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庄雨后吴堡行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cm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夜,聒噪吵闹的蛙鸣声,猫咪的嘶叫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开灯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已是凌晨三点多,起身下床穿鞋竟然一脚踩入水中。卧室里哪来那么多水?莫非在做梦?紧忙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环顾房间四周,天呀!粉红色的拖鞋像一艘皮筏子上下起伏地飘荡在水面上,眼前的场景把我惊呆了。再看我的脚完全浸泡在水里,卧室中的水已经没到我的小腿肚。借着手机的电筒光线,深一脚浅一脚,趟着水走到客厅一看,呵,猫咪们的玩具,装杂物的纸箱,几双拖鞋浮在水面上。打开房灯仔细一看,额的神呀!竟有一尺长的蚯蚓在水中涌动。客厅门口的矮凳上蹲着一只青蛙,仰着头鼓着腮瞪着鱼泡眼直勾勾地望着我,似乎想对我说什么。爹呀!娘呀!我可爱的家变成了水上乐园了。淌着哗哗的雨水走进厨房,眼前的一幕让我好感动,平日里一天打八次架的异性猫咪兄妹毛豆和小花妹妹紧紧地偎依在一起,惊恐地看着这突如其来的灾难……
  2016年7月20日晚,北京罕见的持续了四十多个小时的大暴雨淹到了农庄的每个角落,在灌满了我苦心经营了大半年的、开满鲜花的小院之后,竟然在夜半更深之际悄无声息地冲进了我的家中。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冒水,大门缝里进水,墙缝向外涌水,雨水夹杂着污水充满了家中的角角落落。可是龙王还照旧在兢兢业业地工作着,没有丝毫收工的迹象,大雨片刻也不喘息地倾泻着。暴雨倾盆,屋里屋外的水连成一片,就这样我与水的大战开始了。
  持续到21日上午11时,我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正在清理的现場,趟过农庄的一片汪洋,带着满身的雨水,狼狈不堪出现在周老师和红孩老师面前,随他们奔赴首都机场——去陕北吴堡。此时的我犹如灰姑娘,吴堡之行如同赴一次美丽的约会……
  与洪水灾害斗争了一夜的我,做梦似的,下午就抵达了陕北吴堡县。是什么样的魅力能让我忘记疲劳、放弃正在救援的家园,义无反顾地前赴这次吴堡邀约呢?是啊!是那一首首动人心魄的陕北民歌,是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信天游将我从雨中帝都带到这古朴的黄士高坡古窑洞旁。
  吴堡县位于榆林市东南部,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这里是当代著名作家柳青的故乡,还有柳青故居和柳青文学馆,让人们可以感悟柳青的创作与生活。这里是毛泽东1948年3月23日率领在陕北的中央纵队,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省的西柏坡的出发地。这里又有厚重悠久、建筑设计精妙、保留完好的被誉为“华夏第一石城”的吴堡石城。
  这里还有比肩壶口瀑布的黄河二碛,让人们可以感受母亲河的雄伟壮丽。更有上过央视《舌尖上中国》的高家塄村——空心手工挂面之乡。老张家手工空心挂面让吴堡县声名鹊起。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因为这里是被誉为全国陕北民歌之首《赶牲灵》创作人张天恩的故居。有集炎黄子孙、各族姓氏文化为一体的同源堂,让人们可以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大融合的魅力;有罕见的天然优质温泉,让人们能缓解疲劳,休憩养生。美丽的大学生村官赵婷带着甜美的微笑绘声绘色、如数家珍地给全车的作家们介绍着吴堡的山水美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
  刚入吴堡,我便被眼前这原生态村野古朴的景色吸引住了。有名的张家墕村,也是著名的民歌之乡和秧歌村。我们所住的宾馆同源堂窑洞就在张家墕村依山而建。满山遍野枣树环抱,古朴的村落亲切熟悉,能近距离亲近黄土坡,感受陕北民歌的气息,真是圆了我长期以来想深入学习原生态陕北民歌的一个梦。
  短短三天的行程让我充实难忘。顶着烈日骄阳、行走在吴堡的村村镇镇、黄河两岸,大家都很开心!时时感动着!热情的县委宣传部长李光泽、柳青文学馆创始人张永强、美丽的导游大学生村官赵婷以及县委县政府领导及参会的工作人员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吴堡人的热情深深地打动着我。吴堡的原生态山山水水、枣树窑洞深深地吸引着我,瞬间我爱上了这个地方,迷恋上了这个地方。
  最让人感动的是队伍中的两个文坛前辈八十二岁高龄的周明老师和年逾七十五岁的曹谷溪老师。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紧紧随着队伍从未掉队,所到之处都认真地听讲解,细细地提问。走上位于半山腰上的柳青故居,爬上历史古迹吴堡石城,与年青人一起下碛口到黄河边拍照,在毛主席东渡的地方合影,更是随大部队乘轮渡“东渡”到对面属山西省管辖的碛口古镇去参观,尽管汗水湿透衣背,却一路欢歌笑语,从未提一句累字!周明老师更是精神抖擞,永远走在队伍的最前头。大家都笑称他为年青的“八零后”。值得一提的是曹谷溪老师在车上与李光泽部长给大家讲解陕北方言的趣事,让全车作家开心的同时还加深了对陕北方言的理解。陕北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在曹老师和陕北籍作家的对话中,我有幸得知了《赶牲灵》的原始词句:“我赶我的(那个)牲灵唠你开你的(那个)店,哎呀来来的(那个)往往唠噢常见的(那个)面”;你赶上的(那个)骡子唠三边去驼盐,哎呀我和互助组的婆姨唠噢一搭纺线线”;“你穿上的(那个)红鞋唠噢硷畔的(那个)站”,哎呀你把赶牲灵的人儿唠噢心搅的(那个)乱。”多么凄美深情的歌词啊,得此原词我如获至宝,实在太珍贵了!
