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强调“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随着社会对其成员个体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学生自主管理则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2008年撤点并校、集中办学建立起的全寄宿制初中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间周休息制度(即两周休息一次)。由于学生连续两周、每天24小时在校学习生活,建校初期的两年,老师不得不承担起多重角色,大大增加了其身心压力与工作负担。近三年来,我校全面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班委会、学生会和团支部等的管理职能,不仅有效减轻了教师负担,还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一、学生自主管理载体的打造
对于一个团队,合作是第一要义。个体总是有缺点的,个人的能力也总是有限的,出色的工作业绩往往不是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创造的。所以,我们的理念是:“每个学生干部的背后都有一个团队”。在我校,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是“我们”在进行管理,而不是“我”。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
(一)学习小组建设
学习小组建立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还是学生实现自主管理的基础。我们始终将学习小组的优化与组合放在学生自主管理的首要位置。在小组的划分组建上,不仅考虑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也考虑到每个成员的性别、性格、特长及管理能力。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由6名学生组成,都同时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成员,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组内异质”能够为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了较大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充分平衡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学习小组这个基本单位,参与班级、公寓、学生会、甚至团支部的各项管理工作。
(二)班委会建设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在班委会的组建上,我们不再常设固定“班子”,而是采用“班委轮流制”,由各学习小组轮流担任班委会,实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的班委会管理体制。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特长通过申请、竞选,选择适合自己的班委会管理岗位,参与班级管理。某位同学担任了班长,小组其他同学便是其“内阁”成员,各自担任起不同职务,班委会在发挥集体管理职能的同时,也要求每个成员按照分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班主任则从“主演”变成了“导演”, 将表现才干的机会均等地给了每个学生,学生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这样的班级自主管理既体现出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又保证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三)学生会建设
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对学生在校期间常规活动的管理与监督作用明显,是学生成长与成才的摇篮。我们出台了一整套具体的学生会工作制度和成员竞聘办法,每一学期换届一次,由每个班级推荐本学期优秀学习小组参与学生会管理岗位竞聘。某位同学竞选学生会干部成功了,他所在的小组就成了他工作的“智囊团”,这样就尽可能扩大了学生会干部的“群众”基础,使更多的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学生会管理工作中来。近年来,我校大胆放权,让学生会干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晚自习、课间操、校园卫生、安全巡查、就寝就餐、教学反馈、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等,都有学生会成员的身影。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不管事大事小,每位学生会干部、“智囊团”成员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
(四)团支部建设
团支部是团组织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能充分发挥团结教育学生的核心作用。建设好班级团支部是学校团总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保证,也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一环。在组织建设上,各班建有团小组,团小组推选产生班级团支部,学校团总支、年级团支部各管理岗位则分别在全校、年级进行公开竞聘,同样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样,我们通过学校团总支和各年级、班级团支部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组建起强有力的年级、班级团支部,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利用他们先进性优势积极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二、学生自主管理机制的建构
中学生的思维虽然还不成熟,但他们却有强烈的管理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对一些事情总是希望能亲身去体验。这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管理的有利条件。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中,关键一点就是制订合理的自主管理机制和措施,保证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现,自主管理职能才能产生效果。
(一)学习与生活一体管理
学习与生活,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两大重点领域。我们建立了适应寄宿制学校特点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实现了学习与生活一体化管理。学习小组是我们实现学生一体化管理的基本单位,每个学习小组既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也是生活管理的基本单位。在学习上,小组成员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担当组里各种角色,相互交流,解答问题,各负其责,合作学习,特别是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同学能得到同伴更多、更好的帮助。小组及其成员的学习能力和表现,由班委会和团支部每周进行考核评价。在生活上,学习小组成员的生活(主要是就餐、就寝、课余活动等)表现,通过值周组、学生会和团总支的检查、记录、考核,结果与学习情况一起被汇总到该小组的每周综合评价中。由此,伙伴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都能积极进行自我表现,相互帮助、协作,彼此配合、尊重,共同承担集体的责任,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二)管理和教育双线运行
