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RADS类别与肝细胞癌肿瘤分化程度、Ki67指数、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类别与肝细胞癌肿瘤分化程度、Ki67指数、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以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丽水市中心医院和丽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17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78例肝细胞癌患者中,男性156例,女性22例,年龄(57±10)岁。178例患者依照2018版LI-RADS评估LI-RADS类别,按照评估结果分为4组:归为LI-RADS-3者12例(LI-RADS-3组);LI-RADS-4者26例(LI-RADS-4组);LI-RADS-5者102例(LI-RADS-5组);LI-RADS-M者38例(LI-RADS-M组)。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肿瘤标志物、病理等临床资料。LI-RADS类别与病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Kendall's tau-b检验;组间生存率分析采用Kaplan-Meier分析和对数秩检验,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这些变量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结果

Kendall's tau-b检验显示,LI-RADS类别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t=0.204,P=0.002),但与微血管侵犯和Ki 67指数无相关性(P

其他文献
二甲戊灵[N-(1-乙基丙基)-2,6-二硝基-3,4-二甲苯胺],属于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是世界上销售量第三大的除草剂及销售量最大的选择性除草剂,广泛应用于防除旱田和菜田中的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一年生阔叶杂草。但二甲戊灵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残留期较长,对水生生物及陆生无脊椎动物高毒,且具有潜在致癌性。因此研究二甲戊灵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行为,阐明二甲戊灵在环境中的降解过程和机制,对于评估二甲
学位
目的通过对智能化护理专利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人员了解智能化护理专利发展趋势,开展相关发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识产权局网站、中国知网,以"智能"、"智能化"和"人工智能"、"护理"和"护士"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建库日期至2020年12月30日,并对专利的申请时间、申请地区、专利类型和主分类号等专利信息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至2020年,我国共申请智能化护理相关的专利4128项,其中发明专利最多,外观专利最少;2006年以前,智能化护理专利处于待发展阶段,2006—2014
目的总结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在建设医院临床研究中心的经验与思考,为国内医院临床研究中心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以临床研究项目管理为抓手,建设一支临床研究队伍,完善过程管理,提高项目绩效产出。结果在医院建设临床研究中心周期内,各学科开展的临床研究项目数量提升、水平提高,样本库与专病数据库不断完善,临床研究支撑体系初现规模。结论专科医院以临床研究中心的建设带动学科发展,提升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自2017年《肝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国内)专家共识》发表以来,肝血管瘤热消融治疗技术得到了较快的推广普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有了很大进步,包括对适应证的再认识、消融策略的优化、围手术期管理措施的丰富、消融相关并发症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的探索、微波消融和射频消融特点的比较等。为进一步推动热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科学和规范化,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肝脏外科医师委员会委托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对近五年来该领域的进展进行讨论和总结,对2017版共识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本共识。
目的探讨Ⅲ、Ⅳ级胰腺钝性损伤微创治疗的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9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13例采用微创治疗的Ⅲ、Ⅳ级胰腺钝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38±9)岁。微创治疗方法包括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PCD)和经皮肾镜腹膜后入路坏死组织清除引流术(MARPN)。记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Ⅲ级损伤者9例,Ⅳ级损伤者4例。13例患者早期均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后13例均出现局部并发症;局部并发症采用微创治疗的策略。13例患者均首先行PCD,PCD
目的探讨经腹腔前入路穿刺导管引导下腹腔镜手术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行经腹腔前入路穿刺导管引导下腹腔镜手术清除胰腺坏死组织的7例感染坏死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49.6±9.4)岁,年龄范围32~65岁。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临床资料。术后1周复查肝胆胰CT,观察囊腔大小变化、双套管位置及坏死组织清除效果。结果7例患者术前均在B超定位下行感染性坏死病灶穿刺引流术,发病至经
目的基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并发急性胆石性胰腺炎(AG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天津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行ERCP的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04例,其中男性177例,女性127例,中位年龄65.0岁。根据入院时是否并发胰腺炎分为AGP组(n=174)和非AGP组(n=130)。收集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十二指肠乳头结石嵌顿患者并发AGP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急性胆管
目的对比探讨非选择性与高选择性插管后部分脾栓塞术在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在乐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部分脾栓塞术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共入选脾功能亢进患者65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23例,年龄(58.5±9.8)岁。65例患者中,26例行脾动脉非选择性部分脾栓塞术(非选择组),39例行高选择性插管后部分脾栓塞术(高选择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外周血液学指标、肝功能、手术相关并发症、门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
目的考察术前应用全氟丁烷超声造影(S-CEUS)在评估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MVI)及术后复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拟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可疑肝细胞癌患者42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6例,年龄(56.51±11.95)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S-CEUS,观察并记录病变二维超声、超声造影血管相及Kupffer相特点。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两组:MVI组和非MVI组。患者术后每3个月进行一次肝脏增强核磁共振检查,以确定肿瘤是否复发。依据术后6个月肝细胞癌是否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