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和中国一衣带水的岛国日本,即使面积狭小却依然在文化和历史上展示着特有的文化风韵。而面对电影全球化的挑战,日本电影也始终坚持着自己特有的民族美学以及民族特色,从而在国际各大电影节上频频独占鳌头。纵观日本优秀的电影作品,实际上在日本电影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就是对于美学的思考,并且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民族文化审美的强大生命力。这种美学旨趣不仅获得国内观众的肯定,也突破本土界限,得到了世界范围内观众的认同。本文则从电影美学的角度深度剖析日本电影的优秀作品,且以日本优秀导演岩井俊二作品为例,研究日本电影中的美学思考。
【关键词】:日本电影;美学思考; 本土界限;优秀导演
绪 论
从地理情况来看,日本远离大陆,而且面积狭小。自然灾害比如台风地震等等更是屡见不鲜,而这样的地理条件下却孕育出日本人特有的国民性,与其他民族的观点明显有很大区别,显得独树一帜。日本的文化在很长时间内在国际范围内是被忽略的,因为它总是给人以“無根”的印象。日本文化其实深扎于日本国的风土上,从美学角度就能明显看出来,日语的“美学”一词来自德语的“asthetik”,历经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日本美学渐渐自成体系,并且很好地结合了外来文化与传统精华。所以作为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日本电影其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也颇值得推敲。
具体探究日本电影美学思考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可以注意到两个时期:明治维新之前对以中国为主的亚洲文化的吸收和模仿; 明治维新之后对西方文化的喜爱和推崇。正是这两大时期的发展以及影响,让日本民族的美学思考在国际中显得既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内涵,又时刻体现出了传统的以亚洲美学为主的美学观点。日本电影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深受其美学思想的影响。而日本美学由于这个东方岛国独特的地理历史环境,形成了一种悲剧的美,意味深长。接下来本文就以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作品为例详细探讨在日本电影中,日本民族独特的美学思考是如何展示出來并且发扬光大的。
一 岩井俊二生平简述
岩井俊二,出生于一九六三年的宫城县仙台市。其实中学时代只是一个迷恋电影的普通少年,并且在内心深处还有着成为一个漫画家的梦。而课余的时间则遍览日本国内外电影,终于在一九九三年开始指导电视剧,一九九四年开始指导电影,从而一举成名,成为日本电影电视的优秀导演。
在岩井俊二成长的这段时期,不得不说他所经历的日本的变革与发展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电影创作,也对日后的岩井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作为一个电影导演,多方面地去学习各类艺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表达作为导演自己的想法。所以,岩井俊二会自称“映像作家”。而正是因为如此,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才焕发着与众不同的美学价值,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有趣结果。
所以,岩井俊二是深受日本传统文化影响的导演,而同时在其作品中多能看出导演自身对于美的捕捉和把握。那种坚韧与柔美,真诚与圆熟,以及情感上的极致单纯和报恩于万一的献身精神的高尚和自醒。
二 简析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中的美学思考
2.1 极端主义倾向所展示的青春之美
从岩井俊二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品《情书》开始,青少年时代校园中发生的故事就是岩井俊二电影中一个最永恒的主题。这部剧情长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最脍炙人口的日本爱情文艺片,为以后的文艺片提供了教材式的典范作用,它继承和体现了日本传统的美学概念,也正是用这种极致的美学展现打动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的影迷。影片中,岩井俊二在精心描绘爱情的同时,还着意表现了对逝去青春岁月的怀念和追忆。同很多岩井俊二的电影一样,《情书》真实反应了青春这个主题,可以说《情书》的故事情节始终是围绕着青春的青涩之美而展开的。
