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健说,摇滚是一种“摧毁”和一种“重建”。1989年,崔健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征服了这片关乎梦想、自由和人生姿态的精神领地,之后“唐朝”、“黑豹”、“魔岩三杰”等一批摇滚音乐人扛起了中国摇滚乐的大旗。与此同时,青岛的摇滚乐也开始萌芽,随着1992年青岛第一支真正的摇滚乐队——“傀儡”的成立,青岛的摇滚乐开始起步,而且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如今,青岛活跃着近40支摇滚乐队,他们怀揣梦想,用灵魂歌唱,坚守着这片精神领地。
摇滚“大趴”唱翻岛城
1月3日晚,一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开启了“和你在一起”2012年青岛首届摇滚春晚的序幕,将人们的热情瞬间点燃,人们心中那道关于摇滚记忆的闸门也缓缓开启。青岛本土实力乐队代表地平线乐队、汉乐团、奢侈品乐团翻唱了《无地自容》《我没有远方》、《Bron to my baby》、《We will rock you》等中外经典及《僵尸大战植物》等原创歌曲,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晚会分为“向中国摇滚致敬”、“欧美流行经典”、“怀念邓丽君”、“温暖的房间——姜昕全国巡演青岛站”四个板块。
爆笑彩铃“青岛小哥不好惹”的作者孙俊以一身“带翅膀”的皮衣亮相,演绎了《THE BEST》和《我没有远方》两首歌,她台风霸气十足,声线宽广高亢,使舞台迅速升温。汉乐团上演了“原创秀”——《怀念》、《僵尸大战植物》令人耳目一新,在金属和电音的轰鸣中,空气跟着一起颤抖起来。
有女版“许巍”之称的青岛籍摇滚歌手姜昕诠释了摇滚的另一种可能——怀抱吉他,浅吟低唱,不插电的纯净和朴实。她一口气演唱了《我不是随便的花朵》、《温暖的房间》等七首歌曲,并把家乡比作美丽的“爱琴海”。音乐和文字是她生命中的两扇门,不张扬的音乐内核来自她多年的沉淀,充满人文情调的歌词、精炼的编曲和简约的咏唱记录了她的爱情、梦想,而自传体小说《长发飞扬的日子》是她对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诉说。这次她携新书而来,并在现场为歌迷签售。
青岛首届摇滚春晚由青岛电视台都市频道、青岛乐队联盟、青岛曲艺社主办,弄潮文化承办。晚会总导演胡楠,是一位“重量级”人物,有着臧天朔式的外形、张学友式的声线——他是地平线乐队的队长兼贝斯手,也是青岛乐队联盟的组织者。“2010年,我们成立了青岛乐队联盟,主要是想把玩摇滚的都组织起来,化掌为拳,更好地展示我们的音乐。”现在乐队联盟集结了地平线乐队、汉乐团、奢侈品、平原斯基、MRCAT、噪革命、火房子、伯爵乐队等二十几支乐队。另外,黄粱公主、主奴晚宴乐队、燃乐队、轩辕乐队等其他乐队也都在自己的圈子里活跃着。
晚会的总策划戴娜对摇滚乐一往情深:“11年来,我见证了身边这一帮音乐人的成长,他们爱音乐,懂音乐,诠释音乐,坚持理想并为之奋斗。我被深深地感动着!2012青岛首届摇滚春晚,前期筹备了一个半月,我们一共十个人,既是台前又是幕后,尤其要感谢青岛博湛文化总经理王斐东和青岛曲艺社社长辛维嘉,他们为这次晚会付出了很多。通过首届摇滚春晚,我们向全市人民拜年,也向还坚守在一线的本土音乐人致敬!以后我们会把这一品牌坚持下去。”
摇滚者说
不流行,所以游离于主流之外;不媚俗,所以特立独行;不苟且,所以棱角分明。
曾经,他们为了生存,背着吉他,骑着摩托,奔波在夜场的霓虹灯下;如今,他们有了自己的工作、家庭,但音乐仍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寄托。
听摇滚者说,走进那片精神伊甸园。
青岛画报VS姜昕(青岛籍创作型歌手)
青岛画报:你是在青岛出生的,这次回家乡,有哪些感触?
