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贺岁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真的如“冲天香阵”,来势汹汹地占据了所有人的视线。单看这金光闪闪的七个“黄金字”,就叫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本刊有幸采访到了为本片片名题字的著名书法家吴三大老先生。
马宏锦:吴老,您好!我看到张艺谋的新片《满城尽是黄金甲》片名题字雄奇壮阔、超拔豪迈,想必是出自您的手笔,您能向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吴三大:可以,这个是很突然的,张艺谋的剧务主任从云南专程来西安,问我有没有时间,给咱把这个片名题一下。张艺谋说他以前的很多电影片名都是我题的,他很满意,并且都获了奖,希望这次也得奖。哈哈,这话说的,主要是人家片子拍的好!然后我就问,这《黄金甲》是个什么戏,不像过去的戏我都看了,心中有数,好写。但我知道这个戏是怎么样改编的,用《雷雨》的脚本,与易卜生的《玩偶世家》融在一起,把这个戏的情节拉到宫里,变成一出宫廷戏,应该说是宫廷言情戏吧,当然里面还有一些打打闹闹的事情,我就不太清楚了。所以我基本了解了这个戏的脉络,也觉得好写了。但是名字怎么取的是黄巢的诗句?因为这个季节,是菊花开的时候,另外是宫廷戏,要有王者之气。这个片名是很有意思的。因为黄巢的语句还带有一种反潮流的逆反心理,咱不敢说是造反,起码是一个叛逆性格,从这个角度看,还是好写的。当然写的时候,要端庄一些,还要有三分野性,我就尽可能地捕捉这种情绪吧。写了简体和繁体(国外版本)两个版本。写好后,拿到北京,张艺谋一看,可能是夸我的话,说“这老汉的字越写越老辣了”。
前几天,江苏省委副书记,江泽民同志的侄女婿,和他们的建委主任,到了北京,在北京街道上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吴老师,这个“满城尽带黄金甲”铺满了整个北京城。放眼望去,“满目尽是三大字”。哈哈哈……
另外,张艺谋是咱陕西出去的,最主要的是,人家说吴老师写的片名都得奖,希望这次也得奖。能获奖我当然高兴了。哈哈,情况就是这样。
马宏锦:据我所知,您过去为张艺谋的多部影片题写过片名,您还能记得是那几部吗?还为别的导演题过吗?
吴三大:过去我给张艺谋写过《红高粱》、《老井》(吴天明拍的,张艺谋是主演)、《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是一位很有导演才能和天赋的人。看去幂幂儿,吹去利利儿(陕西方言,意即看起来不够灵光,实际则很不错),这是我对他的评价。他的想法很多。他原来是学摄影的,能够把色彩灵活地运用到镜头中,这是非常好的。他很擅长渲染一种氛围,会用很多场景去开化、点缀人物。
总的来说,他们还是很认准我这个字,题写到片头上,该端庄的能端庄,该活泼的活泼。像以前我写吴天明的《人生》《老井》,我写的歪歪扭扭,意思就是折断了的脊梁,人生就是坎坷。然后就是谢晋的《高山下的花环》,当时上海那么多人给他写了很多,他都说不行,他要找个西北人、北方人来写,他觉得这样和剧情比较吻合。因为我是搞戏剧出身的,所以我不是就字写字,我是按他的片子内涵来画龙点题的。结果他非常满意。我所写的字力求做到即不失书法规矩,而又捕捉那种形象感。谢晋后来说我不是写字,是在写意。此外我还写过别的《神鞭》《棋王》等。不过主要写的还是张艺谋、吴天明和谢晋三位导演的,哦,还有大导演程萌的《西安事变》也是我写的。
马宏锦:那吴老师您最早写的第一部电影片名是什么?
