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命题,根据“立德树人”这一教育首要任务和针对中职生“生情”“学情”及其未来职业发展需要,通过对以“定位、择点、循序”三个维度构建新型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分析,探求解决在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中职语文“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实施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其本质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的形式与媒介,即教学策略。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通过何种具体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培育中职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运用系统论基本原理,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整体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以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为基点,分析学生语文学习和未来发展需求,制定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选择课时教学内容、预设课堂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反思等序列性的系统工作程序,将课前教学方案预设、课堂教学实践、课后教学评价融合在一个整体系统内的教学组织形态。其教学模式构建模型如图1所示。
一、“定位、择点、循序”模式内涵
(一)定位:确定“确切”“适宜”的教学目标,破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为何教”的难题
所谓“定位”,就是从宏观出发,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遵循语文教学规律,通过分析单元知能结构、把握渗透点、掌握“生情”与预测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等工作程序,理清本单元教学的起点要求是什么、教学应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由教学起点到教学终点差距是什么等问题,编制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预习了解学情,分析课时教学内容,制定确切、适宜的课时教学目标。
确切,即通过细化(将单元教学目标细化到课时的教学内容上来,将课时教学目标分解到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去,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环节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转化(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练习化(课时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使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切合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和课时教学内容。适宜,即“以学生的准备状态作为出发点的”[1],使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适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多样性的生情、学情和学生未来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此,“定位”就是在解决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为何教”难题的同时,确保所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吻合、贴切于学生的认知心理、能力,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求知、发展的需求,定向、支持于培育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技术技能成长和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总体教学目标;避免课时教学目标确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利于各课时教学目标在单元教学目标的统领下,架构优化的、连续性的、“微序列”系统课时目标体系,实现单元内各课时教学目标系统性与层次性的统一,从而提高整体效率。
(二)择点:选择适当、吻合的教学内容,回答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什么”的问题
所谓择点,即根据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以“针对生情学情、基于文体文本、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原则,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点;从“学科性、育人性、生活性、发展性”和吻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性需求的角度,“选择教学情境创设材料”点。
择点,重点解决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由教学起点到教学终点教师需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两大问题的同时,解决教学过程选择何种材料设置教学情境问题。即最大限度地以取舍、增补、渗透、留白等方法,超越教材文本,向学生身临的社会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领域延伸,选取适当的“针对生情学情、基于文体文本、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教学内容、适宜的“学科性、育人性、生活性、发展性”教学情境创设材料,吻合学生进行新认知的体验与探究“可能”,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情境的适用性。
(三)循序:设置规范、动态的实施程序,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怎么教”的方法策略
序,即程序,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模式整体工作程序,即“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反思”模式实施工作“程序”;二是指“课堂实施”模式工作程序中之“程序”,即“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展开情境实施教学—再设情境拓展教学”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程序。两个层面的程序既有规范性,又具有动态性。“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反思”三个工作流程具有不可调整的先后次序的规范性,但三个工作流程内部,由于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具有可变化的动态性,进而引发相关工作环节、工作内容动态的变化性。“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展开情境实施教学—再设情境拓展教学”课堂教学整个实施程序的流程,同样既有先后次序的规范性,以确保实施过程的计划性、组织性,又具有依据教情、学情再设的动态性变化、生成。
所以,所谓循序,即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教与学规律,既规范遵循“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反思”模式实施工作程序和“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展开情境实施教学—再设情境拓展教学”的实施流程的先后次序的规范性,又关注整体工作程序和局部实施流程中工作对象、工作内容的动态生成性,在规范的程序和动态的生成中,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怎么教”的方法策略。
二、“定位、择点、循序”模式特征
(一)以系统的工作流程设置,彰显模式结構和工作环节的创新理念
