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师制、项目制的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实现路径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st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更新慢、完整项目经验缺乏、职业素养培养缺失问题,探究以“双师制” “项目制”为抓手,对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以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的协同教育为基石,以企业真实实践项目进行全过程项目管理为载体,培养理论基础实、实践技能硬、职业素养高的适应企业需求的电子信息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电子信息;双师制;项目制;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33-0141-02
  开放科学(資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引言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实施《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中就促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元”育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发达国家,产教融合萌芽较早,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德国“双元制”模式、法国“学徒制”模式、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模式、英国“三明治”模式以及美国、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模式等产教融合模式。我国由于早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起步较晚,国内职业院校对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仍处于探寻摸索阶段。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今我国已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互联网浪潮的袭来,社会信息化在各方面的渗入,各行各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需求居高不下,基于此,很多高职院校均开设了电子信息类专业。高职院校培养的主要是应用型技术性人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因此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侧重于就业导向。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高职院校注重学习专业性知识,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能够让学生毕业后直接跟企业对接,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承担岗位工作。
  2 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高职院校以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具有服务于特定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强烈针对性。高职院校为了培养高质量的、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电子信息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应该能够根据技术的发展动态更新,教学实践能够高度模拟企业工作环境。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也存在一些困难:1)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非常迅速,学校老师没有直接面对一线市场,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更新慢,导致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在学校接触的知识很可能已经与行业脱节。2)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相比本科院校学生更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众多高职院校相比本科院校加重了实践教学的课时。但是实践环节在设计上只是单纯地从技术层面完成一个项目,缺乏全过程的项目管理过程,无法建立学生对项目整体实施流程的认知。3)在实践教学当中,采用老师为学生创设、模拟企业情境的方式开展,但是,有的学校老师不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创设和模拟的企业环境毕竟只是虚拟的、不真实的。学生处在大学的象牙塔中,整个教学设计脱离了企业环境,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缺乏。
  综上,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存在三个问题:1)课程更新慢;2)完整项目经验缺乏;3)职业素养培养缺失。
  3 基于双师制、项目制的教学路径设计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存在的三个问题,企业面对的是一线市场需求,对市场新技术接收快、更新快。企业完成的都是真实项目,从项目立项到项目计划、项目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编码、项目测试、项目验收、项目总结均是进行全过程的项目管理。企业是真实的企业环境,可以快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建立学校老师、企业导师的双师制,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和项目全流程项目管理的途径,以达到培养理论基础实、实践技能硬、职业素养高的适应企业需求的电子信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通过产教融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让学生“真刀真枪”地操练,并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从业能力。高职教育固有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其人才培养过程一定要更加贴近产业,一定要与产业密切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通过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产教融合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不二之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让“产”和“教”在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充分融合,最大化发挥出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出符合行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双师制助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途径如图1:
  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双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将理论知识的获取、实践能力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塑造等作为核心目标,为学生配备两名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每个班级都有校内专业教师即学校老师,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即企业导师共同进行引导与管理,而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两位导师的职责分工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学校老师通过理论授课培养学生的理论技能,并辅助企业导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企业导师拥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和企业从业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并辅助学校老师提升学生的理论技能。通过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的协同作用,达到培养电子信息领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双师制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应该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具备的优势不同,参与到各个环节的角色也不同。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在人才培养各环节承担的作用如图2:
