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吕梁市是煤炭大区、资源新区、深度贫困区。煤炭产业增加值占到GDP的60%以上,在全国性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如何顾全大局,发展经济,振兴吕梁,是值得各级政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煤炭业;去产能
近年來,受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影响,煤炭需求下降,供给过剩,市场竞争秩序混乱,企业效益下滑,山西省政府推进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动煤炭企业脱困发展。经过几年的政策实施,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吕梁市煤矿企业从高峰期的355家降至110家,煤炭产能10300万吨,比2015年下降2000万吨。其中, 2016年全市退出产能1600万吨,2017年上半年退出产能700万吨。1—7月份,全市煤炭产量为556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47%。
一、政策背景
2002年,煤炭行业迎来“黄金十年”的发展期,煤炭成为国有、民营企业的掘金之地。作为山西省的产煤大市,吕梁市借助“煤炭黄金十年”的红利迎来了高度发展期。2008年,吕梁市共有煤炭企业355家,总产能8557万吨,煤炭工业利润比重约为80%,形成了“一煤独大”的工业经济格局,煤炭企业税收也成为吕梁市的主要财政收入,煤炭为区域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受利益驱动,吕梁市煤炭企业呈现出“多、小、散、乱”的特点,先天投入不足,生产能力差,资源回收率低,安全事故频发。基于此现状,省政府于2009年3月研究形成了高强度、大力度的煤炭产业调整计划,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来运作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重组。作为山西省煤炭行业化解产能的重点区域,吕梁市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认真贯彻《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决心从“资源诅咒”的阴影中走出来,掀起了“革命兴煤”“六型转变”的热潮,加快吕梁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二、吕梁市煤炭行业“去产能”成果
2009年,资源整合中吕梁市政府关停了手续不全、生产不合法、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中、小煤炭企业,同时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运作煤炭企业重组,以主体企业控股不小于51%、被整合块段所有矿井股份最高49%的比例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主体企业控股经营,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到2012年3月,吕梁市355座煤炭企业被整合为110座煤炭企业,其中主体煤炭企业包括有全国性大型煤炭企业5个,政府控股煤炭集团1个,地方骨干企业16个,省外煤炭企业2个,电力企业1个,央企控股1个以及山西国际能源有限公司1个。资源整合结束之后,吕梁市煤炭行业基本不存在落后产能,均为年产值90万吨以上的安全高效企业。
三、吕梁市煤炭行业“去产能”做法
1.控制煤炭企业数量
被整合煤矿按照国家政策进行技改建设,开展矿井升级、安全改造和环保改造工作,技改建设完成后要接受安监局、环保局等部门的验收。国家对煤炭企业的验收标准愈加严格,国家以控制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方法来控制煤炭企业的数量以减少煤炭产能。以汾西矿业在孝义市驿马乡整合的正帮煤业已完成技改环节,但因未通过国家产能验收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不能生产。
2.限制生产产能
整改合格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炭企业要严格按照文件批准的生产规模生产,汾西矿业旗下的正文煤矿核定产能为90万吨,即使生产能力大于90万吨也要严格执行产能标准。此外,煤炭企业要执行“276个工作日”的减量生产政策和节假日公休制度。在煤价连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释放部分安全高效先进产能的背景下,政府仍强调未参与产能释放的煤炭企业仍要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周日原则上不得安排生产。