吴三大:最早的是西影拍的,叫——《碧海红波》,60年代的。很多片子都是西影的。哈哈,我老婆是西影的,近水楼台嘛。然后是《西安事变》等等,我都忘了。
马宏锦:吴老师您是一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及书法爱好者喜爱的具有很深艺术造诣的大书法家,您能否向我们的读者谈谈您是怎样走上艺术道路的。
吴三大:我啊,写字早了,从7.8岁就开始了,家里边就是教书的。日课两方字都不能少。我祖父就是老古板儿,国学底子很深的,和于右任都是老同事。于在靖国军当政治部主任时我祖父就是后勤部长。我祖父曾把我领去见于右任,把我临的柳公权的字给他看,请他指点,于先生曾说这娃很灵性,好好学,将来一定有出息,必成大器。后来上了高小、初中之后,就正式投了王正基老师,他是陕西第一个留美学生。他给我说你写柳公权不大气,后来就改写颜体、魏碑,我就逐步开始临摹。还有画画,是跟的苗子建老师。后来参加工作后就没太写。到了文工团,一天在歌舞队里蹦蹦跳跳的。
马宏锦:参加工作就直接到了部队?
吴先生:是的,参军了。第一野战军,彭德怀的部队,打兰州。一开始把我分到美术组,因我会写字。但是我那时不安心,一看画画寂寞得很,看那演技队很热闹。我就到了演技队。去了后就把我保送到中央戏剧学院进修了一年。这就跟戏文结了缘,写个剧本啊。一开始还是把我弄到舞蹈队,舞训班,整天练功,太疼了,于是后来干脆去了戏剧班。戴爱莲等是我们的教员。我还编过好多舞,也获了奖。编舞的时候要捕捉那个形象感,这个就和绘画有关了。
当时派了三个人学习,回来人家都当了教员。结果我年龄小,把我还是搁那,所以我心理很不平衡。
到了志愿军入朝,我就坚决报了名,要求入朝,这是好事。结果一去就是教员。有任何写字的任务都是我的,不画画了。记得贺龙带的祖国慰问团到朝鲜来,常香玉等明星演出。我给第一道门写的“祖国万岁”,写的草书,结果贺龙站那不走了,“他妈的!这是哪个龟儿子写的?存心不让老子认识!写字是干啥的?是让战士看的,才能起到宣传作用。你写这么花,谁能看懂!”(四川话)最后,他当着我的面对军长说,你给我好好培养,培养成一个大兵书法家。意思就是要为群众,面向群众。这个是很重要的,不要把自己的所有艺术看成是阳春白雪。所以我愿意把自己的字啊,画啊,归还给群众、社会、时代。我不敢想把让我吴三大的书画成为永恒艺术,它将来是个什么样,留给后人评说吧。这也是我当时受部队领导的影响。
后来彭老总去了看了后说,“你写的不错,贺老总说培养一个大兵书法家,给我好好的写。对我的鼓舞是很大的。后来我转业回来还是做剧团工作,演戏、搞编剧,还演过几部电影。都演的反面角色,因为长了个坏相,哈哈。后来把腿摔断了,再就没演戏了。只能在家写字了,就是这样,歪打正着,想干的没干成,不想干的干成了。所以说,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马宏锦:这么说从您内心来讲,还是最喜欢戏剧了!
吴三大:是这样的,我很喜欢。因为这个戏剧文学不像是写小说,它是在舞台上用形象捕捉,写一个典型性格、典型人物。它很有张力,很有激情。
我的写字理念还是“继承和创新”,没有继承,何来创新,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啊。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标新立异。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三秋的时候,那个树,树叶都没有了,只见主杆很明确,是根基,没有树干,那树也浓茂不起来的。所谓“标新立异“,二月有什么花?没有花,你要想象出来一种花,但那个花是种什么花,你得把它造象造的很合适。
我写字的一种感悟就是:心随画图、神追物象。就是写字要有一个图画感;是天,是云,是火,是水。取浮舟之险、昆仑之奇。此法作书,无妙不臻。这是自我完美,就字写字、写死字、死写字是写不出来的。这是我自己领悟到的。
