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早教社区服务现状与示范性幼儿园作用的发挥

来源 :学前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0~3岁早期教育服务网络,是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和总体目标。但在我国社区构建与发展刚起步阶段,社区这一“基础”还很不完善,建立和运行这一基础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需要理顺关系、规范各种行为。在建设和运行以社区为基础的0~3岁儿童早期教育服务中。可以将示范性幼儿园培育成为核心的实体单位、重要的推动力量,以发挥其作为研究基地与社区早教服务枢纽的示范、辐射作用。
  [关键词]0~3岁;早期教育;社区服务;示范性幼儿园
  
  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在我国已被纳入学前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开端。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中央十个部门签发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根据城乡时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数育服务。”以社区为基础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建设和发展,指向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已被纳入社区建设,而如何有效地推进这一改革,急需开展相关研究。
  
  一、我国0~3岁早期教育社区服务现状
  
  我国提出社区建设的时间不长,近几年才开始在行政区的“街道”里,以居委会为单位进行构建社区的实验,“表现了基层行政区组织与社区管理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同一性特征”。社区的行政管理色彩浓烈,社区民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自助和互助的服务精神以及作为“社会人”对社会生活的自觉参与和监督等方面的意识和作为,都有待逐步培育和加强,社区的运行机制也有待逐步建立。
  0-3岁早期教育服务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与家庭和社区密切联系。把0-3岁早期教育服务纳入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社会资源的集积和利用、社会保障体系功能的发挥、社会服务网络的完善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目前的社区背景下,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0~3岁早期教育服务网络,面临着起步阶段的诸多问题。
  
  (一)社区的行政性强,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各部门对0~3岁早期教育社区服务的作为相互割裂
  目前,我国社区构建是通过行政区管理来推进的,社区的行政性强,且条块分割,对于学前教育社会服务,各自为政。虽然各部门对学前儿童教养有各自的职责和协调配合的要求,但在实际运行中,教育、卫生、计生委、妇儿工委等部门都承担0~3岁儿童维权、教养和家长指导的任务,但各自为政,基本上处于分裂的状态。
  各社区内的幼儿园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负责3~6岁幼儿(有的延伸到2岁)的保育和教育,以及家长的共育指导。为数极少的托儿所是单位办的;只能为本单位职工0~3岁子女提供喂养帮助和照管。卫生部门负责辖区内儿童的卫生保健、营养健康的指导,以及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的管理和监督。计生委主要负责社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公共服务,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妇儿工委主要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宣传以及有关问题的协调工作。各地妇联在家庭教育方面做一些宣传等工作,建立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组织开展一些文化艺术活动。街道主要开展为家长介绍工作、进行职业培训、提供家政服务等工作。而真正意义上的“以社区为基础”的早教服务尚未建立,现有发展水平较低。
  这种没有形成相互统一相调的、各自为政、相互割裂的学前教育管理和服务,在运行过程中各方合作不密切,有时候还会产生冲突,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社区功能、力量的发挥受到很大的局限,急需构建统整资源和协调力量的有效机制,使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各部门能为社区的形成和发展、为0~3岁早期教育社会服务网络的构建,有效地协调配合、有机整合各方力量租资源。
  