  在拟定人才培养方案环节,企业导师对新技术、新需求更加敏锐,此环节应该由企业导师主导并由学校老师辅助,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之后,需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拟定各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此环节学校老师更清楚课程框架并且后续由学校老师承担理论教学工作,因此,由学校老师主导,企业导师辅助。拟定课程标准后,需要根据课程标准进入到理论教学环节中,学校老师理论教学经验更加丰富,此环节由学校老师主导,企业导师辅助。在对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和基础练习之后,由企业导师主导提供企业真实实战项目,进行综合练习,学校老师进行辅助。只有让企业导师和学校老师都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互为支撑才能培养出适合企业的、适应行业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   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性强,这就要求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练,不断在实践中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引入企业真实实践项目,根据软件项目全过程管理过程,从项目立项、项目计划、项目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项目编码、项目测试、项目验收到项目总结,对开发过程进行全过程项目管理才能让学生建立起对项目整体实施流程和管理的認知。每个过程的工作任务和阶段性成果如图3:
  在实践环节中,学校老师担当需求方/建设方提出需求,并对每个阶段的阶段性成功进行评审,对最终的项目成功进行验收。企业导师担当项目总经理,承建方,指导学生完成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均有对应的阶段性成果,根据项目进度安排实施进度管理、里程碑成果汇报、阶段性成果验收,做好每个阶段的把控和验收,最终完成项目的答辩和项目总体验收。
  4 基于双师制、项目制的教学路径保障机制
  双导师制和项目制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元育人的有效实施路径,为了有效保障实施效果提出以下几点保障措施。(1)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企业导师和学校老师的协同效应,学校导师应该使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企业实践,熟悉企业项目管理过程。企业导师应该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项目,关注行业动态,不断深入调研,收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2)密切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以及学生三方之间的关联和交流。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可以定期进行交流座谈,对学生情况随时进行交流,根据学生情况动态调整教学内容,达到因材施教。利用各种互联网通信软件,搭建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以及学生三方交流的平台,确保信息的畅通。(3)构建实践项目库和项目案例库,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实践项目库中选择适合的实践项目,对于初次接触实践项目和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学生来说,每个阶段要完成的工作和文档是非常困惑的,通过企业导师对项目案例库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
  5 结语
  通过研究以双师制、项目制的方式促进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实现路径,实现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整合,达到校企双元育人。解决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过程的理论知识更新慢、实践脱离企业环境的问题,以期能够培养理论基础实、实践技能硬、职业素养高的适应企业需求的电子信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武春岭,童世华,何欢,等.高职“产学制、项目制、导师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l.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58-61.
  [2]王凯悦,力国民,田玉明,等.基于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双导师制的建设研究[Jl.教育教学论坛,2019(35):214-215.
  [3]毛以芳,周春平.基于协同理论的高职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双导师制”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39):254-255.
  [4]龚小勇,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双平台、双核心、双情境”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5-10.
  【通联编辑:王力】
  作者简介:刘向凤(1989-),女,重庆人,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高职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自动化专业设置了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终端两个方向。增加多门专业课的同时,理论基础课相应大幅缩减。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电路类课程都进行了学分和内容的删减。为与专业和课程相匹配,该专业重编了电路教材,将上述三门课程合为一本教材。课程和教材的设计旨在降低理论深度和难度的同时,满足智能机器人和智能终端专业课的电路硬件基础。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电路课程建设;教材建设  中
摘要:西安某高校现行考试方式各个环节均由手动完成,教师负担重、管理工作烦琐、考试成本高、试卷不易不保存、灵活性小、数据统计难。该文介绍了基于云计算环境下考试管理新模式。学校通过对考试数据的分析统计,大数据挖掘,通盘掌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对每个学生、教师的教与学的情况都能实时掌握,进而促进科学、有效、公平的评价体系形成,真正实现考试促进优质的教与学。云计算环境下考试管理,打通了考试数据统计的堵点,提
目的评价氯沙坦联合小剂量胺碘酮预防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mg/d+胺碘酮0.2g/d,对照组32例在常规降压药物基础上只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唯一的物联网学科,该专业主要以无线网络、射频、传感器、嵌入式集成单元、物联网域名等技术为基础,对学生展开物联网硬件安装调试、软件编程和测试,以及物联网系统集成能力的教学,以实现多种物联网服务的智能决策、协调控制。该文围绕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对课堂教育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流程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教学问题及不足之处,并提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改革优化策略
无论在司法公开与司法透明领域,还是在电子交往与电子案卷方面,最高人民法院持续推动改革。在先期取得的经验基础之上,对电子递交的时刻、当事人主张的结构化、电子送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