姜昕:没有哪个人不会对自己的故乡有份特别的情感,何况青岛还是那么漂亮的海滨城市,我为她的美丽而骄傲!只可惜这次时间太紧,没能好好看看冬天的大海……另外,特别高兴知道青岛现在有不少摇滚乐队,有越来越多为共同的音乐理想一起努力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有就是青岛的蛤喇太好吃啦。
青岛画报:听你的歌,感觉以《纯粹》为分界线,《花开不败》、《五月》满是青春的刺、痛和棱角,《我不是随便的花朵》、《温暖的房间》越老越成熟、柔和,在你自己看来每一个不同的阶段、每一张专辑都代表着怎样不同的心境?
姜昕:我的每张唱片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所有的感受都在那些音符、歌词和歌唱里了……我还想说,在生活中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因为只有这样,所有的疼痛才不会白白经历,我们才能从生活阅历的增长中得到更多智慧,并且用以建筑更加充实、美好的人生。
青岛画报:新专辑《温暖的房间》真的给人很温暖的感觉,谈一下创作过程吧。
姜昕:同名单曲《温暖的房间》是献给所有我爱的人的,包括我爱的歌者、作家以及所有他们的作品曾带给我影响的艺术家,比如约翰列侬、鲍勃迪伦、爱默生、圣埃克絮佩里、艾米莉狄金森……在我的感受里,从认识他们的第一天起,他们就从未离开,就像我生命中最真诚、敏锐的朋友,陪伴我走出那些黑暗的夜晚。单曲《那个简奥斯汀》则是电影《成为简奥斯汀》的观后感,我很早前就拜读过奥斯汀的小说,看了那部关于她生平的电影后,更多地了解了她,在我心里,她和狄金森一样,她们的独立、勇敢、自信绝对是所有女性的骄傲和典范。
青岛画报:怎么定义“摇滚”?
姜昕:摇滚是“点燃”,从心灵发出的声音将另外的心灵点燃!它不应局限于任何一种和声走势,也不应局限于任何一种表演形式或表面印象。
青岛画报:你说“音乐和文字是我生命中的两扇门”,我相信每一扇门背后肯定有不一样的精彩,你在创作文字和创作音乐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人生体验?
姜昕:这两种创作体验不一样也一样。不一样的是一首歌需要将所要表达的凝练,小说则可以畅所欲言;一样的是,那都是我喜欢的表达方式,也是我看世界的窗户。
青岛画报:你写的《长发飞扬的日子》一书讲了一些跟青春有关的故事,你怎么看自己的青春岁月?
姜昕:《长发》的确是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那是我的青春,也是所有有着相同热爱和追求的人共同的青春,虽然每个人的故事在细枝末节上各不相同,但却一定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也有着相似的渴望。我并没觉得我的青春结束了,因为现在的我已经知道——青春不仅仅属于一段年纪,也是一种态度。
青岛画报: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有什么话对家乡的读者说吗?
姜昕:岁月静好,波澜不惊;身心自在,云淡风轻。
青岛画报VS胡楠(地平线乐队队长兼贝斯手)
青岛画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摇滚乐的?当时都经历了什么?
胡楠:19岁时,我跟其他男孩一样调皮,滑旱冰,玩摩托车。偶然的一天,我跟一个玩音乐的朋友去了一个叫“帕拉达伊斯”的夜 场,那时,黄渤在那里做嘉宾主持,而大家都是点歌唱伴奏带。我跟朋友说,我也能唱歌,依稀记得当时我唱了一首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从我开口的那一刻,算是真正接触上了音乐。后来,我回家苦练贝斯,练得满手都是茧子,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乐手,跟好兄弟们一起创建了地平线乐队。
青岛画报: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
胡楠:是啊,11年了。期间有人离开,有人进来,几经重组,但我一直在。曾经我们玩音乐要兼顾生存,一个晚上两首歌30块钱,我们四处奔波,但屡屡碰壁后我觉悟了:首先要自己强大了,才能让音乐强大起来。于是,我找了份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我们玩音乐是为了生活得更加精彩。
青岛画报:般这次摇滚春晚,你收获了什么?
胡楠:通过摇滚春晚,我明白了一件事:不是没有人喜欢,而是之前没有人知道原来摇滚乐还可以这样。人们关于摇滚的普遍印象无非是怪异的穿着、激进的思想、颓废的态度等等,但这可能都是一些偏见。摇滚不只是另类,也不只是流行,摇滚不是长发、皮衣、吉他加架子鼓,更不只是一个大喊大叫的沙嗓子!我们想通过越来越多的音乐现场,让大家知道,原来摇滚也可以这样——可以积极阳光,可以抒发情感,可以“不插电”地纯净。唱摇滚的人也都跟普通人一样,都是真性情的正常人。
青岛画报:2012年有哪些计划?
