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古潜山油藏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xiaonv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潜山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集空间类型复杂的特点,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岩心分析技术及测井交汇图技术相结合,完成对兴古潜山油藏储层的分类评价,建立了兴古潜山油藏变质岩储层的测井响应识别标准。
  [关键词]潜山油藏 变质岩 储层特征 测井响应特征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360-01
  兴古潜山油藏位于西部凹陷中段,潜山内岩性复杂,储层厚度大,含油幅度超过2300m,且裂缝发育较好,油气成藏条件十分优越。由于油藏内部被多期断裂切割,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使油藏优势储层识别的难度较大。随着对兴古潜山油藏的深入开发,油藏地质特征认识越来越重要,为保持油藏稳定生产,提高油藏开发效果,因次迫切需要研究油藏储层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划分潜山优势储层,为油藏能量补充及井位部署提供可靠依据。
  1、 潜山储层基本特征
  1.1岩性特征
  兴古潜山内幕岩石类型极其复杂,主要由变质岩和岩浆岩组成,且不同类型的岩浆岩及变质岩的规模亦存在较大的差异,变质岩类以区域变质岩(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和混合岩(主要为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为主,岩浆岩以侵入体或岩脉顺着片麻理和裂缝注入,在变质岩中穿插分布,以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为主,安山玢岩、煌斑岩和辉绿岩少量分布。
  通过对兴古潜山油藏大量岩心、岩屑等样品宏微观分析研究,发现斜长角闪岩、角闪岩、辉绿岩脉和煌斑岩脉中暗色矿物含量超过了50%,塑性较强,易蚀变,在构造应力作用下不易产生裂缝,含油性差不能形成储层。闪长玢岩镜下薄片鉴定暗色矿物含量15%~25%,平均16.7%,含油性较好。花岗斑岩暗色矿物含量小于5%,不易蚀变,含油性最好。
  1.2 储集空间类型及物性特征
  兴隆台太古宇潜山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通过研究潜山岩心特征、薄片鉴定以及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等表明兴古潜山油藏储集空间具有孔隙裂缝双重介质结构的特点,储集空间分为裂缝型和孔隙型两类。其中裂缝型主要为构造裂缝和破碎砾间孔,孔隙型包括溶蚀孔、晶间和粒间孔等。(赵澄林,1997)。
  按裂缝产出状态可分为高角度缝、斜交缝、水平缝、网状缝。依据岩心裂缝密度方法,统计兴隆台兴古7、兴古7-3、兴古7-19-34、兴古8井等8口取心井段的裂缝数据,得出裂缝密度最大为74.5条/米,最低为8.5条/米。在近40米的岩心中,裂缝总计条数976条,平均约28条/米,表明裂缝十分发育。
  为了进一步了解孔隙结构特征,采用毛细管压力曲线测定和铸体薄片图形分析的方法,对本区潜山储集空间特征进行分析。从压汞曲线形态分析,可以划分为3类:Ⅰ类:孔隙度大于5%,平均孔喉半径分布在2.0578μm~13.6487μm之间。镜下观察裂缝、溶蚀孔同时存在,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为宏观裂缝+微裂缝+溶孔型,为好的储层。Ⅱ类:孔隙度在5%~2.5%,平均孔喉半径分布在0.3154μm~8.5668μm之间。镜下观察微裂缝、微孔隙同时存在,孔隙分选性差,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为微裂缝+微孔型,为较好储层。Ⅲ类:孔隙度小于2.5%,平均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0287μm~2.5865μm之间。铸体薄片镜下观察主要为显微裂缝、微孔隙,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为显微裂缝+微孔型,为非储层。
  2、测井响应特征
  兴古潜山储层主要由变质岩构成,岩性组成较为复杂的,对于复杂岩性的储层,可以利用测井资料运用各种测井曲线及不同测井数据的交汇图,结合岩芯数据进行储层特征、储集空间及有效性的评价,来进行储层的定性识别,以建立储层及油层的评价标准(郭春杰等,2009)。
  利用兴古潜山油藏的试油、投产资料,选取反映基质孔隙度或网状裂缝较好的声波时差及对储层响应特征明显的深侧向电阻率曲线作为储层划分的主要参数绘制了深侧向-声波时差交会图。
  从图中可看出,深侧向电阻率在80-3000Ω·m,声波时差在55-65μs/m 时为较好的储层(图2-1中三角符号所示)。在储层确定的基础上,利用视电阻率、自然电位幅度差、声波时差及岩石密度测井曲线分别作交会图,总结出潜山油层的识别标准。
  从图3-2~3-5中不同测井参数间的交会投影,可以清楚地区分出油层、差油层、气层和干层,它们在岩石密度、声波时差、自然电位幅度差及地层视电阻率参数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
  4、结论认识
  通过对兴古潜山储层的研究,我们主要取得了以下的认识与成果:
  (1)兴古潜山储集空间包括孔隙和裂隙双重介质,但主体以裂缝为主,裂缝最发育的岩石类型为混合花岗岩,其次为花岗斑岩及闪长玢岩和混合片麻岩。
  (2)储集层和非储集层测井响应特征有明显的不同,可根据电测曲线进行有效识别并利用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中子孔隙度测井曲线和密度测井曲线等测井数据交汇分析得以对兴古潜山油藏优势储层区分识别,建立了储层类型识别标准。
  参考文献
  [1] 孙立勋.兴古潜山变质油藏储层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2011,8(5):62-64.
