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给传统图书出版业带来了很大冲击,其主要包含面向个人的模式、面向图书馆的机构模式和混合模式。随着电子图书出版技术的创新发展,按需出版印刷模式和即时发行模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保护出版者和作者的合法权益,出版机构必须在现有的技术和法律手段基础之上,落实许可方法,借鉴国外经验,开放获取资源,从而更好地推进新媒体时期的电子图书出版发展,对电子图书的版权进行全面保护。
【关 键 词】新媒体 ;电子图书出版;版权保护
【作者单位】周晓慧,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直接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给传统图书出版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与图书出版相关的新媒体主要有博客、电子图书、论坛、微博和微信等,它们改变了读者知识和信息获取的方式,也对图书出版模式和版权保护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环境分析
图书出版承担着知识积累、知识开发和知识传播的重要责任。在新媒体环境下,电子图书出版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图书出版个体趋于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纸质图书已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载体,与传统出版业合作的渠道运营商以及作者纷纷进入自出版行列,成为电子图书出版的主体。国家统计部门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读者传统出版物的阅读时间每年减少12%左右,但是新媒体的阅读时间则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面对如此广泛的电子阅读需求,很多图书出版商都凭借信息技术参与到电子图书的出版中,其中,榕树下、起点中文网等原创文学网站抢占了网络出版资源;超星和方正则占领了数字图书整合制高点;龙源期刊、万方和维普成为电子图书数据服务供应商;搜狐读书频道和新浪读书频道也拥有了一大批电子图书读者群体。这些电子图书出版企业凭借先进的数字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并且超越了传统图书出版企业的发展速度。
2.电子图书出版缺乏高质量内容
与传统图书出版相比,电子图书出版成本低、收益快,但也出现了内容参差不齐的现象。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多样,但是内容更加稀缺,内容为王成为新媒体时代电子图书出版的公认事实。但这个内容有了新的含义和范畴,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文字图书内容,还包含了视频、声频等新型内容,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具有创造力的产品更受读者欢迎,電子图书出版商要全方位挖掘深层次的内容资源,赢得更多读者的青睐。
3.电子图书出版模式更加多元化
为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读者阅读需求和兴趣,越来越多的电子图书出版方式雨后春笋般出现,特别是微信公众号的出现,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独立的电子图书发行商。电子图书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为基础,大大缩短了图书出版的发行周期。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以各类电子阅览器为基础,其出版发行模式更加多元化。
二、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分析
1.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现状
(1)国外电子图书出版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截止到2016年底,全世界出版的图书数量达到243万余种,而且从图书出版的角度来看,以电子图书为代表的数字图书出版前景极为广阔。从2013年到2016年,美国电子图书销售额在整体图书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从3.3%提升到22.6%。此前,根据尼尔森做过的预测,美国电子图书销售额将在2016年达到10亿美元,但其在2012年就已经超过了15.4亿美元,远远超过预期。为了扶持电子图书出版业的发展,韩国政府专门制定了《电子出版产业培育方案》,并且成立了电子出版内容管理中心机构。当前,韩国电子图书协会已经有超过五十万的会员读者,平均每月下载量达到50万次,5%的会员读者选择收费的电子图书,95%的会员读者选择免费的电子图书。英国《2016年出版商协会年度数据》显示,在其47亿英镑的学术期刊和图书总收入中, 有15亿英镑来源于电子图书服务。
(2)国内电子图书出版现状
随着世界范围内电子图书出版的蓬勃发展,我国电子图书出版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早在2013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就已经开始涉足数字化阅读和电子图书出版行业,使电子图书出版成为出版业的新趋势。目前,我国电子图书出版年产值在不断增加,特别是2009年,数字阅读器开始进入我国电子图书阅读市场,直接推动了电子图书出版业的井喷式增长。2011年,我国电子图书出版业产值为16.5亿元,但在2012年就快速上升到31亿元,增长了将近一倍。亚马逊中国、当当网和京东等电商,目前已经占据了我国电子图书出版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2017年的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我国电子图书出版业的年度报告,2016年,我国电子图书出版的全年收入规模高达2500亿元之多,比2015年增长了31.25%。虽然电子图书在我国整体图书出版中的份额不是很高,但是其增长势头十分迅猛。
2.新媒体下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
在新媒体背景下,电子图书产业链结构还不是十分清晰,特别是由于市场分工不明确,成熟的电子图书出版和市场运营模式未能形成。对许多出版机构而言,电子图书出版模式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运营模式尚在建设完善之中。当前,电子图书出版模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1)面向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
