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永兴岛上,除了椰树成林、海鸟成群,我还发现了一座海南岛渔民修建的‘108兄弟’庙,我知道那是我们同胞祈福平安的精神寄托,也是永兴岛自古属于中国的铁证。”
70年前,曾经是一段既神圣又艰难的岁月。在最紧要的时刻,是林遵、李景森、郑资约、张君然等许许多多人以命相抵,才把南海诸岛这些璀璨的明珠捧回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近日,目前唯一健在的、亲历中国南海永兴岛和太平岛收复的历史见证人——时任民国海军永兴舰副舰长李景森老人和1946年收复行动指挥官林遵之女林华卿接受了专访。
“外国势力虎视眈眈倒逼收复工作提速”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决定,台湾、西沙和南沙群岛等岛屿应回归中国。林华卿回忆道,其实到1946年的时候,南海诸岛的形势反而变得十分紧张了,日军撤离后南海诸岛无人驻守,这一“空档期”引起了周边国家和势力的垂涎。
当时法新社西贡专电称:“法国海军陆战队于1946年5月曾在西沙登陆,逗留15天。”同年8月又有消息传来,菲律宾外交部长季里诺表示要将我南沙群岛并入菲律宾版图。
“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外国势力的虎视眈眈在倒逼收复南海诸岛工作的推进。”1946年9月2日,民国政府决定由海军总司令部组织舰队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派兵进驻各岛。海军总司令部迅速调集护航驱逐舰太平号、驱潜舰永兴号、坦克登陆舰中建号及中业号组成编队南下收复西、南沙群岛。为了防止外国人在中国舰队到来前抢占各岛,这次在胜利旗帜下进行的荣耀行动,却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
1946年10月29日,编队指挥官林遵(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海军上校命令各舰要“若无其事”地分别出港,22时在长江口汇合,后编队南下。1946年11月1日晚,舰队到达珠江口外的伶仃洋,并于午夜时分进入虎门水面抛锚。林华卿说:“父亲曾对我们讲过,当时他在驾驶室里眺望虎门群山,遥想1840年伯祖父虎门销烟的场景感慨万千。百年之前的侵略者,就是经南海而来,百年之后中国自己的舰队即将收复南海诸岛,必将永远斩断帝国主义侵略的魔爪……”
当地渔民拿出世代相传的《更路簿》
南海海域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劳作的地方。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积弱成疾,南海岛礁被西方列强瓜分,日本更是在侵华战争期间,相继侵占了西南沙部分岛屿,至今西沙珊瑚岛、永兴岛上仍存有法、日非法侵占时期修建的炮楼和房屋。更为不利的是,国民党海军在抗战中全军覆没,林尊率领的收复舰队骨干力量是1944年以后经由美军培训的,其中竟无一人有过巡航南海的经验。
1946年11月8日,林尊率领的舰队顺利到达海南岛榆林港。林遵一面命令各舰补充淡水食物,一面寻觅当地熟悉海情的渔民了解西沙、南沙群岛的详细情况。幸运的是,海南一些渔民聽说中国要收复西南沙,纷纷拿出世代相传的《更路簿》。上面不仅记录了他们在西南沙群岛盖房建庙、挖井积水、垦荒种植、耕海牧渔的情况,更给收复舰队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航行资料和航海图。
“南海就像泼辣妇人的脸,说翻就翻,毫不留情”。似乎为了印证这句流行着海南渔民口中的谚语,舰队两次出海,天气都从风平浪静瞬间变成狂风暴雨。两次无功而返并没有动摇林遵收复南海主权的决心。为稳妥起见,他命令姚汝钰率永兴、中建两舰于11月23日趁风浪稍减之机,先行出航。这一次出航,却出奇的顺利。
简单而隆重地宣示主权
