园文化平台。要发挥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加强以弘扬优秀文化为平台的实践教育,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之在文化活动中接受先进文化熏陶。比如,把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结合多元文化背景,鼓励学生党员策划、组织、参与多种形式的中外学生交流活动,加深中外学生对对方文化以及国家发展状况的了解。 社会实践平台。应努力建立覆盖乡村、企业、社区等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社会的实践基地,积极为大学生拓宽接触社会的渠道。通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他们自觉地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生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党员而言,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不仅可以拓宽视野,增强感性认识,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而且还可以通过服务社会,提升党性修养,增强自己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志愿服务平台。以志愿服务为平台,可以强化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参与走进社会、服务社会等活动,大学生党员在接受锻炼、增长才干、丰富经历、体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志愿者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思想素质相对较高,对人和事的评价也比较客观公正,这为党组织在考察党员过程中提供了公正准确的信息,进而提高党外监督力度。同时也激励着学生党员在志愿服务中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网络宣传平台。鼓励学生党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平台,宣传党的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发表观点的一个重要渠道。学生党员可以依托支部,通过制作支部网页,建立网上交流阵地,与学生进行及时沟通。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促使他们了解国内外的最新信息,加强理论学习,拓宽理论学习途径。实践表明,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开展融趣味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理论学习,有利于把实践教育和理论宣传相结合,让学生党员真正成为大学生中的一面闪光的旗帜。
动力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大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描述,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以期达到矫正和激励大学生党员,提高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文化素质的目的。
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促进学生党员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甄别功能。这是考核评价机制最常用、最基础的功能。甄别功能是指通过考核评价认定,判断评价对象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等实际价值的功效和能力。简而言之,就是对评价对象作出区分辨别的功能。第二,导向功能。现代管理理论认为,评价的终极目的是对未来发展的指导,而不是现实表现优劣的区分。通过对大学生党员的质量评价,可以使之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达到不断进步的目的。第三,激励功能。大学生党员之间存在着先进程度不同之分,即使同一名党员,也有各方面强弱之分。通过评价,可使学生党员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通过比、学、赶、帮、超来实现共同进步。第四,榜样功能。对普通大学生来说,他们认识党组织、认同党组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周围的大学生党员的一言一行来实现的。因此,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通过评价,归纳出党员的先进性所在,也是在广大学生面前树立起了一个先锋模范群体,使得要求进步的学生在努力过程中有一个可信、可亲、可学的榜样,而且这个榜样又是在不断进步的、能与自己形成互动的。在具体实施考核评价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党员考核评价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既要讲究整体的原则性、统一性,又要讲究局部的灵活性、特殊性。在评价过程中,在对照党员基本要求方面,要体现政策的刚性;但因人、因事、因时的不同,也要体现教育的灵活性。因此,要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党员质量考核评价体系的效用。
坚持考核主体多元化。为了使得大学生党员考核评价体系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即党内评议,包括上级党组织评议、党员互评、积极分子对其联系人进行评议;党外评议,如群众评议等。在评价过程中,考核主体对考核对象应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保证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流于形式。
坚持考核内容多样化。为全面综合地考察大学生党员的日常表现,考核评价体系应涵盖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合理完备的理论知识、积极参加组织活动、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获奖违纪情况七个方面。
加强考评的可操作性。必须结合对学生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对考核目标进行分解和量化。要遵循切合实际的原则和便于操作的原则,注意集中广大学生党员的意见和要求,还要根据考核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调整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使确立的考核目标为大家所认同,才能对考核对象产生激励作用。
参照考核结果进行教育反馈。考核结果能否充分发挥作用是考核有无成效的重要标志。因此,一定要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对象,以达到对大学生党员的激励和教育作用。对考核成绩优秀的大学生党员,要进行表彰奖励;对考核排名靠后或考核结果不合格的党员,要对其进行相应处罚教育。
总之,在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制构建中,要加强长效机制建设,把党员学习、教育、管理等内容有机结合,把考核评估、监督制约奖惩等环节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一个自律与他律、自觉与强制统一的长效机制;要加强组织机制建设,进一步优化基层学生党组织结构,科学合理地设置支部,按照要求把支部建在班上,实现班级党支部(或党小组)、团支部和班委的“三合一”,使得班级党团工作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增强班级党员与积极分子之间的联系;要加强实践机制建设,结合学校整体工作进行合理规划,根据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在大学生党员政治思想培养、专业学习实习、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建立有效的合作互动机制,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育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