该模式主要采取了B2B的出版模式。例如,国外的NET-Library公司就和众多出版社联合起来,共同为读者提供高达12万余种的电子图书,而且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全球8000多家图书馆,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通过该机构购买相应的电子图书,为读者提供他们需要的图书资料。 (2)面向读者个人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
该模式属于典型的B2C商业模式,电子图书出版机构直接为读者提供电子图书的阅读服务。例如,美国的OverDrive公司就选用了这样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读者可通过访问和浏览网站,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并购买电子图书,但是他们所购买的电子图书只能在指定的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此外,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也为其用户提供了一些技术支持,便于读者更好地使用浏览器阅读,更好地满足用户电子图书的阅读需要。
(3)电子图书的混合出版模式
该模式主要采取B2B和B2C的混合模式,同时为图书馆机构和读者个人提供电子图书阅读服务。以OverDrive公司和Libwise公司为例,它们顺应了电子图书发展的要求,在为读者阅读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还推出了数字图书馆服务,使用了Microsoft DAS等电子版权保护管理系统,以便更好地支持读者的电子图书阅读和借还服务,为读者在电子图书借阅上创造了便利条件。而且,Libwise公司还使用其专利发明技术,支持副本控制模式,不仅方便了读者对电子图书的阅读,还可以更好地保护电子图书的知识产权,维护了出版者的正当权益。
三、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现状
新媒体背景之下,电子图书的版权保护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学者认为,只有电子图书的知识产权得到合理保护,才能确保电子图书的出版、发行等环节得到良性发展。因此,电子图书的知识产权保护是电子图书出版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环节。当前,电子图书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电子图书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在电子图书知识产权保护中,法律手段是首选方式和重要手段。电子图书出版要充分运用各种法律手段,确保其知识产权可以得到合理保护,减少电子图书出版机构的损失。电子图书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国外对数字化出版物的版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主要有欧盟制定的《关于协调信息社会版权和相关权利的指令》以及美国制定的《数字千年版权法案》等。这些关于数字出版物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电子图书知识产权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电子图书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
电子图书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主要是出版机构对所出版的电子图书版权进行技术性处理和保护,它不仅可以对电子图书当前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而且可以对电子图书安全等级进行提升。当前,电子图书知识产权技术保护的方法主要有颁发电子图书版权许可证,使用文献加密阀、可逆可见水印、电子图书权利描述和电子图书数字化上浮水印等。通过这些技术的使用,出版机构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电子图书用户阅读、复制、检索以及下载等相关权限的管理。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数字权利保护系统的开发和运用,更好地推动了电子图书知识产权保护。
3.电子图书版权的保护许可法
20世纪末,在国际图书出版业内兴起了一种新的版权保护许可法,这是一种开放的许可授权协议版权保護方法。开放存取是其使用的主要思路和原则,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版权保护许可法通过对一系列开放许可授权协议保护措施的使用来达到版权保护的目的。其中,通用公共许可证允许读者在进行图书借阅的时候,对电子图书内容进行复制、分发及相应的修改;知识共享协议主要包含了署名权,即允许读者在对文献出处进行备注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和修改;保持一致则是在知识共享协议中,允许读者对电子图书内容进行修改和分发;非商业用途,即在协议基础上允许读者进行复制和修改,但是读者不可以以此进行商业盈利;不可衍生新作品,即允许读者对知识共享协议复制和分发,但是不允许他们对原作品进行修改,更不可以在原作品基础上进行作品创作。
四、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和知识产权保护创新
1.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创新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终端化发展,电子图书出版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为电子图书出版和阅读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重点是要改变传统的图书出版模式,以客户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出版和印刷。
