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与现代空间共存设计研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o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筑凝聚着经济、技术、文化的进步,是城市固有的历史文化载体。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部分旧建筑沦为了发展的“绊脚石”,目前有很多方面都已经有很强烈的保护意识,“福尔马林式”的保护虽然最大限度地冻结保存了旧建筑,但仅仅将其主要作为观瞻的古董,是十分消极被动的,只有旧建筑充满活力地存在才是积极有效实现旧建筑价值的途径。本文在明确旧建筑中旧有设计与现代化设计结合意义的基础上,对实现旧建筑适应现代化的具体形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旧建筑 现代空间 共存设计
  一、引言
  近几年,北京的旧城改造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北京的胡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跟大众说“再见”。同样,广东的岭南风格商业街骑楼也在现代化城镇化建设和旧城改造的进程中变为“稀世珍宝”。就连见证了福州的繁荣与兴衰的中国古现代历史闻名遐迩的“老三坊七巷”建筑群也免不了消失在福州市仓山区旧城改造的浪潮中的命运,九年后的今天,“老三坊七巷”只能以口传的形式给后代以美好的遐想。
  以上事件的发生在中国屡见不鲜,很多具有古老文化气息的古城在我国旧城改造的巨浪中沉没不见。当我们从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和环境的美好愿景出发时,却发现拆掉旧城建新城的代价是沉重的,旧城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各地的历史在旧城消失的同时也消失不见。当地居民对新城只有陌生和空虚的感受,旧城改造带来的“后遗症”不是大家想看到的。推倒旧城全建新城不是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唯一出路。对此,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应该对旧城进行适应性改造,而不是全部改造,因为将古建筑向世人传达的精神和现代化生活融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旧建筑中旧有设计与现代化设计结合的意义
  (一)“点”式改造——建筑单体的重生
  仅就建筑个体来说,结合新旧材料定会给那些旧建筑注入新鲜血液,那些老的饱经风霜洗刷至破烂不堪的旧建筑与崭新的现代化建筑交错搭建,会使古老的文化在现代文化的衬托下得以继续传承,从而饱人眼福,也会让古建筑自身所呈现的文化寓意和价值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从浦边镇太郎的纺织厂改造为观光旅馆和美国劳伦斯·哈普林的毛纺厂改造为商店、餐饮设施,到伯纳德·曲米的法国弗雷斯诺国家当代艺术中心等这些都是旧建筑改造再利用非常经典的例子,这些都说明了新旧材料的结合将造成新的局面。
  (二)“线”性改造——历史街区的再现
  世界上有很多城市都具有历史文化感厚重的街区,它们通过特色的视觉享受达到维持城市魅力与吸引力的目的,这些街区的外表形象和城市功能都和整座城市的兴衰紧密相连,由于这些街区大部分是位于整个城市的中心地带,因此它们的再现意味着整座城市的振兴。
  旧建筑身担组成历史街区的重任,它们既可以被认为是活的,又可以被认为是死的。当它们所维持和依靠的特有生活形态继续传承时,就是活着的;当它们所承载和无法离开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时,就是死的,所以维护历史古老建筑和文化街区主要靠延续、再生、保护他们赖以存在的生活形态,使街区生活的脉搏持续跳动。
  (三)“面”式改造——城市环境的丰富
  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的实质就是其社会生命的再生,就是将旧建筑融入社会生活中并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而城市作为社会活动发生的物质环境,必然受到改造后旧建筑的影响,形成积极活跃的城市环境,带来城市格局的根本改变。
  简·雅各布斯认为旧建筑是促进城市多样化的条件之一。我们应从沉痛的历史教训中吸取经验,随着城市多样化理念的推行,现代化的密集型城市模式替代了单一化的城市模式,使城市功能多样化,并消除了单一化带来的白昼差异的弊端,强调人流的融合穿插。
  三、实现旧建筑适应现代化的具体形式
  (一)外立面形式的现代设计
  旧建筑外立面形式的现代设计主要有三种方式:
  1.保留原有建筑形式
  原真性作为非文物建筑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深深地影响建筑的设计类型。针对此类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改造方式:一是修旧如新,就是翻新非文物建筑,通过材料重新将建筑物打造成兴建时的样子,以此展现旧建筑建成时期的面貌;二是修旧如旧,即按照原建筑经历长久岁月磨砺展现出的肌理特征进行修补。
  2.新旧材料并存
  即通过设计使旧建筑中的旧有材料与运用的新材料同时并存于旧建筑中,相互映衬对比。旧材料与现代新材料的差别很大,它们在肌理质感、色泽表现及感官感受上大相径庭,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将旧建筑衬托得尤为珍贵难得,而且将文化的内涵从旧建筑中彻底挥散出来,别具风情。
  3.新材料的整体性运用改造
  此类改造再利用以塑造全新的建筑形象为目的,通过现代材料对旧建筑的整体性改造,使旧建筑作为一个物质承载基础,通过改造使旧建筑以崭新的建筑形象出现。
  (二)增扩建的现代设计
  增扩建的现代设计有三种实现方式:
  1.包容性增建