3.增加安全高效先进产能
“去产能”针对的是落后、不环保、高成本产能。2016年5月以来煤价上涨,政府为保障煤炭供应,参照先进产能认定标准释放部门先进产能。吕梁市坚持去产能与推动优质产能相结合,加快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年内新增安全高效矿井10座,安全高效矿井达到42座,占比达到70%。吕梁市整合后的煤炭企业全部进行技改,实行机械化生产,改变了过去人力+平板车的历史,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企业着力打造“花园式”煤炭企业,厂内绿化率高,园区每日多次洒水作业,环保工作达标。
4.发展深加工优化产品结构
吕梁市煤炭企业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企业改变了之前出售原煤的粗暴做法,大幅减少电煤销售,以出售精煤为主,并且年产能力大于120万吨的企业全部建设坑口洗煤厂,对原煤进行就地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企业利润。同时,吕梁市的焦化企业也消耗了不少煤炭产能,截止到2016年底,吕梁市共有焦化主体企业20个,所属企业36户,总产能为4500万吨,按1.3-1.4吨好品质焦煤生产1吨焦炭来算,4500万吨焦炭需要5850到6300万吨焦煤,煤炭消耗量大。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优化了吕梁市煤炭行业的产品结构,消耗煤炭产能的同时增加了行业利润。
四、吕梁市煤炭行业生产情况
1.煤炭行业产销量
本次调研发现,受“ 去产能”调控影响,近3年来,吕梁市煤炭产量呈下降趋势,销售量与产量的波动趋势保持一致。由于2009-2012年属于整合期,部分煤炭企业停产或技改,到2015年煤炭产销量波动幅度不大。2016年下半年,受国家“去产能”政策影响,部分不达标煤矿关停,煤炭总体供不应求,国内煤价出现持续上涨的趋势,煤价在2016年年底达到近年来的最大值(见上表),2017年小幅回落,受价格影响煤炭企业出现了为增加利润压货不卖的现象,煤炭库存增加,2016年年底的库存是2015年库存量的近两倍, 2017年1-6月的库存较2016年也有所增加。
2.煤炭行业产值和利润
煤炭价格在2012年遭遇断崖式下跌,从2012年年初的797元/吨跌至年末638元/吨,跌幅接近20%,之后3年的煤炭行业一直处于下行趋势,2015年的煤炭价格比2011年高位点价格下降了60%,2015年煤炭行业的利润总额为-28.5752亿元,2016年为-20.7354亿元。究其原因,在“黄金十年”的发展中,大量资金投入煤炭行业,煤炭行业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和良莠不齐,受能源结构变化、生态环境约束的影响,煤炭市场需求回落,库存居高不下,煤炭行业盈利水平大幅回落,经济效益下降,煤炭行业出现亏损。
2016年下半年煤炭行业形势好转,煤炭价格回升,行业扭亏为盈,煤炭行业利润在工业利润中的占比为67.9 %,同时,2016年的煤炭行业产值比2015年有所增加,就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今年的煤炭产值也要高于去年水平,煤炭行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逐年上升,2017年上半年所占比重为70.9%,说明煤炭业仍然是吕梁市的重点生产行业,今后一段时期,煤炭仍然是呂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五、吕梁市煤炭行业的其他情况
1.僵尸企业和职工安置
吕梁市的煤炭企业中不存在僵尸企业,这是由于在资源整合中,那些产手续不全、生产不合法、产量在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企业或者关停不生产,或者被大型企业整合重组,整合后的企业也不属于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生产的僵尸企业;也不存在职工安置问题,这是由于在整合过程中有国企背景的主体企业不负责具体的生产经营,业务生产由原企业负责,这使得企业非生产期间的用工模式有典型的民营企业特点,只有改造矿井和留守企业的少部分工人,一线生产的工人则是招则来,停则去,因此企业停工时,大多数工人自行离开企业另谋出路,不存在安置工人一说。
2.债转股和“应收账款融资平台”
调研中发现吕梁市的煤炭企业,在生产销售方面,基本是预售款的模式,与全国性煤炭市场的关联性很大,没有实施债转股的意向。企业的融资思维较为传统,对这种融资方式很陌生,同时当地的金融环境、银行机构及企业的财务人员也不具备推行债转股的条件。而金融机构参与“应收账款融资平台”的意愿强烈,但推行较为缓慢,这种融资方式对上游企业的要求较高,最好为国内大型国有企业,而国企合作态度不明朗,手续复杂,未来仍有推行的空间。目前,随着煤价上涨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的信用评级有所好转,银行一般采用自有的信用评级系统对企业进行评价,外部评级运用不多,主要是由于外部评级过程繁琐、费用高且可信度待考量。
