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是什么?度娘会给你很多的答案。但十几年的从业生涯让我深深体会记者工作的艰辛、不易和肩头的责任。记者这一社会职业,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1905年之前记者叫“友人”、“访员”等等,1905年《申报》给了广大新闻工作者一个统一的名字“记者”以来,时代和人民大众又赋予了新闻工作者很多美名,就像“无冕之王”这样的称谓等等。卸掉这些美名的颂赞光环,剩下的就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和期许。那么新闻工作者用什么样的功力抑或叫功底去实现人们的期许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新媒体环境下对广播记者的要求。
1、树立大新闻观念,记者分工相对固定且灵活,做好“条口”联络通讯备忘录
近年来,媒体在记者分工上大多实行“分口”制度,记者负责一个或一类部门和行业口子。这样的优点是记者能专攻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新闻生产效率较高。但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突发性事件的频繁和增多,对新闻生产的快捷、鲜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新闻部门应建立完整的各“条口”联络通讯备忘录,对重大报道、主题策划统筹安排,融合记者和各“条口”资源。有突发性新闻发生时,特报部门专职负责,其他部门联手合作,由离新闻源最近、最了解情况的记者和特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
2.加强一线连线,多现场播报,提高广播新闻第一时间播出率、占有率
新闻发生现场,以电话、手机为传播手段引入广播新闻的现场播报和直播,能够使广播及时快捷的优势尽显。广播以往的录播方式显然有不适应处。广播记者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采访,第一时间直播新闻,做到报道与事件同步,以满足听众及时获知信息的需要。随着类型化新闻台的出现,新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一定的保障。江苏新闻广播调频93.7从早上10:00开始到晚上10:30,全天候半点和整点新闻播报的“即时资讯”共有19档,尽量做到每档资讯节目都连线现场记者和相关当事人。新闻现场连线稿件要求简洁、动态化、持续化,单位时间的信息量新鲜丰富。
3.注重新闻采访的多向性思考,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多向性,深挖新闻源
多向性思维方式,即不固守一个角度、一个方向审视事物,而是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思考,并根据采访的需要灵活变通。多向思考有助于拓宽思维空间,从事物的主次、正反、前后等各个角度去思考,避免以偏概全。多向性思维方式,需要记者炼就火眼金睛,提高发现新闻的能力。参加一场会议,不是一条消息就完成任务了,可以采用1加2、加3的形式。事前对会议作详细了解,寻找新闻价值。不要把眼睛只盯在领导身上,要多角度挖掘新闻点。同一主题的报道上,不同的媒体报道各有侧重,关注其他媒体的报道,取长补短。
4.充分发挥广播音响的作用,让广播“声”入人心
广播报道凭借声音体现现场感。好的音响来自广播记者的用心采录。现场记者要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全程打开采访设备,有些精彩话语、背景音响等往往一瞬即逝,失不复得,不能轻易放过。生动的话语,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采录时不能分孰轻孰重,要有连贯。鲜活的语言来自生活、基层和群众,发自肺腑的乡音“土”得亲切,“土”得活泼、生动。广播记者结合报道选题的类型、问题的针对性、听众的需要,用好用活群众语言,对群众喜怒哀乐的生活表达,力求开掘“深”一点。鲜活的语言、宝贵的声音如神来之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广播稿件有听感听点,入耳入心。
广播新闻可以运用现场录音、现场报道加背景声音、同期声、音乐等方法加强声音效果,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随着广播“贴近性”和“约会意识”的增强,记者作为独特的个体,应该注重“个人”的声音元素在广播节目中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广播记者对待现场口播、稿件播报等,采访前期要备好功课,还要配备先进的采访设备并熟练使用,后期制作要精益求精。记者应发挥自己写作、语言表达特色,做到听众虽不见其人,但闻其声可知记者、节目、频率。电台应注重培养名记者,为频率树立品牌形象。
5.淡化采编播分工界限,树立“全员皆记者”的理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目前广播发展遭遇的瓶颈之一是短缺新闻采编播及主持岗位上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树立“全员皆记者”的理念,为主持人和编辑配备采访设备,让编辑、主持人也有机会体验记者工作,让一些记者、编辑尝试当主持人,相互学习和理解,全面发展。新闻采访工作要以“走转改”实践活动为契机,有计划安排采编播人员的新闻实践活动,促进角色相互转换,提升广播新闻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加强采、编、播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6.利用新媒体技术,弥补广播媒体的不足
在传播环境日益复杂、信息内容相对过剩的今天,整合或者联合其他传播手段十分必要。当下,微博、微信平台对广播等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已产生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新闻人员投身其中。微信在媒体人群中的使用,更多的是承担了寻找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以及交流互动的作用。但通常情況下,记者拥有第一现场的信息,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了解更加全面,记者可将微信平台作为工作的延伸。记者借助微信关注社会热点新闻,链接音响、图片、视频等,对新闻事件作更加详尽的报道。