1946年11月24日,在永兴舰舷边,25岁的副舰长李景森正整理着行装,准备率队下舰转乘救生艇前往他们的目的地——永兴岛。“我第一个跳下救生艇,一边踩着齐腿深的海水一边向永兴岛大喊:我们回来了!”回忆起那段经历,李景森依旧兴奋不已。
“在永兴岛上,除了椰树成林、海鸟成群,我还发现了一座海南岛渔民修建的‘108兄弟’庙,我知道那是我们同胞祈福平安的精神寄托,也是永兴岛自古属于中国的铁证。”
在确定岛上无人后,舰艇编队组织人员登陆,抢运物资,搭建营房,构筑工事,架设电台,修建炮位。5个昼夜后,这些工作大体完成,由坦克登陆舰中建号放下的登陆艇,将载着刻有“永兴岛”三个字的主权碑搬到岛上并竖立起来,由永兴舰和中建舰两舰部分官兵组成的队伍,衣装整齐,精神奕奕地在岛上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收复永兴岛仪式。随着幕布的揭开,“永兴岛”主权碑显现在人们眼前。
12月12日,林遵率“太平”“中业”两舰抵达南沙太平岛。上岛后,发现在岛的西南方向有一座日本兵修建的纪念碑,上方绘着日本国旗,下方写有“大日本帝国”5个字。上岛官兵当即将其摧毁,并在原址上竖起中国的纪念碑。此碑为六锥体,四面刻字,正面刻着“太平岛”,背面刻着“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面为“太平舰到此”,右面为“中业舰到此”。自此,中国收复南海诸岛工作宣告完成。
李景森回忆道,1947年元旦,他们在太平舰的后甲板举行了收复西南沙群岛记者招待会。林遵上校向中外记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详细介绍中国政府行使主权,中国海军进驻西南沙群岛的经过,并郑重地向全世界重申了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
1934年加入海军的李景森,见证过中国海军的耻辱——抗战期间,中国的“海防线”被压缩到今天的葛洲坝一带。李景森说,由于舰船都被日军炸沉,他们就潜入水下,把军舰上的枪炮卸下来搬到岸边的高地上,继续战斗。而收复南海诸岛那一刻,李景森感觉到了身为中国海军的自豪。“参与收复南海诸岛,捍卫了领土主权完整,维护了国家民族尊严,这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南海是国家的门户,绝对不能丢”
1947年5月,李景森奉命再次前往南海执行巡航任务,除了登上太平岛巡察外,还巡视了黄岩岛等南海岛礁,直至最南端的曾母暗沙。
在太平岛上,李景森所见到的都是中国渔民在这里生活的陈迹,有中国渔民建造的土地庙,神主牌位上用中文写着“福德土地龙神之位”,土地庙附近挖有一口淡水井,井里的水非常甘甜可口,他在井边还捡到一枚中国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钱币。岛上除了一些被炸毁的日军军事设施外,没有看到任何外国人曾在这座岛屿居住和生活的痕迹。
老人回忆道,当时随舰队参加岛礁收复任务的还有地理学教授郑资约,负责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分,整理南海水域的岛礁、石群及沙滩名称等工作。根据实地测绘结果,由民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完成了南海诸岛最新命名,使西沙、南沙群岛主权范围具体化,成为近代以来中国宣誓、确认南海主权的关键环节。
40多年后的199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永兴岛西沙军港立起一座20余米高的大理石碑。朝海方向即为一幅巨大的《中国南海诸岛图》,朝岛方向刻有“中国南海诸岛工程纪念碑”,上书:“南海诸岛沧桑千年,炎黄子孙创业今朝,今于永兴岛立碑铭志,以昭千秋。”
“在海上时,郑资约教授曾对我讲过,某地原野肥美,田连阡陌,经济的价值诚高矣,然未必具有地位的重要。反之,荒山小岛其物产无足言也,然其地位之重要,往往一国之安危,一战之胜败系之。”说到此处,李景森双手握拳,显得颇为激动,“南海是我们国家的门户啊,是绝对不能丢的!”