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美学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悲剧,简单怀念青春岁月的电影作品比比皆是,岩井俊二的《情书》能成为经典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对于青春的怀念,从美学角度上看,很大原因在于《情书》对于日本传统文化审美价值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哀思”上。“哀思”是一种把对亡者的悼念(亦泛指一切没有生命迹象的活物),加以心理上赞美和升华的崇拜方式。日本这个民族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安全性非常没有自信,即使在后期的高速发展中提高了民族的统治凝聚力,但是从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中我们不难看出思想上仍然容易走极端,这不仅仅是因为地理元素和历史关系的影响,根源上来讲是因为大和民族文化的投射,而极端的方向就是从惧怕死亡到赞美死亡,从惧怕消逝到美化消逝,这样的消极观念在电影的表达上,就变成了一种彻彻底底的忧郁情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电影《情书》着意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产生了震撼人心的美学力量。
2.2 叙事散文式的表达所展示的情节之美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的电影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影视题材与表现手法的发现与扩展,日本导演们衍生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根据菊与刀这两种大相径庭的事物,日本的电影导演也被分为“刀”派和“菊”派。岩井俊二则以其唯美或写实的镜头语言来揭示当时日本人在处理爱情、友情、亲情的纠葛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温存,虽如菊花一般淡雅,却能直击人心底。仔细观摩其电影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岩井俊二的电影中,如叙事散文诗一般优雅的基调是造成了淡香如菊这般观影美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8年拍摄的《四月物语》,就是一部如散文诗般优美的充满情趣、十分轻松的电影。电影讲述的是北海道少女榆野卯月在樱花飘落的四月,只身前往东京开始自己在武藏野大学的新生活期间所经历的表现少女独特心事的故事。
电影中,榆野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试图将自己融入东京,有时她显得局促不安,但多数时候是充满期待和努力认真的。特别是在被问到她为何会选择时,她突然 表现得十分紧张,此时电影的主题——暗恋,在这里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就像四月的东京漫天飘舞的樱花一般轻柔的少女心事,就这样被轻轻的吹了出来,融化了观众心里某些能引起共鸣的似曾相识的情愫。《四月物语》影片通过画面语言、音乐、色彩、构图等各个方面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岩井俊二对于细腻感情的表达和诠释极其到位。因为岩井在拍摄《四月物语》前只写出了简略的故事大纲,在拍摄过程中才即兴创作了很多场景和对话,从而是以散文和随笔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少女初到东京之时的大学生活。作为日本电影菊派的代表,岩井俊二善用细腻的叙事架构来表现自己所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是自己对于美的抽丝剥茧般极端敏锐的美的捕捉,从而真正打动观众内心。 2.3 优美旋律与画面互相结合所展现的音乐之美
有“电影诗人”之称的岩井俊二对于电影音乐的品味和运用可谓得心应手。《四月物语》中一开始,钢琴弹奏出的几个简单音符,便为影片定下了如散文诗般优美的基调;《情书》中当女主角重新回到校园中温暖的阳光下,那流畅无比的吉他宛如一记温柔的拳头打在心坎;《花与爱丽丝》里的两名少女伴随着音乐在芭蕾房里翩翩起舞,一阵跳动的弦乐轻轻托起女主角年轻的笑颜,最精彩的是最后年轻的女孩终于对学长表白了自己的心意,在瓢泼大雨中,钢琴声和长笛声交相辉映,女生在大雨中幸福地奔跑。
