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革命的日益深化,阅读载体多元化已经成为客观现实,数字化正不可阻挡地成为出版业的潮流和未来。据《2008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等数字媒介阅读正日趋普及。2008年我国成年人中各类数字媒介阅读率达24,5%。
阅读方式的转变,直接带来的是数字出版对于传统出版的升级乃至部分替代。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9年图书销售增长约20%,而数字出版增长了42%。从2007到2009年,数字出版3年_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56.2%,这是一个不得不让人备加重视的增长数据。
数字出版现状与趋势
内容为王依旧是制胜利器
出版业历来是内容为王,在数字出版方兴未艾的今天,有人提出结构为王,产品为王,但不管怎样,没有优秀的内容,即使技术再先进,在数字出版领域也会遇到发展瓶颈。但与以往略为不同的是,内容的规模性在某种程度加大提高,成规模的优质内容将是数字出版战场的制胜利器。
跨媒体的复合出版渐成大势
利用同一内容,采用不同介质展现给消费者,这是大型媒体集团的相对优势,像贝塔斯曼集团拥有兰登书屋,同时也拥有欧洲最大的电视台RTL,这种内容资源的整合出版,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重复投入,降低了出版成本。这种复合出版将会成为未来出版市场的主要形态,而诸多中小出版商会采取竞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
多数出版商开始涉水数字出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已有90%的出版社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出版电子图书50多万种,但与传统出版相比,这些运营无疑是尝试性的进入,还不足以支撑企业本身的发展。此外,以技术起家的方正阿帕比、书生、超星、中文在线四家企业几乎垄断着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体现了较高的市场集中度。
技术标准之争愈演愈烈
技术标准,是每个企业都梦寐以求的理想。成为标准,意味着相当长时间内,即使没有投入,同样会有大量的产出回报企业。国外,有Adobe公司的PDF、苹果公司的Stanza、亚马逊的Kindle之争,国内亦有方正的Apabi标准。这虽然是技术企业的竞争,但同样关系到出版企业的未来。但是,目前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都尚未形成卓有成效的商业模式,市场尚处于培育期,还不足以撼动传统出版。
在这一前提下,未雨绸缪地展开数字出版业务,无疑是传统出版企业掌握未来出版市场的关键所在。 编辑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合法拥有版权,广泛积累内容
出版商在数字出版时代,既是生产商又是服务商,这种角色注定出版商要以内容为基础,扎实展开建设,中小企业更是如此。编辑应充分发挥职业角色,密切与作者的合作关系,签署或者补签关于数字版权方面的协议,以法律手段保证出版机构的版权资源,广泛积累内容,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相对优势,坐看市场走势,择机而动。
关注数字出版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做好内容的电子介质储备工作
数字出版领域技术发展依赖于IT、网络技术的整体发展,未来一定会形成声、光、电、动等多媒体表现技术,编辑以及出版社方面,其实只需做好电子介质的储备工作,做到一书一光盘一硬盘的全内容的复制保护模式即可,另外,有些内容不妨以纯文本的格式保留,这种格式兼容性好,不管技术标准是哪个,都会畅通无阻。
体验数字出版的形态,力所能及地学习相关技术
数字出版以载体分类,可以分为网络出版、电子出版、移动出版等多种模式,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编辑,一定要充分体验相关模式,体会其与传统出版的优势和劣势。如有可能,不妨多学习一下相关技术,获得尽可能多的数字出版体验,为将来从事数字出版奠定良好基础。
积极参与数字出版的营销工作
数字化带来的最大改变,在于内容本身,整合了技术、表现形式,渠道和传播方式、运营规则等综合因素。而由于阅读来源的细分,消费者获知数字出版信息的途径有限,这将是数字出版竞争的最大隐患。而出版业的马太效应也因此而凸显,那些强大的传媒集团,在同质化的内容出版方面会形成近乎垄断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编辑除了加强内容的独特性以外,还需广泛参与数字出版的营销工作,因为数字时代的营销,将会是社区型的营销,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并以类似“口碑营销”的方式才能取得更大成效。