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我们实行学生会负责具体管理,团总支侧重思想教育的管理与教育双线运行机制。
学生会负责日常具体管理工作,与学校德育处、教务处等密切配合,全面参与学习、卫生、体育、文艺、纪律、安全、生活等方面的组织与管理。如在学习上,学生会与教务处密切配合,负责晚自习各班学习情况的督查、记录和通报;在生活上,学生会与德育处密切配合,进行安全巡查,卫生监督,协助值周、生活指导老师做好就餐、就寝情况的检查,对出现的一般性问题进行自主处理。在寄宿制学校,学生会在晚自习的组织与管理、学生就餐、就寝秩序的维护与管理方面承担大量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团总支的工作侧重于思想教育,主要起“团队带头、组织引导”的作用。“团队带头、组织引导”的实现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一是设立“团员之家”园地、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宣传时事政策、先进理论,及时表扬优秀同学、好人好事,通常是在学校团总支领导下,由各班级团支部轮流负责承办,做好舆论导向。二是通过“团员学校”“学生干部培训学校”“道德讲堂”和各种专题教育,由团总支干部、学生会干部,或邀请老师对团员、学生干部进行培训,组织团员学习;定期举办民主生活会、主题交流会等,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三是组织志愿者服务队,每到节假日,走向社会,步入社区,组织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平时则在校内组织一些日常志愿活动,如慰问老师、同学,集中清洁校园卫生,送患病学生就医,擦拭橱窗报栏,等等。在寄宿制学校,团总支和各级团支部在思想教育、先进性示范和组织课余文体艺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教师与学生密切配合
学生自主管理对教师而言不是一种简单工作量的解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解放,是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尊重与认同,需要师生间更为密切的配合。首先,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自我管理的愿望和能力,树立“实践即成长”的理念。在刚试行学生自主管理的时候,许多老师仍然“不放心”地加以“指点”,而给予学生足够信任与鼓励的老师却早早品尝到了成功。其次,给予学生做决定的权力。如在班委会对学习小组的考评上,任课老师由原来的主导者变成了参与者,班委会对各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表现记载得非常详细,老师们都说他们做得比自己还要认真、客观。这样,学生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体味到了自身的价值。第三,注意宏观上的指导与调控。学生自主管理并不是意味着老师什么都不管,而是转变为教师宏观上指导学生,具体由学生自主进行管理,教师只是从前台走到了幕后,做学生的导师,引领和导演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在校园广播站和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和稿件审核中,团总支和各团支部负责征集、编排,最终播出的节目由德育处的负责老师进行审查,以保证教育宣传的内容健康向上。
三、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德才兼备”应是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我们选拔学生干部的标准是“热爱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工作和组织能力,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成绩优良;积极参加文化体育活动,身心健康等;能配合老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也许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同时达到这些素质和能力,但我们大多数岗位的竞聘是考察班级、小组这个集体,使竞争主体之间的差距缩小,学生的信心就更大了,更加注意团队的凝聚力。学校各职能部门对照以上标准,选拔有朝气、有热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担任管理干部,形成坚强的集体领导核心;同时,通过集体参与模式,形成了管理责任由学生干部向所在班级和小组进行辐射延伸、全员参与的机制。在学生干部的教育培养上,学生会与团总支合作建立“学生干部学校”,每学期、学年进行学生会、团总支干部培训,每周进行换届干部的培训,就工作职责、方法、标准等进行培训,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学习小组的合作与竞争
在学生自主管理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我们面临的基本问题。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自主管理的基本单位,它的建构关系到合作学习和自主管理效率的高低。每个学习小组是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组合,性别、能力的搭配,使得各组之间“实力”大体持平,既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补互助,在自主管理中表现出良好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在发挥学生的团结合作、互补互助的主体性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小组间相互竞争的提高,在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进行一系列常规项目评比。同样,团小组、支部,班级、年级之间也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局面。在竞争中,学生学会了自我约束,互相帮助、提醒、激励,摒弃了任性、自私、懒散,增强了责任心、进取心,提升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有效的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把老师从大量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解脱了出来,也使得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了如何要求别人、约束自己,获得了自我成长的锻炼。“管理工作特别能锻炼人”是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学校调查时的感言,“给我一双翅膀,让我飞翔”是许多学生渴望得到锻炼与成长的心声。在自主管理实践中,学生们深刻体验到了从被管理者转化成管理者的那番由“顺从”到“主动”的快乐感和自豪感,真正成为了学校的主人,实现了在自主管理中的自我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期望他们能够更加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真正使自己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2008年撤点并校、集中办学建立起的全寄宿制初中学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间周休息制度(即两周休息一次)。由于学生连续两周、每天24小时在校学习生活,建校初期的两年,老师不得不承担起多重角色,大大增加了其身心压力与工作负担。近三年来,我校全面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班委会、学生会和团支部等的管理职能,不仅有效减轻了教师负担,还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全面的发展。
