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理解到积累的过程。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充分运用感知、理解和积累的手段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化。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一、感知历史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同属于感性认识过程,都是接受技能形成的心理基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接受技能,那么就必须让学生感知到历史。历史是逝去的现实,学生生活在现代,根本感受不到历史课本中已经走远的生命。作为教师,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能近距离感知历史,喜欢历史。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比如:建立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媒介是重要的成语、典故、传说、故事等;阅读历史书中的书法、美术作品、民歌诗词、杰出建筑,进行美感教育;利用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勇于探索的精神,教育学生学科学、崇尚科学的态度等等。当学生真正了解到历史学科的价值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多方面感受历史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刻板的记忆。
二、理解历史
学习历史目标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历史知识成为学生内在素质的一部分,而它的关键就是理解历史知识。那么我们教师在理解知识这一阶段能做点什么?第一,在基础知识中用规律找不同辩真伪。让学生利用历史发展的规律,对比相似的知识点,了解历史的异同,认清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而知道历史发展偶然性和必然性。第二,要注意活化课本知识。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补充生动具体的材料,借助于实物、图片、地图、音乐创设问题情景,使这些生动的历史再现出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第三在教学中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只有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深钻业务,体现出创新性、前瞻性,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积累历史
历史知识繁杂而枯燥,只有经过整理,才能形成体系,内化为一种能力。在这一环节上,第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意志是学生克服困难,实现远大理想的保障,突出的表现为学生的勤奋、刻苦、独立性强等方面。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学习意志的教育。1、用著名的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如唐代佛学家玄奘为探究佛教教理,前往印度求取佛经,前后用了19年的心血,2、用名人名家的格言、故事,作为座右铭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自强的品格,奋发进取的精神。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二要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历史发展的过程总是处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演变之中,并以人的活动为内容。而时间、空间和人物被称为历史的“三要素”,所以对学生进行三要素方面的方法指导是必须的。如最难记忆的是时间,让学生首先记忆里程碑时间,然后以时间为核心进行辐射记忆;编各种历史记忆口诀等等。
第三利用多种评价手段鼓励和督促学生不断前进。
由于历史课有别于其他的学科,所以除了用考试方法外,在实践中还可以采用其他评价手段,如:
(1)教师评语。如:在作业和测试卷上对于学困生这样关注和鼓励:有志者,事竟成,坚持就是胜利。
(2)成果展示。将学生参与历史实践和探究活动的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小论文、课件等在讨论课上展示。
(3)能力展示评定。如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或以历史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等等,这样的形式很受学生喜欢,同学们兴致很高。
总之,历史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感知,理解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实现教育理想向教育行为转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开展课改实践,才能落实新理念,才能真正改变历史教学某些不合理现状。
一、感知历史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同属于感性认识过程,都是接受技能形成的心理基础。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接受技能,那么就必须让学生感知到历史。历史是逝去的现实,学生生活在现代,根本感受不到历史课本中已经走远的生命。作为教师,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能近距离感知历史,喜欢历史。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比如:建立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媒介是重要的成语、典故、传说、故事等;阅读历史书中的书法、美术作品、民歌诗词、杰出建筑,进行美感教育;利用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勇于探索的精神,教育学生学科学、崇尚科学的态度等等。当学生真正了解到历史学科的价值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多方面感受历史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刻板的记忆。
二、理解历史
学习历史目标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历史知识成为学生内在素质的一部分,而它的关键就是理解历史知识。那么我们教师在理解知识这一阶段能做点什么?第一,在基础知识中用规律找不同辩真伪。让学生利用历史发展的规律,对比相似的知识点,了解历史的异同,认清历史的本来面目,进而知道历史发展偶然性和必然性。第二,要注意活化课本知识。
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补充生动具体的材料,借助于实物、图片、地图、音乐创设问题情景,使这些生动的历史再现出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度。第三在教学中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只有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深钻业务,体现出创新性、前瞻性,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三、积累历史
历史知识繁杂而枯燥,只有经过整理,才能形成体系,内化为一种能力。在这一环节上,第一,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意志是学生克服困难,实现远大理想的保障,突出的表现为学生的勤奋、刻苦、独立性强等方面。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学习意志的教育。1、用著名的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如唐代佛学家玄奘为探究佛教教理,前往印度求取佛经,前后用了19年的心血,2、用名人名家的格言、故事,作为座右铭来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自强的品格,奋发进取的精神。如: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二要对学生进行复习方法指导。历史发展的过程总是处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演变之中,并以人的活动为内容。而时间、空间和人物被称为历史的“三要素”,所以对学生进行三要素方面的方法指导是必须的。如最难记忆的是时间,让学生首先记忆里程碑时间,然后以时间为核心进行辐射记忆;编各种历史记忆口诀等等。
第三利用多种评价手段鼓励和督促学生不断前进。
由于历史课有别于其他的学科,所以除了用考试方法外,在实践中还可以采用其他评价手段,如:
(1)教师评语。如:在作业和测试卷上对于学困生这样关注和鼓励:有志者,事竟成,坚持就是胜利。
(2)成果展示。将学生参与历史实践和探究活动的成果,包括调查报告、小论文、课件等在讨论课上展示。
(3)能力展示评定。如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或以历史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等等,这样的形式很受学生喜欢,同学们兴致很高。
总之,历史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感知,理解和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实现教育理想向教育行为转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开展课改实践,才能落实新理念,才能真正改变历史教学某些不合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