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绿豆发展前景及优势分析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ward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着重分析了绿豆的生长发育特性与产业增值潜力。分析了山东省发展绿豆产业的可行性,并为山东省大面积种植绿豆及可持续发展绿豆产业提出了关键性建议。
  关键词:山东省;绿豆;发展前景;优势
  中图分类号 S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25-02
  绿豆是食用豆主要种类之一,具有用途广泛,加工产业链长的特点,被誉为“绿色珍珠”,既是调节饮食的佳品又是食品工业和酿酒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也是重要的药材,又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绿豆在我国各地都有种植,产区主要集中在黄、淮河流域及华北平原,其中山东省是全国绿豆主产省份之一,种植面积最高年份曾达8.9万hm2。近些年,受产业形势等诸多因素影响,绿豆种植面积在山东省呈现萎缩趋势。
  保障粮食作物及食用豆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国家倡导粮食安全和发展其他作物应该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如何在解决争地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确保粮食、经济作物、食用豆安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绿豆生长发育特性与产业增值潜力适宜在山东省种植与发展
  1.1 绿豆生长发育特性 绿豆是短日照作物,喜光又耐阴,需要有一定的短日照条件才能正常开花结实。绿豆是喜温作物,当平均气温稳定在10℃时,绿豆就能播种,最适出苗气温为15℃。绿豆适应性强,从沙土到黏重土壤都能生长。绿豆比较耐旱,在田间最大持水量低于50%的情况下也能出苗、开花、结荚。山东省的气候条件完全适应绿豆的生长需要。多年的种植实践证明,绿豆以其生育期短、耐瘠薄、对环境条件适应能力较强的特点,成为干旱、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的首选作物。绿豆作为我国重要的特色杂粮,是干旱地区麦后复播和脱贫致富的最佳选择,可以明显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1.2 绿豆产业化增值潜力较大 从加工环节来看,我国食品消费占总生活消费的50%,这为绿豆加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绿豆具有较高的加工利用价值,适宜进行产业化开发,可以通过蒸煮食品、烘烤食品、膨化食品、发酵食品、糕点食品以及杂粮饮品等多种方式进行加工,加工食品种类可达100种以上。绿豆初加工后每kg可增值1元。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后处理和加工行业已呈现出由销地向产地转移的趋势。而从农产品的产值构成来看,其产值70%以上是通过产后的贮运、保鲜和加工等环节来实现的。通过生产、初加工、深加工、销售、优化服务等环节延长产业链条,既能增加绿豆产品的附加值,又能吸纳剩余劳动力。同时产业化经营促使低加工、粗工艺向深加工、精工艺发展,分散的作坊经营向规模经营发展,实现规模效应。
  2 山东省绿豆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2.1 地利条件 山东是我国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又是沿海省份,东临日韩,农产品加工出口的条件得天独厚,在山东研究开发特色经济作物拥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市场前景。
  2.2 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条件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气候温和,雨量适中,热量条件可满足大部分农作物一年两作需求。土地资源有限,农村劳动力相对富足,集中分布于资源密集的种植业,并呈现出向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的特色经济作物转移的趋势。在人均土地资源相对较少,人地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实现棉经、粮经等间作套种,可以在保证棉、粮等大宗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基础上,实现特色经济作物的协同发展;有利于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扩大农村就业,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实现产业富农,夯实新常态下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2.3 土壤条件 山东省盐碱地、旱薄地的面积较大,发展抗旱耐盐特色经济作物的潜力和需求很大。发展这些特色经济作物既可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又可以改良土地质量,充分发挥农业增产潜力,同时可以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及农用机械产业的发展。
  2.4 农产品加工出口条件 山东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全国经济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山东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 000余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3家,省级龙头企业180余家,为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特色经济作物的商品价值较高、易产业化,其产品形式多样,涉及科研单位、农户、加工企业、经销商等多个链条,后续加工销售以及出口创汇等带来的经济利润大。围绕特色作物的产品开发,可以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和协会的发展,加快形成多样的农业发展组织格局。目前在农产品出口中,初级产品占相当比重,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尤其是特色经济作物的精深加工,潜力还很大。随着一些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特色经济作物比重加大,山东出口农产品将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2.5 饮食习惯及其他优势 食用豆一般具有产业链长、产品类型多、药食同源、商品性强、价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人们喜好等特点。山东发展食用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地处沿海,劳动力密集,出口及内销潜力巨大,深加工企业较多,适宜发展产业链长的食用豆作物;二是山东有着大面积的滨海盐碱地和半干旱丘陵山地,具备耐盐抗逆抗瘠薄食用豆作物的生存空间,可以在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发展;三是山东人文气息浓厚,对食用豆异常青睐,种植历史悠久。
  3 绿豆在山东省大规模种植的可行性
  由于绿豆生长期短,适应范围广,善于利用自然光、热资源,具有耐旱耐瘠等特点。它既适宜于生产条件差的冷凉地区、丘陵山地、新垦荒地和一些旱薄地种植,也可以与大宗作物实行间作、套种、混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绿豆这种生物特性决定了山东省进行大规模种植开发具有可行性。据测算,山东省有近的耕地面积可用于种植绿豆并作进一步开发。
  3.1 建立生产基地,示范带动绿豆种植业发展 在山东省建立3~5个示范基地,以此为依托,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和操作规程的培训,对生产资料经营户、生产加工户、民营商贸户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做好良种、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   3.2 为绿豆种植业及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在发动农民自筹资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项目、银行贷款等各方面资金,加大对绿豆生产、加工和流通方面的投入。
  3.3 培育和发展从事绿豆生产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 实行各类优惠政策,引导、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升级、结构优化,依托龙头企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把绿豆生产基地发展成为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
  3.4 探讨并推广多种形式的绿豆种植模式,为绿豆发展最大可能寻找空间 随着耕地面积逐年下降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提高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间作由于其有充分利用资源和大幅度增加产量的特点,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农业生产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绿豆可固氮,且生育期短,播期灵活,适宜与多种作物间作套种。棉花-绿豆、玉米-绿豆是优良的间作模式,具有高产高效、共生固氮、资源利用率高、改良土壤环境、增强群体抗逆性等优点。同时,棉花、玉米和绿豆都属于喜温作物,在山东省不存在自然资源条件限制。在保障棉花、玉米产量稳定的前提下,开展间作绿豆种植模式研究与示范,通过关键技术突破、技术集成创新和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其技术成果在我省棉花主产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在其他区域也会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当前,山东省农科院棉花研究中心着眼山东省食用豆学科产业发展需要,成立了经济作物研究室,从事绿豆遗传育种、栽培生理、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这是山东省在省级科研院所及高校,首次深入开展绿豆学科的研究,填补了山东省一直没有该学科研究的空白。该科研平台的建立,必将引领山东省食用豆学科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秋馥.白城市绿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形势,2011(1):38-41.