  吴堡不但山美、景美、红枣美,它的古朴窑洞的特色美,更在于它的人美、心美,《赶牲灵》的歌声更是美上加美。红孩老师说:“老佩,你那么爱唱陕北民歌,这次就应该好好地做一次实地采风,多学几首陕北民歌,好好地感受陕北民歌的精髓之处。写出心里想说的陕北民歌吧。我期待你的好文章噢。”在周明老师和红孩老师的鼓励下,在李光泽部长的精心安排下,在县纪委书纪韩金华女士以及张永强先生的细心陪同下,我终于来到了《赶牲灵》作者张天恩的故居来采访这位民间音乐大师的传奇人生。沿着同源堂窑洞宾馆右边的小山路向山下走去,不一会儿一排正在施工的窑洞映入我的眼帘。
  据介绍这是一位走出家乡的吴堡人叫冯东旭因崇拜张天恩,多处筹集资金正在打造的张天恩故居。几孔窑洞的屋内是打通的展室,依次陈列着的复制的骡拉板车、骡子背上的鞍子、脖上挂的铃铛以及张天恩当时家里的起居用品。据说《赶牲灵》的灵感,就源自张天恩驾着的这个板车上。展柜里陈列了各种版本的《赶牲灵》的歌碟以及张天恩创作的陕北民歌发表的作品。这真是民歌界一笔宝贵的财富啊!张永强从旁边有人居住的窑洞里抱出一个镶满照片儿的大镜框,指着每一张照片对我们悉心讲述了作者鲜为人知的故事。张天恩不但是著名的陕北民歌艺人,还是陕北秧歌和陕北快板的能人。他青年时期赶着牲灵走三边,下柳林,为边区驮盐、送炭。沿路的沟沟坎坎、山山水水给了他创作灵感。编唱了《赶牲灵》《跑旱船》《白面馍馍厾点点》《十劝劝的人儿》等耳熟能详的作品。
  短短三天的行程让我充实难忘。再见了!吴堡!我会好好地记录这意义非凡的地方……
  ——选自《铜吴堡》2016第5期
其他文献
重庆,简称:渝,也有被人们美誉为雾都、山城。重庆是四大直辖市之一,也是最年轻的直辖市,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经济带。美丽重庆,山水之城,两江(长江、嘉陵江)环绕,依山傍水,碧水蓝天,独具风格。重庆市“两点(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定位和“两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两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战略目标的实现已全方位展开。  
期刊
又是一年开学季。  天阴沉沉的,空中飘着细细的雨丝,该不是上天也无法忘记这个日子吧?我,你的学生,别人口中的所谓的你的得意门生,爱徒,就更不会忘记了,25年前的今天,你走了。  未动笔,泪已成行,思绪久久难以平复,你的音容笑貌在晶莹的泪光中闪烁,清瘦的面庞,镜片后一双眯着的带笑的眼睛,薄薄的微微上扬的含笑的嘴唇,似乎要对我说点什么,李老师,我们的渊源该从何说起呢!  记得升初中的第一天,你就把我叫
期刊
在苍茫的历史拐点,何去何从,谁能辨得分明?  ——题记  在一个窑洞的木头门额上,刻着“贡元”两个大字。圍绕“贡元”,右、左、上分别刻着“福、禄、寿”三个小字。这是柳青当年上私塾的通道,经过这个通道,可以上到一个有五孔窑洞的院子,那里就是柳青当年上私塾的地方。柳青八岁起在这里读书三年。柳青上私塾这一年,大哥刘绍华考入北京大学。柳青诞生在这个并不显得特别的寺沟村后的一百年,六月的一天,正午的阳光照着
期刊
吴堡县是个很小很奇特的地方。说小,它只有五镇一街道办,8.4万人口。说奇特,是从那里出发的人和发生的事物都不得了。  你看看吴堡,它是大作家柳青的出生地,是领袖毛主席离开陕北去解放全中国的黄河东渡口岸,是西安文化艺术餐饮荞麦园掌门女薛莹巧的故乡,是舌尖上的中国堪称神奇的空心挂面制作基地。它不仅有建于五代时期,坚固时尚如铜墙铁壁般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头城,听说那里面有1924年建成的女校;还