而在电影配乐中最为显著的作品则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该片反复出现了德彪西的《芭蕾舞姿》。印象派音乐暗合严井俊二的导演风格,对整部影片来说,古典音乐的选择有利于表达电影中人物压抑的心态。德彪西的细腻恰恰被岩井俊二用于细腻的心理描写。在少女津田忍受屈辱之后,向莲见发泄的时候,德彪西第一部前奏曲的第八首的钢琴曲响起,少女冲入河中,第八首的钢琴曲响起,音乐仿佛和观众一起在一旁默然地旁观,感受着电影人物中的喜怒哀乐。正是导演对这些电影因素游刃有余地进行整体而协调的把握,加上导演自身完美而独到的理解和捕捉,才构成了一部部让我们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电影,也展现了日本电影柔美、细腻的一面。
2.4 摄影风格与电影技术革新所展现的画面之美
对于岩井俊二的作品,我们再从最直观的“视觉”方面对岩井电影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在大学时代,岩井俊二接触到了8mm以及16mm的便携式电影胶片摄影机,前者大多用于家庭个人记录,而后者一般用来纪录片等低成本电影的制作。70年代,索尼带来了录像带制式的统一,但是模拟数据电子摄像机给了当时年轻的导演们更多的机会。所以对于这一方便拍摄的方式,岩井俊二在之后的工作實践中一直有所坚持。但是对于新时代的电影,岩井俊二另辟蹊径,大量的使用广角镜头,大量的进行非正常的多主光源布光,大量的进行机位的灵活变换,比如《情书》中浅景深镜头对中山美穗的诠释,还有《四月物语》中松隆子处于新环境中的恐惧与试探。这些都在日后成为岩井俊二电影独一无二的标签,表现出了独一无二的电影美学效果。
而从摄影角度来看,逆光摄影是一种有别于正常摄影的技法,因为它所描绘的最终成品并不是人眼正常情况下能识别的。岩井所使用的逆光技巧,就是在此基础上延伸并且统一提高曝光量,从而让人物的轮廓融化在稍微曝光过度的背景中。这是接近肉眼观察的效果,运用了一定技巧突出了角色存在,从而也大大提高了真实性,加深了与观众的共鸣。因而岩井俊二的电影能深深打动人,与其非凡的摄影技巧所展现出来的美学价值也是密不可分的。
三 简析岩井俊二作品所投射的日本电影美学
岩井俊二执导的电影婉转有趣而又耐人寻味,隽永之处不落入俗套而又清新可人。岩井俊二是深受日本传统文化影响的导演,他的作品某种程度上能看出日本民族及日本人独有的对于美学的思考和理解。从他的电影作品中,坚韧与柔美,真诚与圆熟的风格,以及对于极致单纯的情感展现一直是表现的主题。这种来自于电影的投射就是电影美学。我们常说某部电影或某个导演的“美学”,当然并不是指他的“理论”,而是指他的“艺术特征”或者风格特征。在这个意义上,电影美学也就是一种电影理论,一种包括许多操作层面的理论总结,如摄影手法,台本风格等,在通常研究中电影美学指电影中的核心表达部分。所以在尝试了解日本代表导演岩井俊二的电影艺术特征以及惯用的电影美学表达方式之后,我们尝試着进一步探索日本电影美学的核心特征,最重要的是以下两种核心价值观。
3.1 “和魂”文化
日本现代哲学家梅原猛说: 在现代西方文明没落之时,要到东方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化中寻找医治或超越近代文明的原理,这个原理就是“和”,称之为“和魂”。作为自己的本土文化载体,日本文化象征的“神道教”最重要的思想也是“和”。从岩井俊二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发现关于表现人之间亲情、友情、爱情的电影创作。《情书》及其此后的《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等作品,都感性地表达了在年少时期青涩的感情与美好的回忆,其中,《情书》、《花与爱丽丝》是公认的最能代表岩井俊二风格的作品。无论是《情书》最后女主人公看到数年前被忽略的画像会心一笑,还是《花与爱丽丝》结尾两个好朋友在芭蕾房再次重新一起嬉笑打闹尽释前嫌,都展现出了在人际交往关系中“和”这一主题。因为日本人之间交往的传统面貌和日本交际文化的“微观细部”,在岩井俊二的一系列作品中被精致地呈现出来。岩井俊二的电影始终没有强烈的外在冲突和矛盾,更多地是以细腻的手法表现出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即使是像《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样表现残酷青春物语的题材,影片还是以安静的基调贯穿始终,即没有欢笑嬉闹,也没有伤感煽情,全片看不到冲突爆发的高潮,有的只是平常缓慢的青春时期的生活,平静的叙述方式给观众以细细思考的余地。加之岩井俊二的电影通常采用古典乐曲配乐,更为影片增加了平淡之中“和”的意境。以岩井俊二作品为代表的日本电影都像极了一篇舒缓的散文,以典型的日本式的审美让故事在平淡中娓娓道来,简单的动作和语言,让观众在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感受到日本电影中独特的美学力量。
3.2 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现实主义美学特征是日本电影美学的重要内涵,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特别重视文化对社会的教化作用。表现在日本电影中则变成了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这种民族文化主义不仅有历史上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模仿的儒家文化,还有着与之对应的西方文化要素。