其他文献
[摘 要]MOD法是预定时间标准法的一种,是国际公认的制定时间标准的先进技术。它利用预先为各种动作制定的时间标准来确定各种操作所需要的时间,而不是通过直接观察和测定。本文详细介绍了MOD法的原理,并结合车间装配实例对MOD法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MOD法,时间标准,装配时间  中图分类号:TH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346-02  1.概述
期刊
[摘 要]利用机组的煤耗成本,建立机组组合(unit commitment, UC)问题不考虑发电出力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ILP)模型。和UC问题的传统模型相比,该模型不包括机组出力变量及相应约束,模型规模和求解难度都大大减小。将所建MILP模型和基于透视割平面的MILP模型用于求解168时段1000机组等多个系统,结果表明,无
期刊
[摘 要]众所周知,在石油开采区优质的地下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目前,石油开采造成为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中, 笔者以石油开采对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治对策为研究对象,指出石油开采对于地下水的破坏及危害,最后提出防治污染的措施、方法及技术思路,旨在提高石油开采区地下水的质量。  [关键词]石油开采 地下水污染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1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 要]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当代图书馆的一种发展趋势,成为21世纪社会的信息基础设施之一,本文对新疆地区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进行调查,阐述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思考和探索以及基本对策。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344-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
期刊
[摘 要]超硬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金刚石,一种是立方氮化硼。到目前为止,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材料,虽然C60的硬度也较高,但是现在还没得到证实。立方氮化硼的硬度比金刚石稍微低一点。目前来讲,这两种超硬材料的硬度远远大于其他材料。所以,超硬材料可以做成工具来加工其他材料,超硬材料本身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其在工业上的应用范围较广,不仅能够用来制造工具,还能应用在光学、电学等的研究上,得
期刊
[摘 要]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北二东东块是纯油区东部第二个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由于储层发育条件差,平面非均质性严重, 2006年12月葡一组聚驱井网注采井距由250m加密到175m。2009年2月份采取区块高浓度注聚,到2011年6月聚合物用量为1105PV·mg/L,区块综合含水达到92.33%,已具备停注聚条件。但区块内井组间聚合物用量、含水、采出程度存在差异,因此本文从北二东东块注聚末期的动态
期刊
[摘 要]运用单词波信号在自由空间传播的特性从而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为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本文对无线通信的概念进行简要论述,并介绍了无线通信的发展历史,并对部目前几个关键的无信通信技术特点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最后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阐述。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起源;发展特点;热点;趋势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
[摘 要]机电设备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故障,从而影响到设备正常运行。因此,在机电设备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行,对所出现设备故障进行诊断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在当前机电设备诊断方面,应当应用新技术与新方法,从而使诊断效率得到提高,PLC技术的应用使得机电设备故障诊断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水平。本文就PLC在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相关内容进行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机械化水平也有显著提升,因此也就导致所出现的机械故障检修难度更高。其中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新型检修技术,可以显著改善传统机械检测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机械设备检测准确率。本文则对机械设备维修中的无损检测技术应用分析。  [关键词]机械设备;维修;无损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TD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355-0
期刊
[摘 要]在致密油气开采过程中,对致密油层水平井体积压裂裂缝进行优化,有利于提高油气的生产潜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国内外关于致密油气开发领域的研究发展现状,分析了体积压裂裂缝的形成机理和影响条件,着眼于适时改变裂缝网络的导流能力和缝网形态这两项物理参数,初步探索了一套适用于目前技术条件下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体积压裂 ;缝网形态;优化  中图分类号:P618.130.2+5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