  (二)公众的社区意识淡漠,社区内的单位和个人未形成建立社区0~3岁早期教育社会服务网‘络的责任意识,还构不成“社区基础”
  现阶段,社区的概念更多的只是单纯的居住性含义。处在社区里的单位,只有“单位所在地”“单位人”的意识,而缺乏“社区”“社区人”的意识和为社区服务的意识。学前教育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处在社区的各单位、机构未能树立起为社区建立学前教育服务网络的责任意识。社区内的单位不会因为“社区人”自责任而关心社区内的幼儿园或其他早教机构,虽然有与幼儿园建立“共建单位”的,但多是出于解决“单位人”的子女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的目的。基本上没有单位不计单位利益而主动为社区幼儿园保教工作提供资源。幼儿园要利用和整合社区单位的资源,只能取决于幼儿园的公关能力和所为。
  处在社区里的居民,虽然越来越注重自己所居住社区的人文环境和服务条件,但多是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对社区建设提建议、提要求,自身缺乏“主人翁”意识以及建设社区的责任意识和行动。家长把孩子放进幼儿园后,往往把保育、教育都交给幼儿园。幼儿园要整合家长和家庭教育的资源,也多半是幼儿园一方情愿的事情,取决于幼儿园的家园共育理念和对家长所作的努力。
  社区内幼儿园同样是“单位人”意识强、社区意识弱。幼儿园只对入固的幼儿和家长负责、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散居儿童和家长的指导基本上是空白。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教育向下延伸的需求越来越大。0~3岁儿童的教育不同于3~6岁儿童的教育,但长期受体制、观念、资源、利益等的影响,幼儿园没有对社区内0~3岁儿童的教育作出积极的回应,甚至幼儿园为了避免事故责任,放学时不愿意让孩子在幼儿园多停留一段时间,更不用说接纳散居的0~3岁儿童到幼儿园来活动。
  
  (三)0~3岁早期教育研究薄弱,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基础:早教社会服务网络建立缺乏真正可依托的服务实体和保教专业队伍
  我国0~3岁早期教育研究很薄弱,科学性有待加强。“以社区为基础的0~3岁儿童教育服务”领域的研究更是少,十分缺乏理论指导。卫生部门局限于对社区内0~3岁儿童的健康检查、预防接种等保健指导,未能涉及教育。计生委、妇儿工委等部门对0~3岁教养也有积极性,但这些部门对儿童教育这一专业服务更是无能为力。在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刺激下,私营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应运而生,但大多数私营机构都以追求利润、迎合家长为首要目的,专业性不强,提供的保教质量不过关,甚至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现在也没有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因此相关专业人员非常缺乏。对一些部门出台的用于短期集训的受训人员的工作目标定位和早教课程体系,其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论证。现有的0~3岁儿童教育服务机构在教养观念、服务意识以及指导能力方面还远不能满足儿童发展、家长和社会的实际需要,难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0~3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显示,他们的成长更依赖于家长,是在与家长共同生活中得到 环境熏陶和教育的。教育服务机构的着力点应该是对儿童的教养作出指导,通过影响家长。改善家庭教养氛围,进而影响家庭这_儿童成长的微观系统。但是,现有的0~3岁早期教育机构着力点多半放在开展对儿童的教育上,直接干预儿童,未将对家长的教养指导纳入常规工作。总之,这种非0~3岁早期教育专业师资开展的早期教育问题很多,亟待加强其专业性,提高其教养和教养指导的质量。
  
  二、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在0~3岁早期教育社会服务中的作用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专业机构,而示范性幼儿园实施学前教育的软、硬件更属上乘,是最有条件培育成为0~3岁早期教育社会专业服务实体:从而发挥其应有的示范与辐射功能的。
  
  (一)把示范性幼儿因培育成为0~3岁早期教育社会服务的研究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蓬勃发展,其中示范性幼儿园以它在专业知识、场地、教育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和保教质量,在一定区域内对其他幼教机构的办学条件、保教工作、幼教研究等起着示范和辐射作用。根据《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0~6岁儿童的教育由教育部门负责。近年来各地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文件,开始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0~3岁早期教育。在这一管理体系中,示范性幼儿园要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地发挥教育向0~3岁儿童延伸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
  由于0~3岁儿童教养不同于3~6岁儿童的教育,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大,教育越复杂、专业性越强。示范性幼儿园对0~3岁儿童和家长的教育与指导服务,不可简单套用3~6岁幼儿在园学习和家园共育指导的教育服务模式,而应该定位于引领家长学习了解、理解儿童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创设良好的生活和成长环境,为家长提供优质、有效的保教指导服务。据此,示范性幼儿园可以作为0~3岁早期教育研究基地,主要探索科学的0~3岁早期教育及其指导,以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为此,应整合高校或教育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与示范性幼儿园的优秀师资与保健人员,构成优势互补的研究团队。由高校或教育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引领幼儿园早期教育师资和保健人员,共同培育和建设研究基地,开展0~3岁早期教育社会服务的实践研究,使幼儿园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养影响关系、家长教养指导、儿童与家长社区服务模式、早教师资培训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形成经验,并以点带面向其他托幼机构、早教机构推广和辐射,同时还可以为高校0~3岁早期教育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提供研究基地和实训基地。
  