【关键词】煤炭业;去产能
近年來,受经济增速放缓、能源结构调整影响,煤炭需求下降,供给过剩,市场竞争秩序混乱,企业效益下滑,山西省政府推进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推动煤炭企业脱困发展。经过几年的政策实施,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吕梁市煤矿企业从高峰期的355家降至110家,煤炭产能10300万吨,比2015年下降2000万吨。其中, 2016年全市退出产能1600万吨,2017年上半年退出产能700万吨。1—7月份,全市煤炭产量为556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47%。
一、政策背景
2002年,煤炭行业迎来“黄金十年”的发展期,煤炭成为国有、民营企业的掘金之地。作为山西省的产煤大市,吕梁市借助“煤炭黄金十年”的红利迎来了高度发展期。2008年,吕梁市共有煤炭企业355家,总产能8557万吨,煤炭工业利润比重约为80%,形成了“一煤独大”的工业经济格局,煤炭企业税收也成为吕梁市的主要财政收入,煤炭为区域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受利益驱动,吕梁市煤炭企业呈现出“多、小、散、乱”的特点,先天投入不足,生产能力差,资源回收率低,安全事故频发。基于此现状,省政府于2009年3月研究形成了高强度、大力度的煤炭产业调整计划,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以政府为主导,大中型企业为主体,以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来运作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重组。作为山西省煤炭行业化解产能的重点区域,吕梁市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认真贯彻《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决心从“资源诅咒”的阴影中走出来,掀起了“革命兴煤”“六型转变”的热潮,加快吕梁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
二、吕梁市煤炭行业“去产能”成果
2009年,资源整合中吕梁市政府关停了手续不全、生产不合法、年产量30万吨以下的中、小煤炭企业,同时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运作煤炭企业重组,以主体企业控股不小于51%、被整合块段所有矿井股份最高49%的比例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主体企业控股经营,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到2012年3月,吕梁市355座煤炭企业被整合为110座煤炭企业,其中主体煤炭企业包括有全国性大型煤炭企业5个,政府控股煤炭集团1个,地方骨干企业16个,省外煤炭企业2个,电力企业1个,央企控股1个以及山西国际能源有限公司1个。资源整合结束之后,吕梁市煤炭行业基本不存在落后产能,均为年产值90万吨以上的安全高效企业。
三、吕梁市煤炭行业“去产能”做法
1.控制煤炭企业数量
被整合煤矿按照国家政策进行技改建设,开展矿井升级、安全改造和环保改造工作,技改建设完成后要接受安监局、环保局等部门的验收。国家对煤炭企业的验收标准愈加严格,国家以控制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方法来控制煤炭企业的数量以减少煤炭产能。以汾西矿业在孝义市驿马乡整合的正帮煤业已完成技改环节,但因未通过国家产能验收没有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不能生产。
2.限制生产产能
整改合格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煤炭企业要严格按照文件批准的生产规模生产,汾西矿业旗下的正文煤矿核定产能为90万吨,即使生产能力大于90万吨也要严格执行产能标准。此外,煤炭企业要执行“276个工作日”的减量生产政策和节假日公休制度。在煤价连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释放部分安全高效先进产能的背景下,政府仍强调未参与产能释放的煤炭企业仍要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周日原则上不得安排生产。
3.增加安全高效先进产能
