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惠金融”是让所有人能够享受金融服务和两买金融产品。主要针对的人群是被传统金融拒绝的其他用户。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实现,关键在于农村地区。我国农村地区金融覆盖薄弱,金融意识不强,需要覆盖面广,服务便利,服务价格低的金融服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基因,可以解决以上的难题,是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重要突破口。
互联网 普惠金融 政策建议
引言
普惠金融是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有金融需求的人都能够享受金融服务。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我国在2013年已经将普惠金融纳入了我国的执政纲领,“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4年,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更加突出了普惠金融的地位。学术界通常将金融覆盖面,金融可得性以及福利影响作为衡量标准。传统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都是大客户,而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客户,客户分散,造成了投入高,盈利低,風险大的特点。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普惠金融获得了技术支持,获得了发展的新途径。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契合
互联网金融倡导的是公平和去组织化,这与普惠金融的含义,不谋而和。传统金融业有着明确的等级制度,又因为其以获得利润为趋势,则往往更倾向于向某一部分人提供金融服务,而将其他人排斥在外。因此,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推动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
与传统金融的精英化不同,互联网金融主要发源于民间,具有天生的草根属性,因此在适用性方面有天然的优势。第一,互联网金融运营低成本。互联网金融由于运行都借助互联网,省去了很多营运费用。同时,主要核心技术都是靠计算机的运行处理,节省了人力成本。借助新的金融科技,可以将传统行业无法开发的业务持续发展,寻找行业新的增长点。第二,金融创新减少负外部性。金融行业的改革虽然不断推进,但是还未能打破金融行业高利润的空间。比如,利率市场化未完全实现,金融机构仍然可以赚取高额利润。互联网金融的推行,能够倒逼金融市场的改革,压低利润空间,让利于民。第三,提供广阔的金融覆盖。脱胎于互联网的互联网金融,继承了互联网覆盖广的特性,还有其颠覆传统消费模式的影响力。零售品消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通过电商这一方式,边远地区也能实现轻松购物,促进了物流的发展,改变了零售圈的生态环境。和电商相同。互联网金融的开展,也将对传统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减少纸质文件的办理流程,减少对实体机构的依赖,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当前发展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在于能够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将传统商业银行的线下疯狂流程,全部转移到线上进行。这个转变的核心就是利用数据进行风险定价。其中的数据积累和运用就成为整个流程的重中之重。但是也应当意识到,当前互联网金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基础设施覆盖不完善。借助互联网来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前提是必须具有完善的互联网金融设施。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一些偏远乡村地区,我国的互联网覆盖还很薄弱。偏远地区因为交通不便,地理环境恶劣,开展信息化的成本较高,相关企业,缺乏开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当地互联网需求较少,用户没有使用的积极性,企业缺乏利润驱动。
线下网络的限制。农村地区的互联网金融,仍然需要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农村地区的用户的使用习惯,仍然是依赖面对面的服务模式,对于手机或者互联网处理模式,仍然充满不信任。同时,农村地区数据沉积浅,发挥范围有限。因此,金融服务的重要一环,风险控制环节必然需要线下模式的配合。农村地区仍然依赖物理网点的现实和依赖线下风控的需求,使得线下的发展对线上模式具有制约作用。
相关监管法律的缺乏。金融服务要获得良性的发展,就要做到安全和稳定。相关金融监管法律的缺失,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监管,缺乏有效监督,呈现野蛮增长的态势。我国当前金融业创新不断增强,在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金融产品同时,也造成了金融的不稳定性增强的趋势。与其他客户群相比,农村地区的客户有风险承担能力小,金融技能较低,波及方位广的特性。良莠不齐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又加剧了农村客户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不信任,阻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政策建议
(1)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技能。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固然受到基础设施薄弱的限制,但是金融技能较低,金融意识较差,仍然是不忽视能的方面。农村地区居民因金融意识较差,拒绝加入的案例比比皆是,造成了现有金融服务的浪费。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农村地区迫切需要开展金融知识教育。
(2)设立激励制度,鼓励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线下服务的铺展,都需要政府借助政策等相关手段加以扶持和支持。农村地区人口分散,经济总量小,传统金融业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对于互联网金融向小农和低收入群体的服务应当予以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持。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互联网金融相对于其他金融服务,仍然是新生事物,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需要有容错的机制和态度,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但是,这一切都应当由相关法律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对于准入门槛,退出机制以及监管主体和监管范围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金融创新有法可依以及有法必依。除了相关监管机构,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也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促进行业内部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 普惠金融 政策建议