胡楠:从3月份开始,“地平线乐队和他的朋友们”将在青岛巡演,2012第二届夏季音乐节将是青岛摇滚音乐的一次集体释放,另外还会继续办好2013年的摇滚春晚,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解、认可、喜欢青岛本土音乐。
青岛画报VS曹君彦(主奴晚宴乐队主唱、贝斯手,1985年生人)
青岛画报:你从多大开始接触摇滚乐的?
曹君彦:15岁吧,一开始喜欢Beyond,再就是魔岩四杰、外国的引进版磁带,后来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我都买,好几百盘,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
青岛画报:后来怎么想到组建乐队了?
曹君彦:我崇尚行动主义,自己动手,其乐无穷。当时两把吉他、一个鼓,打鼓的是我表哥,吉他手是我发小,我负责主唱。
青岛画报:很吵的那种吧?
曹君彦:无调性的,因为当时迷恋实验噪音类的音乐,现在以“后朋克”“后摇滚”为主。
青岛画报:经常演出吗?
曹君彦:大部分时间我们自娱自乐,但音乐是严肃的事情,自娱自乐也要有品质。演出一般都在酒吧里,到现在为止一共演出了七场,之前沧口广场有个地下音场,现在振华路上有个铁墟现场,有约我们的就去,演出能锻炼队伍,有没有观众我们都演,为的是兴趣和理想,没有音乐,生活会很无聊。
青岛画报:听说你们自己搭建了个排练室?
曹君彦:是的。去年5月,在洛阳路附近找了个20多平米的仓库,经过一周的简单改造,主要是做隔音,就成了我们的排练室。从此我们便有了一个小天地,经常在里面玩音乐、聊音乐,很High。
青岛画报:怎么看待“地下乐队”这个称呼?
曹君彦:国外的“地下”,基本上是指一些确实怪异的乐队。中国的摇滚,大部分都在“地下”。但现在时代不同了,豆瓣上有试听,就会有歌迷,“地下”已经不存在了,都在“地上”了。
“鲁迅你好/你记得吗/你教会我们去反抗/而你并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去逃避/
于是我买了一本魔法书/骑着扫把飞上了天……”
——《我们天上见》部分歌词
如今,青岛活跃着近40支摇滚乐队,他们怀揣梦想,用灵魂歌唱,坚守着这片精神领地。
摇滚“大趴”唱翻岛城
1月3日晚,一首《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开启了“和你在一起”2012年青岛首届摇滚春晚的序幕,将人们的热情瞬间点燃,人们心中那道关于摇滚记忆的闸门也缓缓开启。青岛本土实力乐队代表地平线乐队、汉乐团、奢侈品乐团翻唱了《无地自容》《我没有远方》、《Bron to my baby》、《We will rock you》等中外经典及《僵尸大战植物》等原创歌曲,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晚会分为“向中国摇滚致敬”、“欧美流行经典”、“怀念邓丽君”、“温暖的房间——姜昕全国巡演青岛站”四个板块。
爆笑彩铃“青岛小哥不好惹”的作者孙俊以一身“带翅膀”的皮衣亮相,演绎了《THE BEST》和《我没有远方》两首歌,她台风霸气十足,声线宽广高亢,使舞台迅速升温。汉乐团上演了“原创秀”——《怀念》、《僵尸大战植物》令人耳目一新,在金属和电音的轰鸣中,空气跟着一起颤抖起来。
有女版“许巍”之称的青岛籍摇滚歌手姜昕诠释了摇滚的另一种可能——怀抱吉他,浅吟低唱,不插电的纯净和朴实。她一口气演唱了《我不是随便的花朵》、《温暖的房间》等七首歌曲,并把家乡比作美丽的“爱琴海”。音乐和文字是她生命中的两扇门,不张扬的音乐内核来自她多年的沉淀,充满人文情调的歌词、精炼的编曲和简约的咏唱记录了她的爱情、梦想,而自传体小说《长发飞扬的日子》是她对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诉说。这次她携新书而来,并在现场为歌迷签售。