电子图书的按需出版和印刷是在传统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主要使用的模式,是指读者直接面对出版商,出版商严格按照读者要求的数量和内容进行印刷,确保零库存,体现了电子图书出版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但是,按需出版印刷方式对出版内容和数量的严格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并且加大了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的管理难度。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出版商还必须要在注重质量的同时,响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变化和要求,不断加快图书出版发行的速度,对读者的阅读需求给予更及时和更快速的响应。为了加快电子图书的出版和发行,电子出版商必须强化电子图书在出版发行渠道的全面整合。可以说,电子图书出版发行速度取决于图书出版商整合发行渠道资源的能力。无论是电子图书内容的编辑和整合能力,还是电子图书的发行和销售,都必须要有更高的效率和节奏,确保电子图书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发行必须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对电子图书的出版和发行渠道进行全面整合。
2.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在对现有的以法律和技术手段为依托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加以强化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借鉴国内外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方法,采取开放式的方法来获取资源。当前,国内外的许多电子图书在严格遵循合理版权授权的基础上,建立了许多开放获取电子图书的科研项目,使其成为全世界网络用户和读者合法获取电子图书的主要渠道。例如,世界数字图书馆通过实施与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使自身成为国际性的电子图书开放资源获取渠道。国外的一些电子图书也通过开放获取的方式获得相应的信息资源,例如,意大利的古腾堡计划,日本的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汉籍善本影响数据库、青空文库,美国的在线图书页和WAC交换中心开放获取图书。我国的《中国古籍全录》《四库全书》等,通过建立在免费文献许可、内容开放许可和出版物开放许可等各种开放获取授权协议基础之上,都采用了免费开放资源获取方式,从而在电子图书公共获取和图书资源版权保护之间寻找一个更好的平衡点。
|参考文献|
[1]赵侠. 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及其版权保护研究[J]. 科技资讯,2013(13):242-244.
[2]章光琼. 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及其版权保护探析[J]. 出版科学,2012(6):89-91.
[3]陈传夫. 开放内容的类型及其知识产权管理[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30):9-13.
[4]宛霞. 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及其版权保护探析[J]. 经营管理者,2014(25):394.
[5]赵静. 国内外电子图书出版及版权保护探析[J]. 图书馆学刊,2015(5):1-2.
[6]祝智庭. 开放教育资源的版权与访问许可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09(6):42-47.
【关 键 词】新媒体 ;电子图书出版;版权保护
【作者单位】周晓慧,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9.2 【文献标识码】A
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直接推动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智能手机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中,给传统图书出版行业带来巨大冲击。与图书出版相关的新媒体主要有博客、电子图书、论坛、微博和微信等,它们改变了读者知识和信息获取的方式,也对图书出版模式和版权保护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一、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环境分析
图书出版承担着知识积累、知识开发和知识传播的重要责任。在新媒体环境下,电子图书出版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子图书出版个体趋于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纸质图书已不再是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载体,与传统出版业合作的渠道运营商以及作者纷纷进入自出版行列,成为电子图书出版的主体。国家统计部门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读者传统出版物的阅读时间每年减少12%左右,但是新媒体的阅读时间则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面对如此广泛的电子阅读需求,很多图书出版商都凭借信息技术参与到电子图书的出版中,其中,榕树下、起点中文网等原创文学网站抢占了网络出版资源;超星和方正则占领了数字图书整合制高点;龙源期刊、万方和维普成为电子图书数据服务供应商;搜狐读书频道和新浪读书频道也拥有了一大批电子图书读者群体。这些电子图书出版企业凭借先进的数字技术迅速发展起来,并且超越了传统图书出版企业的发展速度。
2.电子图书出版缺乏高质量内容
与传统图书出版相比,电子图书出版成本低、收益快,但也出现了内容参差不齐的现象。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更加丰富多样,但是内容更加稀缺,内容为王成为新媒体时代电子图书出版的公认事实。但这个内容有了新的含义和范畴,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文字图书内容,还包含了视频、声频等新型内容,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在信息爆炸的新媒体时代,具有创造力的产品更受读者欢迎,電子图书出版商要全方位挖掘深层次的内容资源,赢得更多读者的青睐。
3.电子图书出版模式更加多元化
为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读者阅读需求和兴趣,越来越多的电子图书出版方式雨后春笋般出现,特别是微信公众号的出现,使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独立的电子图书发行商。电子图书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为基础,大大缩短了图书出版的发行周期。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以各类电子阅览器为基础,其出版发行模式更加多元化。