在日本电影语言成熟之前,日本电影的取材和灵感大多来自传统戏剧和历史故事,《忠臣藏》、《山椒大夫》等都是早期优秀的电影佳作,但是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的进步,出现了大量反映日本现实社会,与当代日本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日本的电影题材开始百花齐放,关注大众民生,关注当代变化,但是在电影所展示的核心问题上,现实主义美学特征仍然根深蒂固地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了日本电影的一大美学特点。 岩井俊二作为日本电影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导演,其作品关注的领域广泛,其代表作品影片《燕尾蝶》中岩井俊二就并没有续写《情书》中的青涩动人,以舒缓优雅的基调来回忆青春,而是通过一个少女的眼睛,关注外来移民,显示了一个残酷的世界。通过这部电影,岩井俊二表达的主题是金钱和梦想之间的哲学关系——金钱到底是梦想的目的,还是实现梦想的手段。形成强烈矛盾的是,电影中那些看起来肮脏龌龊的元盗们,却一样拥有美丽的梦想,这就让我们看到了《燕尾蝶》表达现实主义美学的另一方面:歌颂人们为梦想不惜犧牲和对死亡的泰然处之。在为飞鸿的死感到酸楚的时候,我们也应看到阳光灿烂下的“青空”,至少在那里,岩井俊二还为人们留下了一片梦想中的家园。
四 結 论
日本电影的发展只有短短百年的时间,但以岩井俊二导演的作品为例,电影导演把属于日本自己的美学融入电影中,让观众能从电影中看到日本文化关照下的日本人和他们心中的日本社会,从而产生感动,引起共鸣。从这点上来看,不论是研究日本的电影美学,还是继续思考如何发展我国自己独特的电影美学,都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岩井俊二.情书.日本:角川书店.1995
[2]岩井俊二.四月物语.日本:角川书店.1995
[3]岩井俊二.燕尾蝶.日本:角川书店.1996
[4]岩井俊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日本:角川书店.2004
[5]刘云飞,卢伟 “菊”与“刀——论日本电影大师的影响世界 群文天地2009 年第5期”
[6]沈义贞.论日本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2
[7]郭连友等.日本电影.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4.
[8](法)米特里.电影美学与心理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9.
[9]沈义贞.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曹飞越,光与影之歌:岩井俊二的电影世界 电影文学 2014年第24期
[11]刘宇清,陈犀禾,电影本体与电影美学——多语话电影下的电影研究 2007
[12]许明玲,论日本电影的审美思考 电影文学 2013年第15期
[13].蔡澜·蔡澜谈日本:日本电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关键词】:日本电影;美学思考; 本土界限;优秀导演
绪 论
从地理情况来看,日本远离大陆,而且面积狭小。自然灾害比如台风地震等等更是屡见不鲜,而这样的地理条件下却孕育出日本人特有的国民性,与其他民族的观点明显有很大区别,显得独树一帜。日本的文化在很长时间内在国际范围内是被忽略的,因为它总是给人以“無根”的印象。日本文化其实深扎于日本国的风土上,从美学角度就能明显看出来,日语的“美学”一词来自德语的“asthetik”,历经时代的变迁与发展,日本美学渐渐自成体系,并且很好地结合了外来文化与传统精华。所以作为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日本电影其中所体现的美学思想也颇值得推敲。
具体探究日本电影美学思考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可以注意到两个时期:明治维新之前对以中国为主的亚洲文化的吸收和模仿; 明治维新之后对西方文化的喜爱和推崇。正是这两大时期的发展以及影响,让日本民族的美学思考在国际中显得既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内涵,又时刻体现出了传统的以亚洲美学为主的美学观点。日本电影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深受其美学思想的影响。而日本美学由于这个东方岛国独特的地理历史环境,形成了一种悲剧的美,意味深长。接下来本文就以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作品为例详细探讨在日本电影中,日本民族独特的美学思考是如何展示出來并且发扬光大的。