现在书界书坛浮躁现象很多,但是不要紧,要让大家知道,书法艺术是一种寂寞之道,来不得半点虚假,投机取巧是不可以的。崇古者不崇尚传统的人,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如果你崇尚了传统,你再去创新,你肯定就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了,肯定会创造出自己的业绩,有自己的面目。从法度到创作的过程中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悟性很重要,悟性是一半,还得有聪明,有天赋,有才智,最重要的是后天的勤奋。没有后天的勤奋,前面都是空的,一切聪明都是小聪明。把你的感悟、灵性、想象力赋予到你的努力劳动中,得到最实践的东西,再上升到书法的最高意境,捕捉形象,打开想象的窗户,驰骋于天地之外。对法度的继承学习,有此法度,有此灵性则富,不去遵循此法度的则贫。富如天马行空,驰骋自由,贫宛如裹足女子行沙,步艰神疲,是很困难的。大凡历代书家,无一不在此下功夫,而且有很形象的语言,如“胸有奇书千万卷,从无射不应鸣弦”,想射到哪就射到哪。比如书法的“书”字,心里藏了几万个几百个,各式各样的形态、形核,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如果心里根本没有这个字,照猫画虎,无法写好。这是我的感悟,虽然会不完善,但不要紧,我会逐渐完善它。
写字的创作过程,领悟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把先天的感觉、灵感在实践中去劳动去努力,然后再上升到感性,这应该就是书法的最高意境。心里没那个字,怎么能写好?总得来说,书法是一种很牵动人感情的无声的音乐,里面有个人情感强烈的宣泄,有着书法自身规律,其结构、跌宕、错落、技法,技术方面的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某一方面都不行,总体说书法要求的是全面素养。阅历越多,学识越丰厚,肯定写出来的越有内涵。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肯定会有好处。
现在科学的发展进步,电脑已经替代了很多传统意义上的书写,但它与书法艺术是两个概念,那是科学,这是艺术。科学是刻板的、模式的、规律化的。书法艺术是让大家从中感受美体会美。于右任关于书法的三点很重要:先说美。女子的俊俏,男子的阳刚,各种美取向不同。第二是易识,写的字能让人看得懂。文字是教育人的,点化人的,要体现文字的功能。也就是说从易识到造型美是从实用上升到艺术的两个阶段,缺一不可。第三是耐看,让人留连往返。有味道就是好作品。如果字不耐看,就是内涵的问题。有神韵不是张牙舞爪,要慢慢地渗透,才会有持久的吸引力。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贺岁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真的如“冲天香阵”,来势汹汹地占据了所有人的视线。单看这金光闪闪的七个“黄金字”,就叫人眼前一亮,为之一振。本刊有幸采访到了为本片片名题字的著名书法家吴三大老先生。
马宏锦:吴老,您好!我看到张艺谋的新片《满城尽是黄金甲》片名题字雄奇壮阔、超拔豪迈,想必是出自您的手笔,您能向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吴三大:可以,这个是很突然的,张艺谋的剧务主任从云南专程来西安,问我有没有时间,给咱把这个片名题一下。张艺谋说他以前的很多电影片名都是我题的,他很满意,并且都获了奖,希望这次也得奖。哈哈,这话说的,主要是人家片子拍的好!然后我就问,这《黄金甲》是个什么戏,不像过去的戏我都看了,心中有数,好写。但我知道这个戏是怎么样改编的,用《雷雨》的脚本,与易卜生的《玩偶世家》融在一起,把这个戏的情节拉到宫里,变成一出宫廷戏,应该说是宫廷言情戏吧,当然里面还有一些打打闹闹的事情,我就不太清楚了。所以我基本了解了这个戏的脉络,也觉得好写了。但是名字怎么取的是黄巢的诗句?因为这个季节,是菊花开的时候,另外是宫廷戏,要有王者之气。这个片名是很有意思的。因为黄巢的语句还带有一种反潮流的逆反心理,咱不敢说是造反,起码是一个叛逆性格,从这个角度看,还是好写的。当然写的时候,要端庄一些,还要有三分野性,我就尽可能地捕捉这种情绪吧。写了简体和繁体(国外版本)两个版本。写好后,拿到北京,张艺谋一看,可能是夸我的话,说“这老汉的字越写越老辣了”。
前几天,江苏省委副书记,江泽民同志的侄女婿,和他们的建委主任,到了北京,在北京街道上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吴老师,这个“满城尽带黄金甲”铺满了整个北京城。放眼望去,“满目尽是三大字”。哈哈哈……
另外,张艺谋是咱陕西出去的,最主要的是,人家说吴老师写的片名都得奖,希望这次也得奖。能获奖我当然高兴了。哈哈,情况就是这样。
马宏锦:据我所知,您过去为张艺谋的多部影片题写过片名,您还能记得是那几部吗?还为别的导演题过吗?