二、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分析
1.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现状
(1)国外电子图书出版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截止到2016年底,全世界出版的图书数量达到243万余种,而且从图书出版的角度来看,以电子图书为代表的数字图书出版前景极为广阔。从2013年到2016年,美国电子图书销售额在整体图书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从3.3%提升到22.6%。此前,根据尼尔森做过的预测,美国电子图书销售额将在2016年达到10亿美元,但其在2012年就已经超过了15.4亿美元,远远超过预期。为了扶持电子图书出版业的发展,韩国政府专门制定了《电子出版产业培育方案》,并且成立了电子出版内容管理中心机构。当前,韩国电子图书协会已经有超过五十万的会员读者,平均每月下载量达到50万次,5%的会员读者选择收费的电子图书,95%的会员读者选择免费的电子图书。英国《2016年出版商协会年度数据》显示,在其47亿英镑的学术期刊和图书总收入中, 有15亿英镑来源于电子图书服务。
(2)国内电子图书出版现状
随着世界范围内电子图书出版的蓬勃发展,我国电子图书出版业也得到快速发展。早在2013年,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就已经开始涉足数字化阅读和电子图书出版行业,使电子图书出版成为出版业的新趋势。目前,我国电子图书出版年产值在不断增加,特别是2009年,数字阅读器开始进入我国电子图书阅读市场,直接推动了电子图书出版业的井喷式增长。2011年,我国电子图书出版业产值为16.5亿元,但在2012年就快速上升到31亿元,增长了将近一倍。亚马逊中国、当当网和京东等电商,目前已经占据了我国电子图书出版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2017年的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我国电子图书出版业的年度报告,2016年,我国电子图书出版的全年收入规模高达2500亿元之多,比2015年增长了31.25%。虽然电子图书在我国整体图书出版中的份额不是很高,但是其增长势头十分迅猛。
2.新媒体下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
在新媒体背景下,电子图书产业链结构还不是十分清晰,特别是由于市场分工不明确,成熟的电子图书出版和市场运营模式未能形成。对许多出版机构而言,电子图书出版模式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运营模式尚在建设完善之中。当前,电子图书出版模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1)面向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
该模式主要采取了B2B的出版模式。例如,国外的NET-Library公司就和众多出版社联合起来,共同为读者提供高达12万余种的电子图书,而且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全球8000多家图书馆,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哈佛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的图书馆。这些图书馆通过该机构购买相应的电子图书,为读者提供他们需要的图书资料。 (2)面向读者个人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
该模式属于典型的B2C商业模式,电子图书出版机构直接为读者提供电子图书的阅读服务。例如,美国的OverDrive公司就选用了这样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读者可通过访问和浏览网站,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选择并购买电子图书,但是他们所购买的电子图书只能在指定的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此外,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也为其用户提供了一些技术支持,便于读者更好地使用浏览器阅读,更好地满足用户电子图书的阅读需要。
(3)电子图书的混合出版模式
该模式主要采取B2B和B2C的混合模式,同时为图书馆机构和读者个人提供电子图书阅读服务。以OverDrive公司和Libwise公司为例,它们顺应了电子图书发展的要求,在为读者阅读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还推出了数字图书馆服务,使用了Microsoft DAS等电子版权保护管理系统,以便更好地支持读者的电子图书阅读和借还服务,为读者在电子图书借阅上创造了便利条件。而且,Libwise公司还使用其专利发明技术,支持副本控制模式,不仅方便了读者对电子图书的阅读,还可以更好地保护电子图书的知识产权,维护了出版者的正当权益。
三、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现状
新媒体背景之下,电子图书的版权保护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许多学者认为,只有电子图书的知识产权得到合理保护,才能确保电子图书的出版、发行等环节得到良性发展。因此,电子图书的知识产权保护是电子图书出版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环节。当前,电子图书知识产权保护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1.电子图书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在电子图书知识产权保护中,法律手段是首选方式和重要手段。电子图书出版要充分运用各种法律手段,确保其知识产权可以得到合理保护,减少电子图书出版机构的损失。电子图书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国外对数字化出版物的版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中主要有欧盟制定的《关于协调信息社会版权和相关权利的指令》以及美国制定的《数字千年版权法案》等。这些关于数字出版物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我国电子图书知识产权保护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2.电子图书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