“去产能”针对的是落后、不环保、高成本产能。2016年5月以来煤价上涨,政府为保障煤炭供应,参照先进产能认定标准释放部门先进产能。吕梁市坚持去产能与推动优质产能相结合,加快推进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年内新增安全高效矿井10座,安全高效矿井达到42座,占比达到70%。吕梁市整合后的煤炭企业全部进行技改,实行机械化生产,改变了过去人力+平板车的历史,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企业着力打造“花园式”煤炭企业,厂内绿化率高,园区每日多次洒水作业,环保工作达标。
4.发展深加工优化产品结构
吕梁市煤炭企业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企业改变了之前出售原煤的粗暴做法,大幅减少电煤销售,以出售精煤为主,并且年产能力大于120万吨的企业全部建设坑口洗煤厂,对原煤进行就地深加工,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企业利润。同时,吕梁市的焦化企业也消耗了不少煤炭产能,截止到2016年底,吕梁市共有焦化主体企业20个,所属企业36户,总产能为4500万吨,按1.3-1.4吨好品质焦煤生产1吨焦炭来算,4500万吨焦炭需要5850到6300万吨焦煤,煤炭消耗量大。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优化了吕梁市煤炭行业的产品结构,消耗煤炭产能的同时增加了行业利润。
四、吕梁市煤炭行业生产情况
1.煤炭行业产销量
本次调研发现,受“ 去产能”调控影响,近3年来,吕梁市煤炭产量呈下降趋势,销售量与产量的波动趋势保持一致。由于2009-2012年属于整合期,部分煤炭企业停产或技改,到2015年煤炭产销量波动幅度不大。2016年下半年,受国家“去产能”政策影响,部分不达标煤矿关停,煤炭总体供不应求,国内煤价出现持续上涨的趋势,煤价在2016年年底达到近年来的最大值(见上表),2017年小幅回落,受价格影响煤炭企业出现了为增加利润压货不卖的现象,煤炭库存增加,2016年年底的库存是2015年库存量的近两倍, 2017年1-6月的库存较2016年也有所增加。
2.煤炭行业产值和利润
煤炭价格在2012年遭遇断崖式下跌,从2012年年初的797元/吨跌至年末638元/吨,跌幅接近20%,之后3年的煤炭行业一直处于下行趋势,2015年的煤炭价格比2011年高位点价格下降了60%,2015年煤炭行业的利润总额为-28.5752亿元,2016年为-20.7354亿元。究其原因,在“黄金十年”的发展中,大量资金投入煤炭行业,煤炭行业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和良莠不齐,受能源结构变化、生态环境约束的影响,煤炭市场需求回落,库存居高不下,煤炭行业盈利水平大幅回落,经济效益下降,煤炭行业出现亏损。
2016年下半年煤炭行业形势好转,煤炭价格回升,行业扭亏为盈,煤炭行业利润在工业利润中的占比为67.9 %,同时,2016年的煤炭行业产值比2015年有所增加,就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今年的煤炭产值也要高于去年水平,煤炭行业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逐年上升,2017年上半年所占比重为70.9%,说明煤炭业仍然是吕梁市的重点生产行业,今后一段时期,煤炭仍然是呂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五、吕梁市煤炭行业的其他情况
1.僵尸企业和职工安置
吕梁市的煤炭企业中不存在僵尸企业,这是由于在资源整合中,那些产手续不全、生产不合法、产量在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企业或者关停不生产,或者被大型企业整合重组,整合后的企业也不属于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生产的僵尸企业;也不存在职工安置问题,这是由于在整合过程中有国企背景的主体企业不负责具体的生产经营,业务生产由原企业负责,这使得企业非生产期间的用工模式有典型的民营企业特点,只有改造矿井和留守企业的少部分工人,一线生产的工人则是招则来,停则去,因此企业停工时,大多数工人自行离开企业另谋出路,不存在安置工人一说。
2.债转股和“应收账款融资平台”
调研中发现吕梁市的煤炭企业,在生产销售方面,基本是预售款的模式,与全国性煤炭市场的关联性很大,没有实施债转股的意向。企业的融资思维较为传统,对这种融资方式很陌生,同时当地的金融环境、银行机构及企业的财务人员也不具备推行债转股的条件。而金融机构参与“应收账款融资平台”的意愿强烈,但推行较为缓慢,这种融资方式对上游企业的要求较高,最好为国内大型国有企业,而国企合作态度不明朗,手续复杂,未来仍有推行的空间。目前,随着煤价上涨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的信用评级有所好转,银行一般采用自有的信用评级系统对企业进行评价,外部评级运用不多,主要是由于外部评级过程繁琐、费用高且可信度待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