1.系统的工作流程设置,彰显模式结构的创新理念。教学模式以“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反思”的工作程序,不仅根据模式实施程序各环节的地位、功能,及其相互间关系,设定模式操作的基本流程和过程步骤,设置各环节流程的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工作途径和工作方式,为模式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策略,并且理顺了教学方案预设—课堂教学实施—课后教学评价的关系,尤其是遵循教学基本规律,设置教学反思环节:“课堂信息反馈—教后评价与反思—完善课前教学设计”,既赋于教学反思实质的工作内容,又提升了教学反思的功能。通过对课堂教情、学情的把握与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评估教学设计的优劣,最后对整体教学设计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再反思,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改革提供珍贵的一手资料。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保障模式实施环节局部性与程序整体性统一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措施。可以说,“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反思”将课前的教学方案预设活动、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课后的教学评价活动,融合成一个过程环节完整的、系列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流程之中,集合一个系统的教学活动过程,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定位、择点、循序”教学实施模式结构形态内部的整体性和流程的系统性,提升了语文教学过程的整体性。 2.凸现以生为本理念。“定位、择点、循序——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教学实施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体模式的实施过程之中,在教学设计中,了解教学对象、把握学生预习学情工作流程的设置,教学内容针对生情学情切合发展需求选择、确定的原则和育人性、发展性选择教学情境创设材料的要求提出;在课堂实施中,依据课堂教学中学情、生成问题再设教学情境;在教学反思中,针对课堂学情分析的反思,无一不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学观,无一不是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为目的的。
3.彰显全面发展理念。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定位、择点、循序——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教学实施模式”中,以“针对生情学情、基于文体文本、切合发展需求”原则来选择、确定教学内容,和以学科性、育人性、生活性、发展性为主要要求来选择教学情境创设材料,以及把握学科(方法)渗透点环节的设置与实施,既尊重语文基于文体文本学科性学习规律,又以切合发展需求、生活性、发展性学习内容、材料,以及相关渗透点,突破教材文体文本限制,向学生身临的社会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延伸,为学生接触教材之外、教室之外的人与事提供有效途径,进而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拓展语文教学资源开发范围,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更凸现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新理念。
参考文献:
[1]孙可平. 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 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2]R.M. 加涅, L.J.布里格斯, W.W.韋杰. 教学设计原理[M]. 皮连生, 庞维国,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王尚文, 吴克强.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邱学华. 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5]王宁. 引领语文课程改革走进新时代[N]. 中国教育报, 2018-03-07(9).
[6]彭钢, 蔡守龙. 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7]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责任编辑:陈向阳
关键词: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实施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其本质也是一种信息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播的形式与媒介,即教学策略。所以,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学生实际,通过何种具体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培育中职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目标,运用系统论基本原理,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在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整体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基础上,以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为基点,分析学生语文学习和未来发展需求,制定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选择课时教学内容、预设课堂教学方案、开展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反思等序列性的系统工作程序,将课前教学方案预设、课堂教学实践、课后教学评价融合在一个整体系统内的教学组织形态。其教学模式构建模型如图1所示。
一、“定位、择点、循序”模式内涵
(一)定位:确定“确切”“适宜”的教学目标,破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为何教”的难题
所谓“定位”,就是从宏观出发,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遵循语文教学规律,通过分析单元知能结构、把握渗透点、掌握“生情”与预测学生未来发展需求等工作程序,理清本单元教学的起点要求是什么、教学应达到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由教学起点到教学终点差距是什么等问题,编制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预习了解学情,分析课时教学内容,制定确切、适宜的课时教学目标。
确切,即通过细化(将单元教学目标细化到课时的教学内容上来,将课时教学目标分解到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去,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环节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转化(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练习化(课时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使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切合于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和课时教学内容。适宜,即“以学生的准备状态作为出发点的”[1],使制定的课时教学目标适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多样性的生情、学情和学生未来个性化发展需求。为此,“定位”就是在解决中等职业学校语文“为何教”难题的同时,确保所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吻合、贴切于学生的认知心理、能力,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求知、发展的需求,定向、支持于培育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技术技能成长和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总体教学目标;避免课时教学目标确定的盲目性、随意性,利于各课时教学目标在单元教学目标的统领下,架构优化的、连续性的、“微序列”系统课时目标体系,实现单元内各课时教学目标系统性与层次性的统一,从而提高整体效率。
