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玉,原名吴玉梗。1968年生,河北深州人。199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班,2007~2008年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张荣庆书法艺术工作室做访问学者。现为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有《玉台问艺》。
吴玉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美术史时,听过我的课,那时候,只知道她是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美术史教师。几年后,她持书法作品来看,始知她在大学兼授书法课,书法俊逸清雅一如其人。又听说美术史系的老学长董川在世时曾教授她书法,因这层关系更为她的书法成绩而高兴。但我知道她活得很累,一位极有上进心的青年女教师,身兼两门大课,还要哺养幼子,照料丈夫,孝敬父母,又身兼河北省女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之职,并有文债在身,以及永远背不完的英语单词……这使我想起著名女画家周思聪生前曾深慨做女人之难:在婆婆眼里不是好媳妇,在孩子眼里不是好母亲,在丈夫看来不是好妻子。女人之难,女书画家成长之难,被认为是男人永远体验不到的一场梦。由此,我又想了到古代的女书法家们,想到了《玉台书史》。
玉台,即女人的镜台,今称梳妆台。古人因以玉台代指女性世界。清代厉鹗曾编纂《玉台书史》,汇聚自汉至清代二百一十位女书法家的史料,谈不到有什么独到深邃的学术观点,但这毕竟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女性书法史,也是今天从女性视角关注书法艺术不能逾越的工具书。我不知道“二百一十”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是多还是少?这比起男性书法家来确实少得多,但在文章笔墨非女事的古代,能有二百余位女书法家流传下来亦甚可观。在现今中国书法家协会之千名会员中,女性会员尚不及十分之一,但与《玉台书史》比较反多于以毛笔为工具的古代近两千年的总和,忧也喜也很难说清。从事业的角度,当今的女性书法确是随着女性的解放发展了许多,但在质量上、文思修养上是否高于古代则很难说。对于艺术史,我更认为是演变史,而不是发展史,书体之间的关系亦然。
书法在未来的生存虽然说不清,但我相信在世界性的文化生活同化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对民族性的、地域性的独特文化的呵护,是对人的天性的尊重,是人的天性的更大自由的发挥。《玉台书史》关于管夫人(赵孟頫夫人管道升)的记载中说:“操弄笔墨故非女工,然而天性好之,自不能已。”“天性好之”是冲破性别歧视选择笔墨的原动力,也是中国古代女性书法得以流行的人性基础。因为原本“故非女工”,而女士却因“天性好之”展现出书法才华,所以女性书法在男人眼中是颇为惊奇而备受称赞之事。宋代唐氏能书,诗人梅尧臣观唐氏书,诗云:“唐氏能书十载闻,谁教精绝到红裙。百金买尽蒲葵扇,不必更求王右军。”明代黄氏书法珍贵,时人有诗曰:“易求海上琼枝树,难得闺中锦字书。”就是《玉台书史》一书的出现,亦是厉鹗对女性书法的关注、尊重和发现,中国的女性在当时还没有进人群体性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解放的自觉。
我在前面谈到过吴玉的书法风格,谓“俊逸清雅”四字。我知道她临池数载,主张碑帖结合,遂遍习诸碑帖,能书各家各体。我更高兴地看到,近年在她喜爱的行书里,以不急不躁却流畅的节奏,不粗不细却有提按变化的行笔,大小变化偏于清瘦的字形,总体平正字稍歪斜的结构,书写着她所喜爱的意境清雅的古诗,文意与书意相谐,正如她善书的文句“芝砌春光,兰池夏气,菊含秋馥,桂映冬荣”,颇有些书卷气。我原本是想建议她再强化些厚朴之气,拙涩之力,为其俊逸清雅之气补充些更加丰厚的美学内涵,但这却丝毫勉强不得。因为艺术个性的塑造既有理性的有意为之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本其天性,依其自然,据其修养,在青年时代一腔老气倒有些造作了。吴玉亦清醒于此,她说:“有耕耘,一定有收获,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书法境界不仅在于点画、结构、章法之形式,同时在这形式赖以生发的内在情韵,也许缘于此,书法终称为“心画”,书法家不是写字,而是写心、写修养。当代的女书家们也离不开这艺术规律,欲书写新“玉台”,先自筑起全面修养的基石。■