应该看到,数字出版毕竟是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的发展产物,任何预测或判断都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所以,只有时刻与数字出版同步,未雨绸缪,保持高度的产业视角,才能在数字出版时代拥有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阅读方式的转变,直接带来的是数字出版对于传统出版的升级乃至部分替代。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9年图书销售增长约20%,而数字出版增长了42%。从2007到2009年,数字出版3年_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56.2%,这是一个不得不让人备加重视的增长数据。
数字出版现状与趋势
内容为王依旧是制胜利器
出版业历来是内容为王,在数字出版方兴未艾的今天,有人提出结构为王,产品为王,但不管怎样,没有优秀的内容,即使技术再先进,在数字出版领域也会遇到发展瓶颈。但与以往略为不同的是,内容的规模性在某种程度加大提高,成规模的优质内容将是数字出版战场的制胜利器。
跨媒体的复合出版渐成大势
利用同一内容,采用不同介质展现给消费者,这是大型媒体集团的相对优势,像贝塔斯曼集团拥有兰登书屋,同时也拥有欧洲最大的电视台RTL,这种内容资源的整合出版,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重复投入,降低了出版成本。这种复合出版将会成为未来出版市场的主要形态,而诸多中小出版商会采取竞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
多数出版商开始涉水数字出版,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截至2009年年底,全国已有90%的出版社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出版电子图书50多万种,但与传统出版相比,这些运营无疑是尝试性的进入,还不足以支撑企业本身的发展。此外,以技术起家的方正阿帕比、书生、超星、中文在线四家企业几乎垄断着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体现了较高的市场集中度。
技术标准之争愈演愈烈
技术标准,是每个企业都梦寐以求的理想。成为标准,意味着相当长时间内,即使没有投入,同样会有大量的产出回报企业。国外,有Adobe公司的PDF、苹果公司的Stanza、亚马逊的Kindle之争,国内亦有方正的Apabi标准。这虽然是技术企业的竞争,但同样关系到出版企业的未来。但是,目前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中国,都尚未形成卓有成效的商业模式,市场尚处于培育期,还不足以撼动传统出版。
在这一前提下,未雨绸缪地展开数字出版业务,无疑是传统出版企业掌握未来出版市场的关键所在。 编辑宜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合法拥有版权,广泛积累内容
出版商在数字出版时代,既是生产商又是服务商,这种角色注定出版商要以内容为基础,扎实展开建设,中小企业更是如此。编辑应充分发挥职业角色,密切与作者的合作关系,签署或者补签关于数字版权方面的协议,以法律手段保证出版机构的版权资源,广泛积累内容,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相对优势,坐看市场走势,择机而动。
关注数字出版领域技术发展动态,做好内容的电子介质储备工作
数字出版领域技术发展依赖于IT、网络技术的整体发展,未来一定会形成声、光、电、动等多媒体表现技术,编辑以及出版社方面,其实只需做好电子介质的储备工作,做到一书一光盘一硬盘的全内容的复制保护模式即可,另外,有些内容不妨以纯文本的格式保留,这种格式兼容性好,不管技术标准是哪个,都会畅通无阻。
体验数字出版的形态,力所能及地学习相关技术
数字出版以载体分类,可以分为网络出版、电子出版、移动出版等多种模式,作为一个网络时代的编辑,一定要充分体验相关模式,体会其与传统出版的优势和劣势。如有可能,不妨多学习一下相关技术,获得尽可能多的数字出版体验,为将来从事数字出版奠定良好基础。
积极参与数字出版的营销工作
数字化带来的最大改变,在于内容本身,整合了技术、表现形式,渠道和传播方式、运营规则等综合因素。而由于阅读来源的细分,消费者获知数字出版信息的途径有限,这将是数字出版竞争的最大隐患。而出版业的马太效应也因此而凸显,那些强大的传媒集团,在同质化的内容出版方面会形成近乎垄断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编辑除了加强内容的独特性以外,还需广泛参与数字出版的营销工作,因为数字时代的营销,将会是社区型的营销,需要更多的人参与,并以类似“口碑营销”的方式才能取得更大成效。
应该看到,数字出版毕竟是新时代新技术背景下的发展产物,任何预测或判断都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所以,只有时刻与数字出版同步,未雨绸缪,保持高度的产业视角,才能在数字出版时代拥有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