(二)择点:选择适当、吻合的教学内容,回答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什么”的问题
所谓择点,即根据确定的课时教学目标,以“针对生情学情、基于文体文本、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原则,选择适切的教学内容点;从“学科性、育人性、生活性、发展性”和吻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性需求的角度,“选择教学情境创设材料”点。
择点,重点解决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由教学起点到教学终点教师需要教什么、学生需要学什么两大问题的同时,解决教学过程选择何种材料设置教学情境问题。即最大限度地以取舍、增补、渗透、留白等方法,超越教材文本,向学生身临的社会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涯领域延伸,选取适当的“针对生情学情、基于文体文本、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教学内容、适宜的“学科性、育人性、生活性、发展性”教学情境创设材料,吻合学生进行新认知的体验与探究“可能”,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情境的适用性。
(三)循序:设置规范、动态的实施程序,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怎么教”的方法策略
序,即程序,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模式整体工作程序,即“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反思”模式实施工作“程序”;二是指“课堂实施”模式工作程序中之“程序”,即“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展开情境实施教学—再设情境拓展教学”课堂教学活动实施程序。两个层面的程序既有规范性,又具有动态性。“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反思”三个工作流程具有不可调整的先后次序的规范性,但三个工作流程内部,由于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具有可变化的动态性,进而引发相关工作环节、工作内容动态的变化性。“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展开情境实施教学—再设情境拓展教学”课堂教学整个实施程序的流程,同样既有先后次序的规范性,以确保实施过程的计划性、组织性,又具有依据教情、学情再设的动态性变化、生成。
所以,所谓循序,即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教与学规律,既规范遵循“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反思”模式实施工作程序和“创设情境导入教学—展开情境实施教学—再设情境拓展教学”的实施流程的先后次序的规范性,又关注整体工作程序和局部实施流程中工作对象、工作内容的动态生成性,在规范的程序和动态的生成中,落实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怎么教”的方法策略。
二、“定位、择点、循序”模式特征
(一)以系统的工作流程设置,彰显模式结構和工作环节的创新理念
1.系统的工作流程设置,彰显模式结构的创新理念。教学模式以“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反思”的工作程序,不仅根据模式实施程序各环节的地位、功能,及其相互间关系,设定模式操作的基本流程和过程步骤,设置各环节流程的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工作途径和工作方式,为模式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策略,并且理顺了教学方案预设—课堂教学实施—课后教学评价的关系,尤其是遵循教学基本规律,设置教学反思环节:“课堂信息反馈—教后评价与反思—完善课前教学设计”,既赋于教学反思实质的工作内容,又提升了教学反思的功能。通过对课堂教情、学情的把握与分析,总结教学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评估教学设计的优劣,最后对整体教学设计理念和课堂教学实践过程进行再反思,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改革提供珍贵的一手资料。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保障模式实施环节局部性与程序整体性统一的一个重要途径与措施。可以说,“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教学反思”将课前的教学方案预设活动、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课后的教学评价活动,融合成一个过程环节完整的、系列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流程之中,集合一个系统的教学活动过程,体现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定位、择点、循序”教学实施模式结构形态内部的整体性和流程的系统性,提升了语文教学过程的整体性。 2.凸现以生为本理念。“定位、择点、循序——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教学实施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整体模式的实施过程之中,在教学设计中,了解教学对象、把握学生预习学情工作流程的设置,教学内容针对生情学情切合发展需求选择、确定的原则和育人性、发展性选择教学情境创设材料的要求提出;在课堂实施中,依据课堂教学中学情、生成问题再设教学情境;在教学反思中,针对课堂学情分析的反思,无一不体现“以生为本”的现代教学观,无一不是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为目的的。
3.彰显全面发展理念。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定位、择点、循序——基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教学实施模式”中,以“针对生情学情、基于文体文本、切合发展需求”原则来选择、确定教学内容,和以学科性、育人性、生活性、发展性为主要要求来选择教学情境创设材料,以及把握学科(方法)渗透点环节的设置与实施,既尊重语文基于文体文本学科性学习规律,又以切合发展需求、生活性、发展性学习内容、材料,以及相关渗透点,突破教材文体文本限制,向学生身临的社会生活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延伸,为学生接触教材之外、教室之外的人与事提供有效途径,进而丰富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拓展语文教学资源开发范围,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空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更凸现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新理念。
参考文献:
[1]孙可平. 现代教学设计纲要[M]. 西安: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2]R.M. 加涅, L.J.布里格斯, W.W.韋杰. 教学设计原理[M]. 皮连生, 庞维国,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王尚文, 吴克强.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4]邱学华. 邱学华尝试教学课堂艺术[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5]王宁. 引领语文课程改革走进新时代[N]. 中国教育报, 2018-03-07(9).
[6]彭钢, 蔡守龙. 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
[7]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
责任编辑:陈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