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昊,北京昌平人,生于1934年。《人民日报》原国内政治部主任、高级记者;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一生3件事:上学读书,当右派,做新闻工作。写杂文是副业,所以总也没有高出“业余的水平”。聊以自慰的是,改革开放以后,当了十几年新闻官,是高级编辑,拿国务院特殊津贴,如今退休了,又受托分管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日常工作。曾出版了《求全集》《搔痒集》《司晨集》《小心你的鼻子》《吴昊杂文集》《台上台下》《台下文存》等杂文集。
希特勒是什么人?是法西斯,是杀人魔王,是大坏蛋,人们想都不用想,就会脱口而出。可是希特勒有没有另一面呢?最近在全球放映的德国影片《帝国的毁灭》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部再现希特勒末日的影片,大量取材于希特勒的女秘书特劳德尔·琼格的回忆录《直到最后的时刻》。琼格在希特勒身边工作3年,是奉命记录了希特勒的遗嘱之后,随一支小分队离开地堡的。在这个女人的记忆里,“希特勒是个有教养、受人尊敬、斯斯文文的领袖。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寻常男人。他对自己的部下宽厚温和,爱狗如同爱亲密的朋友,为花朵的凋谢惆怅感伤,他还坚持素食,是个人所不知的素食主义者。”2007年5月29日的《作家文摘》里,有人开出了一长串世界级名人素食者: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达·芬奇、但丁、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因斯坦等等,在他们当中加上希特勒的名字,当然是一种玷污,正像《作家文摘》的那篇文章标题所写的“素食难改希特勒本性”。作为人类的共同敌人,希特勒的历史地位,是不会因为他食素、爱狗而有所改变的。但是作为一个人,希特勒有另一面,也并不奇怪。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在20世纪初,吴佩孚、黎元洪都是有名的大军阀,他们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乏善可陈,他们的历史地位也早已确定。但是作为人,他们也有另一面,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先说吴佩孚,吴是军阀,也是文人,他熟读经书,字写得好,诗也作得好,有“儒将”之誉。他的一生,不嫖不赌,不好色,不纳妾,不抽大烟,不置田产。更为可贵的是,他不向日本人屈膝,在守土卫国、不受外辱上,始终大义凛然。“九一八”事变后,吴以布衣身份,闲居北平,当时日本人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后策划所谓“华北自治”,请吴做“华北王”,吴愤然作色道:“自治者,自乱也。”严词拒绝。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人想把南京伪政权和北京伪政权合并在一起,请吴做“中国王”,吴又说:“叫我出来也行,你们日本兵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去。”还有一件事在这里大有必要向现代人提及,那就是北洋政府成立以后,当时的国会议员要拆除紫禁城的三大殿,建国会大厦,吴佩孚当时在四川,闻讯后,立即致电当时的总统、总理、内务总长、财务总长:“务希毅力唯一保存此大地百国之瑰宝,无任欣幸,盼祷之至!”从而掀起了全国范围的“保卫此大地百国之瑰宝”的浪潮。如果没有吴佩孚,说不定北京故宫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再说黎元洪,袁世凯做了大总统以后,黎是“二把手”,副总统兼军队的参谋总长,月薪5万大洋。位子不算不高,待遇不算不丰。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极力拉拢黎元洪,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黎元洪的儿子。但黎元洪始终反对袁世凯称帝,他对袁说:“辛亥革命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死者何止千万,如今大总统回头再做皇帝,如何对得起这些英烈?”袁世凯称帝以后,发布的第一道敕旨就是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派国务卿陆徵祥到黎府祝贺,黎元洪当面表示不接受。不久袁又派人为黎量制“亲王服”,被黎赶出了家门。但袁仍不死心,不久又下了一道封王的敕令,这一次是派九门提督江朝宗去宣封,黎元洪干脆闭门不出,江朝宗却耍起了无赖,长跪不起,高呼:“请王爷受封!”于是黎指着江的鼻子大骂:“江朝宗,你怎么这么不要脸,快快给我滚出去!”事情到此,袁世凯仍不死心,又派儿子袁克定亲自登门,黎元洪仍不改初衷。后来当护国将军蔡锷在云南打响反对帝制第一枪后,黎元洪击节赞赏:“松坡(蔡锷字),不愧英雄本色!”袁世凯只坐了83天皇帝,没有使中国历史再次倒退,这当中也有黎元洪的功劳。
说起北洋军阀的头面人物,还应该有曹琨、段祺瑞、张作霖、张宗昌、陆宗舆、冯玉祥等,这些人也都是有两面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文革”那些年,人被简单化了,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戏剧舞台上,要么是红脸,要么是黑脸,地、富、反、坏、右、叛、特、修、走资派,统统打倒之外,还要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凡是阶级敌人,就不许、也不能有好的一面。现实的人如此,历史的人亦如此。为什么建国以后的文学作品没有生命力?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历史的人都改行了?为什么在我们的作家、记者的笔下总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为什么像郭沫若那样的大家还要把杜甫说成是地主进行批判?为什么在一大群“红学家”那里把林黛玉说成是正面典型,而把薛宝釵说成是反面典型?为什么就不敢说雷锋有手表、夹克衫……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为什么”,都是缘于把人弄得太单一了,人都不像人了、不是人了,还能把人说清楚吗?这一理论和思想,影响了多少人又误了多少事啊!