这位95岁的老人说,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多活几年,“活着看到中国由海洋大国变身为海洋强国”。
(《国际先驱导报》2016.12.19)
70年前,曾经是一段既神圣又艰难的岁月。在最紧要的时刻,是林遵、李景森、郑资约、张君然等许许多多人以命相抵,才把南海诸岛这些璀璨的明珠捧回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近日,目前唯一健在的、亲历中国南海永兴岛和太平岛收复的历史见证人——时任民国海军永兴舰副舰长李景森老人和1946年收复行动指挥官林遵之女林华卿接受了专访。
“外国势力虎视眈眈倒逼收复工作提速”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决定,台湾、西沙和南沙群岛等岛屿应回归中国。林华卿回忆道,其实到1946年的时候,南海诸岛的形势反而变得十分紧张了,日军撤离后南海诸岛无人驻守,这一“空档期”引起了周边国家和势力的垂涎。
当时法新社西贡专电称:“法国海军陆战队于1946年5月曾在西沙登陆,逗留15天。”同年8月又有消息传来,菲律宾外交部长季里诺表示要将我南沙群岛并入菲律宾版图。
“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外国势力的虎视眈眈在倒逼收复南海诸岛工作的推进。”1946年9月2日,民国政府决定由海军总司令部组织舰队收复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派兵进驻各岛。海军总司令部迅速调集护航驱逐舰太平号、驱潜舰永兴号、坦克登陆舰中建号及中业号组成编队南下收复西、南沙群岛。为了防止外国人在中国舰队到来前抢占各岛,这次在胜利旗帜下进行的荣耀行动,却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
1946年10月29日,编队指挥官林遵(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海军上校命令各舰要“若无其事”地分别出港,22时在长江口汇合,后编队南下。1946年11月1日晚,舰队到达珠江口外的伶仃洋,并于午夜时分进入虎门水面抛锚。林华卿说:“父亲曾对我们讲过,当时他在驾驶室里眺望虎门群山,遥想1840年伯祖父虎门销烟的场景感慨万千。百年之前的侵略者,就是经南海而来,百年之后中国自己的舰队即将收复南海诸岛,必将永远斩断帝国主义侵略的魔爪……”
当地渔民拿出世代相传的《更路簿》
南海海域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辛勤劳作的地方。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积弱成疾,南海岛礁被西方列强瓜分,日本更是在侵华战争期间,相继侵占了西南沙部分岛屿,至今西沙珊瑚岛、永兴岛上仍存有法、日非法侵占时期修建的炮楼和房屋。更为不利的是,国民党海军在抗战中全军覆没,林尊率领的收复舰队骨干力量是1944年以后经由美军培训的,其中竟无一人有过巡航南海的经验。
1946年11月8日,林尊率领的舰队顺利到达海南岛榆林港。林遵一面命令各舰补充淡水食物,一面寻觅当地熟悉海情的渔民了解西沙、南沙群岛的详细情况。幸运的是,海南一些渔民聽说中国要收复西南沙,纷纷拿出世代相传的《更路簿》。上面不仅记录了他们在西南沙群岛盖房建庙、挖井积水、垦荒种植、耕海牧渔的情况,更给收复舰队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航行资料和航海图。
“南海就像泼辣妇人的脸,说翻就翻,毫不留情”。似乎为了印证这句流行着海南渔民口中的谚语,舰队两次出海,天气都从风平浪静瞬间变成狂风暴雨。两次无功而返并没有动摇林遵收复南海主权的决心。为稳妥起见,他命令姚汝钰率永兴、中建两舰于11月23日趁风浪稍减之机,先行出航。这一次出航,却出奇的顺利。
简单而隆重地宣示主权
