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银行业的开放,个人理财服务已成为商业银行业竞争的焦点。从发展趋势看,理财业务也必将成为商业银行业赢利增长的主要手段与金融创新的重要领域。本文首先明确了商业银行发展理财业务的重要意义,在对商业银行理财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建议。
关键词:理财业务;现状分析;拓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163-0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资产的日益增加,零售银行业务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人们对各种金融服务产品、资本增值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强,以家庭和私人业主为服务对象的隔热理财服务正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占领市场、提高收益的主要有效手段。目前,具有雄厚资本实力和人力资源优势的外资银行已经陆续开展了个人理财业务。这对理财业务上不成熟的国内商业银行是 巨大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总体发展特点
目前,各大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剧增,可以说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的全面繁荣,充分体现了我国居民经济活动的活跃。在快速发展中,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呈现的特点有:
(1)理财产品种类繁多
目前各商业银行开办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根据投资方向的差异,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打新股型和QDII型;根据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保证收益型和非保证收益型,而非保证收益型,又可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根据币种不同可分为人民币理财、外币理财和双币理财;根据理财产品发售对象不同可分为个人理财和公司理财。
(2)挂钩型产品成为重要部分
随着理财业务的发展,理财产品挂钩标的也在不断丰富。自2007年以来,挂钩标的进一步丰富,又出现了与境外市场上黄金、能源、农产品、气候等商品期货挂钩的理财产品。挂钩型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多为浮动收益型,有的甚至为非保本型,投资风险较大,但由于其预期收益相对较高,受到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消费者的青睐。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迅猛,但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这一市场的发展。而且据近期数据显示,受次贷危机影响,国内理财市场面临的难题日益显现:理财产品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现象。具体问题表现有:
(1)理财产品还不够丰富,同质性很强,设计缺乏差异化。目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可复制性较强,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各行为了竞争的需要,理财产品的设计过分强调收益,而不是根据对目标客户的细分和客户的风险偏好,为其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因此,我国银行理财业务一直处于低层次竞争状态。
(2)具备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极其匮乏。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往往经过短期培训便上岗,其职责就是销售理财产品,大部分人员缺少必要的理财知识,只能称之为营销员而不是专业理财师。
(3)风险防范缺乏。从国内理财产品的设计上看,往往重投资、轻保障;重金融、轻实物。各商业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时都把宣传重点放在收益率上,过分强调理财的投资功能而忽视了资金保障功能。并且目前各行对理财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还很弱,缺乏科学的定价机制。对跨境、跨市场投资风险认知程度不高,大部分产品都是依靠外资银行设计、报价、风险对冲,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和风险管控手段。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拓展对策
(1)加大创新力度,避免重复性产品。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上理财业务同质化问题,商业银行应理顺创新思路,在产品创新方面:①要形成健全的产品创新激励机制。在建立产品效果评价和产品准入、退出机制的基础上,推出客观公正的产品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②创新产品应结合自身优势,推出的业务产品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特色,体现出同业产品的差异性,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
(2)建立稳定专业的理财队伍。理财业务应该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它需要大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针对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商业银行应从提高队伍素质着手,对员工进行包括证券、保险、外汇、黄金买卖等全方面的专业化理财培训,使理财员工真正变为理财专家。同时按照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借鉴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培训内容,培养一批熟悉国内外金融市场,兼具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知识的全能型人才,为理财业务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3)科学设计理财产品,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存在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政策和经营管理风险的情况下,应强化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途径有:①完善市场定位,实行多层次的准人“门槛”,针对不同客户,设置不同的资金准入,可以有效降低风险;②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丰富产品群体来降低投资风险。
总结
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不成熟,但也说明理财业务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利润增长的一个重要方向。正确地认识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并完善相应的支持策略,不但使得商业银行能为客户提供一条更有吸引力的“生财之道”,对商业银行本身而言,更是一条增强盈利能力,提高国内外竞争力的“生财之道”。