  (二)把示范性幼儿园建设成为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中心,发挥其社区早期教育服务枢纽的重要作用
  示范性幼儿园是社区的组成部分,处在社区之中。利用示范性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智力、场地、教育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在此设置社区0~3岁早期教育指导中心最适宜,也是最为快捷、便捷地构建社区0~3岁早期教育服务实体和枢纽的途径。
  其一,0~3岁儿童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早期教育着眼点在于引领和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幼儿园担负着在园儿童的教育和为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与家长的联系密切,有相当丰富的家长工作经验,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示范性幼儿园在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改革中,经历了幼儿园从要求家长配合教育到引领家长主动与幼儿园共育儿童的转变,积累了与家长共育儿童的许多成功经验。以此为基础,在幼儿园设立0~3岁儿童教育指导中心,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打下坚实基础。其二,示范性幼儿园师资均为学前教育专业人员,若作为0~3岁儿童教育指导中心,可以从现有的教师中遴选学前教育专业基础扎实、工作耐心细致、小年龄班带班经验丰富、当过母亲的高素质教师,再经过0~3岁早期教育与指导的系统培训,可以尽快确保相关师资水平和骨干队伍的形成。其三,随着深入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尤其是示范性幼儿园已经呈现出主动与社区联系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他们在主动整合社区所蕴含的丰富学前教育资源的同时,社区服务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尽最大所能发挥自身教育优势,服务于社区,支持和带动社区各项教育活动和宣传活动的开展。其四,0~3岁教育主要是对家长或看护人的育儿指导,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也是为家长提供与儿童互动的示范和指导。让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到幼儿园的早教中心活动,可以盘活和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场地与设备资源,又不影响3~6岁儿童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并能进一步增强学前教育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和公益性。
  此外。在现有的幼儿教育管理体系中,省、市、区(县)各级示范性幼儿园是各级行政区域幼儿园课程改革、教育研究、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他们本就在教育思想、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各级行政区域的一般幼儿园和薄弱幼儿园起着指导、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示范性幼儿园利用这一网络体系,可以很快地同样成为0~3岁早期教育指导、引领、示范和辐射的枢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带头作用。
  