青岛首届摇滚春晚由青岛电视台都市频道、青岛乐队联盟、青岛曲艺社主办,弄潮文化承办。晚会总导演胡楠,是一位“重量级”人物,有着臧天朔式的外形、张学友式的声线——他是地平线乐队的队长兼贝斯手,也是青岛乐队联盟的组织者。“2010年,我们成立了青岛乐队联盟,主要是想把玩摇滚的都组织起来,化掌为拳,更好地展示我们的音乐。”现在乐队联盟集结了地平线乐队、汉乐团、奢侈品、平原斯基、MRCAT、噪革命、火房子、伯爵乐队等二十几支乐队。另外,黄粱公主、主奴晚宴乐队、燃乐队、轩辕乐队等其他乐队也都在自己的圈子里活跃着。
晚会的总策划戴娜对摇滚乐一往情深:“11年来,我见证了身边这一帮音乐人的成长,他们爱音乐,懂音乐,诠释音乐,坚持理想并为之奋斗。我被深深地感动着!2012青岛首届摇滚春晚,前期筹备了一个半月,我们一共十个人,既是台前又是幕后,尤其要感谢青岛博湛文化总经理王斐东和青岛曲艺社社长辛维嘉,他们为这次晚会付出了很多。通过首届摇滚春晚,我们向全市人民拜年,也向还坚守在一线的本土音乐人致敬!以后我们会把这一品牌坚持下去。”
摇滚者说
不流行,所以游离于主流之外;不媚俗,所以特立独行;不苟且,所以棱角分明。
曾经,他们为了生存,背着吉他,骑着摩托,奔波在夜场的霓虹灯下;如今,他们有了自己的工作、家庭,但音乐仍是他们精神世界的寄托。
听摇滚者说,走进那片精神伊甸园。
青岛画报VS姜昕(青岛籍创作型歌手)
青岛画报:你是在青岛出生的,这次回家乡,有哪些感触?
姜昕:没有哪个人不会对自己的故乡有份特别的情感,何况青岛还是那么漂亮的海滨城市,我为她的美丽而骄傲!只可惜这次时间太紧,没能好好看看冬天的大海……另外,特别高兴知道青岛现在有不少摇滚乐队,有越来越多为共同的音乐理想一起努力的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有就是青岛的蛤喇太好吃啦。
青岛画报:听你的歌,感觉以《纯粹》为分界线,《花开不败》、《五月》满是青春的刺、痛和棱角,《我不是随便的花朵》、《温暖的房间》越老越成熟、柔和,在你自己看来每一个不同的阶段、每一张专辑都代表着怎样不同的心境?
姜昕:我的每张唱片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所有的感受都在那些音符、歌词和歌唱里了……我还想说,在生活中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因为只有这样,所有的疼痛才不会白白经历,我们才能从生活阅历的增长中得到更多智慧,并且用以建筑更加充实、美好的人生。
青岛画报:新专辑《温暖的房间》真的给人很温暖的感觉,谈一下创作过程吧。
姜昕:同名单曲《温暖的房间》是献给所有我爱的人的,包括我爱的歌者、作家以及所有他们的作品曾带给我影响的艺术家,比如约翰列侬、鲍勃迪伦、爱默生、圣埃克絮佩里、艾米莉狄金森……在我的感受里,从认识他们的第一天起,他们就从未离开,就像我生命中最真诚、敏锐的朋友,陪伴我走出那些黑暗的夜晚。单曲《那个简奥斯汀》则是电影《成为简奥斯汀》的观后感,我很早前就拜读过奥斯汀的小说,看了那部关于她生平的电影后,更多地了解了她,在我心里,她和狄金森一样,她们的独立、勇敢、自信绝对是所有女性的骄傲和典范。
青岛画报:怎么定义“摇滚”?
姜昕:摇滚是“点燃”,从心灵发出的声音将另外的心灵点燃!它不应局限于任何一种和声走势,也不应局限于任何一种表演形式或表面印象。
青岛画报:你说“音乐和文字是我生命中的两扇门”,我相信每一扇门背后肯定有不一样的精彩,你在创作文字和创作音乐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人生体验?
姜昕:这两种创作体验不一样也一样。不一样的是一首歌需要将所要表达的凝练,小说则可以畅所欲言;一样的是,那都是我喜欢的表达方式,也是我看世界的窗户。
青岛画报:你写的《长发飞扬的日子》一书讲了一些跟青春有关的故事,你怎么看自己的青春岁月?