参考文献:
[1]吴斯恩,张冬平,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需求分析及发展思路研究[J]价值工程,2008(1)
[2]成文,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财税金融,2008(5)
关键词:理财业务;现状分析;拓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2-0163-01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资产的日益增加,零售银行业务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人们对各种金融服务产品、资本增值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强,以家庭和私人业主为服务对象的隔热理财服务正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占领市场、提高收益的主要有效手段。目前,具有雄厚资本实力和人力资源优势的外资银行已经陆续开展了个人理财业务。这对理财业务上不成熟的国内商业银行是 巨大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总体发展特点
目前,各大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剧增,可以说见证了我国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的全面繁荣,充分体现了我国居民经济活动的活跃。在快速发展中,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呈现的特点有:
(1)理财产品种类繁多
目前各商业银行开办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根据投资方向的差异,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挂钩型、打新股型和QDII型;根据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保证收益型和非保证收益型,而非保证收益型,又可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根据币种不同可分为人民币理财、外币理财和双币理财;根据理财产品发售对象不同可分为个人理财和公司理财。
(2)挂钩型产品成为重要部分
随着理财业务的发展,理财产品挂钩标的也在不断丰富。自2007年以来,挂钩标的进一步丰富,又出现了与境外市场上黄金、能源、农产品、气候等商品期货挂钩的理财产品。挂钩型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与相关市场或产品的表现挂钩,多为浮动收益型,有的甚至为非保本型,投资风险较大,但由于其预期收益相对较高,受到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消费者的青睐。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理财市场发展迅猛,但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着这一市场的发展。而且据近期数据显示,受次贷危机影响,国内理财市场面临的难题日益显现:理财产品出现了大面积的低收益、零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现象。具体问题表现有:
(1)理财产品还不够丰富,同质性很强,设计缺乏差异化。目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可复制性较强,产品和服务同质化倾向非常明显。各行为了竞争的需要,理财产品的设计过分强调收益,而不是根据对目标客户的细分和客户的风险偏好,为其提供多样化、专业化、个性化的理财产品来吸引客户,因此,我国银行理财业务一直处于低层次竞争状态。
(2)具备理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极其匮乏。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理财人员,往往经过短期培训便上岗,其职责就是销售理财产品,大部分人员缺少必要的理财知识,只能称之为营销员而不是专业理财师。
(3)风险防范缺乏。从国内理财产品的设计上看,往往重投资、轻保障;重金融、轻实物。各商业银行在推出理财产品时都把宣传重点放在收益率上,过分强调理财的投资功能而忽视了资金保障功能。并且目前各行对理财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能力还很弱,缺乏科学的定价机制。对跨境、跨市场投资风险认知程度不高,大部分产品都是依靠外资银行设计、报价、风险对冲,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少相应的管理经验和风险管控手段。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拓展对策
(1)加大创新力度,避免重复性产品。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上理财业务同质化问题,商业银行应理顺创新思路,在产品创新方面:①要形成健全的产品创新激励机制。在建立产品效果评价和产品准入、退出机制的基础上,推出客观公正的产品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②创新产品应结合自身优势,推出的业务产品应该充分结合自身的特色,体现出同业产品的差异性,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业务优势。
(2)建立稳定专业的理财队伍。理财业务应该是一种专业化的服务,它需要大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针对目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商业银行应从提高队伍素质着手,对员工进行包括证券、保险、外汇、黄金买卖等全方面的专业化理财培训,使理财员工真正变为理财专家。同时按照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借鉴国际注册理财规划师培训内容,培养一批熟悉国内外金融市场,兼具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知识的全能型人才,为理财业务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3)科学设计理财产品,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在存在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风险、政策和经营管理风险的情况下,应强化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途径有:①完善市场定位,实行多层次的准人“门槛”,针对不同客户,设置不同的资金准入,可以有效降低风险;②加快理财产品的创新,丰富产品群体来降低投资风险。
总结
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不成熟,但也说明理财业务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利润增长的一个重要方向。正确地认识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并完善相应的支持策略,不但使得商业银行能为客户提供一条更有吸引力的“生财之道”,对商业银行本身而言,更是一条增强盈利能力,提高国内外竞争力的“生财之道”。
参考文献:
[1]吴斯恩,张冬平,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需求分析及发展思路研究[J]价值工程,2008(1)
[2]成文,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J]财税金融,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