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阳光体育运动“军事体育训练 个性教学模式”,对模式考核与评定、组织管理、操作程序、模式特点进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自律与自愿,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障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两项运动技能。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军事体育训练 个性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学生课余时间走进“阳光”的次数越来越少,据调查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发现,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其中城市男生的超重率达到了13.25%,肥胖率比2000年增长了2.7%;全国大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视力不良率明显升高,达82.68%,大学生不良视力尤其让人担忧,在此背景下提出本模式。
1.构建模式
军事体育训练 个性教学模式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军事体育训练;第二部分:个性教学,包含体育教学课(实践课和理论课),体育保健课(运动处方、康复训练),体育课外活动(课外俱乐部、参加比赛),运动队训练课,体育活动拓展。
1.1军事体育训练
军事体育训练主要以队列队形训练、角色训练、体验式训练、精神训练、纪律训练、拉练训练、军体拳等集体项目为主,训练时间为6:30-7:30,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通过军事训练强制学生不沉迷于网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按分院(系)组织实施,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精神,有利于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适应工作负荷。军训教官由军体部负责管理,按分院(系)学生人数安排军训教官的人数。
1.2个性教学
1.2.1体育教学课——主要包括实践课和理论课,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设定的教学目标开设,修读两年,体育实践课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形式。必修课可以设定为体育基础课,三大球。选修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主,符合职业院校的职业特点。打破分院(系)、专业的限制,按开设的体育选修项目安排班级授课。
1.2.2体育保健课——开设保健课的教学对象是体弱残疾的学生,结合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的专业知识,向学生传授“体医结合”的体育保健、体育医疗、体育康复三位一体的系统知识。注重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结合今后工作职业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解决与预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并科学养护,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
1.2.3体育课外活动——主要包括分院(系)、团委、学生体育社团、自愿组织的体育活动,各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1)把同学们参加课外群体活动的情况纳入阳光体育运动的考核与管理之中,把教师指导课外群体活动的情况纳入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与管理之中。(2)实行以系部为基本单位的联赛制等,从而有效调动生、教师、系部三个方面的积极性。(3)举办体育文化节,丰富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4)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终身学习、终身锻炼的教育,积极倡导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活动,进一步扩大学生课外群体活动的群众基础。
1.2.4运动队训练课——作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一种形式,能满足体育特长生的需要,也能带到学校阳光体育的普及与提高。学校、各院系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吸收高水平的学生参加,同时应加强管理,制定相应政策,在阳光体育运动考核上多给予照顾。
1.2.5体育活动拓展——根据个性特点及职业要求扩展阳光体育运动内容,在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考虑将来的职业生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在今后工作中能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职业病的发生项目,如数控专业的学生要长时间站立于机床前,经常接触各种重量的机械零件,在体育教学中就应结合专业要求,增强学生肩带肌、躯干肌等部位力量,发展一般耐力和下肢静力耐力,增强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1.3阳光体育运动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阳光体育运动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行为态度分,按参加阳光体育的次数计算成绩分占总分的50%,成绩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与不合格五档,分别按90分、80分、70分、60分、40分计算,每周军事体育训练5次、体育教学课1次、课外体育活动1次、运动队训练课或体育活动拓展1次,共计8次,学期按总数的≥90%记为优秀、90%~80%(含80%)记为良好、80%~70%(含70%)记为中等、70%~60%(含60%)记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第二部分为综合考核分占总分的50%,由军训成绩占50%、体育课成绩(或保健课成绩)占50%。
综合考核分=军训成绩×50% 体育课成绩(或保健课成绩)×50%;学年考核分等于两学期的平均分。学生的阳光体育成绩是学年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一部分(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比例),是学生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学期阳光体育运动成绩=行为态度分×50% 综合考核分×50%。
学生每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优秀并且阳光体育运动成绩良好以上颁发阳光体育运动证章给予奖励。对阳光体育运动作出贡献的教学分院、部门、工作者颁发阳光体育运动证章给予奖励。
2.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科学组织管理
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三级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一级组织:成立以校长为组织的阳光体育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学工处、团委、军体部、各教学分院、保障部、信息中心的第一责任人。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统筹全院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二级组织:学工处、团委、军体部、各教学分院、保障部、信息中心成立以部门第一责任人阳光体育工作组,开展日常工作。