一 岩井俊二生平简述
岩井俊二,出生于一九六三年的宫城县仙台市。其实中学时代只是一个迷恋电影的普通少年,并且在内心深处还有着成为一个漫画家的梦。而课余的时间则遍览日本国内外电影,终于在一九九三年开始指导电视剧,一九九四年开始指导电影,从而一举成名,成为日本电影电视的优秀导演。
在岩井俊二成长的这段时期,不得不说他所经历的日本的变革与发展都深深地影响了他的电影创作,也对日后的岩井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作为一个电影导演,多方面地去学习各类艺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表达作为导演自己的想法。所以,岩井俊二会自称“映像作家”。而正是因为如此,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才焕发着与众不同的美学价值,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有趣结果。
所以,岩井俊二是深受日本传统文化影响的导演,而同时在其作品中多能看出导演自身对于美的捕捉和把握。那种坚韧与柔美,真诚与圆熟,以及情感上的极致单纯和报恩于万一的献身精神的高尚和自醒。
二 简析岩井俊二的电影作品中的美学思考
2.1 极端主义倾向所展示的青春之美
从岩井俊二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作品《情书》开始,青少年时代校园中发生的故事就是岩井俊二电影中一个最永恒的主题。这部剧情长片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最脍炙人口的日本爱情文艺片,为以后的文艺片提供了教材式的典范作用,它继承和体现了日本传统的美学概念,也正是用这种极致的美学展现打动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的影迷。影片中,岩井俊二在精心描绘爱情的同时,还着意表现了对逝去青春岁月的怀念和追忆。同很多岩井俊二的电影一样,《情书》真实反应了青春这个主题,可以说《情书》的故事情节始终是围绕着青春的青涩之美而展开的。
但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美学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悲剧,简单怀念青春岁月的电影作品比比皆是,岩井俊二的《情书》能成为经典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对于青春的怀念,从美学角度上看,很大原因在于《情书》对于日本传统文化审美价值的继承,主要体现在“哀思”上。“哀思”是一种把对亡者的悼念(亦泛指一切没有生命迹象的活物),加以心理上赞美和升华的崇拜方式。日本这个民族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安全性非常没有自信,即使在后期的高速发展中提高了民族的统治凝聚力,但是从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中我们不难看出思想上仍然容易走极端,这不仅仅是因为地理元素和历史关系的影响,根源上来讲是因为大和民族文化的投射,而极端的方向就是从惧怕死亡到赞美死亡,从惧怕消逝到美化消逝,这样的消极观念在电影的表达上,就变成了一种彻彻底底的忧郁情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电影《情书》着意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产生了震撼人心的美学力量。
2.2 叙事散文式的表达所展示的情节之美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国内的电影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影视题材与表现手法的发现与扩展,日本导演们衍生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根据菊与刀这两种大相径庭的事物,日本的电影导演也被分为“刀”派和“菊”派。岩井俊二则以其唯美或写实的镜头语言来揭示当时日本人在处理爱情、友情、亲情的纠葛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温存,虽如菊花一般淡雅,却能直击人心底。仔细观摩其电影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岩井俊二的电影中,如叙事散文诗一般优雅的基调是造成了淡香如菊这般观影美感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8年拍摄的《四月物语》,就是一部如散文诗般优美的充满情趣、十分轻松的电影。电影讲述的是北海道少女榆野卯月在樱花飘落的四月,只身前往东京开始自己在武藏野大学的新生活期间所经历的表现少女独特心事的故事。