一、学生自主管理载体的打造
对于一个团队,合作是第一要义。个体总是有缺点的,个人的能力也总是有限的,出色的工作业绩往往不是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创造的。所以,我们的理念是:“每个学生干部的背后都有一个团队”。在我校,学生干部开展工作,是“我们”在进行管理,而不是“我”。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去。
(一)学习小组建设
学习小组建立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帮助每个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还是学生实现自主管理的基础。我们始终将学习小组的优化与组合放在学生自主管理的首要位置。在小组的划分组建上,不仅考虑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也考虑到每个成员的性别、性格、特长及管理能力。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由6名学生组成,都同时具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成员,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组内异质”能够为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了较大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充分平衡各种因素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学习小组这个基本单位,参与班级、公寓、学生会、甚至团支部的各项管理工作。
(二)班委会建设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境。在班委会的组建上,我们不再常设固定“班子”,而是采用“班委轮流制”,由各学习小组轮流担任班委会,实行“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的班委会管理体制。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特长通过申请、竞选,选择适合自己的班委会管理岗位,参与班级管理。某位同学担任了班长,小组其他同学便是其“内阁”成员,各自担任起不同职务,班委会在发挥集体管理职能的同时,也要求每个成员按照分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班主任则从“主演”变成了“导演”, 将表现才干的机会均等地给了每个学生,学生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这样的班级自主管理既体现出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又保证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三)学生会建设
学生会是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自治组织,对学生在校期间常规活动的管理与监督作用明显,是学生成长与成才的摇篮。我们出台了一整套具体的学生会工作制度和成员竞聘办法,每一学期换届一次,由每个班级推荐本学期优秀学习小组参与学生会管理岗位竞聘。某位同学竞选学生会干部成功了,他所在的小组就成了他工作的“智囊团”,这样就尽可能扩大了学生会干部的“群众”基础,使更多的学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学生会管理工作中来。近年来,我校大胆放权,让学生会干部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晚自习、课间操、校园卫生、安全巡查、就寝就餐、教学反馈、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等,都有学生会成员的身影。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不管事大事小,每位学生会干部、“智囊团”成员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工作热情。
(四)团支部建设
团支部是团组织工作和活动的基本单位,能充分发挥团结教育学生的核心作用。建设好班级团支部是学校团总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保证,也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重要一环。在组织建设上,各班建有团小组,团小组推选产生班级团支部,学校团总支、年级团支部各管理岗位则分别在全校、年级进行公开竞聘,同样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样,我们通过学校团总支和各年级、班级团支部干部为中心的学生骨干力量,组建起强有力的年级、班级团支部,调动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利用他们先进性优势积极做好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二、学生自主管理机制的建构
中学生的思维虽然还不成熟,但他们却有强烈的管理意识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对一些事情总是希望能亲身去体验。这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自主管理的有利条件。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中,关键一点就是制订合理的自主管理机制和措施,保证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展现,自主管理职能才能产生效果。
(一)学习与生活一体管理
学习与生活,是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两大重点领域。我们建立了适应寄宿制学校特点的学习与生活共同体,实现了学习与生活一体化管理。学习小组是我们实现学生一体化管理的基本单位,每个学习小组既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也是生活管理的基本单位。在学习上,小组成员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担当组里各种角色,相互交流,解答问题,各负其责,合作学习,特别是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同学能得到同伴更多、更好的帮助。小组及其成员的学习能力和表现,由班委会和团支部每周进行考核评价。在生活上,学习小组成员的生活(主要是就餐、就寝、课余活动等)表现,通过值周组、学生会和团总支的检查、记录、考核,结果与学习情况一起被汇总到该小组的每周综合评价中。由此,伙伴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都能积极进行自我表现,相互帮助、协作,彼此配合、尊重,共同承担集体的责任,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