网络给广播提供了可视的平台,传播途径从听觉向视听转变。网络电台风生水起,但可视的部分大多停留在平面上,有消息的文字、宣传的图片。可以开通记者视窗,让视窗时时有新意,有观点。值得注意的是,广播与网络相比,在消息的“面”上,不具有竞争优势,注意力应在“点”上,在新闻的热点、焦点、重点和观点上。
1、树立大新闻观念,记者分工相对固定且灵活,做好“条口”联络通讯备忘录
近年来,媒体在记者分工上大多实行“分口”制度,记者负责一个或一类部门和行业口子。这样的优点是记者能专攻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新闻生产效率较高。但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突发性事件的频繁和增多,对新闻生产的快捷、鲜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新闻部门应建立完整的各“条口”联络通讯备忘录,对重大报道、主题策划统筹安排,融合记者和各“条口”资源。有突发性新闻发生时,特报部门专职负责,其他部门联手合作,由离新闻源最近、最了解情况的记者和特报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采访。
2.加强一线连线,多现场播报,提高广播新闻第一时间播出率、占有率
新闻发生现场,以电话、手机为传播手段引入广播新闻的现场播报和直播,能够使广播及时快捷的优势尽显。广播以往的录播方式显然有不适应处。广播记者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采访,第一时间直播新闻,做到报道与事件同步,以满足听众及时获知信息的需要。随着类型化新闻台的出现,新闻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一定的保障。江苏新闻广播调频93.7从早上10:00开始到晚上10:30,全天候半点和整点新闻播报的“即时资讯”共有19档,尽量做到每档资讯节目都连线现场记者和相关当事人。新闻现场连线稿件要求简洁、动态化、持续化,单位时间的信息量新鲜丰富。
3.注重新闻采访的多向性思考,增强新闻报道内容的多向性,深挖新闻源
多向性思维方式,即不固守一个角度、一个方向审视事物,而是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思考,并根据采访的需要灵活变通。多向思考有助于拓宽思维空间,从事物的主次、正反、前后等各个角度去思考,避免以偏概全。多向性思维方式,需要记者炼就火眼金睛,提高发现新闻的能力。参加一场会议,不是一条消息就完成任务了,可以采用1加2、加3的形式。事前对会议作详细了解,寻找新闻价值。不要把眼睛只盯在领导身上,要多角度挖掘新闻点。同一主题的报道上,不同的媒体报道各有侧重,关注其他媒体的报道,取长补短。
4.充分发挥广播音响的作用,让广播“声”入人心
广播报道凭借声音体现现场感。好的音响来自广播记者的用心采录。现场记者要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全程打开采访设备,有些精彩话语、背景音响等往往一瞬即逝,失不复得,不能轻易放过。生动的话语,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采录时不能分孰轻孰重,要有连贯。鲜活的语言来自生活、基层和群众,发自肺腑的乡音“土”得亲切,“土”得活泼、生动。广播记者结合报道选题的类型、问题的针对性、听众的需要,用好用活群众语言,对群众喜怒哀乐的生活表达,力求开掘“深”一点。鲜活的语言、宝贵的声音如神来之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广播稿件有听感听点,入耳入心。
广播新闻可以运用现场录音、现场报道加背景声音、同期声、音乐等方法加强声音效果,达到吸引听众的目的。随着广播“贴近性”和“约会意识”的增强,记者作为独特的个体,应该注重“个人”的声音元素在广播节目中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广播记者对待现场口播、稿件播报等,采访前期要备好功课,还要配备先进的采访设备并熟练使用,后期制作要精益求精。记者应发挥自己写作、语言表达特色,做到听众虽不见其人,但闻其声可知记者、节目、频率。电台应注重培养名记者,为频率树立品牌形象。
5.淡化采编播分工界限,树立“全员皆记者”的理念,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目前广播发展遭遇的瓶颈之一是短缺新闻采编播及主持岗位上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树立“全员皆记者”的理念,为主持人和编辑配备采访设备,让编辑、主持人也有机会体验记者工作,让一些记者、编辑尝试当主持人,相互学习和理解,全面发展。新闻采访工作要以“走转改”实践活动为契机,有计划安排采编播人员的新闻实践活动,促进角色相互转换,提升广播新闻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加强采、编、播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6.利用新媒体技术,弥补广播媒体的不足
在传播环境日益复杂、信息内容相对过剩的今天,整合或者联合其他传播手段十分必要。当下,微博、微信平台对广播等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已产生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新闻人员投身其中。微信在媒体人群中的使用,更多的是承担了寻找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以及交流互动的作用。但通常情況下,记者拥有第一现场的信息,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了解更加全面,记者可将微信平台作为工作的延伸。记者借助微信关注社会热点新闻,链接音响、图片、视频等,对新闻事件作更加详尽的报道。
网络给广播提供了可视的平台,传播途径从听觉向视听转变。网络电台风生水起,但可视的部分大多停留在平面上,有消息的文字、宣传的图片。可以开通记者视窗,让视窗时时有新意,有观点。值得注意的是,广播与网络相比,在消息的“面”上,不具有竞争优势,注意力应在“点”上,在新闻的热点、焦点、重点和观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