三级组织:为二级组织的下设结构,具体负责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及考核。检查督导组主要对全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与督导,向上级汇报开展的情况并进行通报;学生会体育部、体育各社团组织展开全院的体育节、课外体育运动的开展与考核;军训教官负责每天的军训的组织与学生成绩的考核;体育教师负责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课外体育运动的指导;分院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学生的学期成绩进行统计与运动的开展进行跟踪组织;分院学生会对本分院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登记与组织;场地器材组负责场地器材的维护;信息统计组对学生参加运动的次数进行统计,结束后校园网内进行公布,供学生用一卡通进行查询等。
3.军事体育训练 个性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军事体育训练 个性”教学模式是“复合式”的,目标是保证学生每天能锻炼一小时,体质健康达标。在目前学生体质严重下降的形势下,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又加以强制性的军事体育训练,通过新模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和强制学生不沉迷于网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教学模式分两大块:第一部分军事体育训练通过制订训练计划,由军训教官对计划实施执行,通过强制性的体育活动,导引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培养团队精神和终身体育意识,最后进行综合评价。第二部分以掌握技能为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体育教学课(体育保健课)大一以基础课为主,大二开展选修课,学生自主选课并通过运动训练给予强化,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学习,按动作掌握的规律组织教学,形成动作技能,最后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反馈。课外体育活动通过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组织活动、裁判比赛、体育活动拓展等巩固技术动作,培养体育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专业特长和职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通过教师的引导,分院(系)、团委、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和如何制订自身锻炼计划,通过体育活动拓展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评价,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助下使学生对所练习的运动技术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在学期结束,将通过军事体育的次数(行为态度)、体育课的次数(行为态度)、运动训练的次数(行为态度)、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行为态度),军事训练成绩和体育课的成绩综合起来进行终结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张予东等.关于学校体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天中学刊,2001,2:107-108.
[2]尚志强.高校普通运动队管理体制改革的浅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1,5:40-41.
[3]姚应祥等.高职体育“职业实用性身体练习课程的开发”[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76-78.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 军事体育训练 个性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学生课余时间走进“阳光”的次数越来越少,据调查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发现,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一大因素。其中城市男生的超重率达到了13.25%,肥胖率比2000年增长了2.7%;全国大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视力不良率明显升高,达82.68%,大学生不良视力尤其让人担忧,在此背景下提出本模式。
1.构建模式
军事体育训练 个性教学模式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军事体育训练;第二部分:个性教学,包含体育教学课(实践课和理论课),体育保健课(运动处方、康复训练),体育课外活动(课外俱乐部、参加比赛),运动队训练课,体育活动拓展。
1.1军事体育训练
军事体育训练主要以队列队形训练、角色训练、体验式训练、精神训练、纪律训练、拉练训练、军体拳等集体项目为主,训练时间为6:30-7:30,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通过军事训练强制学生不沉迷于网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按分院(系)组织实施,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强化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精神,有利于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适应工作负荷。军训教官由军体部负责管理,按分院(系)学生人数安排军训教官的人数。
1.2个性教学
1.2.1体育教学课——主要包括实践课和理论课,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设定的教学目标开设,修读两年,体育实践课采取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形式。必修课可以设定为体育基础课,三大球。选修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主,符合职业院校的职业特点。打破分院(系)、专业的限制,按开设的体育选修项目安排班级授课。
1.2.2体育保健课——开设保健课的教学对象是体弱残疾的学生,结合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的专业知识,向学生传授“体医结合”的体育保健、体育医疗、体育康复三位一体的系统知识。注重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结合今后工作职业特点,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解决与预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并科学养护,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