吴三大:过去我给张艺谋写过《红高粱》、《老井》(吴天明拍的,张艺谋是主演)、《秋菊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是一位很有导演才能和天赋的人。看去幂幂儿,吹去利利儿(陕西方言,意即看起来不够灵光,实际则很不错),这是我对他的评价。他的想法很多。他原来是学摄影的,能够把色彩灵活地运用到镜头中,这是非常好的。他很擅长渲染一种氛围,会用很多场景去开化、点缀人物。
总的来说,他们还是很认准我这个字,题写到片头上,该端庄的能端庄,该活泼的活泼。像以前我写吴天明的《人生》《老井》,我写的歪歪扭扭,意思就是折断了的脊梁,人生就是坎坷。然后就是谢晋的《高山下的花环》,当时上海那么多人给他写了很多,他都说不行,他要找个西北人、北方人来写,他觉得这样和剧情比较吻合。因为我是搞戏剧出身的,所以我不是就字写字,我是按他的片子内涵来画龙点题的。结果他非常满意。我所写的字力求做到即不失书法规矩,而又捕捉那种形象感。谢晋后来说我不是写字,是在写意。此外我还写过别的《神鞭》《棋王》等。不过主要写的还是张艺谋、吴天明和谢晋三位导演的,哦,还有大导演程萌的《西安事变》也是我写的。
马宏锦:那吴老师您最早写的第一部电影片名是什么?
吴三大:最早的是西影拍的,叫——《碧海红波》,60年代的。很多片子都是西影的。哈哈,我老婆是西影的,近水楼台嘛。然后是《西安事变》等等,我都忘了。
马宏锦:吴老师您是一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及书法爱好者喜爱的具有很深艺术造诣的大书法家,您能否向我们的读者谈谈您是怎样走上艺术道路的。
吴三大:我啊,写字早了,从7.8岁就开始了,家里边就是教书的。日课两方字都不能少。我祖父就是老古板儿,国学底子很深的,和于右任都是老同事。于在靖国军当政治部主任时我祖父就是后勤部长。我祖父曾把我领去见于右任,把我临的柳公权的字给他看,请他指点,于先生曾说这娃很灵性,好好学,将来一定有出息,必成大器。后来上了高小、初中之后,就正式投了王正基老师,他是陕西第一个留美学生。他给我说你写柳公权不大气,后来就改写颜体、魏碑,我就逐步开始临摹。还有画画,是跟的苗子建老师。后来参加工作后就没太写。到了文工团,一天在歌舞队里蹦蹦跳跳的。
马宏锦:参加工作就直接到了部队?
吴先生:是的,参军了。第一野战军,彭德怀的部队,打兰州。一开始把我分到美术组,因我会写字。但是我那时不安心,一看画画寂寞得很,看那演技队很热闹。我就到了演技队。去了后就把我保送到中央戏剧学院进修了一年。这就跟戏文结了缘,写个剧本啊。一开始还是把我弄到舞蹈队,舞训班,整天练功,太疼了,于是后来干脆去了戏剧班。戴爱莲等是我们的教员。我还编过好多舞,也获了奖。编舞的时候要捕捉那个形象感,这个就和绘画有关了。
当时派了三个人学习,回来人家都当了教员。结果我年龄小,把我还是搁那,所以我心理很不平衡。
到了志愿军入朝,我就坚决报了名,要求入朝,这是好事。结果一去就是教员。有任何写字的任务都是我的,不画画了。记得贺龙带的祖国慰问团到朝鲜来,常香玉等明星演出。我给第一道门写的“祖国万岁”,写的草书,结果贺龙站那不走了,“他妈的!这是哪个龟儿子写的?存心不让老子认识!写字是干啥的?是让战士看的,才能起到宣传作用。你写这么花,谁能看懂!”(四川话)最后,他当着我的面对军长说,你给我好好培养,培养成一个大兵书法家。意思就是要为群众,面向群众。这个是很重要的,不要把自己的所有艺术看成是阳春白雪。所以我愿意把自己的字啊,画啊,归还给群众、社会、时代。我不敢想把让我吴三大的书画成为永恒艺术,它将来是个什么样,留给后人评说吧。这也是我当时受部队领导的影响。
后来彭老总去了看了后说,“你写的不错,贺老总说培养一个大兵书法家,给我好好的写。对我的鼓舞是很大的。后来我转业回来还是做剧团工作,演戏、搞编剧,还演过几部电影。都演的反面角色,因为长了个坏相,哈哈。后来把腿摔断了,再就没演戏了。只能在家写字了,就是这样,歪打正着,想干的没干成,不想干的干成了。所以说,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马宏锦:这么说从您内心来讲,还是最喜欢戏剧了!