引言
普惠金融是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有金融需求的人都能够享受金融服务。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我国在2013年已经将普惠金融纳入了我国的执政纲领,“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4年,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更加突出了普惠金融的地位。学术界通常将金融覆盖面,金融可得性以及福利影响作为衡量标准。传统商业银行的主要服务都是大客户,而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客户,客户分散,造成了投入高,盈利低,風险大的特点。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普惠金融获得了技术支持,获得了发展的新途径。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契合
互联网金融倡导的是公平和去组织化,这与普惠金融的含义,不谋而和。传统金融业有着明确的等级制度,又因为其以获得利润为趋势,则往往更倾向于向某一部分人提供金融服务,而将其他人排斥在外。因此,借助互联网的方式,推动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
与传统金融的精英化不同,互联网金融主要发源于民间,具有天生的草根属性,因此在适用性方面有天然的优势。第一,互联网金融运营低成本。互联网金融由于运行都借助互联网,省去了很多营运费用。同时,主要核心技术都是靠计算机的运行处理,节省了人力成本。借助新的金融科技,可以将传统行业无法开发的业务持续发展,寻找行业新的增长点。第二,金融创新减少负外部性。金融行业的改革虽然不断推进,但是还未能打破金融行业高利润的空间。比如,利率市场化未完全实现,金融机构仍然可以赚取高额利润。互联网金融的推行,能够倒逼金融市场的改革,压低利润空间,让利于民。第三,提供广阔的金融覆盖。脱胎于互联网的互联网金融,继承了互联网覆盖广的特性,还有其颠覆传统消费模式的影响力。零售品消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通过电商这一方式,边远地区也能实现轻松购物,促进了物流的发展,改变了零售圈的生态环境。和电商相同。互联网金融的开展,也将对传统行业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减少纸质文件的办理流程,减少对实体机构的依赖,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当前发展问题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在于能够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将传统商业银行的线下疯狂流程,全部转移到线上进行。这个转变的核心就是利用数据进行风险定价。其中的数据积累和运用就成为整个流程的重中之重。但是也应当意识到,当前互联网金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基础设施覆盖不完善。借助互联网来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前提是必须具有完善的互联网金融设施。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一些偏远乡村地区,我国的互联网覆盖还很薄弱。偏远地区因为交通不便,地理环境恶劣,开展信息化的成本较高,相关企业,缺乏开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当地互联网需求较少,用户没有使用的积极性,企业缺乏利润驱动。
线下网络的限制。农村地区的互联网金融,仍然需要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农村地区的用户的使用习惯,仍然是依赖面对面的服务模式,对于手机或者互联网处理模式,仍然充满不信任。同时,农村地区数据沉积浅,发挥范围有限。因此,金融服务的重要一环,风险控制环节必然需要线下模式的配合。农村地区仍然依赖物理网点的现实和依赖线下风控的需求,使得线下的发展对线上模式具有制约作用。
相关监管法律的缺乏。金融服务要获得良性的发展,就要做到安全和稳定。相关金融监管法律的缺失,使得农村地区的金融监管,缺乏有效监督,呈现野蛮增长的态势。我国当前金融业创新不断增强,在为客户提供了丰富的金融产品同时,也造成了金融的不稳定性增强的趋势。与其他客户群相比,农村地区的客户有风险承担能力小,金融技能较低,波及方位广的特性。良莠不齐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又加剧了农村客户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不信任,阻碍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政策建议
(1)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技能。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固然受到基础设施薄弱的限制,但是金融技能较低,金融意识较差,仍然是不忽视能的方面。农村地区居民因金融意识较差,拒绝加入的案例比比皆是,造成了现有金融服务的浪费。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农村地区迫切需要开展金融知识教育。
(2)设立激励制度,鼓励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线下服务的铺展,都需要政府借助政策等相关手段加以扶持和支持。农村地区人口分散,经济总量小,传统金融业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对于互联网金融向小农和低收入群体的服务应当予以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支持。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互联网金融相对于其他金融服务,仍然是新生事物,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需要有容错的机制和态度,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但是,这一切都应当由相关法律构建完善的监管机制,对于准入门槛,退出机制以及监管主体和监管范围作出明确规定,确保金融创新有法可依以及有法必依。除了相关监管机构,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也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促进行业内部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