1.2.3体育课外活动——主要包括分院(系)、团委、学生体育社团、自愿组织的体育活动,各部门要采取措施,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1)把同学们参加课外群体活动的情况纳入阳光体育运动的考核与管理之中,把教师指导课外群体活动的情况纳入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与管理之中。(2)实行以系部为基本单位的联赛制等,从而有效调动生、教师、系部三个方面的积极性。(3)举办体育文化节,丰富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生活。(4)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终身学习、终身锻炼的教育,积极倡导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项目的活动,进一步扩大学生课外群体活动的群众基础。
1.2.4运动队训练课——作为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一种形式,能满足体育特长生的需要,也能带到学校阳光体育的普及与提高。学校、各院系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吸收高水平的学生参加,同时应加强管理,制定相应政策,在阳光体育运动考核上多给予照顾。
1.2.5体育活动拓展——根据个性特点及职业要求扩展阳光体育运动内容,在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考虑将来的职业生涯需求,有针对性地开设在今后工作中能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职业病的发生项目,如数控专业的学生要长时间站立于机床前,经常接触各种重量的机械零件,在体育教学中就应结合专业要求,增强学生肩带肌、躯干肌等部位力量,发展一般耐力和下肢静力耐力,增强上肢动作的协调性和准确性。
1.3阳光体育运动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阳光体育运动成绩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行为态度分,按参加阳光体育的次数计算成绩分占总分的50%,成绩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与不合格五档,分别按90分、80分、70分、60分、40分计算,每周军事体育训练5次、体育教学课1次、课外体育活动1次、运动队训练课或体育活动拓展1次,共计8次,学期按总数的≥90%记为优秀、90%~80%(含80%)记为良好、80%~70%(含70%)记为中等、70%~60%(含60%)记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第二部分为综合考核分占总分的50%,由军训成绩占50%、体育课成绩(或保健课成绩)占50%。
综合考核分=军训成绩×50% 体育课成绩(或保健课成绩)×50%;学年考核分等于两学期的平均分。学生的阳光体育成绩是学年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一部分(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比例),是学生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学期阳光体育运动成绩=行为态度分×50% 综合考核分×50%。
学生每学年《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优秀并且阳光体育运动成绩良好以上颁发阳光体育运动证章给予奖励。对阳光体育运动作出贡献的教学分院、部门、工作者颁发阳光体育运动证章给予奖励。
2.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科学组织管理
构建科学的组织管理机构,成立三级组织管理机构,负责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一级组织:成立以校长为组织的阳光体育小组,小组成员包括学工处、团委、军体部、各教学分院、保障部、信息中心的第一责任人。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协调各部门的关系,统筹全院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二级组织:学工处、团委、军体部、各教学分院、保障部、信息中心成立以部门第一责任人阳光体育工作组,开展日常工作。
三级组织:为二级组织的下设结构,具体负责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及考核。检查督导组主要对全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与督导,向上级汇报开展的情况并进行通报;学生会体育部、体育各社团组织展开全院的体育节、课外体育运动的开展与考核;军训教官负责每天的军训的组织与学生成绩的考核;体育教师负责体育成绩的考核与课外体育运动的指导;分院班主任负责对本班学生的学期成绩进行统计与运动的开展进行跟踪组织;分院学生会对本分院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进行登记与组织;场地器材组负责场地器材的维护;信息统计组对学生参加运动的次数进行统计,结束后校园网内进行公布,供学生用一卡通进行查询等。
3.军事体育训练 个性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军事体育训练 个性”教学模式是“复合式”的,目标是保证学生每天能锻炼一小时,体质健康达标。在目前学生体质严重下降的形势下,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又加以强制性的军事体育训练,通过新模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活动习惯和强制学生不沉迷于网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教学模式分两大块:第一部分军事体育训练通过制订训练计划,由军训教官对计划实施执行,通过强制性的体育活动,导引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培养团队精神和终身体育意识,最后进行综合评价。第二部分以掌握技能为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它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体育教学课(体育保健课)大一以基础课为主,大二开展选修课,学生自主选课并通过运动训练给予强化,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学习,按动作掌握的规律组织教学,形成动作技能,最后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反馈。课外体育活动通过学生的自学、自练、自评、组织活动、裁判比赛、体育活动拓展等巩固技术动作,培养体育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专业特长和职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通过教师的引导,分院(系)、团委、学生体育社团的组织,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和如何制订自身锻炼计划,通过体育活动拓展增进健康、增强体质、防止职业病的发生,引导学生对自身进行评价,在课外体育活动的辅助下使学生对所练习的运动技术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在学期结束,将通过军事体育的次数(行为态度)、体育课的次数(行为态度)、运动训练的次数(行为态度)、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行为态度),军事训练成绩和体育课的成绩综合起来进行终结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张予东等.关于学校体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天中学刊,2001,2:107-108.
[2]尚志强.高校普通运动队管理体制改革的浅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1,5:40-41.
[3]姚应祥等.高职体育“职业实用性身体练习课程的开发”[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