责任编辑:宋建华
吴玉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美术史时,听过我的课,那时候,只知道她是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的美术史教师。几年后,她持书法作品来看,始知她在大学兼授书法课,书法俊逸清雅一如其人。又听说美术史系的老学长董川在世时曾教授她书法,因这层关系更为她的书法成绩而高兴。但我知道她活得很累,一位极有上进心的青年女教师,身兼两门大课,还要哺养幼子,照料丈夫,孝敬父母,又身兼河北省女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之职,并有文债在身,以及永远背不完的英语单词……这使我想起著名女画家周思聪生前曾深慨做女人之难:在婆婆眼里不是好媳妇,在孩子眼里不是好母亲,在丈夫看来不是好妻子。女人之难,女书画家成长之难,被认为是男人永远体验不到的一场梦。由此,我又想了到古代的女书法家们,想到了《玉台书史》。
玉台,即女人的镜台,今称梳妆台。古人因以玉台代指女性世界。清代厉鹗曾编纂《玉台书史》,汇聚自汉至清代二百一十位女书法家的史料,谈不到有什么独到深邃的学术观点,但这毕竟是中国古代唯一的女性书法史,也是今天从女性视角关注书法艺术不能逾越的工具书。我不知道“二百一十”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是多还是少?这比起男性书法家来确实少得多,但在文章笔墨非女事的古代,能有二百余位女书法家流传下来亦甚可观。在现今中国书法家协会之千名会员中,女性会员尚不及十分之一,但与《玉台书史》比较反多于以毛笔为工具的古代近两千年的总和,忧也喜也很难说清。从事业的角度,当今的女性书法确是随着女性的解放发展了许多,但在质量上、文思修养上是否高于古代则很难说。对于艺术史,我更认为是演变史,而不是发展史,书体之间的关系亦然。
书法在未来的生存虽然说不清,但我相信在世界性的文化生活同化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对民族性的、地域性的独特文化的呵护,是对人的天性的尊重,是人的天性的更大自由的发挥。《玉台书史》关于管夫人(赵孟頫夫人管道升)的记载中说:“操弄笔墨故非女工,然而天性好之,自不能已。”“天性好之”是冲破性别歧视选择笔墨的原动力,也是中国古代女性书法得以流行的人性基础。因为原本“故非女工”,而女士却因“天性好之”展现出书法才华,所以女性书法在男人眼中是颇为惊奇而备受称赞之事。宋代唐氏能书,诗人梅尧臣观唐氏书,诗云:“唐氏能书十载闻,谁教精绝到红裙。百金买尽蒲葵扇,不必更求王右军。”明代黄氏书法珍贵,时人有诗曰:“易求海上琼枝树,难得闺中锦字书。”就是《玉台书史》一书的出现,亦是厉鹗对女性书法的关注、尊重和发现,中国的女性在当时还没有进人群体性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解放的自觉。
我在前面谈到过吴玉的书法风格,谓“俊逸清雅”四字。我知道她临池数载,主张碑帖结合,遂遍习诸碑帖,能书各家各体。我更高兴地看到,近年在她喜爱的行书里,以不急不躁却流畅的节奏,不粗不细却有提按变化的行笔,大小变化偏于清瘦的字形,总体平正字稍歪斜的结构,书写着她所喜爱的意境清雅的古诗,文意与书意相谐,正如她善书的文句“芝砌春光,兰池夏气,菊含秋馥,桂映冬荣”,颇有些书卷气。我原本是想建议她再强化些厚朴之气,拙涩之力,为其俊逸清雅之气补充些更加丰厚的美学内涵,但这却丝毫勉强不得。因为艺术个性的塑造既有理性的有意为之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本其天性,依其自然,据其修养,在青年时代一腔老气倒有些造作了。吴玉亦清醒于此,她说:“有耕耘,一定有收获,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书法境界不仅在于点画、结构、章法之形式,同时在这形式赖以生发的内在情韵,也许缘于此,书法终称为“心画”,书法家不是写字,而是写心、写修养。当代的女书家们也离不开这艺术规律,欲书写新“玉台”,先自筑起全面修养的基石。■
责任编辑:宋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