  这种改造就像在一座新建的花园里面将原有的花草搬进去组建,或是在原有草木中再添入新的盆景一样,以新旧不同的立体空间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在建筑学上也是这样,如果按这种思维改造,一种全新的但不失以前风格的建筑会令人眼前一新。它们或干净整洁,或富有空间感,这些都有益于旧建筑的成功转型。这主要包括旧建筑的外部改造方式和内部改造方式。
  2.新空间的置入
  新空间的置入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旧建筑增扩建改造方式,即在旧建筑肌体中插入新的功能空间单元以发挥旧建筑的使用功能。这种置入可分为两种:一是功能性置入,旧建筑对于新功能的需求往往通过增建满足,以此创造新的附加值,比如增加自然采光空间,提供室内与旧建筑之间的视觉交流等;二是非功能性置入,即在旧建筑改造中置入的空间并没有实际功能作用,只具有装饰性美化的功能,从而对环境进行优化及延续地方文脉。   3.平行并列
  这种改造模式是指原有建筑用地有空余空间,而新建筑又不能顺利地挤进去时,在空余地上并排建起新式建筑,用新旧结合的方式恰到好处,不分主次、差别。通过这种形式发挥新型功能的要求,这种改造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之前空间体验的限制,进而在空间和层次处理上更灵活,成为当今旧建筑增建扩建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外部空间的现代设计
  1.外部交通空间的设计
  有效畅通的交通空间能够增强旧建筑的适应性,提高利用效率,也是旧建筑外部环境改造的基础,如今许多实际案例都是通过一定量的旧建筑拆除或治理来获得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和更大的停车场所,以保证消防和运输的畅通无阻,使现代化社会生活不受旧建筑的影响,这些将提高旧建筑的使用质量。
  2.对旧建筑外功能空间的设计
  对旧建筑进行多样化功能置换后,博物馆、商业餐厅、公路和公寓等外部功能空间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当地人们的感受,其对历史街区的整体改造工程的影响也不同凡响,所以有必要创造出有特色的、设施齐全的外功能空间,因为这有助于提高整个旧建筑改造工程的整体质量。绿油油的草坪、碧波荡漾的池塘、活泼热闹的公共娱乐场所及能缓解旅途疲劳的座椅,所有的这些都会使旧建筑更好地融入现代人快生活节奏的脚步中。
  3.外部环境空间的设计
  旧建筑环境的外部空间改进应该与旧建筑的气质相吻合,从而使整个外部环境空间与旧建筑格调一致,展现时代的特殊美感,使旧建筑的历史文化氛围更为清晰、纯净。意大利伦巴第大区切萨诺·马尔代诺的阿莱赛宫外部空间修复,使我们在现代的质感气息里也能感受到到旧建筑外部环境空间的古典浪漫情怀。
  (四)旧建筑内的现代设计
  1.内部空间功能的改善
  这种改造形式是在原来的内部空间和功能转换的基础上进行的旧建筑改造,基本上是在没有改变原有建筑布局的情况下做出的小幅空间功能安排调整,期望以最小的改造取得最好的效果。就好比一个音乐工作室由以前废弃的工厂改造而成,它就是通过最简洁直接的方式重新置换出新的空间功能。
  2.空间组织的重构
  通过独特的手法和奇异的风格对旧建筑的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对空间、材料、采光的调整可以换来一座生机蓬勃的旧建筑,这种重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化整为零,即在大空间中分割成许多小空间。建筑中心设置成一个敞开式的院子,然后在其周围增加一些夹层、隔板,并与电梯、楼梯间隔分布,这些手段都能成为划分整体大空间的有效手段,为新功能的使用提供基础;二是联零为整,即通过对旧建筑原有小空间进行改造,使旧建筑的零碎小空间在一定形式的调整下转变为符合现实功用的整体空间,并使相对独立的建筑空间复合,从而获得空间的连续性。拆除墙体、楼板、梁柱,甚至建筑体块都是形成整体空间的方法,这使旧建筑实现功能转换成为可能。
  四、现代设计对于旧建筑的整合策略
  (一)对传统形式的借鉴
  这种借鉴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传统模式的直接模拟。借鉴历史建筑的模型和构造,融合新旧建筑以达到独特的意境,西班牙圣家族教堂建筑的设计特点就是这种设计策略的体现;二是抽象和提炼,传统的设计形式经过时光的重重洗礼及人们不断的审美考验,仍旧被当成经典,受众人追捧。这些形式也为设计师青睐并经常被运用于旧建筑改造再利用项目中。这些从旧建筑模型中抽取提炼的元素往往能在建筑改造过程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新旧建筑密切结合起来。比如世界上与众不同的悉尼歌剧院贝壳型的屋顶就是通过对传统形式的借鉴和创新中得到的至美形体。
  (二)新元素对旧元素的延续
  1.比例秩序的延续
  现代材料无论是在立面上或者空间体块上与旧建筑原有比例秩序都有呼应,都能在视觉及感观中达到和谐一致的整体效果,这种延续是历史与现代之间的自然过渡,新旧元素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机地结合,相互映衬,完美融合,比如德国Duisburg的库柏斯穆里博物馆改造。
  2.体量与尺度的延续
  体量与尺度能对建筑进行量的恒定,并区分建筑设计中的整体与局部、表现的侧重点,从不同的空间范围反映建筑中的量,包括形的长短、宽窄、容积等,在旧建筑改造设计中注重这些要素与原有旧建筑的呼应、统一,便能使新元素和旧建筑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就像俄罗斯军械工厂改造成的各种工作室与周边商店、餐馆、酒吧学校及俄罗斯设计中心等特色化建筑实现了良好的统一。
  3.色彩的延续
  色彩作为物质表现的一种特征呈现,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旧建筑改造再利用,新建筑模仿旧建筑的色彩,新材料的使用在体现出现代感的同时又融入旧有的建筑风格。比如北京正东创意产业园区内蒸汽锅炉的加建。
  (三)新旧元素的对比
  1.形态构图的对比
