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论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式教学,正为广大教师广泛使用。教师在探究性的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问的“问题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参与情感。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在探究教学中的重要性出发,就创设问题情境途径及对教师的要求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问题情境; 生物学; 探究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
创设问题情境从何而来?上哪去寻找适合生物教学的问题情境呢?这是对教师的信息广度、信息敏感性等方面提出挑战。俗话说“事事洞察皆学问”,在我们接触到的各种信息中,就有可能蕴涵了各种学生在课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信息将有可能成为问题情境。
1.1利用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学内容要与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科学知识对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更是一马当先,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骨髓移植、生物芯片、“非典”等,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将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如“动物细胞全能性”的探索,引1997年2月27日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英国卢斯林研究所“克隆”绵羊Dolly成功,轰动了整个世界。用多媒体展示克隆绵羊制作全过程。分析思考①多利有几个母亲?多利与谁最像?②多利绵羊的培育过程需要用到哪几种生物技术?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问题和新情况将会不断地出现,其中许多问题都必须借助于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才能得到解决。通过与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懂得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1.2利用日常生活经验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所要探究的生物世界应该是存在于学生身边的生物世界,是存在于学生生活中、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那些生物学知识。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来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这一内容,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①有位胖子,为了控制体重,尽量避免食用脂肪食物,而以糖类为主食,可总是无效,有段时间他的体重还略有增加,这是什么原因?②有些同学早餐不吃或吃得很少,在上完二节课之后,会有何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③你是否早餐只喝牛奶,吃鸡蛋,这种早餐的食谱搭配合理吗?请予以分析。提出这些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回答,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作为教师要善于帮学生牵起日常生活与探究的红线,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过程中能力的迁移,达到积极培养学生联想类比能力的目的.激发讨论,拓展学生的探究乐趣。
1.3 回顾生物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生命科学史是科学家们在崎岖山路中不畏劳苦奋力攀登的历史,是一个个问题被解决,一个个神秘现象被破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利用生命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如青霉素、酶、遗传规律及动植物微细结构的发现,重组DNA技术的出现,胚胎学研究的起源,细胞学说的建立等等。生物学史大量的史料闪烁着前人智慧的光芒,也蕴涵着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经这些史实作为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献身科学的热情。
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内容时,也可以用普里斯特利、萨克斯、等人的有关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境而展开。创设当年科学家所面临的问题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学生在创造思维能力、探究性实验设计能力得以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的要求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先前经验,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先前经验相冲突、相矛盾,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这就为以解决认知冲突为目的的探究提供了动力基础。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新颖的,令人惊奇的,学生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可以说,探究的动力基础有赖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好坏。因此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2.1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真实自然的生活
探究式学习的设计要求把知识抛锚在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脉络中,要明确清楚探究发生的知识世界情境是什么样的,以使设计出来的探究情境有一定的“真实性”。问题对学生来说必须是“真”问题,即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或由他们自己提出的某种疑难或疑点。问题必须是具体的,且寓于一定的情境中,而不是抽象宽泛的。另外形成的问题情境要与学生的亲身经历有关,这样能让学生倍感问题的真实,而不会无所适从。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通过他们的努力得以解决。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由此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就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也必然遵循这个规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教师在创设生物学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设置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度,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的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通过一个问题组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理解有关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切忌将问题设计得非常具体、琐碎,把系统知识分解得支离破碎,这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思路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出科学的,有层次的问题组,并且及时引导学生把问题讨论的结果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2.3问题情境创意要力求新颖具有挑战性
创设问题情境要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学生思维和感知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探究水平。
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要有一定的度,这个度就是指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他人的帮助下得以解决。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一般将学习内容巧妙地寓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而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好奇性,挑战的欲望,来完成探究活动。
2.4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从问题情境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能让学生引起开放性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开放性,解决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寻求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同时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整合性、批判性。教师可针对某个知识点变换提问方式,让学生感受求异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形成,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思考动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惯于探究性思维,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才能水到渠成。
在探究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关键。教师必须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联想类比能力及具体问题抽象化多方面的能力。
