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理论规范意义上说,经济都是有周期的,有短周期,也有长周期。长周期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科技革命带来了产业革命。也有正常的经济波动、经济周期,这个主要是由市场环境、经济政策等引发的。
对于中国来说,长周期一定会出现。因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中国会不会出现短周期?应该不会出现。因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到现在中速增长的趋势之中。“短周期”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宏观经济周期的调整、变化,让经济再回归到中高速增长中。
首先,中国不可能再回到高速增长的时期,像过去10%左右的增长速度已经很难——我们也不需要这样的增长速度。我们需要高质量的增长,不需要数量扩张型的,耗竭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高增长。所以中国短期内不会出现周期的概念,因为我们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
基于这种看法,我们就要继续思考经济增长能不能持续下去?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是世界银行在2006年总结了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情况,概括出来的名词。
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最典型的代表是南美国家,特别是巴西、阿根廷,以及南非、墨西哥等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说法,“中等收入陷阱”是以人均GDP 4000美元到12000美元为区间,却始终不能跨越12000美元。
中国目前的人均GDP是10000美元,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还包括很多现象:一是经济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二是贫富差距迅速地扩大;三是创新能力不足或创新乏力;四是劳动力素质下降,不能适应高速增长的要求,教育严重滞后;五是过度的城市化,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腐败严重等。
我国虽然也会有一些现象跟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相似,但在最本质的方面,还是有显著的不同。
第一,中国是一个创新型的国家。中国的科技创新、组织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没有停止,特别是科技创新,在全球名列前茅。科技可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的重要力量、重要引擎。
第二,制度的变革。制度的红利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过去40年所推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了我们经济增长重要的力量。
第三,我们大量的利用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增长。
第四,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经济获得了实质性的增长。
这四个方面,是我国过去40年经济增长的动力。
当前,过度耗竭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必须转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阶段,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能不能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科技创新力量。中国的产业科技含量以及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越来越大。华为就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典范,它在很多科技领域都处在世界领先的水平。中国企业里还有许多“小华为”,他们都在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进行着踊跃的创新。
二是中国劳动力的素质还在提高。我前些天和美国哈佛大学杰弗里·萨克斯教授见面,他是休克疗法的提出者。我们一起探讨了中国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他说:“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力素质没有提高,教育没跟上去。中国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我们的大学教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者。”
很多人对于中国的大学不以为然,但他们不知道中国的大学作了多么大的贡献,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优质人才。而且中国大学还在承担更大的责任,到2035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2050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才是第一位的。
三是中国在继续沿着市场化方向推进。党的十九大之后,推出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开放新举措,比如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京津冀一体化等,核心都是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我们的开放仍然在扩大,将会沿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如果再加一点,就是中国人非常好学,非常勤奋。
基于这五点,中国是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高收入国家的标准是人均GDP超过12236美元,超过这个标准后,我们还会继续前进。
2035年我们将建设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的理解是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2050年我们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均GDP至少是40000美元。虽然到那个时候,这个数字可能还达不到美国今天的人均水平,但是中国人口规模非常大,这个成就已经很大了。
总结而言,我国将如何克服城市病、如何全面发展、如何解决贫富差距等问题解决了,再加上五點优势,中国完全有信心穿过“中等收入陷阱”,跨越周期。
(本文系吴晓求副校长在木兰年会上的演讲内容。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
对于中国来说,长周期一定会出现。因为中国的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中国会不会出现短周期?应该不会出现。因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到现在中速增长的趋势之中。“短周期”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宏观经济周期的调整、变化,让经济再回归到中高速增长中。
经济都是有周期的,有短周期,也有长周期。长周期的出现,主要是因为科技革命带来了产业革命
首先,中国不可能再回到高速增长的时期,像过去10%左右的增长速度已经很难——我们也不需要这样的增长速度。我们需要高质量的增长,不需要数量扩张型的,耗竭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高增长。所以中国短期内不会出现周期的概念,因为我们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增长阶段。
基于这种看法,我们就要继续思考经济增长能不能持续下去?
中国不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是世界银行在2006年总结了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的情况,概括出来的名词。
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最典型的代表是南美国家,特别是巴西、阿根廷,以及南非、墨西哥等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说法,“中等收入陷阱”是以人均GDP 4000美元到12000美元为区间,却始终不能跨越12000美元。
中国目前的人均GDP是10000美元,但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还包括很多现象:一是经济出现了零增长甚至负增长;二是贫富差距迅速地扩大;三是创新能力不足或创新乏力;四是劳动力素质下降,不能适应高速增长的要求,教育严重滞后;五是过度的城市化,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腐败严重等。
我国虽然也会有一些现象跟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相似,但在最本质的方面,还是有显著的不同。
第一,中国是一个创新型的国家。中国的科技创新、组织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没有停止,特别是科技创新,在全球名列前茅。科技可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下一轮增长的重要力量、重要引擎。
第二,制度的变革。制度的红利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过去40年所推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了我们经济增长重要的力量。
第三,我们大量的利用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增长。
第四,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经济获得了实质性的增长。
这四个方面,是我国过去40年经济增长的动力。
五个因素决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过度耗竭自然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必须转向高质量的经济发展阶段,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能不能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科技创新力量。中国的产业科技含量以及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越来越大。华为就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典范,它在很多科技领域都处在世界领先的水平。中国企业里还有许多“小华为”,他们都在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进行着踊跃的创新。
二是中国劳动力的素质还在提高。我前些天和美国哈佛大学杰弗里·萨克斯教授见面,他是休克疗法的提出者。我们一起探讨了中国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他说:“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力素质没有提高,教育没跟上去。中国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我们的大学教育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者。”
很多人对于中国的大学不以为然,但他们不知道中国的大学作了多么大的贡献,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优质人才。而且中国大学还在承担更大的责任,到2035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2050年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才是第一位的。
三是中国在继续沿着市场化方向推进。党的十九大之后,推出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开放新举措,比如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京津冀一体化等,核心都是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我们的开放仍然在扩大,将会沿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
如果再加一点,就是中国人非常好学,非常勤奋。
基于这五点,中国是可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高收入国家的标准是人均GDP超过12236美元,超过这个标准后,我们还会继续前进。
2035年我们将建设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的理解是人均GDP达到20000美元。2050年我们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均GDP至少是40000美元。虽然到那个时候,这个数字可能还达不到美国今天的人均水平,但是中国人口规模非常大,这个成就已经很大了。
总结而言,我国将如何克服城市病、如何全面发展、如何解决贫富差距等问题解决了,再加上五點优势,中国完全有信心穿过“中等收入陷阱”,跨越周期。
(本文系吴晓求副校长在木兰年会上的演讲内容。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