  (三)示范性幼儿园发挥其作为0~3岁儿童早期教育研究指导与社区服务枢纽作用的机制问题
  0~3岁儿童早期教育社区服务是社区服务系统的组成部分,属于社区建设的范畴。示范性幼儿园作为0~3岁儿童早期教育研究指导与社区服务枢纽,能否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还有赖于社区建设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当前我国社区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其运行机制的“重建”与“再造”,需要付出不懈的长期努力。
  我们认为,在社区建设和0~3岁早期教育社会服务都处在起步阶段的当今,依靠行政组织推进示范性幼儿园作为0~3岁儿童早期教育研究指导与社区服务枢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仍显得十分必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继续行使主管部门的职能,以科研为先导,组织研究制定相关的标准与规范,充分发挥教育行政、教研原有网络的优势,组织开展以示范性幼儿园为骨干、为枢纽的0~3岁儿童早期教育社区服务实验工作,以点带面有效协调、整合卫生部门的卫生保健、营养健康专业及民政帮门的社区组织,把早期教育指导覆盖到各散居儿童家庭,为每个儿童提供综合性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与推进。以及教育与卫生部门的协作与配合,最重要的还在于启动这项事业,并且在起始阶段就重视和加强其早期教育与指导的专业性,以保证其科学性和健康发展。当然,在把示范性幼儿园培育成为以社区为基础的0~3岁儿童早期教育服务的核心单位、重要力量的过程中,肯定会存在各种困难和问题,还需要调动、协调、整合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力量与各方资源。根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以及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所明确的“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纲要》的组织实施”的精神,我们认为发展0~3岁儿童早期教育社区服务事业,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目标,各级政府的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应有力行使“负责协调和推动政府有关部门执行妇女儿童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的职能,出面协调、整合教育、卫生、民政、人口计生委、妇联等部门的力量,建立起以教育部门为核心的各部门分工协作机制,支持和推动示范性幼儿园作为0~3岁儿童早期教育研究指导与社区服务枢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并组织督导评估,以保证0~3岁儿童早期教育社会服务网络的顺利建立和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还需要各有关部门增强和谐社会和社区建设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共同培育新型的、多元互动合作的关系与平台,使各组织管理资源和专业资源得以整合与共享,不断提升社区人文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解决0~3岁早期教育社区服务网络建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这一配合和协调的过程也正是构建社区运行机制的具体实践过程,可以为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网络的构建积累宝贵经验。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英语学习内容与故事形式进行深度整合,能够迎合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内在需求,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强化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愉快体验,开辟英语高效教学的新途径。  [关键词]英语教学;故事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4003802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根据具体的
[摘要]在科学教学中,求知欲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拖延教学时间节点,吊足学生胃口;在探究活动前,欲擒故纵,先遂了学生心愿,让其单独行动,使其失败,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学生遇到难题时,适时指导,师生共克难关,使探究活动得以继续;在探究活动后,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分享和交流,使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科学教学;情感态度与价
[摘 要]像设计师一样思考,运用设计思维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这是一种创新思考学习方式。将设计思维融入STEAM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深度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该研究以STEAM课程“伞”为例,围绕设计思维与STEAM教育的理念,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出发,结合“伞”课程教学实践,借鉴设计思维方法,构建了基于设计思维的STEAM课程教
[摘 要]叛逆心理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见惯不怪的“正常”现象。逆反期的孩子情绪起伏大,心理变化剧烈。为引导高段年级学生平稳度过逆反期,减少师生、亲子冲突,教师可从“调控学生自我约束意识”“调适学校教育方法”“调正家庭教育方式”及“调动群体‘正能量’因素”四个方面,引导他们由逆反思维改为正常思维和创造思维。  [关键词]逆反心理;有效调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学生渗透数学常识,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获得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常识 认识方向 数学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3-034  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数学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期才能够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常识,拉
[摘 要]情知互动,即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认知,又重情意,以情促知,以知动情,情知相互交融,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得到和谐发展。展示汇报课作为一种活动形式、一种课程资源,目的在于用情感手段来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注重情知互动。这需要教师结合活动主题合理地开发与有效地运用,基于学生视角立场探寻“原点”,立足学生精神场域打造“圆点”,朝着学生素养发展的方向追溯“远点”。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摘要]中央政府是学前教育宏观政策的决策者,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方向引导和整体性规划的作用,而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既是国家教育政策的执行者,也是地方区域性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当前我国中央政府在学前教育政策供给上已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促使并保障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走上了法制化与科学化的发展轨道,但已有政策法规一般出台年代较为久远,不能适应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无法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摘要]灵性是学习的追求,也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性,使学生乐学、善学、创学数学。  [关键词]学习基础;学习灵性;平面图形;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9-0006-02  教学案例:  一、巧用学习素材,加速激活  1.重温回顾  师:请大家回想一下,昨天我
[摘 要]《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的实质在于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还要针对学生的特征和天性,构建“童真”课堂,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浙教版 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心得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9-055  作为品德教师
[摘 要]英语故事是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中的英语故事,教师在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时,应根据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精心设计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和谈故事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英语故事,增强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故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