希特勒是什么人?是法西斯,是杀人魔王,是大坏蛋,人们想都不用想,就会脱口而出。可是希特勒有没有另一面呢?最近在全球放映的德国影片《帝国的毁灭》引起了轩然大波。这部再现希特勒末日的影片,大量取材于希特勒的女秘书特劳德尔·琼格的回忆录《直到最后的时刻》。琼格在希特勒身边工作3年,是奉命记录了希特勒的遗嘱之后,随一支小分队离开地堡的。在这个女人的记忆里,“希特勒是个有教养、受人尊敬、斯斯文文的领袖。也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寻常男人。他对自己的部下宽厚温和,爱狗如同爱亲密的朋友,为花朵的凋谢惆怅感伤,他还坚持素食,是个人所不知的素食主义者。”2007年5月29日的《作家文摘》里,有人开出了一长串世界级名人素食者:苏格拉底、柏拉图、毕达哥拉斯、达·芬奇、但丁、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爱因斯坦等等,在他们当中加上希特勒的名字,当然是一种玷污,正像《作家文摘》的那篇文章标题所写的“素食难改希特勒本性”。作为人类的共同敌人,希特勒的历史地位,是不会因为他食素、爱狗而有所改变的。但是作为一个人,希特勒有另一面,也并不奇怪。
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在20世纪初,吴佩孚、黎元洪都是有名的大军阀,他们穷兵黩武,祸国殃民,乏善可陈,他们的历史地位也早已确定。但是作为人,他们也有另一面,也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先说吴佩孚,吴是军阀,也是文人,他熟读经书,字写得好,诗也作得好,有“儒将”之誉。他的一生,不嫖不赌,不好色,不纳妾,不抽大烟,不置田产。更为可贵的是,他不向日本人屈膝,在守土卫国、不受外辱上,始终大义凛然。“九一八”事变后,吴以布衣身份,闲居北平,当时日本人在东北成立了伪满洲国,后策划所谓“华北自治”,请吴做“华北王”,吴愤然作色道:“自治者,自乱也。”严词拒绝。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人想把南京伪政权和北京伪政权合并在一起,请吴做“中国王”,吴又说:“叫我出来也行,你们日本兵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去。”还有一件事在这里大有必要向现代人提及,那就是北洋政府成立以后,当时的国会议员要拆除紫禁城的三大殿,建国会大厦,吴佩孚当时在四川,闻讯后,立即致电当时的总统、总理、内务总长、财务总长:“务希毅力唯一保存此大地百国之瑰宝,无任欣幸,盼祷之至!”从而掀起了全国范围的“保卫此大地百国之瑰宝”的浪潮。如果没有吴佩孚,说不定北京故宫就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了。
再说黎元洪,袁世凯做了大总统以后,黎是“二把手”,副总统兼军队的参谋总长,月薪5万大洋。位子不算不高,待遇不算不丰。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极力拉拢黎元洪,甚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黎元洪的儿子。但黎元洪始终反对袁世凯称帝,他对袁说:“辛亥革命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死者何止千万,如今大总统回头再做皇帝,如何对得起这些英烈?”袁世凯称帝以后,发布的第一道敕旨就是封黎元洪为“武义亲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派国务卿陆徵祥到黎府祝贺,黎元洪当面表示不接受。不久袁又派人为黎量制“亲王服”,被黎赶出了家门。但袁仍不死心,不久又下了一道封王的敕令,这一次是派九门提督江朝宗去宣封,黎元洪干脆闭门不出,江朝宗却耍起了无赖,长跪不起,高呼:“请王爷受封!”于是黎指着江的鼻子大骂:“江朝宗,你怎么这么不要脸,快快给我滚出去!”事情到此,袁世凯仍不死心,又派儿子袁克定亲自登门,黎元洪仍不改初衷。后来当护国将军蔡锷在云南打响反对帝制第一枪后,黎元洪击节赞赏:“松坡(蔡锷字),不愧英雄本色!”袁世凯只坐了83天皇帝,没有使中国历史再次倒退,这当中也有黎元洪的功劳。
说起北洋军阀的头面人物,还应该有曹琨、段祺瑞、张作霖、张宗昌、陆宗舆、冯玉祥等,这些人也都是有两面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文革”那些年,人被简单化了,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戏剧舞台上,要么是红脸,要么是黑脸,地、富、反、坏、右、叛、特、修、走资派,统统打倒之外,还要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翻身,凡是阶级敌人,就不许、也不能有好的一面。现实的人如此,历史的人亦如此。为什么建国以后的文学作品没有生命力?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里研究历史的人都改行了?为什么在我们的作家、记者的笔下总是千人一面、千部一腔?为什么像郭沫若那样的大家还要把杜甫说成是地主进行批判?为什么在一大群“红学家”那里把林黛玉说成是正面典型,而把薛宝釵说成是反面典型?为什么就不敢说雷锋有手表、夹克衫……实在是有太多太多的“为什么”,都是缘于把人弄得太单一了,人都不像人了、不是人了,还能把人说清楚吗?这一理论和思想,影响了多少人又误了多少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