姜昕:《长发》的确是关于青春、成长的故事,那是我的青春,也是所有有着相同热爱和追求的人共同的青春,虽然每个人的故事在细枝末节上各不相同,但却一定有着相似的心路历程,也有着相似的渴望。我并没觉得我的青春结束了,因为现在的我已经知道——青春不仅仅属于一段年纪,也是一种态度。
青岛画报: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有什么话对家乡的读者说吗?
姜昕:岁月静好,波澜不惊;身心自在,云淡风轻。
青岛画报VS胡楠(地平线乐队队长兼贝斯手)
青岛画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摇滚乐的?当时都经历了什么?
胡楠:19岁时,我跟其他男孩一样调皮,滑旱冰,玩摩托车。偶然的一天,我跟一个玩音乐的朋友去了一个叫“帕拉达伊斯”的夜 场,那时,黄渤在那里做嘉宾主持,而大家都是点歌唱伴奏带。我跟朋友说,我也能唱歌,依稀记得当时我唱了一首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从我开口的那一刻,算是真正接触上了音乐。后来,我回家苦练贝斯,练得满手都是茧子,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乐手,跟好兄弟们一起创建了地平线乐队。
青岛画报: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坚持到现在?
胡楠:是啊,11年了。期间有人离开,有人进来,几经重组,但我一直在。曾经我们玩音乐要兼顾生存,一个晚上两首歌30块钱,我们四处奔波,但屡屡碰壁后我觉悟了:首先要自己强大了,才能让音乐强大起来。于是,我找了份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我们玩音乐是为了生活得更加精彩。
青岛画报:般这次摇滚春晚,你收获了什么?
胡楠:通过摇滚春晚,我明白了一件事:不是没有人喜欢,而是之前没有人知道原来摇滚乐还可以这样。人们关于摇滚的普遍印象无非是怪异的穿着、激进的思想、颓废的态度等等,但这可能都是一些偏见。摇滚不只是另类,也不只是流行,摇滚不是长发、皮衣、吉他加架子鼓,更不只是一个大喊大叫的沙嗓子!我们想通过越来越多的音乐现场,让大家知道,原来摇滚也可以这样——可以积极阳光,可以抒发情感,可以“不插电”地纯净。唱摇滚的人也都跟普通人一样,都是真性情的正常人。
青岛画报:2012年有哪些计划?
胡楠:从3月份开始,“地平线乐队和他的朋友们”将在青岛巡演,2012第二届夏季音乐节将是青岛摇滚音乐的一次集体释放,另外还会继续办好2013年的摇滚春晚,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解、认可、喜欢青岛本土音乐。
青岛画报VS曹君彦(主奴晚宴乐队主唱、贝斯手,1985年生人)
青岛画报:你从多大开始接触摇滚乐的?
曹君彦:15岁吧,一开始喜欢Beyond,再就是魔岩四杰、外国的引进版磁带,后来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我都买,好几百盘,简直到了疯狂的地步。
青岛画报:后来怎么想到组建乐队了?
曹君彦:我崇尚行动主义,自己动手,其乐无穷。当时两把吉他、一个鼓,打鼓的是我表哥,吉他手是我发小,我负责主唱。
青岛画报:很吵的那种吧?
曹君彦:无调性的,因为当时迷恋实验噪音类的音乐,现在以“后朋克”“后摇滚”为主。
青岛画报:经常演出吗?
曹君彦:大部分时间我们自娱自乐,但音乐是严肃的事情,自娱自乐也要有品质。演出一般都在酒吧里,到现在为止一共演出了七场,之前沧口广场有个地下音场,现在振华路上有个铁墟现场,有约我们的就去,演出能锻炼队伍,有没有观众我们都演,为的是兴趣和理想,没有音乐,生活会很无聊。
青岛画报:听说你们自己搭建了个排练室?
曹君彦:是的。去年5月,在洛阳路附近找了个20多平米的仓库,经过一周的简单改造,主要是做隔音,就成了我们的排练室。从此我们便有了一个小天地,经常在里面玩音乐、聊音乐,很High。
青岛画报:怎么看待“地下乐队”这个称呼?
曹君彦:国外的“地下”,基本上是指一些确实怪异的乐队。中国的摇滚,大部分都在“地下”。但现在时代不同了,豆瓣上有试听,就会有歌迷,“地下”已经不存在了,都在“地上”了。
“鲁迅你好/你记得吗/你教会我们去反抗/而你并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去逃避/
于是我买了一本魔法书/骑着扫把飞上了天……”
——《我们天上见》部分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