吴三大:是这样的,我很喜欢。因为这个戏剧文学不像是写小说,它是在舞台上用形象捕捉,写一个典型性格、典型人物。它很有张力,很有激情。
我的写字理念还是“继承和创新”,没有继承,何来创新,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啊。现在年轻人都喜欢标新立异。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三秋的时候,那个树,树叶都没有了,只见主杆很明确,是根基,没有树干,那树也浓茂不起来的。所谓“标新立异“,二月有什么花?没有花,你要想象出来一种花,但那个花是种什么花,你得把它造象造的很合适。
我写字的一种感悟就是:心随画图、神追物象。就是写字要有一个图画感;是天,是云,是火,是水。取浮舟之险、昆仑之奇。此法作书,无妙不臻。这是自我完美,就字写字、写死字、死写字是写不出来的。这是我自己领悟到的。
现在书界书坛浮躁现象很多,但是不要紧,要让大家知道,书法艺术是一种寂寞之道,来不得半点虚假,投机取巧是不可以的。崇古者不崇尚传统的人,最后还是一事无成。如果你崇尚了传统,你再去创新,你肯定就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了,肯定会创造出自己的业绩,有自己的面目。从法度到创作的过程中是什么样的状态呢,悟性很重要,悟性是一半,还得有聪明,有天赋,有才智,最重要的是后天的勤奋。没有后天的勤奋,前面都是空的,一切聪明都是小聪明。把你的感悟、灵性、想象力赋予到你的努力劳动中,得到最实践的东西,再上升到书法的最高意境,捕捉形象,打开想象的窗户,驰骋于天地之外。对法度的继承学习,有此法度,有此灵性则富,不去遵循此法度的则贫。富如天马行空,驰骋自由,贫宛如裹足女子行沙,步艰神疲,是很困难的。大凡历代书家,无一不在此下功夫,而且有很形象的语言,如“胸有奇书千万卷,从无射不应鸣弦”,想射到哪就射到哪。比如书法的“书”字,心里藏了几万个几百个,各式各样的形态、形核,想怎么写就可以怎么写;如果心里根本没有这个字,照猫画虎,无法写好。这是我的感悟,虽然会不完善,但不要紧,我会逐渐完善它。
写字的创作过程,领悟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把先天的感觉、灵感在实践中去劳动去努力,然后再上升到感性,这应该就是书法的最高意境。心里没那个字,怎么能写好?总得来说,书法是一种很牵动人感情的无声的音乐,里面有个人情感强烈的宣泄,有着书法自身规律,其结构、跌宕、错落、技法,技术方面的东西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某一方面都不行,总体说书法要求的是全面素养。阅历越多,学识越丰厚,肯定写出来的越有内涵。在这方面,多下些功夫肯定会有好处。
现在科学的发展进步,电脑已经替代了很多传统意义上的书写,但它与书法艺术是两个概念,那是科学,这是艺术。科学是刻板的、模式的、规律化的。书法艺术是让大家从中感受美体会美。于右任关于书法的三点很重要:先说美。女子的俊俏,男子的阳刚,各种美取向不同。第二是易识,写的字能让人看得懂。文字是教育人的,点化人的,要体现文字的功能。也就是说从易识到造型美是从实用上升到艺术的两个阶段,缺一不可。第三是耐看,让人留连往返。有味道就是好作品。如果字不耐看,就是内涵的问题。有神韵不是张牙舞爪,要慢慢地渗透,才会有持久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