(二)管理和教育双线运行
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我们实行学生会负责具体管理,团总支侧重思想教育的管理与教育双线运行机制。
学生会负责日常具体管理工作,与学校德育处、教务处等密切配合,全面参与学习、卫生、体育、文艺、纪律、安全、生活等方面的组织与管理。如在学习上,学生会与教务处密切配合,负责晚自习各班学习情况的督查、记录和通报;在生活上,学生会与德育处密切配合,进行安全巡查,卫生监督,协助值周、生活指导老师做好就餐、就寝情况的检查,对出现的一般性问题进行自主处理。在寄宿制学校,学生会在晚自习的组织与管理、学生就餐、就寝秩序的维护与管理方面承担大量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团总支的工作侧重于思想教育,主要起“团队带头、组织引导”的作用。“团队带头、组织引导”的实现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一是设立“团员之家”园地、校园广播、电视台等,宣传时事政策、先进理论,及时表扬优秀同学、好人好事,通常是在学校团总支领导下,由各班级团支部轮流负责承办,做好舆论导向。二是通过“团员学校”“学生干部培训学校”“道德讲堂”和各种专题教育,由团总支干部、学生会干部,或邀请老师对团员、学生干部进行培训,组织团员学习;定期举办民主生活会、主题交流会等,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三是组织志愿者服务队,每到节假日,走向社会,步入社区,组织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平时则在校内组织一些日常志愿活动,如慰问老师、同学,集中清洁校园卫生,送患病学生就医,擦拭橱窗报栏,等等。在寄宿制学校,团总支和各级团支部在思想教育、先进性示范和组织课余文体艺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教师与学生密切配合
学生自主管理对教师而言不是一种简单工作量的解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解放,是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尊重与认同,需要师生间更为密切的配合。首先,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自我管理的愿望和能力,树立“实践即成长”的理念。在刚试行学生自主管理的时候,许多老师仍然“不放心”地加以“指点”,而给予学生足够信任与鼓励的老师却早早品尝到了成功。其次,给予学生做决定的权力。如在班委会对学习小组的考评上,任课老师由原来的主导者变成了参与者,班委会对各小组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表现记载得非常详细,老师们都说他们做得比自己还要认真、客观。这样,学生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体味到了自身的价值。第三,注意宏观上的指导与调控。学生自主管理并不是意味着老师什么都不管,而是转变为教师宏观上指导学生,具体由学生自主进行管理,教师只是从前台走到了幕后,做学生的导师,引领和导演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如在校园广播站和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和稿件审核中,团总支和各团支部负责征集、编排,最终播出的节目由德育处的负责老师进行审查,以保证教育宣传的内容健康向上。
三、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一)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
“德才兼备”应是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我们选拔学生干部的标准是“热爱管理工作,有较强的工作和组织能力,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成绩优良;积极参加文化体育活动,身心健康等;能配合老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也许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同时达到这些素质和能力,但我们大多数岗位的竞聘是考察班级、小组这个集体,使竞争主体之间的差距缩小,学生的信心就更大了,更加注意团队的凝聚力。学校各职能部门对照以上标准,选拔有朝气、有热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担任管理干部,形成坚强的集体领导核心;同时,通过集体参与模式,形成了管理责任由学生干部向所在班级和小组进行辐射延伸、全员参与的机制。在学生干部的教育培养上,学生会与团总支合作建立“学生干部学校”,每学期、学年进行学生会、团总支干部培训,每周进行换届干部的培训,就工作职责、方法、标准等进行培训,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学习小组的合作与竞争
在学生自主管理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我们面临的基本问题。学习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自主管理的基本单位,它的建构关系到合作学习和自主管理效率的高低。每个学习小组是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组合,性别、能力的搭配,使得各组之间“实力”大体持平,既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有利于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补互助,在自主管理中表现出良好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在发挥学生的团结合作、互补互助的主体性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小组间相互竞争的提高,在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进行一系列常规项目评比。同样,团小组、支部,班级、年级之间也形成了良好的竞争局面。在竞争中,学生学会了自我约束,互相帮助、提醒、激励,摒弃了任性、自私、懒散,增强了责任心、进取心,提升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有效的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把老师从大量繁杂琐碎的事务中解脱了出来,也使得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学会了如何要求别人、约束自己,获得了自我成长的锻炼。“管理工作特别能锻炼人”是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学校调查时的感言,“给我一双翅膀,让我飞翔”是许多学生渴望得到锻炼与成长的心声。在自主管理实践中,学生们深刻体验到了从被管理者转化成管理者的那番由“顺从”到“主动”的快乐感和自豪感,真正成为了学校的主人,实现了在自主管理中的自我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期望他们能够更加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真正使自己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