电影中,榆野一直在小心翼翼地试图将自己融入东京,有时她显得局促不安,但多数时候是充满期待和努力认真的。特别是在被问到她为何会选择时,她突然 表现得十分紧张,此时电影的主题——暗恋,在这里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就像四月的东京漫天飘舞的樱花一般轻柔的少女心事,就这样被轻轻的吹了出来,融化了观众心里某些能引起共鸣的似曾相识的情愫。《四月物语》影片通过画面语言、音乐、色彩、构图等各个方面犹如一篇优美的散文,岩井俊二对于细腻感情的表达和诠释极其到位。因为岩井在拍摄《四月物语》前只写出了简略的故事大纲,在拍摄过程中才即兴创作了很多场景和对话,从而是以散文和随笔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少女初到东京之时的大学生活。作为日本电影菊派的代表,岩井俊二善用细腻的叙事架构来表现自己所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是自己对于美的抽丝剥茧般极端敏锐的美的捕捉,从而真正打动观众内心。 2.3 优美旋律与画面互相结合所展现的音乐之美
有“电影诗人”之称的岩井俊二对于电影音乐的品味和运用可谓得心应手。《四月物语》中一开始,钢琴弹奏出的几个简单音符,便为影片定下了如散文诗般优美的基调;《情书》中当女主角重新回到校园中温暖的阳光下,那流畅无比的吉他宛如一记温柔的拳头打在心坎;《花与爱丽丝》里的两名少女伴随着音乐在芭蕾房里翩翩起舞,一阵跳动的弦乐轻轻托起女主角年轻的笑颜,最精彩的是最后年轻的女孩终于对学长表白了自己的心意,在瓢泼大雨中,钢琴声和长笛声交相辉映,女生在大雨中幸福地奔跑。
而在电影配乐中最为显著的作品则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该片反复出现了德彪西的《芭蕾舞姿》。印象派音乐暗合严井俊二的导演风格,对整部影片来说,古典音乐的选择有利于表达电影中人物压抑的心态。德彪西的细腻恰恰被岩井俊二用于细腻的心理描写。在少女津田忍受屈辱之后,向莲见发泄的时候,德彪西第一部前奏曲的第八首的钢琴曲响起,少女冲入河中,第八首的钢琴曲响起,音乐仿佛和观众一起在一旁默然地旁观,感受着电影人物中的喜怒哀乐。正是导演对这些电影因素游刃有余地进行整体而协调的把握,加上导演自身完美而独到的理解和捕捉,才构成了一部部让我们赏心悦目回味无穷的电影,也展现了日本电影柔美、细腻的一面。
2.4 摄影风格与电影技术革新所展现的画面之美
对于岩井俊二的作品,我们再从最直观的“视觉”方面对岩井电影美学特征进行分析。在大学时代,岩井俊二接触到了8mm以及16mm的便携式电影胶片摄影机,前者大多用于家庭个人记录,而后者一般用来纪录片等低成本电影的制作。70年代,索尼带来了录像带制式的统一,但是模拟数据电子摄像机给了当时年轻的导演们更多的机会。所以对于这一方便拍摄的方式,岩井俊二在之后的工作實践中一直有所坚持。但是对于新时代的电影,岩井俊二另辟蹊径,大量的使用广角镜头,大量的进行非正常的多主光源布光,大量的进行机位的灵活变换,比如《情书》中浅景深镜头对中山美穗的诠释,还有《四月物语》中松隆子处于新环境中的恐惧与试探。这些都在日后成为岩井俊二电影独一无二的标签,表现出了独一无二的电影美学效果。
而从摄影角度来看,逆光摄影是一种有别于正常摄影的技法,因为它所描绘的最终成品并不是人眼正常情况下能识别的。岩井所使用的逆光技巧,就是在此基础上延伸并且统一提高曝光量,从而让人物的轮廓融化在稍微曝光过度的背景中。这是接近肉眼观察的效果,运用了一定技巧突出了角色存在,从而也大大提高了真实性,加深了与观众的共鸣。因而岩井俊二的电影能深深打动人,与其非凡的摄影技巧所展现出来的美学价值也是密不可分的。
三 简析岩井俊二作品所投射的日本电影美学
岩井俊二执导的电影婉转有趣而又耐人寻味,隽永之处不落入俗套而又清新可人。岩井俊二是深受日本传统文化影响的导演,他的作品某种程度上能看出日本民族及日本人独有的对于美学的思考和理解。从他的电影作品中,坚韧与柔美,真诚与圆熟的风格,以及对于极致单纯的情感展现一直是表现的主题。这种来自于电影的投射就是电影美学。我们常说某部电影或某个导演的“美学”,当然并不是指他的“理论”,而是指他的“艺术特征”或者风格特征。在这个意义上,电影美学也就是一种电影理论,一种包括许多操作层面的理论总结,如摄影手法,台本风格等,在通常研究中电影美学指电影中的核心表达部分。所以在尝试了解日本代表导演岩井俊二的电影艺术特征以及惯用的电影美学表达方式之后,我们尝試着进一步探索日本电影美学的核心特征,最重要的是以下两种核心价值观。
3.1 “和魂”文化