  [2]姚静.发展绿豆生产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J].理论研究,2013(12):21-23.
  [3]何录秋,尹月皓,张 亚.湖南绿豆生产存在问题与高产栽培措施[J].耕作与栽培,2012(4):53-54.
  [4]马秀杰.间作对绿豆生物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4,28(3):546-551.
  [5]曹维强,王静.绿豆综合开发及利用[J].银食与油脂,2013(3):37-39.
  [6]闫锋,崔秀辉,王成,等.浦子刚玉米绿豆间作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7):10931-10932.
  [7]刘慧,李宁辉.中国绿豆贸易状况与趋势展望[J].农业展望,2013(6):62-64.
  [8]张瑛,钟钰.我国小宗农产品市场调控机制研究——以绿豆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2(4):410-412. (责编:张长青)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探究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于2014年进行了24%吡唑·己唑醇悬浮剂等3种药剂在水稻纹枯病盛发期用药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4%吡唑·己唑醇悬浮剂、27.8%噻呋·己唑醇悬浮剂和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3种药剂,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纹枯病发生严重时(盛发期)用药一次,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都较差。建议这3种药剂作为预防药剂使用,在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2
期刊
摘 要:水生生物是水环境重要组成部分。新安江是徽州人的母亲河,新安江的水生生物资源现正面临着各种问题和挑战。在开展水生生物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新安江流域生物资源问题,提出资源养护措施建议,维护水环境生态平衡,促进水生生物资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安江;水生生物;生态平衡;优化配置; 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0-101-0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海南文昌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围村庄的实地走访调查,了解当地土地利用现状,总结得出相应结论。清澜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划定范围广阔,土地类型丰富,但由于生态敏感区的土地利用特殊性、专业土地开发人才的缺乏、农民有效开发利用意识不高,使该地区土地利用程度偏低,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困难。  关键词:海南省;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期刊
摘 要:为了探讨钵苗机插水稻的适宜播种量及秧龄,以常规中熟中粳水稻武运粳27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水稻钵盘育秧不同播种量和不同秧龄栽插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每孔播入6粒(即每盘播入73g左右)、秧龄为30d的高产潜力最大,主要是秧苗素质好,产量结构协调。  关键词:水稻;钵苗机插;播量;秧龄;秧苗素质;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
期刊
摘 要: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现代化的特色之一。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山西农业只有走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才是长久之计。这就必然对作为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建设重要支撑之一的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顺利实施和实现山西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山西农村职业教育应及时作出调整,积极创新。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农业;职业教育;山西省  中图
期刊
摘 要:该文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直立型绿豆品种的经济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越大,绿豆的株高越高,单株荚数随着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主茎节数、荚长、百粒重和单荚粒数则没有明显变化。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绿豆产量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的栽培条件下,绿豆在适宜的种植密度条件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同绿1号绿豆品种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是18万株/hm2。  关键词:绿豆;
期刊
摘 要:该文基于中国本土化的语言界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意念和物质的二维概念。村民的参与意愿是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构问题的核心。通过对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进行了3次的问卷调查,利用调研数据,先通过卡方检验的方法找出了村民对参与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构意愿的显著影响性的变量,再构建这些变量与村民参与意愿的Logistic回归模型,模型结果显示:教育水平、支付能力、认知水平等因素与村民参与
期刊
摘 要:通过对19个水稻品种的对比种植研究,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为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实际参考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宁0212(南粳212)、宁9213(南粳52)、宁0145(早熟晚粳)、盐丰稻2号(中熟中粳),宁9210(南粳51)表现较佳,可以在本地大面积进行示范推广。  关键词:水稻;品种比较;试验;苏中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期刊
摘 要:介绍了山东省种植向日葵的历史,优势、好处、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油葵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培育科研创新团队,选育适宜山东的新品种;政府扶持;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等。  关键词:向日葵;发展优势;对策建议;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S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1-43-03  向日葵,学名Helianthus annuus,菊科(Compositae),一年生草本
期刊
摘 要:苗木是造林绿化、城市建设绿化工程实施至关重要的物质基础,苗圃建设与管理是保证苗木供应的核心工作。2014年是乌鲁木齐苗木市场低迷的一年,大多数苗圃出现了种苗滞销的局面,面对市场更加残酷的竞争,要从长远角度考虑,推进苗圃更好的发展。该文以乌鲁木齐市种苗场为例,分析了目前苗圃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苗圃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苗圃;绿化;发展对策;乌鲁木齐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