1946年11月24日,在永兴舰舷边,25岁的副舰长李景森正整理着行装,准备率队下舰转乘救生艇前往他们的目的地——永兴岛。“我第一个跳下救生艇,一边踩着齐腿深的海水一边向永兴岛大喊:我们回来了!”回忆起那段经历,李景森依旧兴奋不已。
“在永兴岛上,除了椰树成林、海鸟成群,我还发现了一座海南岛渔民修建的‘108兄弟’庙,我知道那是我们同胞祈福平安的精神寄托,也是永兴岛自古属于中国的铁证。”
在确定岛上无人后,舰艇编队组织人员登陆,抢运物资,搭建营房,构筑工事,架设电台,修建炮位。5个昼夜后,这些工作大体完成,由坦克登陆舰中建号放下的登陆艇,将载着刻有“永兴岛”三个字的主权碑搬到岛上并竖立起来,由永兴舰和中建舰两舰部分官兵组成的队伍,衣装整齐,精神奕奕地在岛上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收复永兴岛仪式。随着幕布的揭开,“永兴岛”主权碑显现在人们眼前。
12月12日,林遵率“太平”“中业”两舰抵达南沙太平岛。上岛后,发现在岛的西南方向有一座日本兵修建的纪念碑,上方绘着日本国旗,下方写有“大日本帝国”5个字。上岛官兵当即将其摧毁,并在原址上竖起中国的纪念碑。此碑为六锥体,四面刻字,正面刻着“太平岛”,背面刻着“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重立”,左面为“太平舰到此”,右面为“中业舰到此”。自此,中国收复南海诸岛工作宣告完成。
李景森回忆道,1947年元旦,他们在太平舰的后甲板举行了收复西南沙群岛记者招待会。林遵上校向中外记者和社会各界人士详细介绍中国政府行使主权,中国海军进驻西南沙群岛的经过,并郑重地向全世界重申了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
1934年加入海军的李景森,见证过中国海军的耻辱——抗战期间,中国的“海防线”被压缩到今天的葛洲坝一带。李景森说,由于舰船都被日军炸沉,他们就潜入水下,把军舰上的枪炮卸下来搬到岸边的高地上,继续战斗。而收复南海诸岛那一刻,李景森感觉到了身为中国海军的自豪。“参与收复南海诸岛,捍卫了领土主权完整,维护了国家民族尊严,这是我一辈子的骄傲”!
“南海是国家的门户,绝对不能丢”
1947年5月,李景森奉命再次前往南海执行巡航任务,除了登上太平岛巡察外,还巡视了黄岩岛等南海岛礁,直至最南端的曾母暗沙。
在太平岛上,李景森所见到的都是中国渔民在这里生活的陈迹,有中国渔民建造的土地庙,神主牌位上用中文写着“福德土地龙神之位”,土地庙附近挖有一口淡水井,井里的水非常甘甜可口,他在井边还捡到一枚中国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钱币。岛上除了一些被炸毁的日军军事设施外,没有看到任何外国人曾在这座岛屿居住和生活的痕迹。
老人回忆道,当时随舰队参加岛礁收复任务的还有地理学教授郑资约,负责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分,整理南海水域的岛礁、石群及沙滩名称等工作。根据实地测绘结果,由民国政府内政部方域司印制了《南海诸岛位置图》,完成了南海诸岛最新命名,使西沙、南沙群岛主权范围具体化,成为近代以来中国宣誓、确认南海主权的关键环节。
40多年后的199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永兴岛西沙军港立起一座20余米高的大理石碑。朝海方向即为一幅巨大的《中国南海诸岛图》,朝岛方向刻有“中国南海诸岛工程纪念碑”,上书:“南海诸岛沧桑千年,炎黄子孙创业今朝,今于永兴岛立碑铭志,以昭千秋。”
“在海上时,郑资约教授曾对我讲过,某地原野肥美,田连阡陌,经济的价值诚高矣,然未必具有地位的重要。反之,荒山小岛其物产无足言也,然其地位之重要,往往一国之安危,一战之胜败系之。”说到此处,李景森双手握拳,显得颇为激动,“南海是我们国家的门户啊,是绝对不能丢的!”
这位95岁的老人说,他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多活几年,“活着看到中国由海洋大国变身为海洋强国”。
(《国际先驱导报》2016.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