期刊
最后一次见清水河时它已经快要干涸了。单凭想象勾勒出的回忆,如近郊被风吹拂的狗尾草一样在风中摇摆,在我记忆里飘荡。  河水是一方水土生生不息的摇篮。夏日里,亦或是深秋,河水像带着使命焕发出无尽的生命力,不一而鸣,数不尽的生计便在周围生根发芽,传承不缀,直至消融、灭亡。生在水边的人们,在心头留有河水的裨益,或直接将这水中情愫刻画进骨子与意识里,令人久久难以忘怀。不管在哪一方水土生活的人们,对生人养人的
期刊
一转眼,一千多年了。石城依然屹立在那里,深情地与那条河紧紧怀抱。  城,是石头城。一座大山,由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石头,硬生生地生长起来。石头山上,有座城堡,叫吴堡石城。石城建于五代时期之北汉,直到民国时期,均设县城于此。石城孤立山巅之上,山下是陡然石崖,襟山带水。盛夏的午后,石城院落的枣树成荫,青果串串;满地的野花朵朵,芬芳簇拥,我们一行人沿路而入,街长巷道,城垣窑居,庙祠建筑,均由一块块石头错
期刊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河流,这河流或许因为水流湍急,使人们无法到达对岸。此刻,当我站在黄河西岸的吴堡县川口村红军东渡渡口,眺望那黄河之水从眼前缓缓流过时,我怎么也无法想象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和中央前委机关是如何渡过黄河的。时间老人假如存在,我会问他:当年的红军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  诗人说:红军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牧羊人说:红军从黑暗中来,到光明的地方去。  佛祖说:红军从该来的地方
期刊
她从绣绷架边起身,一个转身,就是一幅油画的呈现:一袭棕灰色的长裙裾,灰白的宽松外套,浅灰色的加长围巾,长发飘逸,面色红润,亭亭玉立,英姿不凡。  她从绣绷架边起身,一个转身,便到了儿时玩耍的屋前场上、田边湖畔,寻狗尾巴草,看藤蔓缠绕的不屈与蓬勃。毛豆黄了,一大堆,饱满的荚、枯黄的茎、残卷的叶,相挤、相拥、相连,依偎在一起。英姿停下脚步,将它们摄入镜头,发到朋友圈,“满场尽是黄豆豆”,诗一般的标题。
期刊
“铜吴堡,铁葭州,生铁铸就的绥德州。”吴堡被鼎立第一,极言其坚固也。  吴堡,是石头铸就的。黄河流至晋陕峡谷中段,突兀崛起一座古城,古城就坐落在河床石头底座上,座上再垒砌石头城墙,墙里是石板街道,街道上有石狮、石鼓、石牌、石匾,街两侧是石头窑洞……石头上加石头,从底到顶,从外到内,完全一个石头世界,铜打铁铸一般,就叫“铜吴堡”。还有说,石头城东以黄河为池,西以沟壑为堑,南以通行道路下至河岸,北门外
期刊
有人说:回忆是一种享受。不知怎么的,近来我总是在享受,这不,昨晚又在梦里回到童年,回到了家乡的那条小河里,家乡的那条小河当地人称“淖儿水壕”,从我家的房脚下至南向北流过,不论春夏秋冬从不干涸,即使到了春夏之交最干旱的时候,也仍然流水潺潺。村民们多数傍水而居,一年四季虽然不直接饮用这河里的水,但却是紧靠河岸挖了许多眼水井,井有两三米深,周围砌了石头,井水清清的、略带点苦涩味儿,尽管如此也养育着这一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