  建筑空间形态作为一个三维空间系统具有复杂的构型元素,比如界面、形体和空间关系。作为旧建筑改造中增置的新空间,它与旧建筑界面上的明确限定,形体的完全不同,空间关系的彻底异化能够产生一种强烈的对比存在,激发活跃旧建筑的生命体状态。比如法国建筑师C.A.布鲁诺设计的利茨坦伯格古堡修复和扩建工程。
  2.材质质感的对比
  在旧建筑改造中,加入现代材料,从而实现旧建筑的成功改造。这种方法可以形成现代材料和旧有建筑材料的质感对比,而这种人为创造出的特殊对比,也是旧建筑改造中较常见的方法之一。由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承接的深圳华侨城东部工业区的改造规划,将旧厂房的砖墙与钢材这两种有着明显质感对比的材料进行完美融合,形成粗糙和精致的对比,厚重与轻盈的对比,暗淡与闪耀的对比,从而唤醒该工业区逝去的活力。这种材质比较的方法被当代设计师经常用在旧建筑改造中,他们希望凭借这种手段达到旧建筑复兴的最佳效果。武汉市的昙华林艺术街的改造实践,旧民房的石板墙与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建筑两种截然不同风格材料的大量结合,在艳丽与素雅的对比、喧闹和安静的对比、沉淀和轻浮的对比中使一座古城生机再现,创造了城市再生的契机。
  3.色彩感受的对比
  在材料感受的各个控制要素中,色彩是非常独特的,它通常给人最直接强烈的表达,让人印象深刻,而这种深刻又以色彩的特性为基础,如红、黄、橙可增强材料在视觉上的温暖感,而蓝、绿、紫则赋予材料沉静感,这些缤纷的色彩在与旧建筑肌体的对比下,能产生别样的蓬勃生机,比如前拉斯帕尔马斯工厂大楼电梯井顶部的扩建工程。
  五、结语
  旧建筑不仅是记载历史文化的载体,还是会说话的,只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改造方式让其完美地融入现代社会文明中,那么旧建筑所蕴藏和积淀的巨大价值将服务于现代社会,而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也将在这股新鲜活力的注入下健康飞速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智,高锐.现代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表现特性[J].建筑与文化,2012,(8).
  [2]郑勇.现代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
  [3]李智.现代材料在旧建筑改造中的表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4]倪韬.城市建设发展与建筑改造[J].华中建筑,2011,29(3).
  [5]张楠楠,卢乔渝.建构视野下旧建筑改造中材料的还原与创造性表达[J].现代物业,2013,(3).
  [6]周曦.绿地内旧建筑的改造与利用[J].现代城市研究,2010,(10).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录像是精品课程审批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精品课程的课堂实录里,评审专家可以看到主讲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
通过构建FS(外资企业-国有企业)、FP(外资企业-民营企业)、SP(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FSP(外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四种混合寡占竞争模型,研究各类企业的产能策略选择。结果发现,政
农村职高招生难现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招生难原因是:一是农民的观念没有转变;二是农村职高没有吸引力。其对策有:一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职高;二是
11月6日上午,石家庄市秸秆禁烧验收组对晋州市秸秆禁烧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晋州市政府副市长刘巨星同志代表市政府进行了工作汇报。验收组在详细察看了相关档案资料,对乡镇进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而且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则是广大的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要问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各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其发病率在中国及世界一些国家呈上升趋势。专家估计目前中国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约为60万,在2001年1
一是新上项目必须进行能源消耗审核和环境影响评价,不符合节能环保标准的不准开工建设,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新建企业腾出环境容量;新、扩、改建项目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
鲜切花生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本文针对农林院校园林专业鲜切花生产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目的]观察加用中药大黄煎剂对重型肝炎并发肝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肝性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大黄煎剂灌肠治疗,对照组加用乳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