日本现代哲学家梅原猛说: 在现代西方文明没落之时,要到东方文化特别是日本文化中寻找医治或超越近代文明的原理,这个原理就是“和”,称之为“和魂”。作为自己的本土文化载体,日本文化象征的“神道教”最重要的思想也是“和”。从岩井俊二的作品中我们经常发现关于表现人之间亲情、友情、爱情的电影创作。《情书》及其此后的《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等作品,都感性地表达了在年少时期青涩的感情与美好的回忆,其中,《情书》、《花与爱丽丝》是公认的最能代表岩井俊二风格的作品。无论是《情书》最后女主人公看到数年前被忽略的画像会心一笑,还是《花与爱丽丝》结尾两个好朋友在芭蕾房再次重新一起嬉笑打闹尽释前嫌,都展现出了在人际交往关系中“和”这一主题。因为日本人之间交往的传统面貌和日本交际文化的“微观细部”,在岩井俊二的一系列作品中被精致地呈现出来。岩井俊二的电影始终没有强烈的外在冲突和矛盾,更多地是以细腻的手法表现出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即使是像《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这样表现残酷青春物语的题材,影片还是以安静的基调贯穿始终,即没有欢笑嬉闹,也没有伤感煽情,全片看不到冲突爆发的高潮,有的只是平常缓慢的青春时期的生活,平静的叙述方式给观众以细细思考的余地。加之岩井俊二的电影通常采用古典乐曲配乐,更为影片增加了平淡之中“和”的意境。以岩井俊二作品为代表的日本电影都像极了一篇舒缓的散文,以典型的日本式的审美让故事在平淡中娓娓道来,简单的动作和语言,让观众在看似平淡的故事中,感受到日本电影中独特的美学力量。
3.2 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现实主义美学特征是日本电影美学的重要内涵,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就特别重视文化对社会的教化作用。表现在日本电影中则变成了强烈的文化民族主义,这种民族文化主义不仅有历史上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模仿的儒家文化,还有着与之对应的西方文化要素。
在日本电影语言成熟之前,日本电影的取材和灵感大多来自传统戏剧和历史故事,《忠臣藏》、《山椒大夫》等都是早期优秀的电影佳作,但是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意识的进步,出现了大量反映日本现实社会,与当代日本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日本的电影题材开始百花齐放,关注大众民生,关注当代变化,但是在电影所展示的核心问题上,现实主义美学特征仍然根深蒂固地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了日本电影的一大美学特点。 岩井俊二作为日本电影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导演,其作品关注的领域广泛,其代表作品影片《燕尾蝶》中岩井俊二就并没有续写《情书》中的青涩动人,以舒缓优雅的基调来回忆青春,而是通过一个少女的眼睛,关注外来移民,显示了一个残酷的世界。通过这部电影,岩井俊二表达的主题是金钱和梦想之间的哲学关系——金钱到底是梦想的目的,还是实现梦想的手段。形成强烈矛盾的是,电影中那些看起来肮脏龌龊的元盗们,却一样拥有美丽的梦想,这就让我们看到了《燕尾蝶》表达现实主义美学的另一方面:歌颂人们为梦想不惜犧牲和对死亡的泰然处之。在为飞鸿的死感到酸楚的时候,我们也应看到阳光灿烂下的“青空”,至少在那里,岩井俊二还为人们留下了一片梦想中的家园。
四 結 论
日本电影的发展只有短短百年的时间,但以岩井俊二导演的作品为例,电影导演把属于日本自己的美学融入电影中,让观众能从电影中看到日本文化关照下的日本人和他们心中的日本社会,从而产生感动,引起共鸣。从这点上来看,不论是研究日本的电影美学,还是继续思考如何发展我国自己独特的电影美学,都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岩井俊二.情书.日本:角川书店.1995
[2]岩井俊二.四月物语.日本:角川书店.1995
[3]岩井俊二.燕尾蝶.日本:角川书店.1996
[4]岩井俊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日本:角川书店.2004
[5]刘云飞,卢伟 “菊”与“刀——论日本电影大师的影响世界 群文天地2009 年第5期”
[6]沈义贞.论日本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特征.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1.2
[7]郭连友等.日本电影.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4.
[8](法)米特里.电影美学与心理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9.
[9]沈义贞.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0]曹飞越,光与影之歌:岩井俊二的电影世界 电影文学 2014年第24期
[11]刘宇清,陈犀禾,电影本体与电影美学——多语话电影下的电影研究 2007
[12]许明玲,论日本电影的审美思考 电影文学 2013年第15期
[13].蔡澜·蔡澜谈日本:日本电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