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机构,大到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有自主创新的能力问题,这些能力是在长期自主创新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技术创新活动能够旺盛开展的保证。这个能力的构成有五个要素:体系、机制、文化、队伍和设施。
从体系来讲,我认为主要是两个核心,第一,体系应该是纵深部署,不能仅顾眼前,体系内要建立三层的研发体系,在创新机制方面,主要是解决创新动力、激励机制与制度问题,很多企业把别的地方的能力搬过来,生产线和厂房搬过来,很快的促进GDP的增长,但就是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文化,指的是氛围、精神和理念问题,氛围很重要的是怎样鼓励创新、宽容探索。第四,创新的队伍中要有带头人,团队和技能人才的问题也需要解决。第五,创新的设施,对企业而言是在关键的试验手段建立起创新能力所需要的设施。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原有的创新体系结构包括有中科院系统、各部委系统和高等学校系统的研究所。体制改革以后,我们中科院的研究所也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往下沉了一格,原来200多个国家级的研究院所都转成科技型企业,因此就形成了目前的体系中中间一层即产业共性研究机构的缺位。这些年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采取了很多措施,就是希望在创新能力的设施上,通过从科学基础设施、大科学工程的建设到各地区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构成了当前自主创新体系。
今天的技术研究主要是在企业中进行,一是由相应的技术部门进行产品改进,是今天的技术研究;大一些的企业成立有开发中心,从事的是下一代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就是明天的技术研究;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成立研究院,能够对前瞻性的技术进行研究,也就是后天技术的研究。如果能够构建今天、明天和后天的三层研发体系,这样的企业就是一个有后劲的企业。对企业和国家而言,还要建立产业研究链,对当前产品的改进和换代产品的研究进行前瞻性的研究。
自主创新的来源,一个方面可以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转化而来,第二是通过我国基础研究机构的研究结合应用机构的研究,把这些成果通过工程化的研究,以产学研的方式把技术转移到企业,也成为企业的技术来源。到一定的程度,我们的企业研究能力也会逐步增强。
中国企业的研发强度还是偏低的,制造业研发经费占销售的比是0.76%,2006、2007年全行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的销售收入比是0.66%,大中型企业高一点,13个行业的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为2.5%左右,高的行业3%多一点,一个可喜的现象是这几年比重是在逐年提升。以机床工具行业为例,2001—2008年,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从1.88%提高到3.92%。
从“七五”期间到2006年的三次调研发现,技术来自于国内的比重在提高,从24.5%到60.6%,也就是说我们的技术主要来源是国内,但是开发产品的性能和水平与外国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自主创新可以是三个模式,一是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原始创新。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重点应该放在哪儿?我认为应该放在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投入少见效快,容易鼓舞积极性。集成创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做,第一是可以把其他领域成熟的技术集成到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第二是单元技术集成;第三是子系统、小系统集成大系统,这方面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技术创新能力是内生的能力,产品可以模仿,技术也可以引进,但能力是无法引进的,要靠企业自身的积聚。技术能力的载体是团队,团队在企业兴,团队散企业衰。如何使我们的技术能力积聚起来,要专注一个领域,锲而不舍;把握细节、注重细节;不断总结失败、错误和问题;洞察技术发展趋势与需求变化;某个领域取得的成绩要不断的衍生、延伸、扩展,最终掌握核心技术。通过这些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内生能力,产业的发展就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从体系来讲,我认为主要是两个核心,第一,体系应该是纵深部署,不能仅顾眼前,体系内要建立三层的研发体系,在创新机制方面,主要是解决创新动力、激励机制与制度问题,很多企业把别的地方的能力搬过来,生产线和厂房搬过来,很快的促进GDP的增长,但就是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文化,指的是氛围、精神和理念问题,氛围很重要的是怎样鼓励创新、宽容探索。第四,创新的队伍中要有带头人,团队和技能人才的问题也需要解决。第五,创新的设施,对企业而言是在关键的试验手段建立起创新能力所需要的设施。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原有的创新体系结构包括有中科院系统、各部委系统和高等学校系统的研究所。体制改革以后,我们中科院的研究所也要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往下沉了一格,原来200多个国家级的研究院所都转成科技型企业,因此就形成了目前的体系中中间一层即产业共性研究机构的缺位。这些年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采取了很多措施,就是希望在创新能力的设施上,通过从科学基础设施、大科学工程的建设到各地区的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构成了当前自主创新体系。
今天的技术研究主要是在企业中进行,一是由相应的技术部门进行产品改进,是今天的技术研究;大一些的企业成立有开发中心,从事的是下一代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就是明天的技术研究;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成立研究院,能够对前瞻性的技术进行研究,也就是后天技术的研究。如果能够构建今天、明天和后天的三层研发体系,这样的企业就是一个有后劲的企业。对企业和国家而言,还要建立产业研究链,对当前产品的改进和换代产品的研究进行前瞻性的研究。
自主创新的来源,一个方面可以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转化而来,第二是通过我国基础研究机构的研究结合应用机构的研究,把这些成果通过工程化的研究,以产学研的方式把技术转移到企业,也成为企业的技术来源。到一定的程度,我们的企业研究能力也会逐步增强。
中国企业的研发强度还是偏低的,制造业研发经费占销售的比是0.76%,2006、2007年全行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的销售收入比是0.66%,大中型企业高一点,13个行业的大中型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为2.5%左右,高的行业3%多一点,一个可喜的现象是这几年比重是在逐年提升。以机床工具行业为例,2001—2008年,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从1.88%提高到3.92%。
从“七五”期间到2006年的三次调研发现,技术来自于国内的比重在提高,从24.5%到60.6%,也就是说我们的技术主要来源是国内,但是开发产品的性能和水平与外国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自主创新可以是三个模式,一是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三是原始创新。当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重点应该放在哪儿?我认为应该放在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投入少见效快,容易鼓舞积极性。集成创新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做,第一是可以把其他领域成熟的技术集成到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第二是单元技术集成;第三是子系统、小系统集成大系统,这方面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技术创新能力是内生的能力,产品可以模仿,技术也可以引进,但能力是无法引进的,要靠企业自身的积聚。技术能力的载体是团队,团队在企业兴,团队散企业衰。如何使我们的技术能力积聚起来,要专注一个领域,锲而不舍;把握细节、注重细节;不断总结失败、错误和问题;洞察技术发展趋势与需求变化;某个领域取得的成绩要不断的衍生、延伸、扩展,最终掌握核心技术。通过这些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内生能力,产业的发展就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