3.结论:教师要设法创设一种情境或氛围,做到课前短短几分钟就能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动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探究学习作好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教师作为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人,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情境,甘当陪客,从中导演设置一系列问题,让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积极与活跃的信息加工,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才能得以很好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情境; 生物学; 探究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的手段
创设问题情境从何而来?上哪去寻找适合生物教学的问题情境呢?这是对教师的信息广度、信息敏感性等方面提出挑战。俗话说“事事洞察皆学问”,在我们接触到的各种信息中,就有可能蕴涵了各种学生在课堂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信息将有可能成为问题情境。
1.1利用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学内容要与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紧密地联系起来,强调科学知识对解决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更是一马当先,克隆技术、转基因食品、骨髓移植、生物芯片、“非典”等,都是学生关注的热点。将这些内容进行加工,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如“动物细胞全能性”的探索,引1997年2月27日英国《自然》杂志报道英国卢斯林研究所“克隆”绵羊Dolly成功,轰动了整个世界。用多媒体展示克隆绵羊制作全过程。分析思考①多利有几个母亲?多利与谁最像?②多利绵羊的培育过程需要用到哪几种生物技术?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问题和新情况将会不断地出现,其中许多问题都必须借助于生物科学方面的知识才能得到解决。通过与社会热点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懂得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1.2利用日常生活经验
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所要探究的生物世界应该是存在于学生身边的生物世界,是存在于学生生活中、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那些生物学知识。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来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这一内容,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些问题:①有位胖子,为了控制体重,尽量避免食用脂肪食物,而以糖类为主食,可总是无效,有段时间他的体重还略有增加,这是什么原因?②有些同学早餐不吃或吃得很少,在上完二节课之后,会有何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③你是否早餐只喝牛奶,吃鸡蛋,这种早餐的食谱搭配合理吗?请予以分析。提出这些与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分析回答,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作为教师要善于帮学生牵起日常生活与探究的红线,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方式以及思维过程中能力的迁移,达到积极培养学生联想类比能力的目的.激发讨论,拓展学生的探究乐趣。
1.3 回顾生物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生命科学史是科学家们在崎岖山路中不畏劳苦奋力攀登的历史,是一个个问题被解决,一个个神秘现象被破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利用生命科学史创设问题情境。
如青霉素、酶、遗传规律及动植物微细结构的发现,重组DNA技术的出现,胚胎学研究的起源,细胞学说的建立等等。生物学史大量的史料闪烁着前人智慧的光芒,也蕴涵着一些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经这些史实作为问题情境进行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献身科学的热情。
在学习“光合作用”这一内容时,也可以用普里斯特利、萨克斯、等人的有关研究过程,作为问题情境而展开。创设当年科学家所面临的问题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学生在创造思维能力、探究性实验设计能力得以提高。
2、创设问题情境的要求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考虑的是学生的先前经验,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与学生的先前经验相冲突、相矛盾,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这就为以解决认知冲突为目的的探究提供了动力基础。如果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新颖的,令人惊奇的,学生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可以说,探究的动力基础有赖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好坏。因此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2.1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真实自然的生活
探究式学习的设计要求把知识抛锚在一个较为真实的情境脉络中,要明确清楚探究发生的知识世界情境是什么样的,以使设计出来的探究情境有一定的“真实性”。问题对学生来说必须是“真”问题,即是学生自己发现的或由他们自己提出的某种疑难或疑点。问题必须是具体的,且寓于一定的情境中,而不是抽象宽泛的。另外形成的问题情境要与学生的亲身经历有关,这样能让学生倍感问题的真实,而不会无所适从。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能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通过他们的努力得以解决。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由此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就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也必然遵循这个规律。在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教师在创设生物学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设置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度,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的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
通过一个问题组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理解有关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切忌将问题设计得非常具体、琐碎,把系统知识分解得支离破碎,这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思路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置出科学的,有层次的问题组,并且及时引导学生把问题讨论的结果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2.3问题情境创意要力求新颖具有挑战性
创设问题情境要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这样的问题才会成为学生思维和感知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探究水平。
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要有一定的度,这个度就是指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或他人的帮助下得以解决。教师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一般将学习内容巧妙地寓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而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激发学生的好奇性,挑战的欲望,来完成探究活动。
2.4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教师提供的问题情境,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从问题情境中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能让学生引起开放性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开放性,解决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寻求更新,更好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同时还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整合性、批判性。教师可针对某个知识点变换提问方式,让学生感受求异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形成,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思考动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惯于探究性思维,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才能水到渠成。
在探究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关键。教师必须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与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联想类比能力及具体问题抽象化多方面的能力。
3.结论:教师要设法创设一种情境或氛围,做到课前短短几分钟就能深深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动学生的心灵,为学生的探究学习作好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教师作为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人,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情境,甘当陪客,从中导演设置一系列问题,让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积极与活跃的信息加工,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 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 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才能得以很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