电子图书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主要是出版机构对所出版的电子图书版权进行技术性处理和保护,它不仅可以对电子图书当前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保护,而且可以对电子图书安全等级进行提升。当前,电子图书知识产权技术保护的方法主要有颁发电子图书版权许可证,使用文献加密阀、可逆可见水印、电子图书权利描述和电子图书数字化上浮水印等。通过这些技术的使用,出版机构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电子图书用户阅读、复制、检索以及下载等相关权限的管理。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数字权利保护系统的开发和运用,更好地推动了电子图书知识产权保护。
3.电子图书版权的保护许可法
20世纪末,在国际图书出版业内兴起了一种新的版权保护许可法,这是一种开放的许可授权协议版权保護方法。开放存取是其使用的主要思路和原则,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版权保护许可法通过对一系列开放许可授权协议保护措施的使用来达到版权保护的目的。其中,通用公共许可证允许读者在进行图书借阅的时候,对电子图书内容进行复制、分发及相应的修改;知识共享协议主要包含了署名权,即允许读者在对文献出处进行备注的基础上进行复制和修改;保持一致则是在知识共享协议中,允许读者对电子图书内容进行修改和分发;非商业用途,即在协议基础上允许读者进行复制和修改,但是读者不可以以此进行商业盈利;不可衍生新作品,即允许读者对知识共享协议复制和分发,但是不允许他们对原作品进行修改,更不可以在原作品基础上进行作品创作。
四、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和知识产权保护创新
1.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创新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终端化发展,电子图书出版也在不断进步,特别是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为电子图书出版和阅读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模式重点是要改变传统的图书出版模式,以客户为导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出版和印刷。
电子图书的按需出版和印刷是在传统出版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主要使用的模式,是指读者直接面对出版商,出版商严格按照读者要求的数量和内容进行印刷,确保零库存,体现了电子图书出版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但是,按需出版印刷方式对出版内容和数量的严格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图书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并且加大了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的管理难度。
为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出版商还必须要在注重质量的同时,响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变化和要求,不断加快图书出版发行的速度,对读者的阅读需求给予更及时和更快速的响应。为了加快电子图书的出版和发行,电子出版商必须强化电子图书在出版发行渠道的全面整合。可以说,电子图书出版发行速度取决于图书出版商整合发行渠道资源的能力。无论是电子图书内容的编辑和整合能力,还是电子图书的发行和销售,都必须要有更高的效率和节奏,确保电子图书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因此,基于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出版发行必须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对电子图书的出版和发行渠道进行全面整合。
2.新媒体时代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创新
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在对现有的以法律和技术手段为依托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法加以强化的同时,还可以积极借鉴国内外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方法,采取开放式的方法来获取资源。当前,国内外的许多电子图书在严格遵循合理版权授权的基础上,建立了许多开放获取电子图书的科研项目,使其成为全世界网络用户和读者合法获取电子图书的主要渠道。例如,世界数字图书馆通过实施与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使自身成为国际性的电子图书开放资源获取渠道。国外的一些电子图书也通过开放获取的方式获得相应的信息资源,例如,意大利的古腾堡计划,日本的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汉籍善本影响数据库、青空文库,美国的在线图书页和WAC交换中心开放获取图书。我国的《中国古籍全录》《四库全书》等,通过建立在免费文献许可、内容开放许可和出版物开放许可等各种开放获取授权协议基础之上,都采用了免费开放资源获取方式,从而在电子图书公共获取和图书资源版权保护之间寻找一个更好的平衡点。
|参考文献|
[1]赵侠. 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及其版权保护研究[J]. 科技资讯,2013(13):242-244.
[2]章光琼. 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及其版权保护探析[J]. 出版科学,2012(6):89-91.
[3]陈传夫. 开放内容的类型及其知识产权管理[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30):9-13.
[4]宛霞. 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及其版权保护探析[J]. 经营管理者,2014(25):394.
[5]赵静. 国内外电子图书出版及版权保护探析[J]. 图书馆学刊,2015(5):1-2.
[6]祝智庭. 开放教育资源的版权与访问许可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09(6):4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